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肝癌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STTT:清华大学董家鸿院士团队发现肝癌治疗新靶点,逆转肝癌耐药性
生物世界· 2025-08-04 16:00
肝细胞癌治疗耐药性研究 -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主要亚型,全球癌症相关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晚期确诊率高导致全身系统性治疗成为主要手段 [2] -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为探究耐药性相关细胞异质性提供新工具,可分析耐药细胞遗传特征 [2] AKR1B1的发现与作用机制 - AKR1B1被确定为肝细胞癌关键代谢重编程调控酶,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3] - 耐药性HCC细胞代谢活性增强,葡萄糖-脂质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过度活跃,支持肿瘤增殖和存活 [5] - AKR1B1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增强应激耐受性维持耐药性,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耐药性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5] 临床治疗突破 - 依帕司他(Epalrestat)作为已获批AKR1B1抑制剂,与标准疗法仑伐替尼联用可显著减轻HCC耐药性 [7] - 该研究为开发新型预测生物标志物和克服耐药性的治疗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7]
在命运拐点,走过“生命窄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07:32
钇90治疗技术核心观点 - 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精准介入疗法 通过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将放射性微球注入肿瘤供血动脉 实现局部高效放疗同时保护健康肝组织 [5][6][9] - 该技术为70%-80%无法直接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创造转化治疗机会 使肿瘤降期后获得根治性手术可能 [3][6][9] - 临床数据显示钇90治疗后病灶缩小显著 周炜病例中75%以上药物保留在肿瘤 肺分流仅6.33% 月余即见效 [7][8] 肝癌治疗现状 - 中国肝癌患者确诊时70%-80%已至中晚期 仅20%-30%具备直接手术条件 [3] - 传统化疗对肝功能损伤大 患者耐受性差 俞澄漪病例显示化疗后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及治疗抗拒 [1][3] 钇90技术优势 - 多场景适用:可作新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对不可切除患者实现缩瘤降期 对转移性肝肿瘤同样有效 [9] - 耐受性优异:相比TACE技术对肝功能影响更小 俞澄漪术后无显著疼痛 周炜一周即可出院 [7][8][9] - 双重效益:既能缩小肿瘤又可增大余肝体积 为后续治疗保留功能储备 [9] 市场推广进展 - 国内已有17省市5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钇90治疗 累计服务超2000例患者 [11] - 50余个城市惠民保(如武汉福汉康 上海沪惠保)将其纳入专项保障 显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10][11] - 2021年9月引入中国 2022年1月获NMPA批准上市 现已被写入2024版国家肝癌诊疗指南 [10] 患者临床效果 - 周炜病例:6.9cm×7.6cm肝转移瘤经分阶段钇90治疗后疼痛消失 可正常散步 二次治疗耐受良好 [7][8] - 俞澄漪病例:5cm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病灶缩小 生活恢复常态 可进行种花散步等日常活动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