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触觉传感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展会实探:人形机器人量产“卡”在哪?
上海证券报· 2025-10-24 07:01
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进展 - IROS 2025大会展示中国在低成本、高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突围机遇,全球处于同一起跑线 [1] - 中国强大的工程化落地能力与产业化配套体系,为在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迸发活力提供支撑 [1] - 国内灵巧手市场规模在2025年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67% [10] - 感知类传感器市场增速达83%,成为机器人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10] 核心技术与产品突破 - 一目科技发布仿生视触觉传感器,尺寸与人类指尖匹配,厚度仅为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 [3] - 传感器通过内置高清摄像头捕捉微米级形变,生成连续"触觉照片",利用AI算法解算物体软硬、纹理及滑动趋势 [5] - 展会涌现多模态智能机器人、自主导航核心算法、高扭矩密度伺服电机等硬科技成果 [8] - 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场景加速向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多元领域渗透,操作任务日趋精细 [8] 产业生态与区域发展 - IROS 2025首次设立的萧山初创论坛促成12个项目与当地产业园签约 [10] - 产业园提供"技术研发+中试生产+市场对接"全链条支持,吸引海外团队将中国作为落地首选 [10]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感知数据与操作执行之间存在"断层",实现实时闭环协同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关键难点 [12] - 跨企业"感知-操作"数据接口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设备适配调试成本占项目总投入30%以上 [12] - 精密部件依赖进口材料导致量产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灵巧手等产品的大规模替代 [12] - 不同品牌设备对接需单独开发驱动程序,存在"孤岛困境",碎片化生态影响技术落地效率 [12]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 深度学习与大模型技术融入,使机器人在感知层面具备前所未有的智能,AI正重塑机器人能力边界 [13] - 未来3-5年,人机协同技术将更成熟,高效的人机对话与意图理解有望在工业、服务场景率先落地 [14] - 触觉传感技术将进一步突破,大幅提升机器人操作精度与环境适应性 [14] - 移动与操作将深度融合,实现机器人"边行动边作业",彻底拓展应用边界 [14]
午后股价大涨!常熟汽饰与荷兰织物传感器创新企业战略合作,产品可应用于汽车和机器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16:05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10日下午开盘后公司股价快速拉升一度涨至19.00元/股收盘报18.90元/股涨幅达7.94% [1] 战略合作内容 - 公司与荷兰织物触觉传感技术创新企业Brighter Signals B.V.达成战略合作为汽车和机器人制造下一代触觉传感技术 [3] - 公司将在其中国工厂负责BS专利织物传感器的量产工作并计划于2026年扩展至欧洲工厂 [3] - 合作涵盖制造环节并推动传感器集成到汽车座椅和内饰系统中联合其他一级供应商打造智能化解决方案 [3] 合作技术细节 - BS核心技术为以织物为载体的多功能触觉传感系统能实时监测压力、重量、接近度、运动和位置等数据并能识别人体与物体的差异 [3] - 与传统的雷达、超声波和压电式传感器相比该柔性织物传感器具有轻质、可回收、可持续生产的特性并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灵敏度与稳定性 [3] - 行业人士分析全织物传感器的优点是透气性、柔韧性比薄膜传感器好覆盖性更高但缺点是均一性不太好信号漂移相对较大且成本高此前良率偏低 [3] 行业相关动态 - 当地时间10月9日美国人形机器人Figure AI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该机器人外部包裹可清洗的柔软织物 [4] 公司业务与财务 - 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内饰件总成产品包括门内护板总成、仪表板总成等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1亿元同比增长17.18%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下降15.63%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销售占总销售比例达51.15%同比增长18.65个百分点 [4]
国泰海通|机械:机器人产业深度(十三):无触不成手,触觉传感或迎万亿蓝海
触觉传感器行业核心观点 - 触觉传感器是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侧的关键瓶颈,未来具备从手部向全身渗透的潜力,成长空间巨大[1]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硬件侧核心,触觉传感或迎万亿蓝海市场,当人形机器人年产量达1亿台时市场规模或达1.3万亿元[1][2] - 触觉传感技术路线呈现百家争鸣态势,多技术路线融合的平台公司更具竞争力[1] 触觉传感器技术路线 - 主流技术路线包括压阻(占37%)、电容(占28%)、磁电霍尔效应和视触觉(VBTS)[2] - 当前国内产业落地端电容与磁电霍尔效应占优,未来或为多技术路线融合取长补短[1] - 柔性触觉传感器生产需要材料、制造与算法端复合能力,切入壁垒较高[1] - 柔性触觉传感器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阵列化、多模态融合、边缘计算和自供电等[1]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2024年为153.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355.9亿美元,CAGR12.8%[2] - 当人形机器人产量达1000万台时,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0.24万亿元;达1亿台时约1.3万亿元[2] - 单一技术路线占据全部市场时,1亿台产量对应市场规模:压阻3010亿元、电容1.25万亿元、磁电霍尔效应2.5万亿元、视触觉3.76万亿元[2] 应用场景与发展阶段 - 当前主要下游为制造业/航空航天&国防等,人形机器人应用方兴未艾[2] -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尚处触觉落地初期阶段,整体处于L3及以下水平(类似4-7岁儿童)[2] - 伴随任务复杂度提升,触觉或从手向手臂、足部、躯干和脸部等部位延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