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有企业
icon
搜索文档
北海10家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广西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8-31 08:38
原标题:北海10家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区第一 在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监管方面,北海市立足国资监管实际,建立完善有关制度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化、 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依托北海市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在全区率先上线资金监管系统,实现了对10 家监管企业资金运行情况的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督。同时,运用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对监管企业 资金流水动态进行T-1模式实时监测,及时对超出负债警戒线、向黑名单对象支付等情况进行预警,严 格管控风险,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记者吴丽萍) 据悉,北海市通过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推动平台公司 主体信用评级,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深化政金企对接合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等7项举措,加 快国有资源资产整合利用,将"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通国有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助力国资 国企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为推动北海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北海市出台 《北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试行)》等10项制 度,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将市本级行政事 ...
王小鲁:不赞成刺激消费的提法
搜狐财经· 2025-08-29 13:19
解决这个问题,只靠行政考核结构性贷款指标不行,还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推动改革,建立更加 开放的金融市场。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不能只靠事前限制进入、设置很高的进入门槛和过多的其他限 制,重点要在开放市场的同时做好事中事后的金融监管。 当然还有其他多方面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包括政府和银行需要确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对不同企业一碗水 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区别对待。 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精髓就是公平竞争。 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效率,发展才有动力。近一个时期垄断性行业国企利润上升、收入增加,竞争 性行业民企利润下降,收入减少,说明竞争条件仍然不公平。过去民企发展快于国企,靠的是效率高。 王小鲁,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经济转型研究 当前民间消费需求疲软,很多领域产能过剩,企业销售困难。2023年全国最终消费只占GDP的53%,居 民消费只占37%,消费率严重过低,投资率仍然过高。民间投资停滞,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市场 规律的正常调整,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形成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还有不少疑虑,对前景信心不足,不敢 贸然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改善民生的政策和建立公 ...
福建发布“十四五”改革成绩单:活力迸发,多项改革成果全国领先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17:59
改革成效与战略推进 - 福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破除体制障碍和机制创新持续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1] -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肯定福建改革创新精神 指出很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1] 经济体制改革 -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2] - 部署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 推动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 [2] - 营商环境创新改革成效显著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满意率连续4年超85%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组建省委科技委并出台"福建科创20条"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2] - 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和福厦泉自创区建设 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和"人工智能+"行动 [2] - 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牵头制定的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5] 区域协调发展 -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深入推进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建设 [3] - 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和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3] - 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8%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3] 两岸融合发展 - 累计争取35家中央部委和金融机构制定33份配套政策文件 省级层面推出4批62条融合措施 [4] - 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大陆前列 [4]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全国第一 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国家公园 [5] - 闽江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5] - "厦门实践"成为美丽中国建设典范 "长汀经验"入选世界生态修复案例 湄洲岛"零碳岛屿"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 [5] 民生领域改革 - 部署8个领域37项重点改革项目 每年财政支出七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 [6]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7元 位居全国第7位 人均预期寿命达79.5岁 [6] - 群众安全感率持续保持98%以上 所有设区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7] 文化与社会治理 - 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机制 "鼓浪屿"和"泉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 -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全面推广"近邻党建"模式 [7]
确保“铃响交卷” 各地国资改革加速攻坚
新华网· 2025-08-12 14:26
近日,天津、甘肃、福建、云南等地国资委召开深化国企改革推介会,汇报国企改革最新进展,并对决 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进行安排部署。 围绕"铃响交卷"这一整体目标任务,各地纷纷改出冲刺攻坚的加速度,多地整体任务完成率已在95%左 右,其中云南以97%暂时领先。围绕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各地也将创新摆到突出位置,在科技创新、 模式创新、思维创新中寻求新突破,在创新驱动中行稳致远。 多地国企改革任务进度超95% "截至4月底,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的110项改革任务已完成95%以上,33户省属企业 完成率95.6%,各市州完成率93.2%。"近日,甘肃省国资委在该省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上透露。 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持续激发,甘肃省属企业在2021年主要经济指 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今年前4月实现"开门红"。1至4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营业收入 2444亿元、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93%、10.93%、34.23%,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云南省国资委公布的最新进展显示,截至5月初,云南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6户(省属企业)改革 ...
威海市国资委优化国企考核体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17:03
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与薪酬直接挂钩。将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实现了不同企 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异化,真正体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杜绝"躺平躺赢、低贡献 高收入"的现象。将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考核进行挂钩,坚持"一适应、两挂钩"的工资决 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依据市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与经济效益同向联 动,实现了"工资总额分配看效益,以创收决定增收"的改革目标。通过清晰的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激励 企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对公益类企业在考核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同时,重点考核成本压减、服务社会质量和保障能 力,引导企业增收创效、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在分类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虑不同企业之 间的差异性,"一企一策"设置个性化考核目标,提升考核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对于北洋集团等科技类企 业,个性化考核研发投入强度;对于文旅集团,个性化考核旅游产业板块相关利润;对于城投集团、产 投集团等企业,个性化考核服务全市经济战略方面承担的重点工作等;对于水务集团、热电集团等企 业,个性化考核服务保障民生能力等。 ...
上半年江苏国企营收6328.6亿元,同比增长1.8%
搜狐财经· 2025-08-08 07:12
8月7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省国资委获悉,上半年,江苏省国资监管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稳 健前行,多项运营指标呈现 "稳中有进" 的态势。从核心经营指标来看,上半年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 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328.6亿元,同比增长1.8%。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协同发力,在营业收入、 资产规模等方面实现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坚实动力。 总体而言,上半年江苏国资监管企业在整体运营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省属企业在营收、利润、税费等 方面的亮眼表现,为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 "压舱石" 作用。(李晞 倪敏)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细分来看,不同层级企业表现各有侧重。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表现尤为亮眼,实现营业收入2193亿 元,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283.2亿元,同比增长0.5%,在营收和利润上均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劲 的发展活力。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35.6亿元,利润总额356.4亿元。 在资产规模方面,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持续扩容,资产总额达10.8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净 资产3.85万亿元,同比增长6.7%,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产基础。 在贡献社会税收方 ...
在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融合中重估国企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14
国企改革政策背景 - 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初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 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1] -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铺开 核心目标为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1] - 改革路径从规模扩张转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 [1] 国有企业经营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国有企业非金融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 营业总收入84.72万亿元 利润总额超4.35万亿元 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估值洼地现象 价值与价格背离制约资本运作能力 [2] - 估值折价源于市场对国企治理僵化的刻板印象及传统估值模型局限性 [2]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资产定价需市场化 发挥证券市场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3] - 市值管理需主动作为 运用稳定分红 股份回购 投资者关系管理 高协同性并购等工具 [3] - 信息披露需有效传递价值 展示战略 研发 ESG等非财务信息 [3] 顶层设计演进 - 改革逻辑从搭框架演进至强功能 定位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性改革 [4] -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纠正对国企的估值偏见 [4] - 传统估值模型难以衡量国企在产业链安全 社会责任 稳定分红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4] 未来发展趋势 - 混改更重质量而非数量 关注治理变革和业务协同 [5] - 市值管理成为国企标配 价值创造类资本运作更加活跃 [5] -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有望率先实现价值重估 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价值标杆 [5]
多地对国企下半年工作划重点,改革攻坚与产业升级成主要发力方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09:13
多地国资委上半年工作总结与下半年部署 - 多地国资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 重点部署稳增长 扩投资 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 [2] - 湖北省属企业资产规模 营收 利润等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 中部第一 [3] - 山东省属企业前5月完成项目投资1015亿元 主要经营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3] - 青海省属企业1至5月资产负债率54% 低于全国国有企业11 9个百分点 [3] - 黑龙江省属企业营业收现率达158 8% 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 [3] - 海南省属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 6% 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5 76% [3] 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与改革成效 - 四川 湖北 陕西 山东 江西 黑龙江等多地国有企业实现"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 [3] - 四川省属监管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 2% 73% [4] - 北京市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近1 8万亿元 占全部营收1/3以上 [4] - 截至6月底 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科技创新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有企业增长新动能 四川实施国企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4] - 北京市国资委部署下半年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力度 [4] - 地方国有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6]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6]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与未来规划 - 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 完善外部董事履职工作指南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 [5] - 陕西省国资委提出在深化改革 产业发展 强化监管上协同联动 紧盯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5] - 多地国资委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 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5][6]
多地对国企下半年工作划重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02:16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截至6月底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 [1] - 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 完善外部董事履职指南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评估 [1] - 陕西省国资委要求紧盯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市场化改革等关键环节 [1] 下一阶段改革重点方向 - 地方国有企业需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能力提升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 [2] - 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编制"十五五"规划 强调以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1][2] 地方国资委具体举措 - 山东省将逐项分析改革方案分工 加强督导查缺补漏 [1] - 多地已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 坚持战略导向和长期主义 [1] - 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允许试错的创新氛围 [2]
威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齐鲁晚报网· 2025-08-05 17:3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连宁燕 市属国企经营质效稳中向好,服务大局坚决有力、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持续在提高经 营积累贡献度、增加有现金流的利润上下功夫,重点开展了三项行动:一亏损整治行动。过去2年,亏 损面降至24.04%。今年将治亏工作转入长效阶段,把除了市场化基金投资企业以外的全资、控股、参 股企业全部纳入治亏范围,设定亏损额较上年度再压减10%的年度目标。二清收盘活行动。采取成立专 门团队、健全激励机制等方法,完成清收8.85亿元,盘活资产4354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资金负担。三提 质增效行动。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我市发展战略,高频次开展招商工作,引进内资2.4亿元。截至6月 末,市属国企社会贡献总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税收2.49亿元,同比增长8.10%,向好态势 保持稳固。为激励企业抬高标杆、增加利润,下半年市国资委将研究出台专门的激励措施,以点带面促 进市属国企经营进一步改观。 加强穿透监管、精准监管,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国资监管格局不断健全。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 位,对企业经营行为实时监测、资金流动全程追溯、重大风险有效防控、违规责任精准追究。一健全制 度供给。以"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