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载人航天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成立67周年:接过前辈战旗向更高远进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0 13:30
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1958年10月20日正式组建,仅用两年零六个月初步建成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3] - 1960年11月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3] -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完成"两弹结合"试验[5] - 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其推进剂储箱和加注管路清洗工作在7天8夜内完成[7]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搭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9] - 截至当前,已有二十艘神舟飞船飞向太空,26名航天员共41人次接力飞天[10] - 第一个一百次发射用了将近50年时间,第二个一百次发射仅用时不到5年,发射速度不断加快[16] 基础设施与技术能力 - 中心新建多个发射工位,可满足常规液体、多型固体等不同类型多种型号火箭发射[12] - 扩建总装测试厂房,实现不同型号火箭卫星并行测试,任务承载能力极大提升[12] - 创新发射模式,强化技术区、简化发射区,不断优化航天发射流程,发射周期持续缩短[12] - 建成航天发射场数智中心,开发航天发射智能指挥管理系统,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12] - 推行航班化航天发射管理理念,持续提升测试发射能力[12] - 新建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助力民商航天健康有序、快速稳步发展[12] - 测控通信装备升级换代,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整体测控能力显著增强[14] - 数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试验各个环节,坚持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29] 行业精神与文化传承 - 航天前辈用忠诚与奉献创造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9] - 新时代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19] - 航天事业万人一杆枪,大力协同是其鲜明特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22] - 中国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23] - 坚持"归零"文化,中国载人航天至今保持100%的发射成功率[26] - 无论发射频率多频繁,每一次都要有第一次的谨慎和认真,确保过程完美、结果圆满[27] - 年轻一代东风航天人昂首接过前辈的航天战旗,决心书写航天报国新答卷[30]
中国2030年登月计划再获重大突破
中国经营报· 2025-06-17 22:3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新进展 - 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逃逸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 - 以运行好、应用好、发展好空间站及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为目标 [1]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30余年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建成自主可控空间站 [1] 中国航天技术成就 - 突破并掌握太空行走、空间站建造等关键技术 [1] - 采用"同步走"技术路线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节省经费并加快工程进程 [2] - 创新制定规模适度、扩展性强、可共轨飞行的空间站总体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航天工程管理方法 - 坚持举国体制优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方法 [1] - 强调"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 [1] - 工程顶层规划设计需反复论证与迭代,有时推翻十余种技术路线才能确定最终方案 [2] - 制定上万项故障预案以确保任务顺利并降低风险 [2] 航天精神与文化 -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追求系统优化与技术突破 [2] - 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 - 体现为迎难而上的韧劲、淡泊名利的品质和战天斗地的精气神 [2]
高微重力、高精度时频、超冷原子,从零开始到国际首创……航天人讲述把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动实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22:0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中华民族千年登月梦想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1] - 中国空间站建设历时30年,由14个大系统、上百个分系统组成,参与单位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人员 [1] - 载人航天工程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复杂系统工程的成功典范 [1] 太空实验室建设成就 - 空间站将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科学实验柜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且国际领先 [3][4] - 高微重力、高精度时频、超冷原子、两相系统等多个实验柜为国际首创 [4] - 利用科学实验柜在果蝇、斑马鱼、水稻及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领域取得国际突破性进展 [4] 航天技术创新与精神传承 - 中国载人航天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重复走老路,追求系统优化 [5] - 航天人坚持精益求精,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形成特别能吃苦、战斗、攻关、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5] - 年轻一代航天人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建成空间站并实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 [4] 航天员训练与任务执行 - 神舟十五号乘组执行四次出舱,创造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6] - 航天员通过地面数百次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太空操作精准无误 [7] - 航天员在轨工作日程紧凑,天地同步制度确保任务高效执行 [6]
豫论场 | 这一次,太空又来俩河南人
河南日报· 2025-04-24 19:08
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 55年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再次奔赴太空 [1] - 航天事业从天地往返到出舱行走 从交会对接到多人多天太空驻留 空间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1] - 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183天期间完成9种组合体构型 5次交会对接 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 [2] 航天员任务成就 - 航天员陈冬担任神舟二十号指令长 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的航天员 [1] - 陈冬在2022年担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 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 [2] - 神舟十四号乘组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建造 [2] 航天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 风云气象卫星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北斗系统覆盖全球使上亿户家庭享受信息服务 [3] - 商业航天新业态快速发展 包括民营火箭 卫星互联网等产业 [3] - 河南省构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包括卫星制造 火箭研制 卫星测运控管理和数据应用 [3] - 女娲星座在轨商业雷达遥感卫星每天传输数据 天章卫星智造基地进行卫星总装 [3] 航天科学研究进展 - 空间站微重力实验为材料科学 生命医学研究提供独特条件 [3] - 月球样品分析助力揭示月球演化之谜 [3] - 航天技术推动基础科学不断突破 众多航天科技已应用于日常生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