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

搜索文档
资产证券化市场加速扩容 年内最大规模企业ABS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7-30 00:04
市场概况 - 7月29日中信金融资产云帆1期实体赋能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立并起息,发行规模达100.10亿元,成为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企业ABS产品,并创下信托受益权ABS产品领域的规模纪录 [1] - 今年以来已有807只企业ABS产品成立并起息,发行规模合计达7140.7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64%和26.10% [1] - 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发行规模显著扩张,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2] 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 - 知识产权、保障房等政策导向领域ABS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分别达61.45%和100% [3] - 数据资产ABS创新产品相继推出,如平安-如皋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和天风中投保应收账款2期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数据资产赋能) [3] - 产品矩阵扩容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新融资路径,助力盘活数据、知识产权等轻资产 [3] 发行机构与市场参与 - 参与企业ABS产品发行的企业有329家,较去年同期的260家增长26.54% [4] - 头部机构发行占比突出,前五大信托公司合计发行占比超15% [4] - 二级市场成交金额同比增长48.85%,交易频次显著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 [4] 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 企业ABS初衷在于破解中小微企业"资产沉淀但融资难"困局,通过证券化处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5] - 一般小额贷款债权ABS和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ABS发行规模分别为990亿元和602亿元,在企业ABS中占比分别为13.87%和8.42% [5] - 企业ABS能够打通"资产—资本"转化通道,引导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实体经济 [5]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监管部门明确支持企业ABS市场,提出"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业务" [6] - 金融监管部门联合交易所推出"绿色通道"机制,简化小微ABS产品审核流程 [7] - 未来企业ABS市场或将聚焦于公募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与类REITs等产品间联动机制的深化 [7]
资产证券化边界拓展 首程控股倡导“万物皆可REITs”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10:13
REITs市场发展趋势 - REITs市场正从传统高速公路、仓储物流向新兴数据中心、城市更新、绿色能源、产业园区等多元化方向拓展,资产证券化边界被重新定义 [1] - 行业进入"多元化解法"阶段,首程控股提出"万物皆可REITs"理念,探索具有"可运营、可定价、可证券化"特征的新型资产类型 [1] 首程控股的战略布局 - 公司作为REITs生态中的产业平台,自试点启动便活跃于市场,2025年6月以战略投资人身份参与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和南方润泽科技REIT,推动数据中心资产证券化突破 [1] - 2023年4月联合设立规模百亿的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战略配售+产业协同",旗下城发基金同步布局数据中心领域 [2] - 通过"产业驱动+资本协同"模式完成资产价值重构,覆盖从原始资产识别到金融产品设计的全链条 [2] 创新资产证券化实践 - 首程控股推动数据中心成为首个实现公募REITs证券化的资产类别,将"万物皆可REITs"理念转化为市场现实 [1] - 公司借助REITs制度灵活性与产业运营能力,持续拓展交通枢纽、人工智能底座、能源载体等新型资产的证券化边界 [2] 行业影响与市场潜力 - "万物皆可REITs"理念有望拓宽REITs资产边界至新基建、新能源、城市更新领域,增强制度适配性并优化评估退出机制 [2] - 该理念可能激发市场活力,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选择,提升REITs市场深度与广度 [2]
存续6单在审14单 沪市持有型不动产ABS市场初现雏形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18:22
市场规模与产品类型 - 沪市持有型不动产ABS市场存续6单产品,托管规模约为120.96亿元,在审项目达14单 [1] - 底层资产类型多元化,涵盖高速公路、保租房、写字楼、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1] - 产品定位为权益型资产上市产品,是Pre-REITs和公募REITs相衔接的重要环节 [1] 市场发展与参与度 - 发行数量与规模稳步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涉及保障性租赁住房、数据中心、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 [1] - 吸引了银行理财、券商自营、保险资管等多元投资者,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逐步增强 [1] 信息披露优化 - 持有型不动产ABS具有"权益属性",信息披露体系不断优化,通过"年报摘要"形式聚焦投资者关切的运营和财务信息 [2] - 信息披露方式逐步向公募REITs看齐,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和提升市场信心 [2] 制度建设与投资者交流 - 产品在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交流层面取得显著进展,拟建立投资者意见反馈机制 [1][3] - 鼓励原始权益人和计划管理人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投资者交流会,深入探讨行业热点、政策变化和市场趋势 [3] - 针对不同底层资产类型,引导自愿披露关键运营数据与财务信息,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3]
更注重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管理机制建设 上交所持有型不动产ABS市场展现新活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7-04 17:43
持有型不动产ABS市场发展 - 持有型不动产ABS市场规模稳步扩容,资产类别不断丰富,上交所发挥主阵地作用推动市场稳健前行[1] - 目前上交所共存续6单持有型不动产ABS产品,托管规模约120.96亿元,在审项目达14单[2] - 底层资产类型多元,涵盖高速公路、保租房、写字楼、数据中心等多领域[2] 产品特征与信息披露 - 持有型不动产ABS以"资产信用"与"权益属性"为核心特征,依赖底层资产运营现金流实现稳定分红[2] - 2024年度通过"年报摘要"形式聚焦投资者关切的运营和财务信息,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3] - 建信长租披露了4个保租房项目的出租率、有效租金单价、平均剩余租期等关键运营指标[3] - 交通基础设施类产品重点披露断面交通量、通行费收入等指标,增强市场对产品价值的理解[4] 投资者沟通与市场生态 - 建信长租采用"报告解读+现场调研+互动答疑"立体化沟通模式,吸引35家机构投资者参与[6] - 上交所鼓励针对不同资产类型自愿披露关键信息,推动建设投融互信的市场生态[7] - 建立投资者意见反馈机制,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交流会,形成良性互动循环[8] 市场参与与制度建设 - 市场参与度提升,吸引银行理财、券商自营、保险资管等多元投资者,流动性逐步增强[7] - 制度建设取得进展,未来将持续发力为产品市场建设保驾护航[7]
沪市债券新语丨四载耕耘结硕果:我国REITs市场总市值破2000亿元 上交所打造REITs市场建设发展主阵地
新华财经· 2025-06-20 15:12
市场发展概况 - 中国公募REITs市场总发行规模超过1800亿元,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上市产品66只,成为亚洲第一 [1] - 上交所上市REITs产品44只,发行规模约1230亿元,市值1370亿元,占全市场比重约七成 [1] - 2025年以来沪市REITs日均成交额约4.37亿元,流动性显著提升 [1] 市场生态与机制 - REITs市场形成以市场化价格为核心的良性生态,通过询价机制反映项目内在价值与风险 [3] - 中银中外运仓储物流REIT创下市场最高发行溢价率16.16%,全场倍数达251.12倍 [4] - 优质项目二级市场价格较发行价普遍上涨20%以上,最高超90%,换手率普遍高于1% [5] 产品表现与收益 - 沪市REITs较发行价复权上涨约30%,2025年以来涨幅超20%,跑赢主要宽基指数 [6] - 沪市REITs四年累计分红151亿元,2024年分红59亿元,分红率达5.7% [6] - 高速公路REITs分红82亿元占比最高,能源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分红均超10亿元 [6] 资产类型与创新 - 上交所REITs覆盖产业园、收费公路、仓储物流、保障房、能源、消费、市政等大类资产 [8] - 沪市独有污水处理、市政供热资产,细分形态包括跨海大桥、水电设施等特色项目 [9] - 数据中心REITs本周获批,未来将拓展至旅游景区、养老设施、冰雪经济等领域 [9] 市场扩容与制度 - 上交所形成"首发+扩募"双轮驱动格局,2024年已有10单扩募项目推进中 [10] - 上交所构建"业务办法+指引+指南"多层次规则体系,强化投融互通互信 [11] - 四年间举办51场业绩说明会,录制15期专题节目,提升市场透明度 [12] 未来展望 - 全市场21单在审或待发售项目(含扩募),上交所占17单,将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 [8] - 多层次REITs市场初步成型,Pre-REITs、类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协同发展 [14] - REITs将成为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工具,覆盖面和普及率将持续提升 [15]
年内企业ABS发行规模超5000亿元 底层资产多元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08
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 - 2023年企业ABS发行规模达5085 01亿元 同比增长31 81% 发行数量583只同比增长33 18% [1][2] - 市场扩容受政策支持 资金偏好及企业盘活存量需求三重驱动 碳中和 知识产权 文旅等领域或成新增长点 [1][3] - 底层资产类型从传统领域拓展至消费金融 数据资产 新能源等 首单光伏底层ABS(12 4亿元)已申报 [1][2] 持有型不动产ABS创新 - 国内首单民营主体持有型不动产ABS(万国数据项目)及首单VIE架构产品成功发行 [3] - 产品设计包含信息披露 流动性支持等六大机制创新 允许设置流动性支持比例以提升二级市场活跃度 [4] - 能源基建类企业通过该工具可盘活重资产(平均投资规模大 建设周期长)并优化财务结构 [4] 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 - 上交所明确支持ABS扩募业务 为持有型不动产ABS提供制度保障 [5] - 东方金诚指出政策端优化审批流程 需求端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形成双向推动力 [3] - 未来需拓宽基础资产范畴 完善二级交易机制及配套政策以增强市场流动性 [5] 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 - 原始权益人类型从大型集团扩展至中小微企业 科技公司 天合富家等新兴企业参与发行 [2] - 中信证券-万国数据项目体现民营主体参与度提升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活 [3]
固收深度报告:结构化融资再观察:城投ABS市场回顾与前瞻-市场篇
搜狐财经· 2025-06-08 11:49
城投ABS市场现状与结构特征 - 当前城投ABS市场以企业ABS为主导,存量余额307.44亿元占比91%,ABN仅占9%,主要因证监会主管ABS采用备案制且基础资产灵活性高[1][23] - 票面利率呈现分层特征,加权平均利率3.25%低于城投标债42BP,低票息产品(<2.5%)存量规模88.38亿元占比最大,反映市场避险情绪和基准利率下行影响[1][25] - 剩余期限分布中长期化,10年以上占比37.79%,5-10年占比32.32%,与基础设施等底层资产长回报周期匹配[1][30] - 评级结构高度集中,AAA级占比77.87%,AA+级17.73%,低评级产品不足2%,显示市场对低评级容忍度低[1][33] 基础资产类型与区域分布 - 基础资产以收费收益权类(56%)和债权类(40%)为主,不动产类仅占4%[2][38] - 收费收益权类中基础设施收费权占比40%,依托政府支持和垄断性成为主流;债权类以商业地产抵押贷款(31%)和应收账款为主[2][43] - 区域分布高度集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存量占比超60%,经济实力强和债务率低是关键优势[2][47] - 行业集中度显著,建筑装饰行业占比61.32%,与城投平台主营基建相关;公用事业(12.73%)和房地产(9.37%)分列二三位[2][50] 市场交易与估值特征 - 2024年ABS市场发行总额2.04万亿元同比增8.87%,但城投类仅130.82亿元占比不足1%[3][16] - 2025年市场活跃度修复,截至5月中旬成交量超2024年同期,换手率回升至16.91%[3][54] - 信用利差呈现"久期倒挂",2年期利差最高达81BP,1年期已达历史低点,2年以上品种仍有10BP压缩空间[3][55] - 估值与底层资产质地强相关,基础设施收费类收益率2.1-2.3%风险收益比优,融资租赁债权类超2.5%但流动性受限[3][56] 投资价值分析 - 短端城投ABS利差优势显著,1年期较同期限城投标债利差60BP,5年期仅16BP[6][56] - 2年期品种或为曲线凸点,信用利差约50BP,建议平衡收益与流动性风险的投资者关注[6][56] - 基础设施收费类和棚改保障房类ABS更适合稳健投资者,CMBS和应收账款类适合风险偏好稍高投资者[6][56]
应收账款类资产证券化市场分析报告
大公国际· 2025-06-06 15:08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该报告主要分析了应收账款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情况,并未涉及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与分析。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相关内容。以下是报告的核心内容概述: 市场概况 1. **发行规模**:2024年应收账款类证券化产品发行571单,规模4,385.82亿元,占企业ABS和ABN总规模的25.53%[3][6] 2. **级别分布**:AAAsf级占比87.52%,AA+sf级占比8.95%[5][6] 3. **发行利率**:加权平均发行利率2.45%,最低1.79%,最高4.79%[6][9] 4. **发行期限**:62.04%为1年期及以内产品[10][11] 5. **增信方式**:无增信产品占比62.64%,增信产品以差额支付承诺为主(35.59%)[11] 市场创新 1. **工程机械类应收账款ABS**:首单嵌入先进制造领域资产的保险ABS产品,规模2.59亿元[17] 2. **分离式保函资产转让ABS**:首单通过保函增信提升流动性的产品,规模2.135亿元[18] 3. **外币计价境外资产ABN**:首单境外资产入池产品,规模39.26亿元[20] 信用表现 1. **评级调整**:2024年无级别下调情况[21] 2. **违约展期**:集中于房地产行业相关产品[21][22] 市场展望 1. 建筑类央企仍将是市场主要推动力,无增信产品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3] 2. 境外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将深化[23] 3. 需警惕房地产行业风险传导[23] 报告未包含任何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及分析内容,主要聚焦于市场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备案规模突破175亿元 持有型不动产ABS驶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5-19 15:44
持有型不动产ABS发展现状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出推动持有型不动产ABS发展,政策推动下该业务进入快车道 [1] - 截至5月17日持有型不动产ABS备案规模突破175亿元,数据中心、商业物业等领域项目加速落地 [1] - 上交所已有8单持有型不动产ABS备案通过合计规模超160亿元,另有9单获反馈 [2] - 深交所中信证券-越秀商业持有型不动产ABS发行规模达14.13亿元 [2] 产品机制创新 - 持有型不动产ABS以"资产信用"重构金融逻辑,允许不进行结构化分层、保留外部负债、不设定预期收益率 [2] - 禁止在产品层面设置担保差补以确保权益属性,回收资金可用于新项目资本投入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2] - 资产范围包括写字楼、酒店等暂无法发行公募REITs的资产,不强制自持及战配比例、资金用途灵活 [3] 多层次REITs市场构建 - 形成以公募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为主,类REIT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辅的产品体系 [4] - 持有型不动产ABS是公募REITs的"育苗田",可培育项目和投资者并最终实现公募REITs发行 [4] - 与公募REITs形成互补:公募REITs标准化流动性好,持有型ABS面向特定投资人灵活度高 [4] - 与Pre-REITs共同构筑基础设施与不动产领域权益资本生态系统,为重资产过渡到公募REITs提供关键环节 [5] 未来发展方向 - 建议从制度层面明确持有型ABS与公募REITs衔接机制,包括底层资产标准、转板规则等 [5][6] - 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电站)因装机规模年增超15%、现金流稳定成为优质底层资产 [7] - 三大潜力赛道:数据中心(数字化需求增长)、长租公寓(租赁行业发展)、商业物业(机构关注) [7] - 底层资产范围广泛包括经营权资产、不动产及新型基础设施,各领域均有大量级资产可供扩容 [8]
图说资产证券化产品:CMBS发行热度提升,ABS一二级市场明显回暖
中诚信国际· 2025-05-06 19: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CMBS发行热度提升,有多只首单产品落地,有望成为城投公司融资和地方化债的重要工具,但需关注区域财政实力及商业地产底层现金流持续性 [2][3] - 2025年3月全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大幅升温,不同类型产品发行成本分化 [4] - 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各类别产品发行规模大幅增加,银行间ABS发行热度明显提升 [7] - 二级市场成交热度均有明显增加,类REITs等类别产品交易热度相对较高 [23] 各部分总结 全市场发行情况 - 2025年3月全市场共发行114期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合计1727.28亿元,较上期翻倍 [4] - 供应链账款类、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类等类别产品次级分层比例相对较低,不良贷款类产品次级分层比例较高 [4] - 本期保单质押贷款类、信托受益权类等类别产品平均发行成本相对较高 [4] 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行情况 银行间市场ABS - 共发行27期产品,规模为186亿元,发行规模较上月显著增加 [7] - 产品优先级均为AAAsf级,票面利率在1.83%-2.55%之间 [7] - 本期不良贷款类产品发行规模最大,规模占比约六成;消费性贷款类和微小企业贷款类产品发行规模相对较小 [9] - 个人汽车贷款类产品平均发行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11] 交易商协会ABN - 共发行32期,规模合计442.67亿元,发行规模较上月增加56% [12] - 披露信用级别的优先级产品票面利率在2.02%至4.63%之间 [12] - 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类产品平均发行成本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类别产品;特定非金债权类产品平均发行成本最低 [14] 交易所ABS - 共发行55期,规模合计1098.60亿元,发行规模较上月大幅增加88% [19] - 披露信用级别的优先级产品票面利率最高为4.50% [19] - 本期有1期公募REITs发行 [19] - 小额贷款类产品发行规模最高,规模占比超过40%;保单质押贷款类产品平均发行成本最高 [19] 二级市场 - 银行间市场ABS共成交75亿元,交投热度明显提升,以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产品成交规模最大 [24] - 交易商协会ABN共成交607.31亿元,成交规模较上月大幅增加,类REITs、银行/互联网消费贷款等类别产品成交规模相对较大 [24] - 交易所ABS共成交1172.33亿元,交易规模较上月翻倍,上交所、深交所分别成交826.72亿元和345.61亿元,类REITs、CMBS/CMBN、小额贷款、应收账款等类别产品成交热度相对较高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