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景气度
搜索文档
中国船舶(600150.SH):单交付结构持续优化 并表中国重工助力业绩加速释放
新浪财经· 2025-11-16 16:29
核心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 [1]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 [1]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7.63亿元,同比增长4.76% [1]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0.74亿元,同比增长97.56%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营收与业绩高增长主要由于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 [2] - 成本管控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2] - 参股联营企业经营业绩改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 [2] - 中国重工已纳入公司合并范围,手持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8年底,部分排至2029年 [2] 盈利能力分析 - 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达12.56%,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提升主因交付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中大型、新能源船舶等高价值订单占比提升 [3] -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1%、4.07%、3.45%、-1.53% [3] - 除财务费用率增长0.69个百分点外,其他费用率同比均有所下降,成本管控效果显现 [3]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优化了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获得更丰富造船资源 [4] - 合并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接单和造船效率,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4] - 美国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此前对船价和新船订单的压制影响有望减弱 [4] - 行业景气度持续,受旧船更新替换及绿色船舶需求增长驱动,新造船市场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3.15亿元,2026年实现181.71亿元 [5] - 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25倍,2026年市盈率为14倍 [5]
中国船舶(600150):联合研究|公司点评|中国船舶(600150.SH):中国船舶(600150):中国船舶:订单交付结构持续优化,并表中国重工助力业绩加速释放
长江证券· 2025-11-16 15:4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7] 核心观点 - 公司三季度交付船舶数量、价格同比提升,带动营收稳健增长,业绩加速释放 [2] - 公司订单确收结构优化,高价值、新能源船型交付稳增,前三季度毛利率达12.56%,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2] - 公司手持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8年底,部分订单已排到2029年,后续业绩释放具备支撑 [2][10]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公司造船接单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有望继续释放 [2] - 随着美国暂停301政策一年,全球新造船订单有望回流中国,造船业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74.03亿元,同比增长17.96%,实现归母净利润58.52亿元,同比增长115.41% [4]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7.63亿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归母净利润20.74亿元,同比增长97.56% [4] - 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1%、4.07%、3.45%、-1.53%,同比分别下降0.06、1.23、0.90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增长0.69个百分点 [10] - 预计2025-2026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3.15亿元、181.71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5倍及14倍 [10]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旧船更新替换、双燃料等绿色船舶需求持续增长,新造船市场景气度有望继续上行 [10] - 合并中国重工优化了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公司发挥协同效应,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10] - 美国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此前对船价和新船订单的压制影响有望减弱甚至消除 [10] - 中国船厂凭借技术、产能、成本优势,有望吸引全球造船订单回流,公司作为造船龙头,新签订单有望释放 [10]
船舶行业2024年报%年一季报总结: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加速释放250512
东吴证券· 2025-05-19 20: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改善,在手订单饱满,供给刚性和散货船发力支持行业景气,美国制裁短期影响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动摇 [3][4] - 推荐中国船舶,建议关注中国动力、松发股份 [4] 各部分总结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在手订单饱满 - 2024年船舶板块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3%;2025年Q1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25% [3][7][13] - 2024年船舶板块销售毛利率11.7%,同比提升0.4pct,销售净利率4.2%,同比提升2.2pct;2025年Q1销售毛利率14.1%,同比提升3.7pct,销售净利率6.4%,同比提升4.3pct [21] - 2024年船舶板块期间费用率8.5%,同比下降0.6pct,规模效应摊薄销售、管理费用,费控能力增强 [21] - 2024年全球新造船市场延续高景气,中国船厂份额达70%,船舶板块合同负债1703亿元,同比增长23%,存货924亿元,同比增长2%,头部船厂排产已至2028年后 [22] - 高价订单持续交付,原材料价格与船价形成剪刀差,船舶板块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27] 供给刚性、散货船将支持全球造船业景气度延续,船价高位震荡 - 2025年Q1新造船价格指数为187,较2025年初下降1%,各船型新造船价格指数均高位震荡;二手船价格指数为176,较2025年年初提升0.3% [40] - 2025Q1全球新造船市场新签订单大幅下滑,同比分别-56%、-46%,新签订单金额同比-35%,除集装箱船外其余船型均大幅下滑 [47] - 2025年Q1船厂在手订单持续增长,全球船厂在手订单合计3.81亿载重吨/1.62亿修正总吨,较2024年年末增长2%/1%,2025年全球船厂交付量预计同比增长9%/9% [52] - 船舶行业供需缺口明显,2024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覆盖率达3.8年,位于历史高点,同期手持订单运力占比为12%,位于历史较低水平 [52] - 供给端全球造船业产能出清,当前产能逐步修复但仍具刚性,预计2025 - 2026年全球船舶交付量增幅有限 [57] - 需求端全球船队平均船龄持续增长,保守测算2025 - 2030年全球船舶年均交付需求约1.1亿载重吨,寿命更新需求占比超50% [59] - 新能源转型为船舶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船舶低碳转型将加快更新替换节奏 [60] - 航运业盈利良好、现金流饱满,支持新造船投资 [64] 美国制裁短期加剧观望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以动摇 - 2025年Q1中国船厂新签订单份额达54%,在手订单份额约59% [71] - 美国发起301调查和《美国船舶法案》,对中国造船业采取限制措施,但中国造船业领导地位短中期难被动摇,当前调查结果落地后市场有望修复 [80][84][89] 投资建议 - 中国船舶产业链受益,建议关注中国船舶、松发股份、中国动力 [92] -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高价单占比提升,利润率有修复空间,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行业格局优化,集团优质资产沪东中华有望注入 [92] - 松发股份拟置入恒力重工,恒力重工在手订单多,货值约108亿美元,交期排至2028年,借壳上市成长有望提速 [92] - 中国动力是全球船用发动机龙头,船用发动机占船舶成本约20%,环保转型下双燃料发动机占比将上行,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93]
船舶行业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在手订单饱满,业绩加速释放
东吴证券· 2025-05-13 0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改善,在手订单饱满,供给刚性和散货船发力支持行业景气,美国制裁短期影响有限,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稳固,推荐关注相关优质标的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船舶制造产业链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在手订单饱满 - 2024年船舶板块营收2103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增长103%,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延续增长 [7][13] - 2024年船舶板块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和费控能力增强 [23] - 2024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景气,中国船厂份额提升,船舶板块合同负债和存货增长,头部船厂排产至2028年后 [24] - 未来船舶板块收入有望增长,利润率将修复,高价订单交付和原材料与船价剪刀差是主要因素 [29] 供给刚性、散货船将支持全球造船业景气度延续,船价高位震荡 - 2025年Q1新造船价格指数维持高位,二手船价格指数也处高位,各船型价格指数震荡 [43] - 2025Q1全球新造船市场新签订单下滑,除集装箱船外其他船型大幅下降,后续船龄增长带来存量更新需求 [50] - 2025年Q1船厂在手订单增长,供需缺口明显,手持订单覆盖率高,运力占比低 [57] - 供给端全球造船业产能出清,当前产能修复有限,供给刚性明显 [63] - 需求端船队平均船龄上升,未来10年存量更新需求大,年均交付需求约1.1亿载重吨 [66] - 船舶低碳转型加快更新替换节奏,可替代能源船舶占比提升 [67] - 航运业盈利良好,现金流充裕,支持新造船投资 [71] 美国制裁短期加剧观望情绪,中期中国造船领导地位难以动摇 - 中国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2025年Q1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份额高 [78] - 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采取限制措施,301调查结果较草案强度减弱但打击更精准,《美国船舶法案》影响待察 [87][91][92] - 中国造船业领导地位短中期难被动摇,制裁对造船业影响可控,市场有望修复 [98] 投资建议 - 中国船舶产业链受益,建议关注中国船舶、松发股份、中国动力 [101] - 中国船舶集团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份额稳中有升 [110] - 中国船舶是中船集团旗下船舶总装上市平台,业绩受周期和资产注入影响,未来有望注入优质资产 [111][116][117] - 松发股份拟置入恒力重工股权,恒力重工发展快,订单多,业绩增长可期 [122][129] - 中国动力是船用发动机龙头,订单饱满,业绩增长,有望受益行业景气延续 [130][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