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

搜索文档
数据资产ABS搞起来!
搜狐财经· 2025-09-20 04:03
扫码文末"投小圈" 加入行业交流群 文章来源:读懂ABS 央企+建筑行业首单数据资产ABS 全国首单100%数据资产质押债权类ABS | 证券分层 债项评级 发行期限 发行规模 票面利率 全场倍数 | | --- | | 优先级 AAAsf 1.92年 1.30亿元 1.85% 3.84倍 | | 1.92年 0.07亿元 次级 | 「明树云基建投融资政策」数据应用,聚焦基建投融资领域前沿政策资讯,基建政策报告,基建政策图表。 系统搭建覆盖中央和地方两级、数据实时更新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库,涉及新基建、交通运输、乡村振兴、EOD及城市更新等相关领域热点资讯;行 业重点、热点专题定期进行专项汇编,政策内容一目了然;每月推送明树基建投融资数字化专家组发布的政策报告。 左右更多 对于数据产品有什么需求和想法,都欢迎联系我们,填写用户调研还可以获取积分,可抵扣数据服务支付费用, 全国首单数据资产助力产业园区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 ABS 首单高速公路+数据资产ABS 查看更多行业政策资讯 ...
2025年CMBS、CMBN和类REITS存续期研究:发行活跃,资产类别多样化,多层次REITS市场稳步构建
联合资信· 2025-09-15 13:17
市场发行概况 - 2025年1-7月CMBS/CMBN和类REITs发行76单,同比增长35.71%[7] - 发行规模合计1026.75亿元,同比增长21.36%[7] - 交易所市场发行占比92.11%(70单),规模占比93.05%(955.43亿元)[8] - 特定标识项目达22单,包括绿色/蓝色/碳中和(11单)、乡村振兴(5单)等多元类型[9] 产品结构与资产类型 - CMBS/CMBN发行45单(增长28.57%),类REITs发行31单(增长47.62%)[13][14] - 持有型不动产ABS发行4单,较2024年同期增长3单[14] - 底层资产以商场、园区、写字楼和能源为主(均超15%),新增数据中心资产类别[17] 利率与利差表现 - AAAsf级证券平均发行利率2.44%,同比下降36bps[19] - 类REITs平均利率2.40%,较同级别CMBS/CMBN低8bps[20] - AAAsf级证券平均利差0.99bps,同比走阔但二季度收窄趋势明显[20] 融资主体特征 - 实际融资人区域集中度较高:北京、广东、江苏位列前三[23] - 地方国企融资占比近50%,城投企业占CMBS/CMBN融资超半数[23][24] - 央企主要通过类REITs融资,持有型不动产ABS发行主体以央国企为主[24] 存续期表现与风险 - 2025年1-7月违约展期债券余额35.92亿元,同比下降17.29%[33] - 仅6只证券发生级别调整(4降2升),主因资产保障度下降或增信主体调整[32] - 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高达20.2%,租金跌破241.70元/平方米/月历史低位[30]
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南重点城市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南京日报· 2025-09-12 02:20
试点政策框架 - 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为期2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及合肥都市圈等[1] - 苏南试点范围覆盖江苏省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镇江市全域[1] - 实施方案包含七大类改革方向 涵盖技术 土地 人力资源 数据 资本 资源环境要素及要素协同配置 共24项具体举措[2] 技术要素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制度 推动试点地区技术协同创新[2] - 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产业链[2] 土地要素改革 -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2] - 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 人力资源要素改革 -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加强人力资源政策协同 实施人才共同招引和培养[2] - 深化南京市 常州市职业教育改革 建设"平台+论坛+基地"式职业教育名师发展区域共同体[3]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 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 支持培育数据市场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2] - 依托南京市 苏州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智慧城市大脑 形成协同服务城市大脑集群[3] - 支持南京市 苏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协同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打造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3] 资本要素市场化 - 创新区域资本供给方式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推进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2] - 探索搭建资产证券化数字服务与监管平台 支持南京市 无锡市 苏州市探索对资产支持证券(ABS)项目的数字化监管[3] 资源环境要素配置 - 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 - 支持南京市 苏州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 重点实践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供需对接及可持续经营开发[3] 区域要素发展基础 - 南京市持续提升要素丰裕度 在人力支撑 供地保障 融资对接方面进行积极探索[4] - 南京市推进算力 数据 绿电等新型生产要素供给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4]
企业ABS发行数量年内已突破千只
证券日报· 2025-09-11 16:42
企业ABS市场发行表现 - 年内企业ABS发行数量突破1000只达到1006只 对应发行金额合计8902.63亿元 [1] - 发行节奏逐年提速 2025年达成千只目标较2022年提前66天 较2023年提前53天 较2024年提前47天 [1] - 专家预测2025年全年企业ABS市场规模有望增长30%达到1.5万亿元 接近2021年历史最高点 [4] 底层资产结构特征 - 传统五大品类占主导地位 融资租赁债权ABS(191只) 一般小额贷款债权ABS(148只) 供应链应付账款ABS(141只) 企业应收账款ABS(139只) 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ABS(132只) 合计751只占比超七成 [2] - 新兴资产领域突破性增长 数据资产ABS自4月首单发行后加速创新 7月出现首单数据资产赋能ABS引入中投保信裕核心数据资产 [2] - 大规模产品显著增多 发行规模20亿元及以上产品76只同比增长11.76% 其中信托受益权ABS产品创100.10亿元规模新纪录 [3]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 国务院支持体育企业资产证券化 上交所扩展ABS代码段释放支持信号 [6] - 投资者结构多元化 险资 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进入 投资者从券商资管 基金公司拓展至银行理财 保险资管 信托计划等主体 [6][7] - 企业融资需求高度契合 ABS工具可实现资产出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供应链ABS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提前回笼资金形成双赢格局 [7] 产品创新与市场联动 - 数据资产ABS有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数据确权-资本对接-研发迭代的科技金融良性循环 [3] - 未来关注公募REITs 持有型不动产ABS 类REITs间联动机制 权益型ABS弥补公募REITs资产覆盖不足 债权型类REITs提供稳定现金流 [4] - 保险资管机构以投资者和管理人双重身份参与ABS市场 险资偏好久期长收益率高产品 ABS现金流稳定且收益高于同评级企业债 [7] 市场挑战与发展方向 - 面临基础资产质量参差不齐问题 部分产品现金流稳定性不足 资产池分散度不够增加信用风险 [8] - 需通过政策引导拓宽基础资产范畴 优化二级市场交易机制 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吸引多元化资金 [8] - 完善存续期管理标准 估值方法 交易机制 税收等基础制度 降低发行人运作成本并聚焦国家战略支持产业 [8]
激活资本新动能——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即将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30
在政策助推下,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活跃,绿色ABS、数据资产ABS、新能源ABS等新型产品不断涌 现。 2025年上半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约0.96万亿元,同比增长28.74%,市场呈现企稳回升的良 好态势。截至6月末,市场存量规模约3.77万亿元。此前截至2025年5月末,存量规模为3.09万亿元。 政策支持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2025年上半年,多项针对性政策陆续出台,围绕金融"五篇大文 章"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重点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2025年8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 资产证券化,积极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资产支持票据(ABN)增长迅猛,发行规模2582.76亿元,同比增幅48.70%,成为市场重要增长极。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正成为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本效率的重要引擎,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 了全新的资产管理和融资路径。在此市场回暖、创新频现的背景下,财视中国将于2025年9月25日在上 海隆重举办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本届论坛将围绕当前市场热点,设立多个专题讨论 ...
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 年半年度):产品发行回暖,发行主体扩容,发行利率下行,市场活跃度提升
中诚信国际· 2025-09-03 11: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创新型多核心企业组合模式产品和外部增信产品发行量显著增加,推动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范围扩大,参与发行的核心企业数量增加,覆盖区域和行业拓宽;在地方国企转型、建筑行业需求及市场活跃度提升背景下,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发行回暖,期限设计趋于长期,发行利率下行 [61] 各目录总结 发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交易所市场发行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137单,规模698.01亿元,数量增35单,规模增长35.24%,占同期交易所市场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规模比重为11.25%,同比升0.22个百分点 [3][4] - 上交所发行104单,规模575.80亿元,占比82.49%;深交所发行33单,规模122.21亿元,占比17.51% [6] - 产品对应管理人36家,前五大管理人新增管理规模占比分别为13.08%、12.39%、9.23%、6.77%和6.53%,前五大新增管理规模合计335.08亿元,占比48.01%;前十大新增管理规模合计496.08亿元,占比71.07% [6] - 单个产品发行规模主要集中在10亿元(含)以内,共130单,规模合计594.50亿元,占比85.17% [8] - 产品期限最短0.30年,最长3.00年;预期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产品发行单数62单,规模331.98亿元,占比47.56%,单数同比减12单,规模同比降7.37%;预期期限在1年以上产品发行单数75单,规模366.03亿元,占比52.44%,单数同比增47单,规模同比增132.03% [10] - AAAsf级证券发行规模548.54亿元,同比增28.26%,占比78.59%;AA+sf级证券发行规模146.30亿元,同比增69.21%,占比20.96%;无评级证券发行规模3.17亿元,占比0.45% [11] - 1年期左右AAAsf级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最低发行利率1.80%,最高2.90%;发行利率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2.20%和2.10%,同比分别降49BP和54BP [13] - 2025年上半年,以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比较基准的发行利差平均值较上年同期收窄,以1年期企业债到期收益率为比较基准的发行利差平均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8] 核心企业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单一核心企业产品122单,涉及70家核心企业,规模638.09亿元,占比91.42%;创新型多核心企业组合产品15单,涉及64家核心企业,规模59.92亿元,占比8.58% [24] - 前五大核心企业发行规模合计224.01亿元,占比32.09%;前十大核心企业发行规模合计313.09亿元,占比44.85% [24] - 单一核心企业产品涉及核心企业同比增19家,多核心企业组合产品涉及核心企业同比增57家 [25] - 单一核心企业产品涉及68家国有企业和2家民营企业,同比分别增21家和减2家;发行规模分别为558.60亿元和79.49亿元,同比分别增31.78%和降9.57% [29] - 单一核心企业产品涉及核心企业分布于18大区域,区域覆盖面拓宽;前三大区域北京市、广东省和山东省合计发行金额312.83亿元,占比49.03%;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等区域发行规模同比下滑,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等区域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30] - 单一核心企业产品涉及核心企业分布于14大行业,行业覆盖面拓宽,新增畜牧业、旅游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基础设施投融资、建筑、房地产和贸易行业发行规模领先;建筑行业发行规模同比增30.51%,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发行规模同比增104.69%,贸易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发行规模同比分别降23.23%和23.58% [33] - 单一核心企业产品涉及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等级以AAA和AA+为主,发行规模合计612.79亿元,占比96.04%;5家核心企业无公开主体信用等级,发行规模15.72亿元,占比2.46% [37] 原始权益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涉及原始权益人或原始权益人之代理人30家,均为保理公司 [40] - 前五大原始权益人发行规模合计479.54亿元,占比68.70%;前十大原始权益人发行规模合计585.83亿元,占比83.93% [40] - 21家保理公司与核心企业无关联关系,发行单数105单,规模522.63亿元,占比74.87%;9家保理公司与核心企业有关联关系,发行单数32单,规模175.38亿元,占比25.13% [45] 产品结构设计情况 - 次级证券设置方面,121单产品次级规模占比介于0%(不含)~2%(含)之间,规模合计651.57亿元,占比93.35%;3单产品次级规模占比介于5%(不含)~6%(含)之间,规模合计11.23亿元,占比1.61%;1单无增信产品次级规模占比为8.07%,规模6.16亿元,占比0.88%;9单产品为优先级证券续发产品,次级证券不涉及续发;3单产品未设置次级证券 [48] - 增信安排方面,128单产品为全增信产品、4单产品为单一债务人无增信产品、5单产品为多债务人无增信或部分增信产品,发行规模分别为646.32亿元、19.53亿元和32.16亿元;全增信产品发行规模同比增42.89%,无增信和部分增信产品发行规模同比下滑 [50] - 113单产品增信主体为核心企业或其体系内公司,规模合计612.81亿元,同比增30.19%;19单产品增信主体为核心企业体系外担保公司和/或保函开立银行,规模合计59.51亿元,同比增244.39% [53] 备案情况 2025年上半年139单供应链类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规模合计775.76亿元,数量增34单,规模增长37.73% [55] 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2025年上半年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在二级市场成交2,528笔,规模495.09亿元,占当年企业资产支持证券成交总规模的9.93%,成交数量增1,070单,规模增长75.31% [57] 2025年到期情况分析 - 存量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到期242支,规模合计576.88亿元,占同期全部到期资产支持证券规模的比例为18.66% [58] - 从原始权益人来看,深圳前海联易融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到期证券及应偿付规模各有不同 [58] - 从核心企业来看,保利发展等到期证券及应偿付规模各有不同 [58][59]
市地产集团CMBS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09
产品发行概况 - 重庆市属国企首单CMBS产品挂牌上市 总规模20.60亿元 期限24年 票面利率2.08%创中西部地区最低 [1] - 以商业物业作为底层资产 通过未来现金流变现实现创新融资 推动存量商业物业从持有运营向资本运作转型 [1] - 产品上市为企业开辟创新融资路径 优化资金结构 推动金融资源注入优质商业地产领域 [1] 战略意义 - 资产证券化助力国企改革 对拓宽融资渠道 优化财务结构 提升资产效益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 - 进一步拓展瘦身 止损 盘活改革成果 彰显资产证券化在国企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1] - 深度挖掘资产运营变现能力 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 [1] 政策支持与合作 - 市国资委 市住房城乡建委介绍支持企业创新融资模式 盘活存量资产的相关政策和工作思路 [2] - 各方一致同意保持密切沟通 深化资产证券化合作 合力推进资产盘活和资本结构优化 [2] - 通过专题交流座谈会沟通资产盘活和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 加速资产价值释放 [2]
个人消费金融及小微贷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年半年度):个人消费金融发行规模同比大幅上升,发行主体头部集中效应明显,融资成本持续下行,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中诚信国际· 2025-08-29 09: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在消费和金融政策刺激及消费回暖背景下,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单数和规模同比上升,小微贷款类受主要发行机构发行量下降影响发行单数和规模同比下降;两类产品原始权益人主要为信托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基础资产生成平台主要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头部集中效应明显;多采取无主体增信模式;发行利率下行,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87] 各部分总结 发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交易所市场共发行个人消费金融及小微贷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212单,规模1597.91亿元,数量增40单,规模升32.99%;个人消费金融类170单,规模1290.59亿元,数量增48单,规模升45.51%;小微贷款类42单,规模307.32亿元,数量减8单,规模降2.32% [5] - 个人消费金融类产品上交所发行100单,金额703.83亿元,占比54.54%;深交所70单,金额586.76亿元,占比45.46%;前五大原始权益人发行规模占比69.53%;前五大平台发行规模占比84.24%;前五大管理人新增管理规模占比65.64%;91.53%产品采取无主体增信模式;单笔规模(5, 10]亿元区间产品发行单数最多 [9][10][12][15][17][20] - 小微贷款类产品上交所发行34单,金额236.32亿元,占比76.90%;深交所8单,金额71.00亿元,占比23.10%;前五大原始权益人发行规模占比73.24%;前五大平台发行规模占比89.48%;前五大管理人新增管理规模占比75.19%;87.88%产品采取无主体增信模式;单笔规模(5, 10]亿元区间产品发行单数最多 [46][48][49][51][54] 备案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142单,规模1010.31亿元,数量增19单,规模升12.06% [39] - 小微贷款类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完成备案40单,规模278.32亿元,数量减2单,规模升2.35% [74] 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支持证券二级市场成交3595笔,规模626.25亿元,笔数增1386笔,规模升51.20%,占比12.56%,降1.40个百分点 [41] - 小微贷款类资产支持证券二级市场成交1360笔,规模225.05亿元,笔数增559笔,规模升101.70%,占比4.51%,升0.75个百分点 [76] 到期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存量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支持证券预计下半年到期243支,规模498.46亿元,占比16.1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到期规模占比较大 [43] - 存量小微贷款类资产支持证券预计下半年到期57支,规模84.12亿元,占比2.7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上海邦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到期规模占比较大 [77][79] 发行利差统计分析 - 个人消费金融类:与同期限国债相比,2025年上半年1年期AAAsf级发行利差平均值收窄,3年期走阔;与同期限AAA级企业债相比,1年期和3年期发行利差平均值均收窄;1年期AAAsf级平均发行利率同比降41BP [31][35][38] - 小微贷款类:与同期限国债和AAA级企业债相比,2025年上半年1年期AAAsf级发行利差平均值均收窄;1年期AAAsf级平均发行利率同比降36BP [68][72][73] 行业动态点评 -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业务流程,提升资产质量,提高准入门槛,推动行业及市场高质量发展 [81][82] - 3月基金业协会发布《债权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细则》,填补小额贷款债权尽调要求缺失,细化完善尽职调查要点,指导中介机构开展工作 [82][83] - 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ABS监管评级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83][84]
图说资产证券化产品:政策推动ABS加大对新型工业化金融支持,数据中心REITs正式落地
中诚信国际· 2025-08-29 08:51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支持举措,涉及多种金融工具[2] - 政策推动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约4400亿元[3] - 首批数据中心REITs正式落地,南方万国和南方润泽科技发行规模分别为24亿元和45亿元,上市首日涨幅达30%[3] 发行市场概况 - 2025年7月全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185期,规模合计2004.79亿元,较上期减少5%[6] - 微小企业贷款类产品发行规模最大,占比76%[10] - 不良贷款类产品平均发行成本和风险溢价最高,保单质押贷款类产品发行成本仍处高位[6][9] 产品结构与成本 - 银行间市场ABS发行11期,规模329.33亿元,较上月增长33%,优先级票面利率1.58%-2.19%[17] - 交易商协会ABN发行52期,规模390.43亿元,较上月减少29%,票面利率1.47%-4%[12] - 交易所ABS发行122期,规模1285.02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票面利率1.68%-3.81%[20] 二级市场表现 - 银行间市场ABS成交114.08亿元,交投热度较上月明显下降[27] - 交易商协会ABN成交423.74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28] - 交易所ABS成交983.05亿元,较上月略有下降,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成交804.87亿元和178.18亿元[31]
专项研究:2025年应收账款ABS存续期研究:市场活跃叠加产品创新,资产表现呈现差异化
联合资信· 2025-08-25 14:09
政策环境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解决应收账款回收难、周期长和变相拖欠问题[1]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债权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尽职调查工作细则》提升信息披露规范性和审核效率[2] - 人民银行等部门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并允许开展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试点[2][4] 市场发行 - 2025年1-7月应收账款ABS发行158单,同比增长37.39%,总规模达1410.60亿元,同比上升25.71%[5] - 交易所市场发行规模占比80.53%,银行间市场占比19.47%[6] - 建工类应收账款ABS占主导地位,发行规模989.29亿元,占比80.16%[8][11] 产品创新与结构 - 特定标识产品发行30单,包括数据资产、科创票据等创新品种,助力政策支持领域发展[9] - 全国首单“应收账款+数据资产”ABS在深交所挂牌,首单科创供应链票据ABN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3] - 循环购买结构发行规模551.69亿元,占比39.11%,解决期限错配问题[18] 发行人与增信 - 前五大发行人发行规模占比41.82%,央企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保持活跃发行[14] - 含主体增信的ABS发行规模占比84.07%,关联方增信占比52.76%[24][27] - 无增信ABS发行规模占比15.93%,主要来自中国铁建和京东集团[24][27] 信用评级与利率 - AAAsf和AA+sf级证券合计规模占比95.90%,高信用等级占主导[29] - AAAsf级1年期以内产品发行利率区间为1.70%~3.00%,平均利差为85bp[20] 二级市场表现 - 二级市场成交金额2700.50亿元,同比上升118.57%,为ABS第一大交易品种[32] - 银行间市场换手率35.62%,交易所市场换手率17.96%[33][36] 资产质量表现 - 建工类应收账款回款受工程进度影响,存续期现金流可能出现偏差[37] - 贸易类和工程机械类应收账款回款稳定,医药类回款来源可靠且符合预期[38][39][40] 存续期信用表现 - 599只证券兑付良好,无级别下调,10只证券级别调高,占比11.11%[41] - 级别调高原因包括超额抵押积累、剩余期限缩短和增信方信用提升[41] 市场趋势展望 - 去增信化趋势明显,资产质量重要性提升,聚焦债务人信用和资产池分散度[44][45] - 创新品种如数据资产、供应链票据和一带一路项目将推动市场多元发展[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