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模型
搜索文档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藏着AI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密码
36氪· 2025-10-15 21:18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理论 - 奖项一半授予乔尔·莫基尔,表彰其"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4] - 奖项另一半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表彰其"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4] - 阿吉翁与豪伊特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约瑟夫·熊彼特的思想 [4] 创造性破坏理论 - 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这一过程被称为"创造性破坏" [6] - 熊彼特指出,企业家是创新者,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 [7] - "创造性破坏"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取代旧有经济结构的过程,例如蒸汽机淘汰手工纺织、数字技术颠覆传统媒体 [9] - 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是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9] - 经济进步的关键是通过"新组合"实现根本性变革,而非企业间的价格战 [9] - 创新并非从无到有地发明,而是把旧的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例如无人机加装摄像机 [10] - 所有的伟大创新本质上都是跨界的重组,创业机会往往在"意料之外的组合" [11] 知识驱动增长理论 - 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真正让经济增长的是知识 [12][13] - 长期增长是累积式创新的结果,依赖于知识的传播与整理 [13]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有用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应用 [13] - "有用知识"分为两类:命题知识(Know-why,理解科学原理)和指令知识(Know-how,掌握实践技能) [13] - 经济起飞发生在两类知识互相激发的时刻,科学原理推动技术发明,技术难题催生科学突破 [13] - 莫基尔提出"培根计划",强调知识创造与传播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知识的力量在于扩大数量并增强可及性 [14] - 通过构建"启蒙运动指数",莫基尔发现启蒙指数更高的地区(如英国和荷兰)正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经济率先现代增长的地区 [14][15] - 增长不只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堆积,更是一种知识的涌现机制 [1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是创新的执行者,通过冒险和重组生产要素推动创新 [11] - 企业家身份仅存在于创新过程中,一旦停止创新即消失 [11] - 创新需要风险承担与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依赖于企业家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 [11] - 真正的突破总在边缘地带:小市场、冷门需求、看似"不挣钱"的新赛道,例如Airbnb、字节跳动、OpenAI [30] - 创新不是灵光一闪,而是一种持续训练的能力,能将创业变为"长期复利" [32] - 在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能将想法变为行动的勇气和把知识重组为创新的能力 [34]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藏着AI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密码
混沌学园· 2025-10-15 20:03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理论 - 奖项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阐释 [1] - 莫基尔因“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获得一半奖金(550万瑞典克朗)[6] - 阿吉翁与豪伊特因“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共同获得另一半奖金(550万瑞典克朗)[6] 创造性破坏理论 - 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这一过程被称为“创造性破坏”,是产业迭代的核心 [8][14] - 该理论继承并发展了熊彼特的思想,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取代旧有经济结构的过程,如蒸汽机淘汰手工纺织 [6][14] - 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企业家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15] - 创新并非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是对现有经济常规元素(技术、产品、市场、组织、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15] - 真正的创新创业是敢于打破旧有规则、重新定义问题,不满足于“更快的马车”,而是去造“第一辆火车” [27][28] 知识积累与经济增长 - 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长期增长是累积式创新的结果 [18][19]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有用知识”(命题知识Know-why和指令知识Know-how)的积累、传播与应用 [19] - 经济起飞发生在科学原理(Know-why)与技术实践(Know-how)两类知识互相激发的时刻 [19] - 莫基尔提出“培根计划”,强调知识创造与传播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启蒙运动指数”量化分析,发现知识可及性高的地区(如英国、荷兰)经济率先现代增长 [20][21] - 增长不只是资本、劳动力的堆积,更是一种知识的涌现机制 [22]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 - 企业家是创新的执行者,通过冒险和重组生产要素推动创新,其身份仅存在于创新过程中 [16] - 经济增长依赖于企业家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这需要社会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 [16] - 破坏性的创新几乎从不来自主流市场,总在边缘地带、小市场、冷门需求中产生 [40] - 创新需要“实验”心态,将失败视为探索成本而非挫败结局 [41] - 企业应在成功的顶点时就主动自我颠覆,在行业上升期开始规划第二曲线,而非等到下滑时才创新 [29][30] AI时代的创新机遇 - AI的崛起被视为一次创造性破坏的机会,创新再次进入无人区,充满破坏性创新机遇 [43] - 在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将想法变为行动的勇气和将知识重组为创新的能力 [44]
查理芒格: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3 12:00
查理·芒格的早期经历与职业转型 - 1924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个普通家庭,经历二战入伍、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于1948年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成为律师[4] - 早年在洛杉矶执业律师,但深感“用时间换钱”的天花板太低,30岁出头开始涉足地产开发,以10万美元本金撬动百万利润完成原始积累[4] - 35岁时经历失败的婚姻与长子白血病的双重打击,通过理性与阅读自我疗愈,并坚定转向投资赛道,成立惠勒·芒格合伙公司,十年年化收益跑赢道指18个百分点[4] 与巴菲特的合作及伯克希尔的成就 - 1959年5月,35岁的芒格与29岁的巴菲特在奥马哈因共同好友安排共进晚餐,发现灵魂频率完全一致,此后每天通话数小时,互荐书单[6] - 1978年芒格正式出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与巴菲特并肩掌舵45年,将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改造成市值近万亿美元的多元控股巨擘[6] - 伯克希尔在二人带领下实现年化复合收益约20%,刷新人类商业史纪录,巴菲特承认芒格让其从“用便宜价买普通公司”进化到“用公道价买好公司”[6] 核心投资理念:逆向思维与能力圈 - 投资哲学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通过列出高杠杆、不熟领域、差管理层等错误清单来避开失败关键点[7] - 坚守能力圈原则,只投资能看懂、能评估、能定价的企业,持续拓宽认知半径但绝不踏出边界[7] 核心投资理念:伟大企业的选择与持有 - 推动巴菲特告别格雷厄姆“烟蒂股”转向费雪式成长股,以喜诗糖果为里程碑,以3倍净资产、11倍市盈率收购[8] - 喜诗糖果在收购后50年累计为伯克希尔贡献逾20亿美元现金流,年化收益超30%,验证品牌护城河与复利的威力[8] - 伟大企业需拥有深且宽的护城河,包括品牌、网络、成本、法规、文化,并要求护城河能加宽且不被挖平,愿意持有十年甚至永远[9] 核心投资理念:决策框架与行为准则 - 运用多元思维模型,涵盖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经济、历史等100种思维工具进行交叉验证,避免认知偏差[10] - 主张集中投资,认为好机会稀少,反对过度分散,伯克希尔前十大持仓常年占权益市值70%以上[11] - 践行延迟满足与理性生活,一生住普通房、开旧车,80岁后仍每天阅读5小时,将节省的时间与金钱投入学习与复利[12] 投资哲学的总结与影响 - 芒格用99年人生演绎公式:逆向思考 × 能力圈 × 护城河 × 时间复利 ≈ 非凡人生,强调在复杂时代做少数清醒人[13] - 其思想核心是先避开错误再追求卓越,先守住本金再捕获机会,先认知自己再征服世界[13]
查理芒格: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7 12:09
查理·芒格生平与职业发展 - 1924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普通家庭 通过GI法案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并破格录取哈佛法学院 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律师 [3][4] - 30岁出头以10万美元本金涉足地产开发 撬动百万利润完成原始积累 [4] - 35岁经历婚姻失败与长子白血病打击后转向投资 成立惠勒·芒格合伙公司 十年年化收益跑赢道指18个百分点 [4] - 1959年与29岁沃伦·巴菲特会面并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1978年正式出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 [5][6] - 与巴菲特共同将濒临破产纺织厂改造为市值近万亿美元控股集团 45年间年化复合收益约20% [6] 投资理念核心框架 - 逆向思维原则:通过列示错误清单(高杠杆/不熟领域/差管理层/坏文化)规避失败路径 [7] - 能力圈理论:只投资能看懂/能评估/能定价的企业 持续拓宽认知但不越出边界 [7] - 估值与标的选择:推动从"烟蒂股"转向"以公道价买伟大企业" 喜诗糖果案例以3倍净资产/11倍市盈率收购 50年贡献超20亿美元现金流 年化回报超30% [8] - 护城河标准:要求企业具备品牌/网络/成本/法规/文化等可持续竞争优势 坚持长期持有(十年或永久) [9] - 多元思维模型:运用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经济/历史等100种工具交叉验证 避免认知偏差 [10] - 集中投资策略:反对过度分散 前十大持仓占伯克希尔权益市值70%以上 [11] - 延迟满足机制:通过简化生活方式(旧车/普通房/每日阅读5小时)积累学习与复利资源 [12] 商业哲学与运营实践 - 强调"获得比支付更多"的价值投资本质 将复利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2] - 采用"避开危险/压力/蠢事/疾病"的风险控制模式 认为真正风险源于认知盲区 [12] - 实践"耐心等待好球但全力挥棒"的机会捕捉机制 在稀缺性机会出现时集中配置 [11][12] - 构建"品牌护城河+复利"的商业模式 通过喜诗糖果等案例验证长期现金流生成能力 [8][9] - 形成"逆向思考×能力圈×护城河×时间复利"的投资公式框架 [13]
【内部培训】如何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新材料篇)?
材料汇· 2025-05-30 23:35
知识体系构建 - 知识体系由大量知识点组成有序结构,需通过广度积累和深度框架建立[12][19] - 知识体系金字塔包含隐性知识、跨界能力、行动力、模型等层级[14] - 爱因斯坦司机故事说明知识应用比单纯记忆更重要[16] 思维模型 - 多元思维模型整合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跨学科工具[24] - 系统思维需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视角[26][30] - 结构化思维可采用金字塔原理组织信息[39][41] 行业研究方法 - 产业链分析需梳理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品的价值流向[51][52] - PESTEL模型涵盖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六维度[57][58] -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品/新进入者[63][64] - 商业模式画布包含价值主张/客户关系/核心资源等9要素[69] 行业生命周期 - 分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阶段特征[59] - 新材料领域显示不同细分技术处于各生命周期阶段[62] - 幼稚期适合风险投资,成熟期可获稳定回报[59] 数据获取渠道 - 包括金融机构报告/咨询公司分析/行业论坛/企业课件等[49] - 需结合展会论坛和从业者交流获取一手信息[46][47] 分析框架工具 - 麦肯锡七步法/5W2H/SWOT等9种常用方法论[50] - 价值链分析区分基础活动与支持性活动[53][54] - SWOT矩阵组合内部能力与外部环境制定策略[71][72]
走近申万宏源研究人 | 王珂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4-16 09:02
专业领域知识 - 机械行业是研究各类下游行业及景气周期的重要参考系,观察其细分需求变化可起到见微知著的中观效果 [5] - 机械作为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国家工业经济各阶段均有对应机械品类大发展 [5] - 典型发展案例包括:2000年代WTO带动的集装箱/船舶、2010年代"4万亿"刺激的工程机械、2015年后人口红利消退催生的机器人/锂电光伏设备、近2年AI推动的人形机器人 [5][6] 行业见解 - 机器人产业链采用跨行业协作机制,由6-7个行业20余位分析师组成团队,实现"集团军式"交叉覆盖 [7] - 该机制能兼顾上市公司传统主业价值判断与新兴业务前瞻性研究,并提供国际化视角辅助产业决策 [7] 个人成长经验 - 理工科背景通过跨学科思维打破研究局限,技术专利经历强化了技术创新商业化价值的思考维度 [8] 从业经历分享 - 2023年10月率先发布市场首篇低空经济报告,较2024年两会政策催化提前半年挖掘该板块 [9] - 持续两年坚定推荐机器人板块,前瞻性源于产业链机制与跨行业趋势研判能力 [9] 党建文化 - 将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融入研究,通过提升专业水平服务实体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