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保障

搜索文档
莫迪访日在即,日印拟建重要物资合作框架
日经中文网· 2025-08-20 10:58
日印经济安保合作框架 -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29日举行会谈,重点讨论经济安全保障合作[2][4] - 两国将建立为期10年的经济安保合作框架,涵盖半导体、矿物资源、AI等六大重点领域[4][5] - 合作框架将包括研发、采购、企业投资等多个环节,由政府主导推进[4] - 双方将利用现有政府基金提供财政支持,并建立合作进展跟踪机制[4] 供应链多元化战略 - 日印两国在抗生素原料、化肥、半导体、稀土等领域高度依赖中国进口[2][4] - 合作旨在构建不依赖中国的稳固供应链,降低紧急情况下供应链中断风险[2][5] - 印度在新兴技术研究和初创企业成长方面具有优势,可与日本形成互补[5] - 印度已与美国建立类似经济安保框架,此次是日印17年来首次修订安保共同宣言[5] 双边经济合作现状 - 2024年日本对印度直接投资达9240亿日元,是10年前的3倍多[5] - 两国将新增防卫装备、技术转让等合作条款[5] - 印度在建高铁线路可能引入JR东日本开发的新型车辆"E10系"[5] - 若成功,这将是日本继2007年台湾高铁后的又一新干线车辆出口项目[5]
日本将扶持半导体
半导体芯闻· 2025-08-19 18:30
日本政府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 日本政府计划修改《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设立政企合作基金,支持日本企业在东盟及新兴国家拓展业务,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稀土和造船 [1] - 目标是在2026年1月的通常国会上提交法律修正案,将海外业务拓展纳入支援对象 [1] - 支援对象涵盖半导体和稀土采购、造船(含船舶维修基地运营)、5G推广等,并包括与盟国政府及当地企业的合作项目 [1] 资金支持与实施机制 - 补贴将覆盖从研发、测试到量产和商业化的全周期,可能通过国际协力银行(JBIC)提供多年度资金支持 [1] - 此前政府仅补贴初期测试业务,新政策将延长支持周期以降低企业海外运营风险 [1] 政策背景与调整方向 - 《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于2022年通过,原聚焦物资稳定采购,修正后将扩展至海外业务本身 [1] - 调整后政策旨在强化日本在关键供应链(如半导体、稀土)的优势地位 [1] 其他行业动态 - 全球芯片公司市值排名及行业动向(未展开具体数据)[4] - 半导体领域技术进展(如HBM技术、RISC-V架构)被提及但未详细说明 [3]
日本2026年1月试采南鸟岛海域稀土
日经中文网· 2025-07-01 14:30
日本深海稀土开采计划 - 日本计划使用探测船从海平面下5500米处回收含有稀土的泥土,若成功将成为全球首例 [1] - 中国在全球稀土生产中占到大半份额,日本希望通过开发国产资源减少对外依赖 [1][3] - 日本专属经济区(EEZ)的南鸟岛周边稀土储量达1600万吨,为全球第3大规模 [1] 技术实施与时间表 -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将于2026年1月在南鸟岛海域开始试采,使用地球深部探测船"地球号" [1] - 2022年8~9月已在茨城县近海2500米深度成功试采,此次将在5500米深度验证技术可行性 [2] - 试采原计划2024年度进行,因管道制造延迟推迟至2025年度,实际执行时间为2026年1月 [2] 试采规模与成本 - 2026年试采将持续3周,回收35吨泥土,预计每吨泥土可获得2公斤稀土 [2] - 2027年度计划扩大试采规模,目标回收1000吨泥土,并在南鸟岛建设简易处理设施 [2] - 采购管道及相关设备花费约120亿日元 [2] 资源与经济意义 - 南鸟岛周边海底泥土富含镝(用于EV电机磁铁)和钆(用于反应堆控制材料)等稀土元素 [1] - 日本政府提出"促进在2028年度以后尽早实现社会应用",但需解决深海开采技术和运输成本问题 [1][2] - 尽管盈利性不确定,项目在经济安全保障上具有战略意义 [3] 其他相关开发 - 东京大学和日本财团也在推进回收"锰结核"(含稀有金属的岩石)的计划 [3]
日本讨论成立“国家造船厂”,由政府主导建设和装备造船厂
环球时报· 2025-06-24 05:38
日本政府重振造船业提案 - 日本自民党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本部提交提案,要求今秋前制定包含具体支援措施、实施时间表及预计公私部门投资规模的造船业振兴计划 [1] - 提案核心为"国家造船厂"构想,拟由政府新建/收购造船设施后委托私营运营,依据《防卫生产基础强化法》和《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提供支持 [1] - 计划将船体列为"特定重要物资"以获取财政援助,强化供应链,预计需1万亿日元(约490亿元人民币)投资,政府考虑设立专项基金并纳入2025财年补充预算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造船业从业人数5年内减少超1万人,2024年降至7.1万人(含外籍劳工) [2] - 全球市场份额从90年代50%跌至当前10%,2024年5月新船订单量同比暴跌48%至88.41万总吨 [3] - 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产能萎缩导致市场份额落后于中韩 [2][3] 国际合作与战略目标 - 提案强调与美欧合作,包括技术协作及在日本船厂维修美军舰艇 [2] - 日美正筹备设立造船业振兴基金以吸引投资 [3] - 日本造船工业会提出2030年夺取20%全球市场份额的目标 [3] 行业风险预警 - 丹麦船舶金融公司报告显示,若无法获得大量新订单,日本船厂产能利用率或从2024年50%骤降至2027年20%,威胁工业产出与技术工人保留 [3]
日美将在G7峰会前再次举行关税磋商
日经中文网· 2025-05-31 16:07
日美关税谈判进展 - 日美关税谈判第四轮部长级磋商结束 双方同意在6月中旬G7峰会前再次举行磋商 [1] - 日方谈判负责人赤泽亮正表示"面向达成共识的讨论正在取得进展" [1] - 磋商持续约130分钟 美方出席人员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但USTR代表格里亚未出席 [1] 谈判重点议题 - 双方讨论扩大日美贸易、非关税措施及经济安全保障等议题 [1] - 日方再次强烈要求美国重新审视一系列关税措施 [1] - 美方强调应对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扩大投资以及共同应对经济安全保障等事项的重要性 [2] 半导体与稀土领域合作 - 赤泽提及半导体领域 表示日美各自拥有优势 通过互补构建强韧供应链是合作基础 [2] - 稀土被明确列为经济安全保障领域的重要议题 [2] 高层会谈安排 -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预定在加拿大G7峰会期间举行会谈 [1] - 日方计划配合6月上旬巴黎OECD内阁会议 寻求与USTR代表格里亚展开谈判 [1]
日美首脑举行25分钟电话磋商
日经中文网· 2025-05-30 15:39
日美关税磋商 - 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约25分钟的电话磋商 讨论应对美国关税措施及经济安全保障问题 [1] - 此次磋商是应日本方面请求实现 双方进行了有助于推动日美合作的意见交流 [1] - 双方在5月30日华盛顿第四轮日美关税部长级磋商前交换了认识 这是5月以来第二次首脑通话 [1] 日美首脑会晤计划 - 日美首脑计划在6月15~17日加拿大G7峰会期间举行会谈 [2] 磋商细节 - 石破茂强调双方敞开心扉加深理解 但日本立场未发生变化 [1] - 上次首脑通话发生在第三轮部长级磋商之前 [1]
日方:关税谈判不纳入汽车将无法达成协议
日经中文网· 2025-05-04 13:13
文章核心观点 日美第二轮部长级关税谈判未达成共识,双方立场存在差距,美方提出的框架方案对个别品类关税消极,日方要求调整,双方还讨论了半导体领域合作并启动事务级磋商 [1][2][3] 分组1:关税谈判立场 - 日本经财相赤泽亮正表示不对包括汽车在内的个别品类关税调整,日美关税谈判将无法达成协议,希望美国重新审视所有关税措施 [1] - 日本首相石破茂称正在就所有关税磋商,日美立场有差距,未到能找到共识局面,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加征25%附加关税表示遗憾,指示加快研究应对方式 [2] - 美方提出的框架方案聚焦对等关税,但对降低汽车、钢铁和铝等个别品类关税消极,日方反对 [3] 分组2:会谈讨论内容 - 双方就扩大贸易、非关税措施以及经济安全保障方面合作进行深入具体讨论,还讨论了半导体领域合作方案,考虑到中国,力争加强相关供应链 [2][3] 分组3:后续安排 - 第二轮会谈达成共识的事务级磋商于美国当地时间2日在华盛顿启动,日本外务省和经济产业省课长级官员参与,双方将深入磋商并调整5月中旬之后的第三轮部长级会谈 [3]
如果美国对中国集装箱船收入港费
日经中文网· 2025-03-27 11:34
特朗普政府中国船只入港限制方案影响分析 政策核心内容 - 美国计划对中国建造船舶及中国海运企业运输船收取高额入港费,单次最高达150万美元 [2] - 政策涵盖中国造船舶及使用中国海运企业的他国船舶 [2] - 目标为削弱中国在海事产业的主导地位,美国政府拟设立造船办公室重振国内产业 [4][5] 中国在全球海运及造船业的地位 - 中国占据全球70%新造船订单及40%海上贸易量 [1][4] - 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占七席 [8] - 中国船舶建造能力为美国的200倍 [8] 行业成本与贸易影响 - 主要海运企业年成本或增加200亿美元,成本可能转嫁至消费者 [1][8] - 美国商品出口预计减少12%,石油煤炭出口减少8% [8] - 上海至美国西海岸运费已跌至2023年12月以来低点,东海岸运费同比降50% [11] 国际行业反对声音 - 瑞士地中海航运CEO警告政策将导致行业成本不可承受 [8] - 美国港务局协会批评政策无法复兴本土造船业 [8] - 日本船主协会联合全球机构呼吁美国政府重新评估政策 [12][13] 企业端连锁反应 - 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预计政策将推高产品价格并加剧失业 [10] -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指出本土造船业需7年才能满足需求 [11] - 海运行业警惕关税及反制措施引发的运输停滞风险 [11]
日本将禁止短期停留的外国人获取农地
日经中文网· 2025-03-08 14:27
日本农地政策收紧 - 日本农林水产省自4月起将加严外国人在日本获取农地的条件 要求外国人必须向审查机构报告在留资格期限 在留资格短期内到期的情况下将不允许获取农地 [1] - 获取农地需向日本市町村农业委员会申请许可 无论国籍均要求每年从事农业生产150天以上 企业法人需确保农业相关人员占表决权一半以上 [1] - 新规禁止外国人获取农地后立即搬离至远方 具体期限由各地农业委员会根据作物收获期个案判断 [1] 政策调整背景 - 日本政府担忧海外资本和外国人大量持有农地可能影响国内食品供应 尤其警惕与日本关系紧张国家的相关人员停止农业生产的行为 [1][2] - 2023年9月已要求外国人新获取农地时申报国籍和海外资本情况 个人需提交在留资格 法人需披露主要股东国籍信息 [2] 法规执行细节 - 日本将修改《农地法施行规则》 新规于2024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 - 政策收紧对象涵盖所有国籍的外国人 审查标准从经济安全保障角度强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