知识复利
搜索文档
21书评丨由知识复利实现财富复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4:25
书籍核心理念与作者背景 - 书籍《慢慢变富2》由网名为“闲来一坐s话投资”的资深投资人撰写,旨在分享其投资实践经验,指导普通投资者找到自身投资路线与策略 [2] - 作者的投资理念主要来源于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费雪等投资大师,但强调核心理念需通过投资实践来锤炼 [2] 针对新入市股民的投资建议 - 建议股民设定资金量限额,避免轻易使用杠杆进行投资 [2] - 认为优秀企业的股权资产是个人及家庭最值得配置的金融资产,建议投资者关注企业基本面,如现金流、盈利情况等财报指标 [2] - 建议新股民在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后再进入股市 [2] 价值投资核心策略 - 作者提出投资“八字诀”:选对、拿住、收息、攒股,核心是践行价值投资 [3] - 强调长期持有优质资产的难度,尤其在股市低迷时期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其前提是“选对” [3] - 引用芒格观点,指出价值投资者需具备延迟满足的品性,以平衡短期收益最大化与长期收益最大化的关系 [3] 投资心态与个人成长 - 书中金句强调投资者需先有知识储备和理性分析,再进行价值投资,并将一时失利视为汲取教训的机会 [4] - 将投资描述为一个不断学习、进化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复利效应最终实现财富的复利增长 [4] - 书籍倡导理性积极、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这些理念不仅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人生的诸多场景 [4]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藏着AI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密码
36氪· 2025-10-15 21:18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理论 - 奖项一半授予乔尔·莫基尔,表彰其"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4] - 奖项另一半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表彰其"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4] - 阿吉翁与豪伊特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约瑟夫·熊彼特的思想 [4] 创造性破坏理论 - 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这一过程被称为"创造性破坏" [6] - 熊彼特指出,企业家是创新者,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 [7] - "创造性破坏"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取代旧有经济结构的过程,例如蒸汽机淘汰手工纺织、数字技术颠覆传统媒体 [9] - 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是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9] - 经济进步的关键是通过"新组合"实现根本性变革,而非企业间的价格战 [9] - 创新并非从无到有地发明,而是把旧的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例如无人机加装摄像机 [10] - 所有的伟大创新本质上都是跨界的重组,创业机会往往在"意料之外的组合" [11] 知识驱动增长理论 - 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真正让经济增长的是知识 [12][13] - 长期增长是累积式创新的结果,依赖于知识的传播与整理 [13]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有用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应用 [13] - "有用知识"分为两类:命题知识(Know-why,理解科学原理)和指令知识(Know-how,掌握实践技能) [13] - 经济起飞发生在两类知识互相激发的时刻,科学原理推动技术发明,技术难题催生科学突破 [13] - 莫基尔提出"培根计划",强调知识创造与传播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知识的力量在于扩大数量并增强可及性 [14] - 通过构建"启蒙运动指数",莫基尔发现启蒙指数更高的地区(如英国和荷兰)正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经济率先现代增长的地区 [14][15] - 增长不只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堆积,更是一种知识的涌现机制 [1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是创新的执行者,通过冒险和重组生产要素推动创新 [11] - 企业家身份仅存在于创新过程中,一旦停止创新即消失 [11] - 创新需要风险承担与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依赖于企业家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 [11] - 真正的突破总在边缘地带:小市场、冷门需求、看似"不挣钱"的新赛道,例如Airbnb、字节跳动、OpenAI [30] - 创新不是灵光一闪,而是一种持续训练的能力,能将创业变为"长期复利" [32] - 在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能将想法变为行动的勇气和把知识重组为创新的能力 [34]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藏着AI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密码
混沌学园· 2025-10-15 20:03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理论 - 奖项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阐释 [1] - 莫基尔因“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获得一半奖金(550万瑞典克朗)[6] - 阿吉翁与豪伊特因“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共同获得另一半奖金(550万瑞典克朗)[6] 创造性破坏理论 - 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这一过程被称为“创造性破坏”,是产业迭代的核心 [8][14] - 该理论继承并发展了熊彼特的思想,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取代旧有经济结构的过程,如蒸汽机淘汰手工纺织 [6][14] - 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企业家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15] - 创新并非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是对现有经济常规元素(技术、产品、市场、组织、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15] - 真正的创新创业是敢于打破旧有规则、重新定义问题,不满足于“更快的马车”,而是去造“第一辆火车” [27][28] 知识积累与经济增长 - 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长期增长是累积式创新的结果 [18][19]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有用知识”(命题知识Know-why和指令知识Know-how)的积累、传播与应用 [19] - 经济起飞发生在科学原理(Know-why)与技术实践(Know-how)两类知识互相激发的时刻 [19] - 莫基尔提出“培根计划”,强调知识创造与传播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启蒙运动指数”量化分析,发现知识可及性高的地区(如英国、荷兰)经济率先现代增长 [20][21] - 增长不只是资本、劳动力的堆积,更是一种知识的涌现机制 [22]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 - 企业家是创新的执行者,通过冒险和重组生产要素推动创新,其身份仅存在于创新过程中 [16] - 经济增长依赖于企业家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这需要社会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 [16] - 破坏性的创新几乎从不来自主流市场,总在边缘地带、小市场、冷门需求中产生 [40] - 创新需要“实验”心态,将失败视为探索成本而非挫败结局 [41] - 企业应在成功的顶点时就主动自我颠覆,在行业上升期开始规划第二曲线,而非等到下滑时才创新 [29][30] AI时代的创新机遇 - AI的崛起被视为一次创造性破坏的机会,创新再次进入无人区,充满破坏性创新机遇 [43] - 在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将想法变为行动的勇气和将知识重组为创新的能力 [44]
从“科技大爆炸”到“飞轮正循环”:汇添富基金马磊的投资方法论
搜狐财经· 2025-10-11 19:21
投资叙事主线的演进 - 2024年8月提出“TECH BIG BANG(科技大爆炸)”叙事,认为人工智能是继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技术革命,驱动力来自算力硬件突破、算法模型演进与产业应用扩散,强调科技“知识复利”带来的产业复合增长率远超宏观经济线性增速[3] - 2025年提出“AI大模型飞轮正循环”判断,认为AI产业已从“算力+模型”阶段迈入“算力—模型—应用—数据”的正反馈循环,形成自我强化的飞轮机制,增长模式更接近系统性进化[3] - 研究视角从宏观范式转向微观机制,焦点从上游硬件供给扩展至中下游应用效率、成本曲线与商业化路径[3] 研究框架与组织体系 - 主张建立以AI为核心的产业分工体系,将产业链划分为“芯”(算力基础,如GPU、封装与设备)、“云”(云计算、系统软件与数据中心)、“端”(终端与垂直行业应用)、“网”(光模块与高速互联)四个层面[4] - 实行“研究员与基金经理一体化”制度,基金经理每周参与专题讨论与假设复盘,从产业链证据层验证研究假设,以缩短信息传导链条[5] - 采用“全球化调研、系统化学习”方法论,过去一年在北美、日韩和东南亚的调研显著增加,研究主题涵盖AI服务器、半导体制造设备、生成式应用与行业SaaS,以校准技术演进速度与成本结构预期[5] 投资决策核心依据 - 投资决策基于三点判断标准:企业是否真正具备技术壁垒、创新能否带来持续盈利能力、估值与成长性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赔率关系[5] - 强调“买好公司”的本质是“辨真伪”,科技股投资不能只看题材或市值扩张,而要回到创新的“第一性原理”[5]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管理4只偏股类基金总规模约55.66亿元[6] - 汇添富自主核心科技一年持有混合A(013369)任职回报达119.05%,同类排名78/4183;汇添富中证芯片产业指数增强发起式A(014193)任职回报81.89%,同类排名1/422;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014279)与汇添富数字未来混合A(011399)任职回报分别为66.91%与50.58%[6] - 四只基金均实现正收益,其中两只年内涨幅超过80%,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居前[6]
“聚焦”的意义和“复用”的魅力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 2025-05-13 11:09
兰切斯特法则与聚焦战略 - 兰切斯特法则中的平方律法则指出,在全面战争中,双方战斗力差异与初始兵力差异的平方成正比,初始2倍兵力差会演变为4倍战斗力差异[1] - 在全面战争情境下,初始12:9的兵力对比最终战果为9:5,接近初始差距的平方(16/9≈9/5),体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3] - 劣势方可通过"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略实现逆袭,三角形队通过四次局部包围战将兵力比从9:12反转为4:0[6] - 全面战争中圆形队人均射击1.25枪,而采用各个击破策略的三角形队人均射击4枪,资源复用效率提升220%[10] 医药行业竞争策略 - 大宗原料药等成熟领域易形成强者恒强格局,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在价格战中更具优势[9] - 医药行业多数细分领域可通过新政策/技术/模式开辟新赛道,新兴企业能在局部建立优势并成长为细分龙头[9] - 行业高变期(如创新药械领域)更易诞生新兴龙头,过去10年国内每出现新大赛道就会催生1-2家潜力龙头[12] - 传统药企正通过子公司分拆或事业部改制提升决策灵活性,应对创新加速带来的竞争压力[12] 企业战略选择框架 - 未建立根据地的企业参与全面战争易陷入死亡螺旋,应予以否决[13] - 已建立根据地但缺乏创新突破的企业面临被新龙头冲击风险,需保持警惕[13] - 既有根据地又能持续创新的企业最具投资价值,可重点关注[13] - 引领新赛道/开辟新品类的新兴龙头企业应作为优先投资对象[13] 投资组合构建逻辑 - 有效多元分散需建立在聚焦集中基础上,每个突破点都应成为新突破的基石[16] - 深度研究形成的知识复利可提升研究效率,从年覆盖3-4家公司逐步提升至8-10家[18] - 理想组合应由各资产类别竞争力顶端的"小怪物"资产构成,虽难以实现但提供方向指引[20] - 研究资源分配应聚焦最具时代动能的标的,如4-5年前重点布局国产创新药领域最具潜力企业[22]
全球CEO口中的“领导力导师”:巴菲特到底教会了他们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07 19:24
巴菲特的企业管理哲学 - 强调避免官僚主义,指出许多大公司因管理效率低下而未能发挥最大潜力 [2] - 提倡"少犯低级错误,保持谦逊"的运营理念,认为持续成功更依赖系统化避免错误而非单纯才华 [11][14] - 建议企业领导者着眼长远,专注核心客户而非短期不可控因素(如汇率波动) [3][4] 战略决策与领导力 - 在并购与分拆案例中,关键建议包括:选人时注重价值观匹配、设定合理预期(如GE分拆) [6] - 倡导坦诚沟通文化,建议高管公开讨论潜在风险以建立信任(如百胜餐饮案例) [8] - 通过"知识复利"效应支持重大交易,如汉堡王与Tim Hortons合并案中提供行业洞察 [16][17]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 以身作则践行简朴作风(如亲自驾车接待可口可乐CEO),强化品牌低调高效的形象 [11] - 定义领导力三大核心品质:正直优先于智慧与精力,缺乏正直将放大其他品质的负面效应 [14] - 鼓励年报写作通俗化,采用"写给亲人"的沟通方式提升信息传递效果(如Yum Brands案例) [9] 投资与运营实践 - 通过独立子公司结构释放企业价值(如将Brooks从Fruit of the Loom剥离并入伯克希尔) [2][3] - 长期投资策略体现为支持被投企业战略举措(如可口可乐的收购决策),同时提供精准建议 [11] - 培养新一代领导者时注重三要素:长远思维、优质企业、优质合作伙伴(如特蕾西·库尔案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