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网财险新规落地周年:仅少数公司业务重启 “恢复”难在哪
北京商报· 2025-08-25 21:40
互联网财险新规已落地一年。8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 多家财险公司,仍难以符合开展业务要求,即暂时无法恢复开展相关业务。仅有都邦保险在内的少数公 司释放了业务重启的信号。回顾来看,去年同期,《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 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门槛提高,直接导致渤海财险、安华农险在内的 10家财险公司暂停互联网新业务。 基于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相关财险公司停止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或对自身业务带来哪 些冲击?对于部分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财险公司而言,业务至今仍无法重启,背后可能存在哪些 难点? 已有险企释放业务重启信号 需符合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 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等要求…… 去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对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 务,设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 此外,富德产险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已连续四个季度核心偿 付能力充足率超40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 ...
互联网财险新规落地周年:仅少数公司业务重启,“恢复”难在哪
北京商报· 2025-08-25 21:17
互联网财险新规落地一年现状 - 新规发布一年后 多数财险公司仍无法满足监管要求 仅少数公司如都邦保险释放重启信号 [1][3] - 新规要求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 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 风险综合评级B类及以上 [3] - 10家财险公司包括渤海财险 安华农险 珠峰财险等因新规于去年暂停互联网新业务 [1][3] 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进展 - 都邦保险宣布自2025年8月13日起逐步恢复互联网保险业务 称核心指标全面达标 [3] - 富德产险2025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超400% 综合偿付能力保持高位 风险评级达B类 已恢复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不含意健险) [4] - 专家指出 能恢复业务的公司通过整改在偿付能力 风险评级 信息系统等方面满足监管要求 [4] 互联网保险市场机遇与重要性 - 2024年线上购险率比肩线下 未来两年有望超过线下 互联网专属产品需求增长 [5] - 互联网保险突破传统同质化困境 依托用户数据定制个性化产品 融入消费场景 [7] - 专家认为互联网保险是行业发展和创新关键领域 特别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 [7] 业务暂停的影响 - 失去线上渠道保费增长机会 面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萎缩风险 [6] - 业务结构更依赖传统线下渠道 难以适应数字化消费趋势 品牌曝光度和用户触达能力下降 [6] - 降低保险业务规模 尤其影响区域性公司全国性扩张 阻碍业务创新和客户资源积累 [6] - 影响与保险中介机构长期合作关系 对依托中介平台销售的公司影响更大 [6] - 可能错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机会 限制精细化 个性化产品发展 [7] 消费者权益保障 - 已生效保险合同继续按约定履行保险责任 理赔等售后服务不受影响 [7][8] - 多家公司公告明确保障客户权益 亚太财险等表示做好后续服务 [7][8] 业务重启策略与难点 - 核心难点是解决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问题 需通过增资扩股 调整业务结构等方式提升 [10][11] - 提升偿付能力路径包括增加资本(股东增资 发行资本补充债 永续债等) 调整业务结构 再保险等 [10] - 多维度策略:全面排查风险管理降低最低资本 多渠道补充资本金 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11] -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增资扩股 优化业务结构压缩高风险业务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 加大科技投入 [11] - 华安保险强化公司治理与偿付能力 升级客户服务体系 规范渠道管理 储备人才队伍 [9] - 亚太财险计划全面评估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 提升技术实力 拓展市场合作 完善客户服务 [9] 公司应对与现状 - 华安保险表示互联网业务暂停对整体业务影响较小 通过渠道融合转化和科技投入提升效率 [9] - 富德产险已具备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资质条件并恢复相关业务 [4]
互联网保险不可“责任看不清”
经济日报· 2025-08-10 05:56
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保险正日益融入大众生活。动动手指、点点页面,即可完成投保流 程。然而,便利表象之下,一些平台却借助技术手段,有意规避风险提示,导致消费者陷入"看得懂宣 传、看不清责任"的尴尬境地。这不仅侵蚀了保险的信任基础,也扰乱了行业的规范秩序。 近年来,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关于互联网保险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信息披露、销售流程、产品管理等 方面的标准要求。然而,一些互联网平台在流量和利润的驱动下,打着"技术中立"的幌子,逃避自身应 有的审核与管理责任,导致营销乱象频现。 互联网平台并非单纯的销售通道,理应承担起直接、具体的把关责任。 保险公司要正视在平台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不能为了抢占流量就在产品审核与合规把控上不负责任 地"开绿灯"。应将合同清晰度、条款透明度、用户理解度纳入产品设计与评价机制,让产品回归服务初 衷。 互联网不是监管盲区,保险更不能在光鲜页面背后掩盖风险责任。保险的根基是信任,技术的应用必须 服务于信息公开与公平交易,而不能成为误导消费者的工具。推动互联网保险"看得懂宣传、看得清责 任",要靠平台自觉、企业自律,更要靠制度和监管。唯有让规则立得住、责任压得实,才能让互联网 保险行 ...
数智化赋能互联网保险“线上突围”,消费者决策更加理性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5
随着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和在线支付用户规模分别突破10亿大关,互联网保险的消费者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什么样子的?选择哪些 保险?有哪些需求和偏好?中国保险行业,尤其是互联网保险行业将因此发生哪些改变?5月28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以下 简称《报告》)给了我们答案。 《报告》由元保集团(以下简称"元保")携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清华五道口保险中心")联合编撰,中 国保险学会担任学术指导单位。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在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保险业承担着风险转移、资源配置和 民生保障三重职能,其中互联网保险凭借技术驱动与服务模式变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保险学会党委书记、会长董波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报告》深入剖析了互联网消费者的特性,全面探讨了其需求、痛点与购买行为, 还对行业趋势展开了细致的研究,通过这些分析,报告精准地洞察消费者需求,为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容应对新一轮产业革新提供了来自消 费者需求层面的建议和参考。 自2021年起,元保秉持 ...
本应便捷的互联网保险 为何给消费者出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5
互联网保险乱象产生的根源,一方面,在于部分平台和保险公司为降低成本、提高转化率,忽视对消费 者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产品条款本身就晦涩难懂,加之线上投保缺乏专业人员的讲解与 指导,消费者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条款内容,极易陷入认知误区。 互联网保险"买易赔难"、网络平台客服"真人"难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互联网购买保 险产品,但信息看不懂、产品选不明、条款查不到、退保找不到人等问题,给原本想体验便捷的消费者 带来了诸多不便。 5月23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其联合复旦大学针对市场 主流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展测评的结果。互联网保险产品名称歧义、信息披露不全、营销文案失范、人工 客服缺位四大顽疾,暴露出互联网保险存在"复杂被隐蔽、风险被淡化"的隐患。 多家主流机构被点名 直指行业四大问题 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针对市场主流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展测评。此次测 评从蚂蚁保、水滴保、微保、明亚保险经纪、大童保险管家等10家市场主流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和头部 保险中介机构,选取了35家保险公司共计150款保险产品,其中医疗险80款 ...
众安在线(06060)下跌3.61%,报17.91元/股
金融界· 2025-08-04 10:24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4日盘中下跌3.61%至17.91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3.02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 主要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 [1] - 专注应用新技术重塑保险价值链 提供个性化 定制化 智能化保险产品 [1] - 2020年服务用户5.24亿 出具保单79.49亿张 [1] - 通过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向全球444家客户输出技术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5.35亿元 [1] - 2024年净利润6.03亿元 [1] 未来事件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20日披露 [2]
“百万”保额仅保一万?当心互联网保险藏“暗礁”
央视新闻· 2025-07-27 13:09
互联网保险行业现状 - 互联网保险依托网站、移动App或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投保到理赔全流程在线服务,便捷优势受消费者青睐,销量逐年攀升 [1] - 部分消费者反映存在"投保容易理赔难"等问题 [1] - 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课题组测评发现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典型问题 [1] 产品名称与宣传问题 - "个人百万综合意外险"宣传页面突出"意外医疗、伤残、猝死""保障更全面"等,给消费者百万保障印象 [2] - 实际保障责任显示"意外身故或残疾保险金"仅10万元、意外医疗补偿保险金仅1万元 [2] - "百万"保额仅指飞机意外身故或残疾,与宣传的"百万综合意外"差距显著 [2] 信息披露与保障不符 - 重疾险销售页面突出"不限健康状况不受历史疾病影响""不再因带病被拒保"等卖点 [3] - 实际保障与销售宣称不符,存在误导 [3] - 线上信息披露形式合规但通过设计使消费者难以察觉关键信息,损害知情权 [3] 测评范围与发现 - 测评涉及10家主流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35家保险公司共150款产品(医疗险80款、重疾险30款、意外险40款) [3] - 主要问题包括产品名称歧义、信息披露不全、营销文案不规范、人工客服缺失等 [3]
“0.6元投保”自动续费?小心互联网投保套路,老人易中招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20:04
互联网保险行业乱象 - 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发展但市场乱象频发,黑猫投诉平台2024年数据显示"扣费问题"高居保险领域投诉榜首,"销售问题"位列第二,主要涉及自动续保、销售诱导及未尽告知义务[1] - 行业普遍存在"链接广告自动扣费""诱导续保""虚假宣传"等问题,利宝保险等平台被投诉以"免费领取保险"为噱头强制开通银行卡扣费并非法收集用户敏感信息[5] - "1元保"(魔方业务)成为典型乱象,保险科技公司通过免费赠险或低保费获客后引导升级保障,黑猫平台相关投诉达1042宗,有用户被扣费700元/月[6] 元保保险具体案例 - 元保保险被曝多起未经用户授权扣费案例,典型表现为首月扣费0.6元后每月自动扣127元,老年人因误触支付平台广告弹窗成为主要受害群体[2][4] - 公司2022年因"未按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被陕西银保监局罚款1万元,2024年再被甘肃省消协列为擅自扣款典型案例[6] - 采用"0.6元购买百万医疗"等营销噱头,合作伙伴包括泰康在线、中国人寿等知名保司,2025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4][6] 法律合规问题 - 行业行为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存在误导宣传、未显著提醒自动续费条款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决定权[7] - 监管要求保险经营者不得进行欺诈性或隐瞒性宣传,需明确披露产品风险,禁止夸大收益[7]
深度解读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数智化赋能互联网丨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0 18:31
互联网保险市场现状 - 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和在线支付用户规模均突破10亿,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成为保险市场中坚力量 [1] - 互联网保险凭借技术驱动与服务模式变革,在风险转移、资源配置和民生保障中作用日益重要 [2] - 互联网保险逐渐成为主流,核心人群扩大,普惠化趋势明显,消费需求多元化和升级 [3] 线上购险趋势 - 2024年线上购险率从2023年73%升至78%,线下购险率从85%降至79%,未来两年线上购险率有望超过线下 [6] - 互联网保险中介渠道购险率从2023年24%提升至2024年44%,成为线上第二大购险渠道 [9] - 各年龄段、城市级别和收入群体的线上购险率均呈上升趋势,普惠需求通过线上释放 [6] 数智化技术应用 - 10%消费者在购前使用AI大模型了解保险信息,40%在购中使用智能化推荐工具,36%在购后体验智能化理赔工具 [12] - 数智化技术推动行业理赔满意度显著提升,2024年首次突破95% [12] - 行业积极构建"保险+科技+服务"新生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为第一驱动力 [12] 保险消费行为变化 - 2024年59%消费者家庭年保费支出超8000元(2023年为48%),76%消费者计划未来2年增加保费预算 [15][17] - 保险功能从风险管理向"保障+财富管理"演进,60%消费者选择升级保障,57%通过保险进行财富管理 [18] - 消费者决策更理性,63%面临"产品选择困难",70%已考虑或愿意为专业咨询服务付费 [21] 行业增长与政策环境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5.7万亿元,同比增长5.7%,行业总资产突破35.9万亿元,同比增19.86% [23] - 2024年前7个月互联网保险保费3663亿元,同比增长15%,互联网中介渠道接受度跃升至第二位 [23] - 监管政策规范市场秩序,预计未来5年互联网保险年均增速15%-20%,总保费有望突破万亿元 [26]
互联网保险搭上数智化快车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8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保险创新生态加速成型 从产品定制到服务闭环的全链路升级正打开行业发展纵深空间 [1] - 未来5年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1] - 中国持续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 消费者保险意识显著增强且消费理念越发理性 [1] - 保险配置方式从保单持有向保障优化演进 从基础保障向"精细化保障+财富管理"复合功能升级 [1] 消费者行为特征 - 2024年60%消费者选择在原保险产品基础上升级保障 [2] - 消费者关注产品性价比的同时也关注个性化保障水平 [1] - 智能理赔 智能客服 智能保险推荐等数字化服务被更多消费者使用和认可 [1] 政策与监管动态 - 2024年发布三项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保险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为行业提供制度保障 [2] - 当前处于互联网保险转型提质关键窗口期 需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 普惠与价值兼顾"原则 [3] - 推动建立专项监管框架 实施动态备案 产品分级 算法备案制度 增强科技透明度 [3]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保险产品升级浪潮成为保费增长新引擎 推动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险服务 [2] - 保险产品设计通过长期收益确定性机制有效对冲利率下行风险 锁定养老现金流 [2] - 行业正系统性推进智能核保 数据共享 电子保单 虚拟客服等技术规范标准化 [3] 行业价值定位 - 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 保险作为防御性金融工具的独特价值凸显 [2] - 互联网保险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民生保障及创新业务模式方面持续进步 [2] - 不同年龄段 城市和收入人群的保险需求通过互联网渠道得到极大释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