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规经营

搜索文档
被罚140万,中关村银行再收百万罚单背后:业绩双降承压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12:11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北京中关村银行因通过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存贷挂钩、互联网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数据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罚款140万元并对相关负责人警告[2][3][4] - 该行四年内被北京金融监管局监管点名四次包括2023年9月因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区域不符合监管规定、授信额度及期限不符合监管规定、贷后管控缺失被罚130万元2023年9月因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未报告被罚20万元2022年9月因个人贷款业务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50万元[3][5] - 互联网贷款业务是中关村银行被罚的重灾区多次因该业务违规受罚[5] 业务模式与第三方合作 - 中关村银行早年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线存款产品促进储蓄存款增长因缺乏线下网点和客户基础薄弱主要依赖第三方合作[6] - 除存款业务外该行还通过和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助贷和联合贷款开展个人消费类业务助贷合作第三方机构种类多元联合贷款合作机构主要为互联网头部金融机构或消费金融公司[7] - 2018年原银保监会已明确禁止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中关村银行面临在合规前提下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的挑战[6][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中关村银行营业收入18.18亿元同比下降1.36%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11.29%存款总额528.89亿元同比下降0.48%[10] - 该行是2024年民营银行中仅有的6家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银行之一[10] - 总资产规模749.39亿元同比增长3.07%贷款总额439.31亿元同比增长15.35%其他数据有所增长但业绩整体承压[10] 公司背景与领导层 - 中关村银行是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全国首家专注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自称创新创业者的银行[9] - 董事长郭洪自2023年10月任期至2026年10月2024是其执掌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但业绩不理想[9][10]
中关村银行再吃百万罚单!又涉网贷违规问题
新浪财经· 2025-09-16 11:50
处罚事件概述 - 中关村银行因通过向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存贷挂钩、互联网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数据管理不到位等主要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40万元 并对责任人田野实施警告[1][2] - 该行"向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的违规行为在银行业罚单中较为少见[1] - 新韩中国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2] 历史违规记录 - 2023年9月因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区域不符合监管规定、互联网贷款业务授信额度及期限不符合监管规定、互联网贷款贷后管控缺失等被罚款130万元[3] - 2022年8月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善被罚款50万元[3] - 2020年因资产转让不合规遭受处罚[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31亿元 同比增长14.9%[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3亿元 同比增长17.5%[5] - 截至2024年末贷款余额为439.31亿元 其中自营贷款余额118.34亿元 占总贷款比重26.94%[5] - 截至2024年末手续费佣金支出为15.93亿元 同比增长28.36%[6] 业务模式特点 - 业务快速扩张较为依赖第三方合作[5] - 互联网贷款主要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的助贷业务 客户需求由第三方平台推介[5] -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主要是向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支付的代理手续费[5] - 自身获客能力存在一定制约和挑战[5] 股东状况 - 第二大股东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7% 目前为被执行人[6] - 第三大股东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9% 目前为失信被执行人[6] 客户投诉情况 - 黑猫投诉平台近30天内与中关村银行相关的投诉达到166个[6] - 多条投诉涉及利息高、暴力催收等问题[6] - 有投诉称存在利息担保高、爆通讯录还致家人住院等情况[6] 公司背景 - 全国首家聚焦科技创新的民营银行[3] - 股东阵容强大 包括用友网络、碧水源、光线传媒、东方园林等多家上市公司[3] - 首任董事长郭洪曾担任中关村管委会主任[3]
恒丰银行被重罚6150万 “最年轻行长”白雨石临合规业绩双考
长江商报· 2025-09-15 07:08
又有一批金融机构因业务违规被重罚。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新一批罚单。其中,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丰银 行")因相关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6150万 元,六名相关责任人一并被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9月份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开出两批罚单,罚款金额接近2.7亿元。而 恒丰银行在2025年已经两次收到千万级罚单,且包括本次被罚在内,2025年以来该行累计被罚金额超过 804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两个半月前,监管部门正式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这位"股 份行最年轻的行长"压力不小。 数据显示,2024年,恒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57.75亿元,同比增长1.98%;利润总额74.42亿元,同比减 少9.3亿元。不过,由于所得税费用大幅减少11.51亿元,2024年恒丰银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 (以下简称"净利润")54.54亿元,同比增长5.99%,但较2022年仍存在近19%的降幅。 年内多次收罚单共被罚超8045万 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次对多家金融机构开出罚单,罚款金额超过亿元。 其中,因相 ...
恒丰银行再现大额罚单,因贷款等问题被罚26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10:03
核心违规事件 - 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投资管理不到位及贷款"三查"不尽职被罚款260万元[2][3] - 三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处以罚款 其中葛云凌被罚5万元 胡江和张海分别因投资管理及贷款问题被警告[2][3] - 违规行为时间跨度从2016年至2023年 主要涉及市场化改革前的历史遗留问题[3] 历史合规问题 - 该分行2023年8月曾因授信业务违规被罚180万元 包括虚假贸易背景信用证和信贷资金挪用等问题[4] - 时任支行行长彭某某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终身[4] - 公司曾回应称已完成内部问责并加强数字技术风控应用[4] 年度累计处罚情况 - 恒丰银行2024年累计被罚1755.68万元 含央行1060.68万元大额罚单[5][6] - 央行处罚涉及8项违法行为 包括账户管理、反洗钱、财政存款占压等违规[6] - 上海分行、长沙分行等多地分支机构年内均收到罚单[6] 公司经营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突破1.5万亿元 营业收入257.75亿元同比增长1.98%[8] - 净利润53.57亿元同比增长4.3% 不良贷款率1.49%连续6年下降[8] - 新任行长白雨石于2024年6月30日获监管核准任职资格[8] 行业背景 - 恒丰银行为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6] - 2003年改制更名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
紫金银行高层“换血”阙正和履新行长 连续三季营收下降
长江商报· 2025-08-25 05:52
核心管理层变动 - 阙正和被聘任为行长兼首席合规官 许国玉被聘任为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 二人任职资格尚需监管核准[1][3] - 邵辉继续担任董事长 自2024年8月起已掌舵一年[1][5] - 一年内相继更换董事长及行长 包括2021年11月汤宇辞任 2024年8月赵远宽到龄辞职[5] 合规监管问题 - 因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七大违规行为被央行罚款240万元 没收违法所得20.22元[1][7] - 扬州分行因"以贷款资金开立存单发放质押贷款虚增存款"被罚50万元[8] - 两名部门总经理因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和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分别被罚5万元和10万元[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净利润16.24亿元 同比增速仅0.3% 创上市以来新低[1][8] - 2024年营业收入44.63亿元 同比增长0.98%[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41亿元 同比下降4.82% 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9]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22亿元 同比增长4.04%[9] 业务结构变化 - 202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8.29亿元 同比下降约15%[9]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91.1万元 同比增长20.2%[9] - 投资收益2.76亿元 同比增长49.96% 成为业绩重要驱动力[9] 资产负债状况 - 2025年3月末总资产2802.5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82%[9] - 贷款总额1911.6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23%[9] - 存款总额2210.9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3%[9] - 不良贷款率1.24% 与上年末持平[9] 战略调整方向 - 通过人事与制度双重改革重拾发展动力 增设首席合规官职位[1][6] - 新高管团队面临补齐合规短板和扭转业绩疲软的双重挑战[1][8] - 需要平衡强监管与稳增长之间的关系[1]
金华银行八项违规遭罚717.5万,11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追责
观察者网· 2025-08-20 09:52
处罚概况 - 金华银行因八项违规行为被处以717.5万元罚款并受到警告 这是该行成立以来最大金额罚款且涉及追责人数最多 [1] - 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商户管理、反假货币业务规定、占压财政资金、违规采集信用信息、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以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 [1] - 11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追究责任 合计罚款29万元 [1] 具体违规分析 - 违反账户管理和商户管理规定 反映开户审核及特约商户资质筛查环节存在疏漏 [1] - 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 暴露资金调拨流程缺陷 [1] -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规定 可能损害客户权益 [1] - 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报送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 三类反洗钱问题叠加 显示风控体系失效 [1] 管理责任追究 - 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徐某华及副总经理宋某铨因客户识别与可疑交易报告疏漏各被罚4万元 [2] - 信息科技部蒋某苗及吕某煌因系统监测缺陷导致大额交易未上报各被罚3万元 [2] - 合规责任在组织架构中层层失守 技术系统与制度执行存在双重漏洞 [2]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净利润6.39亿元 同比增长18.09% 但增速显著低于浙江省城商行平均水平 [3] - 2024年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21% 较2023年上升0.12个百分点 远超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同行0.76%的水平 [3]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1216.34亿元 同比增长10.42% 但不良率攀升暗示可能通过放松风控维持规模增长 [6] - 截至2025年6月末净利润同比增长4.92% 增速较2024年全年18.09%大幅放缓 [6] 股权与历史合规问题 - 2025年以来股东义乌市立兴贸易有限公司及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累计出质股权3759.53万股 股权稳定性存疑 [6] - 2022年6月曾因违规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被罚525万元 时任董事长徐雅清及行长曹晏平等高管被警告或罚款 [6]
一年半内被罚超千万元,这家银行发生了什么?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01:27
监管处罚与合规问题 - 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货币金银业务、国库业务、征信业务、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警告并罚款334.75万元 [1][2] - 4名时任高管因对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连带处罚,罚款金额分别为13.5万元、1.1万元、7.6万元和5万元 [2][3] - 2024年以来公司及分支机构累计受到5次行政处罚,近一年半罚款总额超千万元 [1][7][8] 历史违规记录 - 2025年1月惠州分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120万元 [9] - 2024年5月因刚性兑付代销资管计划被罚款700万元,为成立以来最大罚单 [10] - 2024年7月深圳分行因不正当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被没收违法所得35.25万元并罚款2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终身或限期禁业 [10] - 2024年7月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被罚款11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6.13万元 [10] 财务表现与资产质量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65.23亿元→68亿元→71.32亿元),但净利润大幅下滑(20.03亿元→14.02亿元→4.49亿元)[13][14] - 2024年净利润同比减少67.97%,主要受息差收窄和拨备计提增长(信用减值损失42.92亿元,同比+44.64%)影响 [15][16] - 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1.74%微降至2024年1.65%,但逾期贷款占比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上升至2.91%和2.76% [15][16] - 不良贷款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面临信用风险管控压力 [16] 管理层变动与治理 - 2023年5月通过"海选"聘任钱曦为行长,2025年1月其升任董事长后行长职位空缺至今 [17][18][19] - 2025年初启动行长招聘,要求候选人需具备10年以上银行业经验且管理过资产规模超4000亿元的机构 [19] - 公司年报显示正在推进反洗钱整改,2025年重点评估内控制度并开展洗钱风险自评估 [6]
35万元银行存单,突然“消失”!这家农商行被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新浪财经· 2025-08-04 09:38
事件概述 - 江苏某农商行擅自划扣担保人康某35万元大额存单用于偿还担保债务 法院判决银行返还多扣款项并赔偿利息损失 合计支付99999.49元[2][3][4] 法律合规问题 - 银行与储户建立存款合同关系后 负有保障储蓄安全的法定义务 擅自划扣存款行为于法无据[6] - 银行发现担保人财产线索时应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无权直接划扣客户存款[6] - 违反《储蓄条例》关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划拨储蓄存款的规定 可能面临罚款、停业整顿或刑事责任[8] 行业监管案例 - 广东潮阳农商行2024年10月因非法查询个人储蓄存款被罚款20万元 相关负责人被警告[8] - 中国银行桓台支行2023年8月因非法查询个人储蓄存款被罚款10万元 相关负责人被禁止终身从业[8] 行业影响 - 银行擅自划扣客户存款行为挑战资金安全底线 在当前银行经营中较为少见[8] - 银行保障储户存款安全是合规经营和公信力的基础 安全性是客户存款的前提条件[7]
35万元银行存单,突然“消失”!这家农商行被告上法庭,法院判了
券商中国· 2025-08-04 06:19
案件概述 - 江苏某农商行擅自划扣担保人康某35万元大额存单 用于偿还其十年前的担保债务 且半年后才通知客户 [2][3][4] - 法院判决银行需返还多扣款项92369 49元并赔偿利息损失7630元 合计给付99999 49元 [2] 事件背景 - 2013年丁某向该农商行借贷20万元 康某等4人提供担保 后因丁某违约且担保人无可执行财产 法院于2016年终止执行程序 [4] - 2024年2月康某在同一银行存入35万元大额存单 一个月后银行未经通知直接划扣存款 后又追讨2 8万元 [4] - 康某于2024年8月发现存款被扣后起诉银行 [5] 法律争议焦点 - 法院认定银行与康某建立存款合同关系 擅自划扣行为违反储蓄安全义务 需通过司法程序申请恢复执行 [6] - 律师指出银行无权直接划扣客户存款 即使存在担保债务也应通过法院强制执行 [6][8] - 《储蓄条例》明确规定未经法定程序查询 冻结 划拨存款将面临罚款 停业整顿甚至刑事责任 [8] 行业监管现状 - 近年监管处罚案例显示 非法查询个人储蓄存款是主要违规类型 如2024年潮阳农商行因非法查询被罚20万元 [9] - 2023年中国银行桓台支行因同类违规被罚10万元 相关责任人遭终身禁业 [9] 案件警示意义 - 银行不得逾越司法程序擅自处置客户存款 否则将破坏契约精神与公信力 [7][8] - 保障储户资金安全是银行合规经营底线 此类行为在当前银行业中较为罕见 [8]
央行出手!上海银行,被罚没超2900万!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01:28
处罚情况 - 上海银行因8项业务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6.95195万元、罚款2874.8万元,罚没合计超2900万元 [2] - 涉及的8项违规行为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4] - 15名涉事责任人被连带处罚,罚款金额从3万元至14.2万元不等,其中时任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许某斌被罚款8.5万元,时任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童某被罚款5万元 [5][6] 公司回应 - 上海银行表示处罚源于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该行的综合执法检查,问题发生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 [6] - 公司已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机制等措施完成整改,所涉及问题均已按照监管要求全部整改完毕 [6] - 将持续加强合规管理和内控建设,依法稳健经营,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达3.271万亿元,较上期末增加441.09亿元,其中存款总额1.763万亿元,贷款总额1.424万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 [7] - 不良贷款率为1.18%,与上期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71.24%,环比上升1.43个百分点 [7]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上海银行股价报10.27元/股,总市值为1459亿元 [7] - 年内股价涨幅为14.60%,但自5月19日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一定回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