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合肥能否跑出下一个寒武纪?
AI研究所· 2025-08-29 18:34
8 月 26 日,寒武纪发布了 2025 年半年报,业绩十分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81 亿元,同比 增长 4347.82% ;归母净利润 10.38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这是寒武纪自 2020 年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也是其交出的历史最佳"成绩单"。 8 月 28 日,寒武纪股价最高达到 1595.88 元,最终报收于 1587.91 元。同一天,贵州茅台报收 于 1446.10 元,绝对价格被寒武纪超出 9.8% 。 尽管寒武纪股价未达贵州茅台 此前 曾超 2300 元的高点,但它已成当前 A 股最贵个股。 值得关注的是, 寒武纪的成功,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胜利,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 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辉煌展示。 图源"中国科大本科招生"官方号 多年来,中科大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科技产业输送着顶尖人才。除了寒武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云 从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背后都有中科大校友的身影。 而 在中科大校友企业闪耀的背后,合肥这座城市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 "徽商发布"报道, 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就曾说过:"合肥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合肥有着深厚感 情。" 2019 年 ...
永安行: 永安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7:5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29%至1.93亿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6,547.56万元,主要因市场需求减弱、收入下降及应收款坏账计提[2]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氢能产业与芯片业务,氢能两轮车、制充氢一体机等产品已实现多城市运营,并投资原子层材料芯片技术企业洛玛瑞公司[3][10] - 控股股东变更为哈啰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磊,预期通过产业协同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和竞争力[14][2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93亿元,同比减少21.29%;营业成本1.93亿元,同比减少9.2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47.56万元,同比减少739.17%;扣非净利润-6,761.19万元,同比减少123.36%[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33万元,同比减少44.66%;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2.47亿元,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2][15] - 货币资金减少53%至2.46亿元,应收票据减少54.47%,存货减少30.21%[16] 业务结构 - 公共自行车及共享出行业务收入占比约70%,但受行业收缩影响增量不足、存量缩减[9] - 氢能业务包括氢能两轮车、制充氢一体机、低压固态储氢装置及氢能发电系统,已在江苏、广东等多地运营[3][7] - 智慧生活业务聚焦智能密码锁等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及海外市场[8] - 芯片业务通过投资洛玛瑞公司布局SiMO光电探测器及新型存储器LMP系列,部分产品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10] 研发与技术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授权22项(含发明专利4项),专利申请40项(含发明专利10项)[10] -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346项,其中氢能相关专利130项,连续入选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前100名[13] - 主导起草江苏省地方标准《氢能助力自行车通用技术要求》,推动行业标准化[13] 行业环境 - 共享出行行业从激烈竞争走向稳定,公共自行车行业面临收缩风险[3][19] - 氢能产业获政策支持,2025年《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国家级及40余省市出台氢能规划[3] - 光电探测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2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240亿美元,受AI、自动驾驶及通信需求驱动[6] 投资与资产 - 直接投资企业超30家,涵盖出行服务、氢能研发、芯片制造等领域,重要子公司包括浙江凯博压力容器(营收2,938万元,净利润1,229万元)[17][19] - 金融资产投资以权益工具为主,期末公允价值26.23亿元,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56.5万元[18] - 参与私募基金投资,累计出资上海銮阙合添3,500万元、共青城广慧绿能壹号404.31万元[18] 治理结构变更 - 董事会及高管团队全面变更,原董事长孙继胜离任,杨磊当选董事长并聘任吴佩刚为总经理[20][22] - 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哈茂(哈啰集团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磊,承诺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22]
【头条评论】 稳经济需在三大着力点上突破惯性思维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4
经济工作部署 - 31个省区市将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外贸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三大着力点 [1] - 地方经济工作部署体现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和稳增长的紧迫性 [1] - 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突破惯性思维,避免"撒胡椒面"式资源分配 [1] 扩大内需 - 各地将消费和投资作为扩大内需主要抓手,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推动以旧换新、加快"两重"项目建设 [1] - 消费券短期提振消费但效果易衰减,未能根本扭转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问题 [1] - 居民储蓄倾向高、收入预期不稳仍是制约消费核心因素 [1] - 政策需从"补需求"转向"稳预期",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收入分配提升消费能力 [1] - 投资重点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城市更新,需警惕"为投资而投资"导致资源浪费 [1] - 有效投资应聚焦民生短板和产业升级,如老旧小区改造、县域冷链物流等"小而实"领域 [1] 新质生产力 - 多地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 [2] - 新兴产业培育需要时间,盲目跟风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错配 [2] -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各地应立足自身禀赋差异化发展 [2] - 劳动力大省可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而非一味追逐"高大上"项目 [2] - 政策补贴多集中于设备采购,应转向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和支持研发投入 [2] 外贸转型 - 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传统低价竞争模式难以为继 [2] - 外贸大省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和欧美市场壁垒双重挤压 [2] - 外贸转型关键在于提升产品附加值而非单纯依靠补贴或海外仓建设 [2] - "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是开拓市场机遇但企业参与度不足 [3] - 中小外贸企业因信息不畅或风险顾虑仍依赖传统欧美市场 [3] - 地方政府可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分析和法律咨询降低企业"出海"门槛 [3] 政策执行 - 落实效果取决于执行精度,需避免"口号式"响应 [3] - 各地需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 [3] - 中西部省份可借力产业转移完善配套 [3] - 沿海地区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环节 [3]
小米AI眼镜官宣,芯片ETF天弘(159310)昨日“吸金”超5400万元,近5、10、20、60日净流率同标的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1:0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红盘震荡,部分芯片股表现活跃,芯片ETF天弘(159310)盘中冲高一度涨0.7%,现回落翻绿 [1] - 成分股中盛科通信-U涨超5%,闻泰科技、芯动联科、圣邦股份、瑞芯微等多股跟涨 [1] - 芯片ETF天弘(159310)昨日获资金净流入超5400万元,近5、10、20、60日净流率同标的产品第一 [1] - 该ETF最新流通规模为10.28亿元,在深市同标的产品中规模居首位 [1] 行业动态 - 芯片ETF天弘(159310)跟踪中证芯片产业指数,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等领域及半导体材料、设备供应商 [1] - 小米官宣将于6月26日晚7点发布"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小米AI眼镜 [1] - 浙商证券指出,低成本高性能开源AI平台(如DeepSeek)及AI新终端(如AI玩具、AI眼镜)推动AI端侧应用和硬件发展,带动SoC芯片需求增长 [1] 机构观点 - 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延续乐观增长,AI驱动下游增长,建议关注设计板块存储/代工SoC/ASIC/CIS二季度业绩弹性 [2] - 端侧AISoC芯片公司受益于端侧AI硬件渗透率释放,一季度业绩已体现高增长,叠加6-7月AI眼镜密集发布,后续展望乐观 [2] - ASIC公司收入增速逐步体现,DeepSeek入局助力快速发展 [2]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下跌0.07%,前十大权重包含长电科技等
金融界· 2025-06-19 23:12
指数表现 -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6月19日报2164.74点,单日下跌0.07%,成交额314.59亿元 [1] - 近一个月下跌3.02%,近三个月下跌11.22%,年初至今累计下跌2.07% [1] - 指数基日为2015年12月31日,基点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样本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上市公司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4.92%,中芯国际以9.0%居首,北方华创(7.53%)、海光信息(6.91%)分列二三位 [1] - 样本股74.88%来自上交所,25.12%来自深交所 [1] - 行业分布100%集中于信息技术领域 [2] 运作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个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非定期调整期间固定不变 [2] - 特殊情况下实施临时调整,退市样本即时剔除 [2] 关联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汇添富中证芯片产业ETF、景顺长城中证芯片产业ETF等10只产品 [2]
暴跌45%,黄仁勋很痛苦,上海的机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22 09:25
英伟达在华业务现状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败的,认为相关规则存在根本性缺陷 [2][3] -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拜登执政初期的95%降至50%,暴跌45% [3] - 美国禁令导致英伟达将减少150亿美元销售额 [4] - 中国市场在截至1月26日的财年为英伟达创造170亿美元收入,占总销售额13% [7] 英伟达在华战略布局 - 公司正寻求扩建上海新园区以满足增长需求,后续规划建设标志性园区 [19] - 上海办公室已非常拥挤,工位不足需要缓解 [21] - 英伟达在上海拥有约2000名员工,主要从事销售和支持工作 [29] - 黄仁勋希望在上海招聘工程师开发下一代深度学习硬件和软件 [26] 上海AI产业发展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31] - 徐汇区"模速空间"已入驻100余家企业,成为全球最大AI孵化器 [31] - 上海成立人工智能母基金、国家大基金和生态基金,总资金近千亿元 [33] - 张江科学城2024年出货千余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预计达万台以上 [33] 未来市场预期 - 黄仁勋估计几年后中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29] - 芯片产业价值已达3000亿美元,数据中心机遇正转变为近万亿美元市场 [39] - 上海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载体都已完善,进度条推进很快 [36]
ASML:40年来,中国购买的光刻机设备,超过1400台了
新浪财经· 2025-05-02 01:24
ASML市场地位 - ASML垄断全球光刻机市场85%以上份额 在极紫外线EUV光刻机市场份额达100% 在浸润式DUV光刻机份额超过98% [1] 中国采购情况 - 中国从1988年开始进口ASML光刻机 合作近40年 [1] - 1986年至今中国累计购买ASML设备超过1400台 是全球拥有ASML设备最多的地区之一 [3] - 平均每年采购约300台设备 早期以低端为主 近年增加高端DUV光刻机采购 但无法获得EUV光刻机 [7] 采购原因分析 - 中国本土光刻机技术仍落后 主要停留在90纳米低端节点 需依赖进口中高端设备 [5] - 中国芯片产业快速发展 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关键设备需求量大 [7] 未来趋势 - 中国从ASML采购量将逐步减少 高端设备受禁令限制 低端设备将进行国产替代 [9] - 中国已研发65纳米分辨率光刻机 技术向中高端突破 [9] - ASML预计中国营收占比将从2024年36%降至2025年2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