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弹幕人
icon
搜索文档
央视起底直播带货弹幕乱象 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
经济观察报· 2025-10-13 15:04
(原标题:央视起底直播带货弹幕乱象 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网络直播间购物,你会留意弹幕吗?在一款产品名为"燃咔果冻"的直播间里,直播 带货过程中不断有弹幕弹出,比如"轻松瘦35斤""喝酒夜宵也能瘦",因为反馈效果好,吸引众多消费者 购买,大半年时间售出了上万单。 然而,这背后是以"职业水军"虚构减肥奇迹,用批量刷评制造的消费陷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相关公 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 直播间相同账号频繁发弹幕,反馈内容却矛盾 直播间里,带货主播正在销售一款198元两盒的"燃咔果冻",虽然没有直接宣称其具有"减肥功效",下 方却弹出不少弹幕,反馈吃了果冻后瘦身效果显著。 一个账号为"二XXX"的"消费者"先是发弹幕表示:"轻轻松松掉了35斤",过一会儿又发弹幕说:"不饿 不动,瘦了16.6。" 不仅如此,显示为不同账号的"消费者",发送的弹幕内容竟然一模一样。 账号为"二XXX"的用户称:"不饿不动搞了16.6",过了一会儿,显示为"鸿XXX"的账号,发来了同样的 反馈,内容一字不差。 直播间里这些异常弹幕,引起了市场监管人员的警觉。 ...
重拳整治!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
央视网· 2025-10-11 07:24
央视网消息:从早些年的刷单炒信,到后来的"好评返现卡",如今又出现了调动气氛的"职业弹幕人", 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弹幕人"? ...
重拳整治!全国首张“职业弹幕人”罚单开出 “水军狂欢”该降温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0 23:27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在网络直播间购物,您会留意弹幕吗?前段时间,在一款产品名为"燃咔果冻"的直 播间里,直播带货过程中不断有弹幕弹出,比如"轻松瘦35斤""喝酒夜宵也能瘦",因为反馈效果好,吸引 了众多消费者购买,大半年时间售出了上万单。买的人越来越多,一张罚单也从天而降,到底是怎么回事 儿呢? 01 相同账号频繁发弹幕 反馈内容却自相矛盾 0:00 / 2:12 直播间里,带货主播正在销售一款"燃咔果冻",198元两盒。记者注意到,带货主播虽然没有直接宣称这 款果冻具有"减肥功效",下方却弹出不少弹幕,反馈吃了果冻后瘦身效果显著。 直播间里这些异常弹幕,引起了市场监管人员的警觉。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四级主办 陆楠:我们发现异常行为主要是有以下几点:一个是同一条弹幕, 可能会有不同的用户在反复发送。第二个就是同一条用户可能会反复发一些前后矛盾的弹幕内容,比如说 有的用户发一会是"我是新疆的谁谁谁,我买了很管用",一会是"我是上海的谁谁谁买了很管用"。通过这 个我们就发现它高度疑似是雇了职业弹幕人在直播间发送了相关的弹幕话术。 02 什么是"职业弹幕人"? 这个显示账号为"健XXX"的所谓"消费者"称: ...
治理“职业弹幕人”乱象 营造清朗网购环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8:22
用批量弹幕构筑话术陷阱,雇佣"职业水军"伪造减肥奇迹,假借"过来人"身份吸引消费者上当受骗。近 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属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成为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 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 什么是"职业弹幕人"?它为何兴起、有什么特点?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如何擦亮 双眼,识别其伪装?各方如何发力打造"诚实清朗"的消费环境?记者进行了采访。 上网当"托",扰乱市场秩序 今年6月,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直播销售一款名为"燃咔果冻"的食品。直播间里,"真给力,3颗就瘦了 3.2斤""3天成功7天破(减肥)平台期"等夸张弹幕不断刷屏,令一些消费者跃跃欲试。 然而执法人员通过IP地址分析和用户行为建模发现,该公司涉嫌购买第三方服务,批量发送虚假弹幕, 而其雇佣的这些尚未用过产品或明知产品无效却依旧操控虚假账号刷屏的团伙,就是"职业弹幕人"。他 们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弹幕评论,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制造虚假流 量。 "职业弹幕人"为何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网络与信息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周辉认 为,"职业弹幕人"本质就是"网络水军","在直播 ...
治理“职业弹幕人”乱象,营造清朗网购环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6:47
行业现象与背景 - 直播电商行业出现“职业弹幕人”现象,即雇佣水军在直播间批量发送虚假弹幕,虚构产品功效和用户评价 [1][2] - 该现象兴起的原因是中小主播为在流量竞争中突围,通过误导电商平台推荐算法来获取优先推送 [2][3] - 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5.8万亿元,预计2024-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8%,用户规模突破5.97亿,占网民总数约50% [3][4] 具体操作手法 - 某生物科技公司在直播销售“燃咔果冻”时,使用“真给力,3颗就瘦了3.2斤”“3天成功7天破平台期”等夸张弹幕刷屏 [2] - 职业弹幕人团伙一人操作30台手机,提前输入话术,直播时直接按预设内容刷评互动 [5] - 通过IP地址分析和用户行为建模可识别虚假弹幕,其账号常为非实名注册,交易隐蔽 [1][5] 法律定性 - 职业弹幕人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构成虚假宣传 [6] -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6] - 违反《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网络实名制的规定 [6] - 情节严重时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或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 [6] 行业影响 - 职业弹幕人误导平台推荐算法,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破坏网络购物秩序 [3] - 透支公众对网络信息、平台及企业的信任,损害网络诚信体系 [4] - 利用直播购物即时性和互动性催生冲动消费,压缩消费者理性决策时间 [3] 治理措施 - 监管部门通过打击网络水军团伙遏制职业弹幕人发展,并将直播刷评纳入“编造用户评价”执法框架 [8] - 平台需强化技术手段,如升级AI识别系统拦截高频重复弹幕,严格执行账号实名制和弹幕追溯机制 [9] - 建议对高流量、高成交的直播间建立重点监审机制,对异常账号采取限流、封号等措施 [9]
“职业弹幕人”套路当休矣(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20
职业弹幕人现象 - 职业弹幕人是指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雇用网络水军,在直播、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话术评论,虚构产品功效、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的黑灰产业从业者 [1] - 典型案例包括"7天暴瘦10斤""喝酒也能瘦"等虚假用户体验话术 [1] -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办了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例案件,对当事人处罚款10万元,并将提供刷屏服务的第三人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1] 职业弹幕人的危害 - 相较于评论区刷好评,弹幕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更具迷惑性,大量花样夸产品的弹幕容易让消费者"上头" [1] - 这种新型营销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若涉及假冒伪劣产品还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 [1] - 普通消费者也可能在不知情下成为"弹幕人",如为获得商家福袋而发送特定弹幕 [2] 行业影响 - 职业弹幕人只是电商产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2] - 若不及时制止,将动摇电商行业诚信基础,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2] - 有博主吐槽电商营销套路"野火烧不尽",职业弹幕人首案的查办是一次有效"除草" [2]
小小弹幕危害不小,“职业弹幕人”该收手了
齐鲁晚报· 2025-06-24 15:02
职业弹幕人现象 -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全国首例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案件 对涉事公司罚款10万元 [1] - "职业弹幕人"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雇佣网络水军 在直播和短视频中批量发布虚假评论 虚构产品功效和用户评价 [1] - 涉事公司使用"7天暴瘦10斤""喝酒夜宵也能瘦"等虚假弹幕夸大减肥产品功效 [1] 行业监管现状 - 利益驱动和平台监管滞后是"职业弹幕人"盛行的主要原因 [1]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相关行为有明确规定 但线上造假手段隐蔽导致取证困难 [1]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研究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细化平台责任和义务 [2] 行业影响与治理 - "职业弹幕人"破坏消费者知情权 损害购物体验 导致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2] - 首案查处将"直播刷评"纳入"编造用户评价"执法框架 为后续执法树立标杆 [2] - 建议平台建立严格账号认证和弹幕过滤机制 监管部门应打击黑灰产链条 [2]
“职业弹幕人”岂能乱弹
南方都市报· 2025-06-22 23:44
直播电商行业现状 - 电商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消费者购物新选择,其特点是海量商品、实时互动和主播感染力强的推销[2] - "职业弹幕人"作为传统电商刷单的变种,在直播平台制造虚假流量,通过批量发布虚假弹幕虚构产品功效或交易数据[2][3] - 北京某公司因雇佣"职业弹幕人"刷评果冻食品减肥功效被罚10万元,此案首次将直播刷评纳入"编造用户评价"执法框架[2] 黑灰产运作模式 - "职业弹幕人"形成产业链化运作,提供话术模板定制、账号批量注册、弹幕定时发送等一条龙服务,并能根据产品特性精准控评[3] - 商家为争夺流量高地利用虚假弹幕制造热销假象,平台为维持用户活跃度对刷评行为默许,形成多方共谋的畸形生态[3] - 典型虚假话术包括"7天暴瘦10斤""喝酒夜宵也能瘦"等,直接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品性能、用户评价的规范要求[3] 法律风险与行业影响 - 情节严重者可能触犯刑法:非法经营罪(营利性发布虚假信息)、敲诈勒索罪(以差评弹幕勒索财物)、寻衅滋事罪(扰乱公共秩序)[4][5] - 虚假弹幕透支市场诚信,导致行业公信力受损,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对诚信经营商家造成不公平竞争[5] - 治理需平台加强技术监测(如大数据识别批量虚假评论并封号),监管部门需严惩组织者和操控者[5]
罚款10万元!北京查办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全国首案
新京报· 2025-06-20 22:33
直播电商虚假宣传案件 - 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雇佣"职业弹幕人"在直播间编造虚假用户评价被罚款10万元 [1][3] - 公司通过第三人购买服务 使用数十个虚假账号在直播间高频发送"7天暴瘦10斤"等夸张话术 场均发送50条以上 最高单场达300条 [2][3] - 违法行为始于2024年5月16日 涉及伪造产品减肥功效 如"产后顽固体质瘦10斤""喝酒夜宵瘦7斤"等模板化好评 [3] 职业弹幕人运作模式 - "职业弹幕人"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批量发布预设话术 伪造市场反馈和交易数据 [1] - 该黑灰产是传统电商刷单在直播领域的变种 通过技术手段干扰正常商业秩序 [1] - 涉案账号IP集中分布于2个地址段 显示高度组织化特征 [2] 执法突破与行业影响 - 本案是全国市场监管领域首例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案件 [4] - 创新采用"平台数据穿透+资金流向溯源"取证模式 突破虚拟账号技术壁垒 [4] - 首次将直播刷评行为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制范围 为同类案件提供法律适用范本 [4] 直播行业乱象 - 案件暴露出直播业态存在"流量造假产业化"管理盲区 [4] - 典型虚假宣传话术包括"快速瘦XX斤""无效退款""根治XX问题"等绝对化承诺 [5] - 平台需完善实时反作弊系统 以净化网络消费环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