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行业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越来越多餐厅正在抛弃包间?包间为啥不吃香了?
36氪· 2025-08-05 13:44
行业趋势:餐厅包间使用率显著下降 - 多地餐厅包间预订率低迷:山东某餐饮店10个包间日均仅2-3桌 合肥连锁餐厅40余包间日均接待10余桌 部分门店包间预订率不足20% [3] - 包间模式餐厅营收大幅下滑:安徽徽菜私厨日营业额从7000-10000元跌至800-2000元 最高降幅达90% 成都精致川菜馆营收同比降20% 佛山潮菜馆商务宴请类餐厅营收普遍减少20-30% [3] - 传统宴席需求锐减:升学宴和谢师宴在2023年六七月高峰期几乎销声匿迹 [4] 包间模式衰落原因分析 消费习惯转变 - 年轻消费者偏好轻松社交氛围:90后/00后更倾向开放式用餐环境 对封闭包间需求降低 [8] - "反向消费"兴起:消费者从追求奢华转向注重性价比 包间最低消费和服务费被视为负担 [8] - 商务宴请需求弱化:现代商业环境更重效率 "面子消费"行为减少 [8] 经营效率问题 - 包间运营成本高企:需配备专属服务员 空间占用大 翻台率远低于大堂 [9] - 市场竞争加剧:餐厅转向高性价比套餐/网红菜品创新 包间模式投入产出比恶化 [9] 政策环境影响 - 公务接待监管趋严:政策限制宴请标准和消费额度 直接冲击包间需求 [11] - 企业成本控制强化:商务宴请预算压缩 高端包间消费频次降低 [11] 行业转型方向 - 产品创新:餐厅转向特色菜品研发 通过地方美食挖掘和创新烹饪技法建立差异化 [13] - 服务优化:重点提升大堂服务品质 优化服务流程和环境以提高整体翻台率 [13] - 资源重配置:减少包间装修维护投入 将资金转向更具客流吸引力的经营模块 [13] 核心行业洞察 - 结构性转型标志:餐饮行业从"面子经济"向"里子经济"转变 反映消费理性化/市场内卷化/监管规范化的综合影响 [15] - 业态适应性成关键:包间衰落非偶然 企业需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消费环境 [15]
消费参考丨餐饮业洗牌加剧:2024年闭店数升至409万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9:29
餐饮行业 - 4月全国餐饮总收入同比增长5.2%至4167亿元,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但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增长仅3.7%至1230亿元,反映限额以上企业压力更大 [1] - 2024年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61.2%,除西餐(+6%)、面包甜品(+5%)和朝韩菜(+1%)外,其余品类店效普遍同比下滑 [1] - 餐饮巨头客单价普遍下滑,2025年一季度肯德基、必胜客客单价进一步下降,行业内部淘汰洗牌加速 [1] - 九毛九2024年营收60.74亿元(+1.47%),归母净利润5580.7万元(-87.69%),呷哺呷哺营收47.55亿元(-19.65%),净亏损4.01亿元(亏损扩大100.88%) [3] - 行业普遍采取降本策略,包括全产业链成本压缩、店铺装修和人力运营成本收缩 [1][2] 消费品零售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5.1%),1-4月累计161845亿元(+4.7%),除汽车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4月增长5.2% [7] -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20.91元/公斤(较上周五-0.1%) [8] 食品饮料企业动态 - 贵州茅台2025年目标营收增长9%,计划构建"T"型多元化产品矩阵并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建设 [9] - 君乐宝悦鲜活进入香港1500余家零售终端,覆盖商超、便利店等渠道 [11] - 涪陵榨菜收购四川味滋美51%股权,将保留原管理团队并协同发展B端渠道 [13] - 亿滋与莲乐烘焙联合推出Côte d'Or L'Original巧克力片和Lotus Biscoff片 [14] - 海河乳品与洽洽合作推出芥末夏威夷果牛奶与8种坚果牛奶 [15] - 蒙牛上新迈胜运动电解质粉,售价42元/盒 [16] - 好欢螺推出多多系列螺蛳粉,大礼包售价320元/份 [17][18] - 巧兮兮与立顿推出红茶黑巧味薄脆饼干,售价19.9元/盒 [19] - 康师傅推出无糖鲜绿茶新品 [20] 新茶饮与餐饮 - 喜茶推出首款咸乳茶「芝士咸酪藏茶」,售价21元/杯 [21] - 甜啦啦推出夏季新品"青梅爽爽桶" [22] 零售与电商 - 天猫618开门红首日超140万商家增长,10万商品成交翻倍,阿里妈妈"超级直播"带动1.8万直播间成交增长近6倍 [23] - 沃尔玛2026财年Q1总营收1656亿美元(+2.5%),调整后营业利润73亿美元(+3%) [24] - 永辉超市全国调改门店扩展至78家,计划7月底前突破150家,2026年春节前达300家 [25] 文娱与IP - 52TOYS推出"史迪奇暖粉系列",延续与迪士尼IP合作 [27][28] - 北影节票根经济拉动综合消费超240亿元,累计客流6531万人次 [29]
绿茶餐厅港股终局之战:四年五次IPO背后的“翻台率焦虑”与资本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5-16 13:37
公司概况 - 绿茶餐厅是曾以"文艺范"横扫年轻消费群体的餐饮品牌,巅峰时期单店日均翻台率高达6-8次,排队两小时是常事 [1] - 公司从2021年3月首次冲刺港股,历经四次递表四次失效,最终在2024年5月16日成功上市 [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绿茶餐厅共有465家门店,2024年新开120家,最新数据为493家门店,今年新开32家关闭4家 [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翻台率从2018年的3.48次降至2022年的2.81次,2023年短暂回升至3.30次后2024年回落至3.00次,华东区域低至2.82次 [4][5] - 客单价从2022年的62.9元下滑至2024年的56.2元,华东地区从62.6元降至57.5元,华北地区从62.7元降至53.1元 [5][6] - 2024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0.3%,其中华东、广东、华北分别下降11.2%、12.6%、6.8% [9] - 外卖业务收入占比2024年仅18.8% [1] 行业对比与竞争格局 - 同期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股市值腰斩再腰斩,奈雪的茶破发后持续低位,乡村基、杨国福等终止IPO [1][9] - 与九毛九、海底捞相比,绿茶品牌定位模糊,缺乏海底捞的极致服务或九毛九的多品牌战略 [3] - 资本市场对新茶饮的"第三空间"和"数字化零售"故事更青睐,绿茶"餐厅+烘焙"模式被视为传统 [4] 资本动作与市场反应 - IPO中约30%发售股份为股东减持老股,私募股东PartnersGourmet出售5050.92万股套现约3.49亿港元 [7][9] - 股东套现行为被解读为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或投资回报需求 [9] 行业趋势与转型挑战 - 餐饮行业面临疫情、消费降级、预制菜革命三重冲击,资本对纯餐饮模式审视更严苛 [3][4] -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转向单店盈利、供应链管控,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9][10] - 行业需拓展零售、外卖、预制菜等"第二增长曲线",但需注意资源协同与主业平衡 [6] - Z世代消费转向"快时尚餐饮",企业需证明持续盈利能力而非依赖情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