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胀与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晋达资产管理行政总裁:AI变革绝未过度炒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3:09
全球化趋势 - 关税问题根源在于相关国家国内政治,是其内部矛盾外在表征,而非真正全球性议题,全球化形态演变但本质不会消亡[1] - 世界并非走向“去全球化”,而是进入“再全球化”阶段,将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经济集团,以及不属于任何一方国家构成“第三集团”[1] -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碎片化情况将改善,互联互通全球经济和市场终将出现,创新、技术和消费者成为核心驱动力[1] 人工智能投资前景 - AI带来变革绝对没有过度炒作,市场对部分AI股票炒作过热与AI本身影响力是两回事,AI变革规模巨大且才刚刚开始[1] - 对于AI更关注2036年而非2026年,如果聚焦短期则剔除七大科技巨头后标普493指数可能是更稳妥选择[1] 消费者与通胀分析 - 美国消费者最担忧通胀,已分化为有房有股者过去五年购买力大增能部分对冲通胀,以及承受经济压力另一群体[2] - 全球市场处于“通胀与通缩”两极之中,洞察此趋势是理解消费者行为关键[2]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 投资基本原则包括保持高度多元化和维持一定现金头寸,过去几年市场集中度偏高,未来投资范围将逐步拓宽[2] - 保留现金原因是当前市场距离回调可能比距离“再涨10%-20%”更近,未来有动用现金抄底机会,需确保足够流动性[2] - 未来投资核心建议是从当前主导市场进行分散投资,具体包括美元周期已转向进入下行周期,资产多元化进程加快资金从美国流向中小型市场[3] - 亚洲尤其是中国创业浪潮值得重点关注,能源领域估值远低于AI股但尚不清楚如何以合理价格介入[3] 股票市场机会 - 无论利率最终走向何方,大盘股与中小盘股中均存在被低估机会,未来有望实现补涨[2]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关注CPI内部的结构分化
国信证券· 2025-09-1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注 CPI 内部食品与非食品走势分化现象,其熨平 CPI 波动幅度且影响变化方向,需关注非食品价格变化趋势判断通胀通缩 [1][2] - 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与非食品价格相关性更强,应关注需求属性强的非食品价格或核心 CPI [2][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为什么近些年来食品项目和非食品项目走势差异化 - 2015 年后食品与非食品走势分化甚至背离,此前两者走势高度相关,该变化熨平 CPI 波动幅度 [10][11] - 中国食品价格受国内供应和国家安全管理因素影响,与国际食品价格相关性弱化;非食品因素受全球需求周期影响,与国际工业品关联度强 [14][17] 食品与非食品的分化,谁决定 CPI 的升降 - 食品与非食品分化熨平 CPI 波动幅度,影响其变化方向,主导因素取决于两者在 CPI 权重构成(2:8)和波动幅度 [18] - 今年 8 月食品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致 CPI 增速下降,利用整体 CPI 判断供需强弱有挑战,走势分化时需深化结构分析 [18] 货币政策与市场会更关注结构分化中的哪一类因素 - 货币政策关注物价反映的需求因素,应分清 CPI 升降驱动因素;2019 年下半年高通胀因食品因素拉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 [19] - 货币政策关注非食品价格变化,今年以来非食品价格增速缓慢恢复,货币政策稳定合理 [20] - 利率市场关注非食品因素变化,10 年期国债利率与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相关性增强,与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相关性减弱 [22][23]
捍卫国家经济利益,利率与衍生交易体系遏制资源价格飙升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55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当代金融货币体系下,虚拟交易和金融衍生品市场通过利率机制、套利行为和货币政策对资源价格产生决定性影响,传统价格与利率的关系已被重构 [1][5][9] - 央行通过利率调整、流动性控制和虚拟市场规则(如租赁机制)可主动压制或刺激资源价格,从而在资源紧缺背景下依然实现通胀控制 [14][16][19] - 金融衍生品的规模扩张(如纸黄金、期货期权)大幅增加名义商品供应量,吸收超额货币并削弱货币增发对实体资源价格的冲击 [10][15][18] 利率与货币政策机制 - 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疫情期间降息至近零并实施QE,但未引发通胀,而疫情后加息至二十年高位仍存通胀压力;中国降息降准后反而面临通缩压力 [1] - 远期与近期期货价格差被套利空间锁定,价差幅度由利率和仓储成本决定,例如2025年5月6日黄金期货6月合约与次年2月合约价差仅6元(不足1%) [6][7] - 央行通过调整利率影响资金成本,进而控制虚拟衍生品规模及套利行为,最终传导至资源价格 [9][16] 虚拟交易与金融衍生品作用 - 虚拟交易金额远超实体交易,可达实体交易的成百上千倍甚至上万倍,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受监管且数据不透明 [5] - 虚拟商品(如纸黄金、期权期货)大幅增加名义供应量,在黄金涨价时需更多货币支撑虚拟财富增长,从而对冲货币增发影响 [9][10] - 做空机制允许金融资本在价格涨跌中均获利,例如原油期货负值结算时空单暴涨,导致原油宝等产品巨额损失 [11] 资源价格控制案例 - 黄金与石油价格走势背离:2025年4月黄金超3500美元/盎司(较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涨100倍),石油仅50多美元/桶 [4] - 西方央行通过黄金租赁机制压制金价:美联储出租黄金并收紧流动性,迫使多方困难,租赁利率长期压制在零附近 [14][15] - 各国从美联储运回黄金引发"黄金挤兑",减少可租赁黄金量,推动租赁利率上升和金价上涨 [15] 货币与金融危机机制 - 虚拟商品爆仓(如雷曼兄弟、硅谷银行破产)消灭大量广义货币(M2),导致价格暴跌并遏制通胀 [15] - 金融衍生品泡沫通过危机进行财富再分配,并以虚拟资产交换实体资源,实现资源重分配 [16][18] - 降息可扩张衍生品市场吸收过剩货币,加息可增强空方优势,两者均可能抑制通胀,具体效果取决于主要矛盾 [17][18] 理论体系与市场现实 - 宏观经济学强调央行干预,微观经济学强调市场自我调节,但金融霸权时代资源价格实际由央行货币政策主导 [19] - 中国稀土稀缺度高但价格接近开采成本,而铁矿石利润丰厚,差异源于金融交易体系的不对等和立场影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