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杠杆化

搜索文档
湖北给国企土地上户口 六项试点任务盘活存量土地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3
湖北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改革方案核心内容 -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湖北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服务国有"三资"管理改革试点方案》,旨在通过六项试点措施提升国有资产效率,包括土地资产清查、确权登记、盘活处置、证券化支持、高效利用和"以需定储"机制[1] 资源资产化措施 - 全面清查国企土地资产的权属、面积、用途等基础信息,建立全省统一土地资产管理台账和存量土地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管理[2] - 对符合规划但手续不全的存量建设用地开辟补办手续通道,解决历史遗留的"有地无证"问题[2] - 工业用地扩容增效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放宽厂房兼容功能比例至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50%,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存量土地改造开发[3] 资产证券化创新 - 支持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将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土地权益转化为标准化金融产品[4] - 具有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资格的国企可采取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原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4] - 估算显示全省约50万亩可盘活土地通过证券化等途径可支撑近2000亿元融资规模[4] 改革成效与示范意义 - 2023年已盘活省属及武汉市属企业土地30.47万亩,新增资产价值约600亿元[6] - 构建"资源确权-资产显化-资本流动"转化机制,将闲置土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制度创新具有全国示范意义[6]
湖北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7 00:26
水资源资产化改革方案 - 湖北省水利厅印发《湖北省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旨在盘活水资源资产,推动水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 [1] - 方案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为主线,分三大部分系统布局改革任务 [1] - 改革任务包括全面清查水利资源资产资金、创新资源资产转化路径、建立动态智能的"三资"管理体系 [1] 改革实施路径 - 方案按照六大类16种典型模式开展试点,包括直接交易模式、特许经营模式、绿色金融模式、股权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模式和其他融资模式 [2] - 试点要求各地分阶段精准施策,7月10日前制定实施方案,11月30日前完成试点实施阶段任务,12月5日前汇总成果 [2] - 省水利厅将成立改革工作组,开展案例指导、专业培训和工作调度,督促各地制定个性化方案 [2] 资源盘活机制 - 遵循"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原则,创新资源资产转化路径 [1] - 重点梳理可盘活资源,核实数据真实性,在明晰权属关系并科学评估市场价值基础上推进转化 [1] - 建立"成熟一批、转化一批、反哺一批"的机制,探索构建市场化运营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