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智能

搜索文档
机器情感与AI陪伴的人文审度①|刘永谋、白英慧: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机器情感
新浪财经· 2025-07-17 10:21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元年",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家居生活场景将推动人机情感交互成为常态 [1] - 行业正探索通过模拟生物体内稳态调节机制赋予机器人情感能力,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思路 [2] - 日本软银Pepper机器人已实现通过面部与语音识别判断用户情绪并做出亲切回应,应用于商场迎宾、养老陪护等领域 [5] 核心技术路径 - 情感计算是机器情感实现的主流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算法建模实现情感识别与响应 [7] - 技术包含三个层面:语言层面(自然语言处理)、身体层面(生理信号感知)及二者协调层面 [7] - 日本Lovot机器人通过加热外壳模拟体温、调整电机振动频率模拟抚摸行为,提升交互真实感 [7] 商业化应用现状 - 营利导向产品如虚拟恋爱AI侧重打造"暖男""知心姐姐"人设,通过订阅制解锁深度模式实现变现 [9] - 医疗领域应用如Woebot聊天机器人基于临床心理对话语料训练,可精准识别抑郁/焦虑情绪并提供CBT疗法引导 [11] - 政务场景产品聚焦愤怒/不满等风险情绪识别,采用模板化语言快速响应以提升群众满意度 [11] 产品功能边界 - 当前技术仅能实现情感识别与表达,无法复制情感体验与控制能力 [12] - 情感AI需明确区分功能性共情(如电子客服标准化回应)与深度情感模拟(如养老陪伴)的应用场景 [19][21] - 行业建议建立情感能力分级认证制度,禁止具备高级情感能力的产品流入市场 [19] 行业规范建议 - 企业需在产品界面标注"情感模拟程序"等声明,保障用户知情权 [20] - 媒体宣传应使用"拟情表达"等术语,避免"机器有情"等误导性表述 [20] - 监管部门需审查宣传中的拟人化过度问题,建立违规企业信用记录与处罚制度 [20]
深度|李飞飞:创办World Labs的初衷,就是想无所畏惧地解决空间智能问题,没有空间智能,AI将是不完整的
Z Potentials· 2025-06-15 11:45
创业初心与空间智能 - 李飞飞创立World Labs的核心动机是开发具备空间智能的AI,认为3D世界建模是AI领域最困难的问题之一[5][6] - 空间智能定义为理解、推理、交互和生成3D世界的能力,对人类和动物进化至关重要[5][7] - 公司专注于构建3D生成基础模型,目标是解锁设计、创作、导航、AR/VR等领域的应用[6][17] 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 3D领域面临数据获取与合成的挑战,缺乏像语言模型那样丰富的互联网数据源[20] - 触觉数据集成被低估,多模态系统对机器人操作至关重要[9][16] - 情感智能是未被解决的重大领域,可能需等待AGI实现[10] 机器人形态与未来应用 - 机器人形态将多样化,非人形设计更符合能源效率原则(如鱼形水下机器人)[16] - 近期商业应用聚焦创造力领域,包括3D艺术、游戏开发、元宇宙内容创作[17] - 世界模型是实现通用智能体的关键,强化学习适用于3D设计优化场景[19] 数据驱动的AI发展历程 - ImageNet包含1500万标注图像,推动深度学习革命(AlexNet突破)[25][26][27] - 早期Caltech-101数据集创建过程体现数据工程重要性,需手工清洗图像[23][24] - 语言与图像融合研究(如视觉描述生成)标志AI跨模态进步[28][29] 团队构建与行业展望 - 招聘策略强调思维多样性,需计算机图形学、优化、生成式AI等多领域人才[32][33] - 医疗保健是AI赋能重点领域,涵盖药物发现、精准医疗、心理健康等未解决问题[34][35] - 学术界应保持"无所畏惧"精神,平衡理性与野心以突破技术边界[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