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欺诈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欺诈的转变:亚太地区动态变化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9-22 14:02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金融欺诈已演变为一种广泛且复杂的全球性威胁,其造成的年度损失估计接近5万亿美元,但实际规模可能远超此数字,且欺诈行为正从技术攻击转向利用人类心理和社会关系的操纵手法 [1] - 欺诈格局正经历显著转变,基于身份的欺诈(特别是合成身份欺诈)和跨境支付欺诈成为最受关注且最难应对的类型,身份验证已从前线合规要求转变为关键防御手段 [3] - 应对欺诈需采用数据驱动和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早期识别,并推动公共与私营部门的全球协作及情报共享,以将风险转化为韧性 [7][8][9] 金融欺诈的全球规模与影响 - 全球每年因欺诈造成的损失估计接近5万亿美元,但由于受害者不愿报告,真实规模可能远超该数字 [1] - 欺诈不仅是财务损失,更是对信任的侵蚀,给监管机构带来挑战 [1] - 在亚太地区,最受关注的欺诈类型是“诈骗”,其较少依赖技术手段,更多依靠影响行为和操控信任 [1] 欺诈趋势的转变 - 当前金融犯罪格局以网络为驱动,受害者类型高度多样化,犯罪分子通过利用欺诈防护机制中的漏洞来逃避侦查 [3] - 合成身份欺诈(犯罪分子混合真实与虚假数据)是参与者认为第二难应对的欺诈类型,而跨境支付欺诈位居榜首 [3] - 身份成为一种动态且高价值的资产,欺诈与超过64种金融犯罪类型相互关联,使其成为一种资金筹措手段 [3] 国际反欺诈举措 - 国际刑警组织通过“全球快速支付干预机制”等项目应对欺诈威胁 [5] - “HAECHI行动”专注于打击网络驱动型犯罪,曾侦破一个全球庞氏骗局,该骗局在韩国和波兰造成损失高达2800万欧元,并逮捕多名嫌疑人 [6] - 及时报告犯罪行为至关重要,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快速沟通可在资产追回方面带来显著差异,延迟报告会使阻止欺诈和追回资金的过程复杂化 [6] 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 - 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可在早期识别异常行为模式等预警信号 [7] - 网络分析可帮助“串联线索”,揭示隐藏的犯罪网络,识别潜藏在次级关系中的真实风险 [8] - 身份验证是阻止欺诈的关键要素,最佳实践建议采用多因素验证方法,结合生物识别、文件验证和可信数据源 [8] - 身份验证解决方案可利用超过50个国家的400多个权威本土数据源,结合文档检验、生物特征核查和第三方数据验证,服务符合GDPR要求并通过零存储模型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12]
众议院共和党人向美联储询问遏制金融欺诈的行动。
搜狐财经· 2025-09-19 00:53
众议院共和党人向美联储询问遏制金融欺诈的行动。 来源:滚动播报 ...
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黑灰产趋势年度总结报告-威胁猎人
搜狐财经· 2025-09-01 18:4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持续演化,呈现出更隐蔽、更智能、更产业化的趋势,攻击资源、技术与作案场景全面升级 [8][9] - 黑灰产具备强适应性,在主要交易平台被打击后,其作恶需求会迅速迁移至现有或新兴替代渠道 [2][8] - 企业需依托情报提前防控,构建安全防线,以应对不断演进的威胁 [2][10] 攻击资源分析 - 日均活跃风险IP数量达到1382万,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增长15.02% [1][9][62] - “劫持共用代理”IP攻击占比超50%,计费模式趋于多元,供应更稳定 [1][71][74] - 黑卡渠道受监管打击后收缩,新型“链接接码”方式兴起,具备更高隐私性与反溯源能力,2025年上半年已监控146万余条交易记录 [1][9][54] - 洗钱银行卡数量环比上涨28.6%,其中涉赌卡占比70.25%,环比大幅上涨141% [1][9] - 洗钱对公账户数量环比下降40%,黑产目标从六大行转向城商行和农信社 [1][9] - 商户洗钱数量上涨43%,行业集中于终端零售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 [1][9] - 风险手机号新增数量为226万,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下降26.16% [14][16] - 拦截卡新增数量达15.5万,较2024年下半年减少83.51% [31] - 临时邮箱占比79.03%,环比上涨14倍 [1] 攻击技术分析 - AI技术被黑产深度滥用,可实现分钟级换脸(仅需3-5张照片)和10秒语音克隆,广泛应用于电诈与认证绕过场景 [1][9] - “拉码工具”等洗钱技术工具流入黑产交易链,通过抓取支付订单链接将黑钱转入正规平台清洗,增加追查难度 [1][9] 攻击场景分析 - 营销欺诈情报达5.8亿条,环比增长26%,电商、本地生活等行业风险高 [2] - 金融欺诈中,恶意贷款舆情77万条,环比增12%,职业背债占比50% [2] - 电信诈骗情报51万条,环比下降27.39%,但“无感盗刷”等新模式出现 [2] - 钓鱼仿冒情报6.6万起,超去年3倍,泛金融、游戏为主要战场 [2] - 数据泄露5.7万起,环比增1.54%,电商、金融为重点,银行“扫码申请”贷款信息泄露涨4倍 [2] - API攻击超149万次,月均24.9万次,消费金融为首要靶标 [2]
继高盛之后,摩根大通(JPM.US)同意向马来西亚支付3.3亿美元以了结1MDB欺诈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1:27
摩根大通1MDB和解事件 - 摩根大通同意向马来西亚支付14亿林吉特约合3.3亿美元以了结与1MDB相关的所有索赔事宜 [1] - 此次和解将结束该银行与2015年曝光的1MDB丑闻相关的所有风险 [1] - 1MDB是一家主权财富基金 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欺诈案的焦点 [1] 其他金融机构1MDB相关和解 - 2020年高盛与马来西亚达成39亿美元和解协议 解决其在为基金筹集65亿美元债券销售中误导投资者的指控 [1] - 美国司法部确定1MDB中有4.5亿美元资金被挪用 [1] - 2021年1MDB起诉摩根大通 德意志银行及Coutts & Co等公司 指控其存在疏忽 违反合同 合谋诈骗等行为 [1] 瑞士监管处罚 - 瑞士司法部长对摩根大通处以300万瑞士法郎约合370万美元罚款 [1] - 处罚原因是该银行未能采取所有合理且必要的组织措施来防止从1MDB被挪用的资金进行洗钱活动 [1] 和解协议具体安排 - 根据马来西亚相关协议 摩根大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地将款项存入马来西亚资产追回信托账户 [2] - 摩根大通表示已加强内部管控 赢得瑞士及其他地区监管机构的信任 [2] - 公司称问题已得到彻底审查并解决 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 [2] 1MDB资金流失时间线 - 从2009年起数亿美元资金从1MDB机构流出 [2] - 资金持续流失直至2015年该丑闻被曝光 [2]
New York AG James sues Zelle parent company for alleged fraud
CNBC· 2025-08-13 23:53
纽约总检察长起诉Zelle运营商 - 纽约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起诉Zelle支付网络运营商Early Warning Services(EWS) 指控其纵容欺诈行为 [1][4] - 起诉发生在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驳回类似诉讼数月后 [1] Zelle平台设计缺陷 - 调查发现Zelle设计"缺乏关键安全功能" 2017-2023年间导致用户被诈骗超10亿美元 [2] - 注册流程缺少验证步骤 使平台成为"欺诈活动中心" [4] - EWS明知平台存在欺诈漏洞却未采取基本防护措施 也未强制合作银行执行反欺诈规则 [3] 诉讼要求与历史背景 - 诉讼要求包括赔偿受害者损失 并强制Zelle实施反欺诈措施 [4] - 此前CFPB曾在2022年12月起诉EWS及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 指控其未调查欺诈或赔偿用户 [5] - CFPB于2023年3月驳回该案 并承诺不再提起同类诉讼 [6]
信件显示,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哈桑希望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阻止东南亚金融欺诈集团使用星链。
快讯· 2025-07-28 19:28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对SpaceX的诉求 -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哈桑致信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希望其阻止东南亚金融欺诈集团使用星链服务 [1]
线上研讨会邀请|亚太地区金融欺诈的格局转变:您需要了解什么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7-28 14:52
金融欺诈威胁与应对 - 金融欺诈行为正在全球和亚太地区迅速升级,犯罪分子手段日益复杂,金融机构和企业需重新思考识别、应对和防止诈骗的策略[1] - 线上研讨会将探讨威胁格局的主要趋势,包括复杂欺诈手法、防御策略及真实案例,为合规、风险管理和技术工作提供启示[1] 研讨会信息 - 会议日期为2025年8月7日北京时间下午4点,语言为英文,由LSEG风险情报业务的东南亚市场客户成功经理Rose Marie Sixta主持[3] - 会议将提供实时参与和回放两种参与方式[2][5] World-Check产品优势 - World-Check数据库25年来持续为金融机构提供准确可靠的KYC、反洗钱、反恐融资等合规信息,被全球大型公司广泛使用[6][8] - 数据库包含超过400万条高度结构化的记录,覆盖政治敏感人物、国有实体、全球制裁名单等关键领域[15][19] - 产品融合全球情报、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帮助客户识别隐藏的金融系统风险[8] 数据来源与技术支持 - 全球数百名专业研究人员从可靠来源(如政府记录、媒体搜索)收集信息,遵循严格研究指南[10] - 提供本地部署、云端或第三方解决方案等多种数据传送方式,可与各类工作流筛查平台无缝融合[11] - 数据经过完整结构化、聚合和去重处理,提升筛查效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