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钢铁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
商业洞察· 2025-08-27 17:31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10.0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3.38%,连续五年成为十亿吨级钢铁大国 [3] - 全球产量前十的钢企中,中国占据六席,但存在大而不强、盈利不足的问题 [3] - 中国头部四家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利润 [3] 日本制铁的发展与转型策略 - 日本制铁24年粗钢产量为3964万吨,远低于中国宝武的1.3亿吨,但净利润显著更高 [5] - 公司通过关停4座高炉、实施无薪假、重组生产线等措施降低成本,2019年亏损4061亿日元后一年内扭亏为盈 [14]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特殊钢),并与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等矿商签订长期低价铁矿石供应协议 [12][14] 高附加值产品与特殊钢战略 - 日本特殊钢产量占比达20.96%(2020年1743.62万吨),中国仅为12.31%(13107.16万吨) [17] - 高附加值钢材如"手撕钢"价格达150万元/吨,远高于普通薄板钢的2万元/吨 [15] - 日本钢企通过提高长期协议售价和出口占比消化产能,2021财年利润飙升至8409亿日元 [18] 铁矿石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铁矿石占炼钢成本的40-50%,日本制铁通过投资控股海外矿源保障低价长期供应 [12] - 中国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2024年进口12.37亿吨,均价106.9美元/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 [23] - 中国推进西芒杜铁矿项目(几内亚储量199亿吨),投产后可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25] 中国钢铁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1.107亿吨,但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均价755.4美元/吨 [20][22] - 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突破技术壁垒(如LNG船用殷瓦钢、航母甲板钢等),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26] - 劳动效率待提升:日本制铁2015年人均粗钢产量约2000吨/人,较1992年677吨/人显著提高 [14]
中国四大巨头,加起来比不过日本制铁,凭什么?|地球知识局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49
中国钢铁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占全球总产量53.38%,连续5年成为十亿钢铁大国 [2] - 全球产量前十钢企中中国独占6席,但存在大而不强、产量多但盈利不足的问题 [2] - 中国四大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利润 [2] 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历程 - 日本钢铁产业1946年产量仅56.4万吨(美国同期6600万吨),1973年达峰值1.19亿吨 [6][7] - 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广场协议和泡沫经济破裂后,2003年前曾出现产能过剩 [9] - 企业经历多次合并重组:1950年日本制铁拆分为八幡和富士制铁,1970年合并为新日本制铁,2012年与住友金属合并后于2019年更名为日本制铁 [7] 日本钢铁企业盈利提升策略 - 深度介入铁矿石资源投资控股,与必和必拓、力拓(04年)、淡水河谷(06年)签订长期协议控制原料成本(铁矿石占炼钢成本40-50%) [14][15] - 集中资源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如电工钢、镀锌板),减少低附加值建筑用钢产能,特殊钢占比达20.96%(中国同期为12.31%) [17][30] - 政府通过《特安法》《产购法》推动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内部通过技术共享消除竞争 [18] 日本制铁具体改革措施 - 2019财年亏损4061亿日元后关停4座高炉、安排无薪假、重组生产线,员工数从1992年3.73万人缩减至2015年1.43万人,人均粗钢产量从677吨/人提升至2000吨/人 [20][25] - 优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150万元/吨的手撕钢 vs 常规薄板2万元/吨),并与客户协商提高长期协议售价 [27][31] - 改革后1年内扭亏为盈(113亿日元),2021财年利润达8409亿日元 [33][34] 中国钢铁行业挑战与进展 - 2024年钢材出口1.107亿吨,均价755.4美元/吨,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34] - 铁矿石进口依赖度极高:2024年进口12.37亿吨(均价106.9美元/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 [36][37] - 积极拓展海外资源(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探明储量199亿吨),投产后可提升高品位矿石自给率3-5% [38] - 技术突破案例包括宝武LNG船用殷瓦钢、太钢圆珠笔钢、鞍钢航母甲板钢等高端材料 [38]
日照|1945.5亿元产值背后的“钢铁升级”
大众日报· 2025-08-05 09:14
行业产值与地位 - 日照市钢铁行业2024年完成产值1945.5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50% [1] - 钢铁产业链规模达两千亿级 正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1] - 钢铁产业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1] 高端化技术突破 - 国鑫箔材研发0.01毫米"手撕钢"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 [1] - 通用焊接公司年产焊材45万吨 焊接机器人5000台套 打破欧美日韩技术垄断 [1] - 日钢集团ESP产品厚度精度覆盖0.6-6.0毫米 强度达200-1500兆帕 具备以热代冷特性 [2] - 日钢产品应用于三峡大坝 港珠澳大桥等工程 国内50%集装箱用耐候钢来自日钢 [2] - 每6辆家用车中有1辆采用日钢高品质结构钢 [2] - 山钢集团热轧管线钢成功应用于北极极寒之地 [2] - 山钢突破30mm超厚规格热轧卷 刷新原设计25.4mm厚度极限 [2] 智能化制造升级 - 山钢集团自主研发AI机器视觉赋能4300粗轧机自动转钢技术 实现中厚板轧制全流程智能转钢突破 [3] - 焦化 炼铁 炼钢等关键工序深度应用AI算法与机器视觉技术 [3] - 日钢将30年炼钢经验转化为智能算法 "数字钢卷"技术使质量验证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30分钟 [3] - 特种钢研发周期从半年缩短至不足一个月 新产品从实验室到批量交付仅需28天 [3]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高炉一键点火 保障产品质量稳定 [3] - 力山特公司研发5G智能起重机 通过AI路径规划算法实现无人化钢卷搬运作业 [4] - 昱岚新材料研发世界首台六机架酸连轧机组 实现"黑灯工厂"自动化运行 [4] - 昱岚新材综合成材率较同行业提升5% 能耗降低31% [4] 绿色低碳发展 - 山钢集团累计环保投资超84亿元 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5] - 山钢实现吨钢综合能耗国内领先 吨钢水耗行业领先 废水零排放 [5] - 山钢跻身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 [5] - 日钢ESP技术相较传统热轧流程 实现吨钢能耗降低70%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0%以上 [5] - 日钢年节约标准煤超50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约140万吨 [5] 产业集群建设 - 日照市聚力打造4000万吨级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 [6] - 36.4平方公里钢铁配套产业园已打造金属表面处理中心 安岚钢铁物流园等专业化平台 [6] - 形成上游产线运维 辅料生产 下游钢材精深加工 机械零部件制造的全产业链格局 [6] -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6] - 岚山区入选全省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