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61岁陆华裕入职宁波银行25周年,董事长岗位服役20年
搜狐财经· 2025-11-09 22:50
2025年11月,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迎来入职25周年纪念日。据陆华裕简历显示,现年61岁,1988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宁波市财政局预算处 副处长,预算二处、综合处处长,局长助理兼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宁波市财政局副局长等职。 作为"大零售+财富管理"战略的核心考核指标,宁波银行的非息收入表现疲软。2025年上半年,非息收入同比仅增1.34%,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虽然同比增长6.32%,但实质上是"低基数修复"而非"增量突破"。在非息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宁波银行选择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维持营收 增长,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环境下愈发难以为继。 宁波银行在资产规模上的迅猛扩张,带来了显著的风险前置问题。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中,长三角地区占比高达68%,区域集中度显著上升。行 业分布上,制造业贷款占比虽高,但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却远超整体水平,反映出银行在"规模冲动"下对客户准入标准的放松。 2000年11月入职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行长职务,至今将近25周年。而陆华裕自2005年担任宁波银行董事长以来,已连续任职20年,远 超监管规定的任期上限。根据原银保监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 ...
天府银行股权、业绩“双承压”,国资增资难解治理困局
搜狐财经· 2025-10-03 06:49
公司股权结构 - 四川天府金融租赁10%股权将于10月18日以1.26亿元起拍价进行司法拍卖 [1][2] - 公司前12大股东中多家企业沦为被执行人或被限制消费 包括四川明宇集团 四川永伦实业和成都枫之林贸易 [1][2] - 2024年公司通过50亿元增资扩股引入蜀道集团等13家国企 国资持股比例提升至55.96% 蜀道集团以23.35%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 [1][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9亿元 同比下滑2.48% 营收已连续四年下降 [1][3]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3.34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21.60% 净利润规模仅相当于2010年的6成 [1][3] - 2024年总资产达2599.68亿元 较2010年增加2174亿元 但净利润反而倒退 资产运营效率严重不足 [3][4] 公司资产质量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2.10% 显著高于全国城商行1.76%的平均水平 [1][5]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31.15亿元 非标投资不良占比较高 抵债资产规模大且处置缓慢 [5] - 2025年1月公司将3.93亿元债权转让给长城资产 但处置规模与31亿元不良余额相比杯水车薪 [5] 公司资本与合规 -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0.72%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99%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2025年2月央行四川省分行对公司成都分行开出350万元罚单 2025年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公司贵阳分行开出30万元罚单 [5] - 2025年9月公司获准受让雅安雨城惠民村镇银行43.6%股权 持股比例升至96.6% [6]
徽商银行“政商难题”
核心观点 - 徽商银行董事长因工作调动辞任 新任掌舵者或来自安徽政界高层 凸显公司政商交织的治理特征及潜在治理逻辑再平衡问题 [4][5][6] - 公司历史上多任董事长因腐败落马 反映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行政化背景导致决策受外部影响 市场化治理机制薄弱 [6][7][8] - 高管层及分支机构频发违规事件 叠加回A进程受阻 公司治理不完善 股权纠纷及职工持股问题 制约长期发展 [10][11] - 尽管资产规模达2万亿 2024年营收371亿元 净利润159亿元 但治理缺陷可能引发不良资产及合规风险 [11][12] 人事变动与治理结构 - 董事长严琛因工作调动辞任 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一并卸任 [4] - 新任董事长可能来自安徽政界高层 延续公司政界人士主导的治理传统 [5] - 公司成立以来政商色彩浓重 2005年由地方商业银行与信用社合并重组 2013年成为首家港股安徽城商行 [6] - 过往董事长多具地方政界背景 如第三任董事长李宏鸣曾任黄山市市长 宿州市委书记 [6][7] 历史腐败案例与治理风险 - 五任董事长中三人落马 比例居城商行前列 首任戴荷娣因受贿获刑12年 涉及授信及贷款审批腐败 [7] - 第四任吴学民具监管背景 2022年被查并双开 被指破坏金融生态 涉及巨额受贿及权钱交易 案发时正值回A关键阶段 [7] - 第三任李宏鸣2021年被查 2023年判刑14年6个月 涉案金额数千万元 在地方官员及董事长任内滥用贷款及重组职权 [7] - 腐败模式呈现"地方财政-银行授信-企业项目"三角关系 行政化出身导致决策受外部影响 市场化治理弱化 [8] - 副行长 分行行长及条线负责人屡现纪检通报 违规形式包括放贷 宴请 收礼及票据套利 反映内部双层失序结构 [10] 经营表现与发展挑战 - 回A进程自2018年辅导期起拖延六年 最新辅导报告指出公司治理不完善 股东股权纠纷及职工持股不合规三大问题 [11] - 资产规模2万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371亿元 净利润159亿元 [11] - 治理缺陷可能吞噬发展红利 导致不良资产及合规风险上升 [12]
100家银行年报里的中国
虎嗅· 2025-05-30 06:12
银行作为经济晴雨表 - 银行是中国融资的最重要途径,相比股市更能反映经济状况 [1] - 城商行和农商行业绩能反映区域经济风貌,不良率1%以下为优质,1%-2%为常态,2%以上较差 [2] - 江浙地区银行不良率普遍低于1%,拨备覆盖率多在300%以上,资产质量全国领先 [9] 江浙地区银行业绩 -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头部城商行2024年资产规模增速达15%左右,净利润增速6%-18% [6] - 江浙GDP增速领先(江苏5.8%,浙江5.5%),支撑银行高净息差(江苏银行1.86%,南京银行1.94%) [5][7] - 小微金融特色突出:常熟银行净息差2.71%,泰隆银行达3.56%,普惠贷款占比高 [8] 其他区域银行表现 - 上海银行净息差仅1.17%,受地产信贷拖累,2024年管理层调整 [13][14] - 广东城商行业绩疲软:广州银行净利润下滑66%,不良率升至1.84%,地产暴雷影响显著 [19][20] - 成渝地区分化:成都银行净利润增10.17%,不良率0.66%;重庆银行净息差仅1.35% [38][43] - 东北银行包袱重:盛京银行净息差0.8%,不良率2.68%,哈尔滨银行净利润仅10亿元 [56][57] 业务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 - 优质银行信贷结构多元:江浙银行布局科创和绿色金融,中西部依赖基建和传统行业 [80][83] - 区域经济决定资产质量:西北城商行不良率普遍1.7%以上,华北银行基建贷款占比高 [53][62] - 治理问题影响业绩:中部徽商银行十年营收增180%,郑州银行净利润反降25% [69][73] 区域经济活力对比 - 江浙经济活力最强,银行资产扩张和盈利双高;广东增速放缓至3.5%,银行承压 [22][85] - 中部经济崛起:安徽、湖南GDP增速超5%,长沙银行净息差2.11%领跑 [67][72] - 东北经济低迷:黑吉辽GDP排名下滑,城商行不良率普遍超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