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
搜索文档
碧水源举办2025新品发布会
证券日报网· 2025-11-23 17:47
在圆桌对话环节,五位业界专家围绕新污染物治理、MBR技术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未来膜技 术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双轮驱动,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碧水源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江龙表示,碧水源一直致力于让污水处理更节能,让水务运营更智能,让水中资源有效利用, 让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编辑 郭之宸) 本报讯 (记者李乔宇)2025年11月22日,"膜技术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碧水源2025年度创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根江表示,功能膜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我国膜工业总产值达4822 亿元,约占全球29%,预计2030年将达到8000亿元。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四位青年科学家发布了四款产品,分别为宏脉冲MBR膜组器 (MBRU5.0)、膜力云·智慧水务系统、特种分离·超高效多孔吸附剂、生命健康分离纯化·中空纤维膜柱。 ...
碧水源2025新品盛会:中国膜工业与水务行业“新质力量”的耀眼呈现与未来邀约!
中国经济网· 2025-11-23 10:31
行业现状与前景 - 中国膜工业总产值在2024年达到4822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29%,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并已成为全球膜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5] - 行业已形成六大技术门类并实现全产业链覆盖,预计到2030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5] - 膜技术应用领域已从单一水处理拓展至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及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3]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中交集团生态环保领域的核心科技力量,深度融入集团“绿色+”、“数智+”战略,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治理及“一带一路”建设项目[7] - 公司被定位为膜技术研发的“策源地”和中交集团、中国城乡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员,致力于实现“两个世界一流、三个中国领军”的标杆企业目标[31] - 公司通过“一企一策”精准赋能,在“一膜三水”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包括振动MBR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及反渗透膜持续迭代[9]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布 - 宏脉冲MBR膜组器(MBRU5.0)具备高节能、高通量、高装填、高抗污、高寿命特征,稳定运行通量达35LMH,气水比低至3:1,吨水吹扫能耗小于0.05kwh/m³[11][12] - 膜力云·智慧水务系统以数据驱动为核心,集成实时高精度监测与AI智能分析,推动膜法水处理工程运营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14] - 特种分离·超高效多孔吸附剂在盐湖提锂领域实现吸附容量≥2.5 g/L的跨越式提升,并成功应用于全球首个碱性盐湖钛系锂吸附剂示范工程[16] - 生命健康分离纯化·中空纤维膜柱系列包含5种型号、15个品种及44种规格,已成功应用于国产猴痘疫苗临床三期过程及人工心脏专用滤器的国产化替代[19][21] 技术发展路径 - 未来膜技术发展核心路径包括推动技术范式从“污染去除”向“资源回收”转变,强化膜技术与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并关注膜技术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3] - 行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膜技术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双轮驱动,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开发更精准的膜材料和更智慧的膜系统[23] 业务拓展与合作 - 公司与10家来自市政水务、资源回收、生物医药等业务领域的合作伙伴完成战略签约,包括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25][27] - 公司通过“吸附剂+特种膜”双核技术实现盐湖提锂全链条国产化,并绘制了“环保+能源”协同减碳的实践路径[9]
碧水源发布四款重磅创新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11-22 22:25
行业宏观背景与前景 - 我国膜技术已实现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未来发展路径包括从“污染去除”转向“资源回收”、强化多学科融合以及关注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 [2] - 功能膜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我国膜工业总产值达4822亿元,约占全球29%,预计2030年将达到8000亿元 [3] 公司创新产品发布:宏脉冲MBR膜组器 - 发布宏脉冲MBR膜组器(MBRU5.0),具备高节能、高通量、高装填、高抗污、高寿命特征 [3] - 产品采用宏脉冲技术、均匀集水技术和梯度网络孔膜技术三大核心技术,稳定运行通量达35LMH,气水比低至3:1,吨水吹扫能耗小于0.05kwh/m³ [3] 公司创新产品发布:智慧水务系统 - 推出膜力云·智慧水务系统,以数据驱动为核心,集实时高精度监测、AI智能分析与优化调控于一体 [4] - 其核心MBR睿控技术实现了智慧治水、智慧护膜与智慧养泥,推动膜法水处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 [4] 公司创新产品发布:特种分离吸附剂 - 发布特种分离·超高效多孔吸附剂,聚焦盐湖提锂与深度除氟两大领域 [5] - 钛系锂吸附剂吸附容量≥2.5 g/L,已应用于西藏阿里某盐湖提锂项目;新型HTY-F1除氟吸附剂可将含氟废水浓度从5-20 mg/L净化至1 mg/L以下,运行成本降低40% [5] 公司创新产品发布:生命健康分离纯化产品 - 推出生命健康分离纯化·中空纤维膜柱,覆盖多种过滤精度,包含五种型号、15个品种及44种规格 [6] - 产品采用医用级改性聚醚砜材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满足从疫苗制备到人工器官关键滤器等多种高端场景的精准分离需求 [6] 公司战略与行业共识 - 业界专家认为未来膜技术发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双轮驱动,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6] - 公司致力于让污水处理更节能、水务运营更智能、水中资源有效利用、生命健康更有保障,并作为中交集团、中国城乡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员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7]
沙特同日本合资设立中东最大的海水淡化膜工厂
商务部网站· 2025-11-18 00:12
公司合资与投资 - 合资方为沙特Abunayyan Holding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 [1] - 总投资额超过10亿沙特里亚尔 [1] - 该工厂是东丽株式会社在日本以外的第二家同类工厂 [1] 工厂产能与运营 - 工厂年产能达到30万片海水淡化膜 [1] - 工厂拥有6条一体化生产线 [1] - 工厂为沙特本地创造了超过175个就业机会 [1] - 本地化率达到70%,并计划至少提升至75% [1] 市场定位与战略意义 - 该工厂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海水淡化膜工厂 [1] - 生产将满足沙特本地及海湾市场的需求 [1] - 有助于将沙特打造成为膜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的区域中心 [1] - 旨在提升沙特国家产业竞争力并巩固其作为全球先进水处理技术中心的地位 [1]
碧水源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28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9:4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28亿元[1]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7亿元[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0亿元[1] - 整体订单较同期下降 营业收入和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滑[2] - 重要参股公司持续亏损对投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膜技术包括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及吸附材料[2] - 建有国际先进的膜生产制造基地 是全球一流的膜产品生产商和先进的环保装备制造商之一[2] - 核心技术振动膜生物反应器V-MBR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工程规模超30万吨/天[3] - 高性能纳滤膜 海水淡化膜等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并实现国产化[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效专利共计632项 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25项[3] 市场应用与项目进展 - 核心业务在污水资源化 高品质饮用水 海水淡化 工业零排放 盐湖资源化五大领域深化应用[2] - 盐湖提锂领域成功中标紫金矿业拉果错盐湖提锂项目[3] - 重要子公司良业科技为城市 景区及家用与商用领域提供光科技整体服务[1] 战略与运营措施 - 公司将持续扩大膜产品 膜装备 水务运营等核心业务市场占有率[2] - 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 - 通过内部架构调整完善业务范畴和功能性定位 推行全国市场差异化布局[3] - 深化与中交集团 中国城乡业务开发网络的协同 丰富项目信息来源并优化合作模式[3] - 加强应收账款清收力度 拓展融资渠道并创新融资方式以降低财务成本[3] - 设立运营事业部加强项目全周期资产管理保障运行稳定[3]
2025年中国水处理膜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分析和发展趋势研判:水处理膜市场规模持续上涨,反渗透膜以45% 比重占据主导地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9:22
水处理膜行业概述 - 水处理膜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可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材料包括无机膜(陶瓷膜、金属膜)和有机膜(醋酸纤维素、聚醚砜等)[4] - 行业优势包括成本低、能耗低、出水品质稳定、操作简单,早期技术由发达国家主导,国内通过政策扶持实现追赶[1][13] - 产业链上游为PVDF、PS、PES等膜材料及辅助材料,中游为膜制造商,下游覆盖市政污水、工业废水、海水淡化等领域[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行业规模从2019年269亿元增至2024年456亿元,年产量达4.64亿平方米(2024年,同比+14.6%)[13][17] - 反渗透膜占比45%(海水淡化、高纯水制备),微滤膜占比30%[15] - 驱动因素包括城镇化率提升(污水处理需求增加)、海水淡化工程扩张及工业用水标准提高[1][11] 政策支持 -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被列为战略性产业,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列入关键战略材料[6] - 2021-2024年出台《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等政策,重点支持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8][26] 竞争格局 - 国内企业占据78%市场份额,外资/合资企业分别占10%/12%,主要企业包括碧水源、沃顿科技、津膜科技等[19] - 碧水源具备全产业链膜技术,年产能微滤/超滤膜2000万㎡、纳滤/反渗透膜1900万㎡[21] - 沃顿科技2024年膜产品收入10.33亿元(同比+6.49%),专注反渗透膜国产化[23] 技术与发展趋势 - 新材料应用推动纳米孔径膜、有机/无机复合膜发展,提升耐污染性能[25] - 物联网与AI技术将实现设备智能监控和自动化运行[25] - 新兴领域如光伏(高纯水需求)、锂电(高水质要求)将成为增长点[27]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碧水源(300070)、沃顿科技(000920)、三达膜(688101)等[2] - 非上市企业:北京时代沃顿、深圳立昇净水、北京赛诺膜技术等[3]
嘉戎技术(301148) - 301148嘉戎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8:58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厦门辖区上市公司 2024 年年报业绩说明会暨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1] - 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5 日下午 15:40 - 17:00 [1] - 地点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网络远程召开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董正军、董事兼财务总监陈锦玲等 5 人 [1] 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主营业务为特种膜分离材料及组件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高浓度污废水处理和资源循环回收服务 [1] - 反渗透膜和耐酸碱膜技术在新能源细分领域有应用潜力,正以小规模中试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未来探索膜技术在新兴领域应用 [1][2] - 在循环经济领域布局新能源锂电行业,业务覆盖上游正极材料生产工艺及配套污水处理环节,与头部企业在新能源材料电解液回收等领域技术对接,多数项目立项 [4] 海外业务情况 - 2024 年海外业务收入 2,680.40 万元,同比增长 41.20%,业务覆盖欧洲、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未来以产品和技术为驱动,加大与当地企业合作,完善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络,深耕现有市场并关注新兴市场 [3]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影响有限,美国业务收入占比极低 [3] - 子公司部分原材料来自美国,已战略备货和自主开发替代,后续加快国产替代并与供应商谈判,关注形势变化调整策略 [3]
碧水源上市15周年:市值缩水超26%,2024年利润暴跌92%
金融界· 2025-04-21 11:18
公司概况 - 碧水源是国内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水处理及环保事业,自主研发的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等战略领域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膜技术研发、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主要产品有MBR膜、反渗透膜,覆盖市政供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场景 [1] - 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尤其在东南亚、非洲地区加大投资布局,海水淡化项目和工业污水处理方案获得国际客户认可 [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与国产化进程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下降4.51%,归母净利润5858万元,同比骤降92.34% [2] - 营收与利润波动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参股公司经营困境影响,云南水务等参股公司亏损拖累整体盈利能力 [2] - 应收账款从2022年末95.48亿元增至124亿元,资金回笼压力显著增加 [2] 市值变化 - 公司上市初期市值223.15亿元,当前市值降至160.91亿元,缩水幅度超过26% [4] - 市值下滑与盈利下滑、负债上升、应收账款激增等因素密切相关 [4] 行业竞争 - 公司在环保行业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但面临全球竞争加剧的压力 [4] - 负债承压和资金回笼缓慢是当前主要挑战,未来需提升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