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儿童餐
icon
搜索文档
海底捞“火拼”儿童餐,要和西贝抢生意
36氪· 2025-10-21 07:48
从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到各式各样的气球花,商场餐厅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正在使出"浑身解数"。 儿童餐同样展露出了强劲的消费力。2024年初,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曾透露,"过去一年西贝儿童客流超640万人次,儿童餐已成为营收重要支柱。"公开信 息也显示,2019—2022年期间,西贝儿童餐营收增长达到415%。 不难发现,儿童正成为家庭用餐场景中的重要决策因素,"带娃家庭"悄然变成了餐饮业争相抢夺的优质客群。 作为"餐饮界八爪鱼"的海底捞,也加大了对儿童餐方向上的投入。近日,海底捞首家"宝宝餐厅"在西安万和城店正式营业,面向3至12岁儿童开放,家长 可选择陪同用餐,也可将孩子交由工作人员照看。 这家海底捞宝宝餐厅并非独立门店,而是在原有门店内划设的专属儿童用餐区,提供超过20款定制餐品,并采用回转自取模式供儿童自主选取食物。餐厅 共设置15个儿童专属餐位,配备2名专职儿童看护人员,价格为39.9元/位。 早在2013年起,海底捞就提供了宝宝餐和儿童玩具等随餐服务,近年来,海底捞陆续在全国数十家门店更新了儿童乐园设施。2024年7月,海底捞在深圳 落地首家亲子友好店,配备约200平方米主题游乐园。2024年年底,海底捞 ...
西贝丢掉的儿童客流,海底捞看上了
36氪· 2025-10-10 21:34
文章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正通过发展亲子主题业态进行细分化竞争,以挖掘儿童餐饮市场潜力并带动家庭消费 [5][10][14] - 海底捞作为行业龙头,正通过开设亲子主题店、提供托管服务等方式积极布局亲子细分领域 [6][8][9] - 儿童餐被视为有效的引流工具,能撬动规模巨大的家庭消费市场,预计儿童消费总额年增速将突破20% [13][15][16] 餐饮业“抢娃”大战的背景与驱动力 - 中国0-17周岁儿童人口为2.98亿,占总人口21.1%,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4.5万亿元 [13] - 若以10%的渗透率计算,儿童餐饮消费市场规模接近4500亿元 [13] - 商场业态与亲子消费生态化趋势明显,形成“儿童游乐+亲子餐饮+早教机构”的一站式消费链 [17][18] - 亲子消费需求从“刚需型”向“体验型+成长型”延伸,倒逼餐饮品牌和商场进行调整 [17] 主要餐饮品牌的儿童餐布局 - 西式快餐品牌如麦当劳、肯德基是儿童餐先行者,通过IP联名和产品本土化吸引家庭客群 [9][22] - 西贝2023年接待儿童客流超640万人次,占其消费者近17%,儿童餐对业绩增长贡献显著 [23] - 中餐品牌如老乡鸡开发了中西方口味的儿童营养套餐,黄记煌推出“儿童焖锅”,太二酸菜鱼提供不辣选项 [25] - 九毛九于2024年在广州开出首家“儿童体验店”,通过IP化场景切入市场 [25] 海底捞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 海底捞在扬州开设全国首家亲子主题店,在深圳门店设置覆盖多年龄段的玩耍区并提供专业人员托管 [6][8] - 北京亦庄创新概念店与猿编程合作,推出“边吃火锅边学代码”服务 [9] - 产品上推出番茄、三鲜等清淡锅底及专属儿童套餐,并赠送联名玩具 [29] - 北京昌平社区店覆盖早餐至宵夜,服务儿童与银发族,完成全年龄段布局 [32] - 公司推行“不一样的海底捞”计划,通过区域化、差异化策略寻求增长 [33][34]
砍自己一刀,西贝绝地求生
商业洞察· 2025-10-09 17:21
降价促销策略 - 公司在国庆期间启动首次大规模全线降价,核心菜品价格下调,例如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手撕椒麻鸡从63元降至46元,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109元 [4] - 公司同步推出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支持叠加使用,二人同行可合并使用两张100元券,活动规定每个微信号限领一次,领取期限至10月8日,用券有效期至10月31日 [15] - 降价及代金券活动在短期内提振了客流量,国庆期间部分门店就餐高峰期出现消费者需等候入座的情况,家庭聚餐开始回归 [7] 市场反应与套利行为 - 优惠活动吸引了大量"薅羊毛"消费者,社交平台涌现多种用券攻略,例如有消费者仅支付4元完成原价204元的消费,或五人用餐抵扣五百元 [17] - 代金券在二手平台闲鱼上形成活跃交易,100元面值券以50-60元价格流通,个人卖家券源在饭点时段上架不到半小时即能成交 [21] - 黄牛通过多账号突破领取限制,手握大量券源并进行专业转售,存在使营销活动偏离"回馈顾客"初衷、彻底沦为套利工具的风险 [25] 产品与服务调整 - 公司从产品端进行改进以重塑消费体验,例如上海门店小米粥中的金瓜泥改为金瓜片,羊肉串升级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部分门店推出需现烤一个半小时且每日限量6只的烤鸭 [29] - 门店取消沿用多年的计时沙漏,因制作工艺改进导致出餐时间延长,原有的25分钟承诺已不适用,同时不再设置"罗永浩菜单",全面推行扫码自助点餐 [31] - 深圳某门店引入魔术表演等互动环节,试图通过增值体验提升客流 [32] 品牌信任危机与核心挑战 - 尽管公司否认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对高定价预制菜的质疑未能消除,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裂痕短期内难以修复 [33] - 消费者普遍认知是"西贝确实便宜了",但认为"预制菜就应该这个价",表明降价未能解决消费者对高定价预制菜的心结 [34] - 公司品牌定位面临从"我贵,但我值"的价值承诺滑向"我可以更便宜"的价格竞争的风险,动摇了品牌的定价根基并强化部分消费者心中"不诚信"的负面标签 [38] 行业对比与长期战略困境 - 预制菜被市场接受的关键要素包括透明度、安全性和价值匹配度,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消费应在100元以下,而公司长期定价明显超出此心理预期 [43] - 其他餐饮品牌如老乡鸡通过主动公开供应商信息、清晰说明菜品结构来建立透明信息环境,萨利亚则以极致坦诚承认使用预制菜并配合低价策略赢得忠实客户 [40][43] - 公司面临长期战略选择困境,需明确是坚持预制供应链优势转向中式快餐,还是切割品牌区分客群服务,最麻烦的是"既要又要还要"导致无法聚焦主力消费人群 [44][45][46]
砍自己一刀,西贝绝地求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8 13:0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史上首次全线大幅降价和发放大额无门槛代金券进行短期自救,国庆期间客流量有所回升 [3][8] - 降价策略虽吸引客流但引发“薅羊毛”和黄牛套利行为,可能偏离营销活动初衷 [13][19][20] - 公司面临的核心困境是消费者对“高价预制菜”的信任危机,短期价格手段未能解决品牌价值受损的根本问题 [24][26][28] - 品牌长期定位模糊,在高端现做与快餐化预制路线之间面临战略选择 [33] 降价促销策略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1日起对多款核心菜品实施降价: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降幅约15%),手撕椒麻鸡从63元降至46元(降幅约27%),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109元,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黄米凉糕从29元降至26元 [3] - 同步推出100元无门槛代金券,支持叠加使用,二人同行可合并使用两张券,消费者可实现极低消费(如支付4元完成原价204元消费) [13][15] - 国庆假期客流回升,就餐高峰期部分门店出现等位情况,家庭聚餐回归 [8] - 优惠活动在社交平台引发“薅羊毛攻略”热潮,出现大量近乎“免费”的用餐案例 [15][18] 代金券套利与黄牛现象 - 闲鱼平台出现代金券二级市场,100元面值券以50-60元价格流通,个人卖家券源饭点时段上架半小时内可成交 [19][20] - 黄牛通过多微信号突破限领门槛,手握大量券源,部分账号成交记录达数十单,因券支持微信转赠,交易效率极高 [20] - 套利模式形成:消费者花50元购100元代金券,消费几元点餐后获得新券,转手可获利50-60元,实际花费几元吃一顿饭 [19] - 若黄牛大规模介入可能耗尽消费券池,使营销活动沦为套利工具 [20] 产品与服务调整尝试 - 部分门店进行产品工艺改进:上海门店小米粥金瓜泥改为金瓜片,羊肉串升级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儿童餐牛肉酱改为现场炒制 [22] - 全面启用非转基因大豆油,上海部分门店推出现烤烤鸭(每只现烤1.5小时,每日限量6只) [22] - 取消沿用多年的计时沙漏承诺,因制作工艺改进导致出餐时间延长,不再设置“罗永浩菜单”,全面推行扫码点餐 [22] - 深圳某门店引入魔术表演等互动环节,试图提升增值体验 [23] 品牌信任危机与消费者认知 - 消费者对公司否认使用预制菜的声明持怀疑态度,品牌与消费者间信任裂痕短期难修复 [24] - 社交媒体反馈显示,消费者普遍认为“西贝确实便宜了”,但同时认为“预制菜就应该这个价”,显示降价未解决高定价预制菜的心结 [26] - 品牌定位从“贵但值”的价值承诺滑向“可以更便宜”的价格竞争,动摇了品牌定价根基,部分消费者强化了“不诚信”负面标签 [28] - 消费者体验存在落差,如两人消费200多元仍未吃饱,菜量被指缩水(49元羊腿肉量仅以往一半),感觉品牌在“讨价还价”而非“真诚改进” [29] 行业对比与战略困境 - 预制菜被市场接受的关键在于透明度(如老乡鸡公开供应商信息及菜品结构)、安全性和价值匹配度(超90%消费者认为预制菜人均消费应在100元以下) [29][31] - 萨利亚品牌通过极致坦诚承认使用预制菜配合低价策略(如16元意面),反而赢得忠实客户 [31] - 公司面临战略选择:是坚持中高端现炒路线(需提升菜品品质和选择度),还是转向中式快餐化预制路线,或进行品牌切割(红西贝做快餐,绿西贝做中高端) [33] - 最麻烦的处境是“既要又要还要”,无法聚焦主力消费人群,优惠券难建立长期复购信任 [33]
直击西贝“失血”调改:厨师长频频开会,后厨更忙了,餐厅更空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30 20:13
整改措施与进度 - 公司已将儿童餐中的牛肉饼、鳕鱼条以及羊肉串、猪排烩酸菜等9款核心菜品改为门店后厨现场制作[1] - 公司全面启用非转基因大豆油作为烹调用油[1] - 截至9月29日,九项整改内容中仅黄米凉糕一项尚未完成[1] 门店运营与客流状况 - 9月29日午餐高峰时段,一家门店约43张餐桌中仅有5桌客人,上座率仅约10%[5][7] - 从上午11点10分至下午2点30分,该门店整个中午接待或不足15桌客人[13] - 该门店客流状况几乎是所在商场所有餐厅中最少的,远低于隔壁几乎满座的萨利亚等其他连锁品牌[9] - 9月12日事件发酵后,该门店日营业额已下滑近一半,而目前客流在半个月前的基础上又大幅下降[15] - 为吸引顾客,公司于9月24日推出面向全部顾客的100元堂食代金券活动,但推出五六天后效果似乎不佳[11][13] 员工状态与内部管理 - 门店员工普遍表现谨慎,对多数问题以“不清楚”、“不知道”回应,与半月前“有问必答”的开放态度形成鲜明对比[1][15] - 厨师长近期频繁开会,有时中午需前往总部开会[16] - 儿童餐后厨区员工开始使用黑白打印的SOP标准作业程序,员工表示工序发生调整,例如胡萝卜需切好后再用搅拌器搅成泥[17][18] - 员工承认因现场制作菜品增加导致工作更累,但补充说人手也相应增加了[22] - 该门店自9月21日起招聘面点、凉菜、炒菜、炖菜岗位员工,薪资5500-7000元,包吃住[22] 舆论与品牌影响 - 公司经历舆论风波,包括创始人对预制菜质疑的强硬回应、致歉信用词被指暗含情绪等,舆论危机仍在发酵[3] - 舆论海啸是公司自身经营问题的显性爆发,也是消费者对高价餐饮、预制菜疑虑、食品安全及信息透明度长期焦虑的集中释放[3] - 危机根源在于公司高定价与消费者低感知价值之间的严重错位,导致顾客产生“被欺骗感”[27] - 品牌专家指出,舆论发酵已至大众疲劳程度,若问题更多源于沟通与信任,单纯的情绪宣泄并不能推动行业进步[28]
让张艺谋认罚748万的律师,把西贝告了!
商业洞察· 2025-09-29 17:26
核心观点 - 西贝餐饮因预制菜虚假宣传问题陷入严重信任危机,面临法律诉讼与公关翻车的双重打击,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受到严重损害 [4][9][23] 法律诉讼事件 - 西贝九年老顾客、执业律师郭乘希因质疑公司虚假宣传,于2025年9月26日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公开道歉、公示食材信息并索赔3.6万元 [4][7] - 原告2016年至今累计充值及消费超8600元,过去一年美团外卖消费达2386.9元,并提交六组关键证据支持诉讼 [7][9][10] - 诉讼核心指控包括:多数菜品实为上游供应商生产的冷冻半成品复热而成,长期使用转基因大豆油却未依法标示,以及宣传用语“有机”“现点现烤”与实际情况不符 [9] - 原告提出五项诉求,包括要求公司在主流平台连续一周公开致歉、公示预制食材信息、赔偿精神抚慰金1万元及三倍消费额惩罚性赔偿(暂计25917.12元) [9] 公关危机与应对失误 - 公司创始人贾国龙在争议初期态度强硬,宣称“不做生意也要告”罗永浩,但后续道歉信被指缺乏诚意,甚至暗含“顾客虐我千百遍”的暗讽 [18][20][22] - 公司试图通过“温情故事”公关策略挽回形象,如发布《7岁的毛毛》等文章,但情节被指脱离现实、剧本化痕迹过重,遭网友群嘲 [4][22][23] - 危机公关专家指出,公司公关策略存在“创始人IP失控”问题,将消费者合理质疑定义为“恶意攻击”,激化对立情绪 [13][23][26] - 公司《致歉信》发布后曾删除重发,唯一改动是为“虐”字加引号,进一步引发公众对品牌诚意的质疑 [20] 公司整改措施 - 公司发布九条整改措施,包括所有使用大豆油的菜品改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多款儿童餐调整为门店现做、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等 [19][25] - 公司在线下门店推出“西贝请您吃饭”活动,向顾客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并移除了此前承诺25分钟内上齐菜品的“计时沙漏” [25] - 产品调整措施包括为有机西蓝花增加“一个月使用期标识”、草原嫩烤羊排每日现做不销售隔夜产品、在燕麦小米粥中加入新鲜金瓜片现熬等 [25]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专家认为公司危机暴露了餐饮行业在规模化扩张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平衡难题,警示品牌勿将公关视为“舆论操控”,需重视消费者对“真实情感”的需求 [23][26][27] - 行业观点指出,大型连锁饭店不可避免需对食材进行预处理,但当前舆论对预制菜存在“妖魔化”倾向,缺乏理性讨论空间 [24] - 危机表明在信息透明时代,消费者信任是企业最珍贵资产,品牌需将公众质疑转化为改进动力,展现“知错能改”的诚意 [26][27]
颜值亮眼却调味偏重、搭配欠缺,儿童餐≠成人餐的“缩量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14:37
儿童餐市场现状 - 儿童餐已成为餐饮行业吸引亲子家庭的重要抓手,在记者询问的21家餐馆中,有15家提供儿童餐 [2] - 儿童餐的商业模式多样,其中5家餐厅提供免费儿童餐,收费餐品价格多在十几元至三十几元,部分品牌通过赠送玩具吸引顾客 [2] - 儿童在外就餐需求旺盛,6至12岁儿童经常在外就餐比例达44.4%,2022年外卖儿童餐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2] - 儿童餐市场发展受到政策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优化“一小”服务供给,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2] 产品内容与营养问题 - 市面上多数儿童餐仅为成人餐的“缩量版”,存在营养搭配不合理、果蔬蛋白质不足的问题 [1][3] - 具体产品案例显示,一份39元的儿童套餐包含章鱼小丸子、炸鸡块、炸薯条等高油小食,牛肉饭与成人餐相同仅容器变小,且口味偏重无法调整 [3] - 儿童餐普遍存在蔬菜缺失问题,部分餐品搭配仅为粥、蒸饺和紫薯包等主食,或仅有海苔碎和少量玉米粒作为配菜 [4] - 即便提供多选一的儿童餐,主菜选项如炸鸡翅、蒸饺拼盘和炸鲜奶依然缺乏蔬菜,营养搭配不均衡 [4] 家长需求与市场机会 - 家长选择儿童餐的主要考量包括造型可爱、附赠玩具、分量合适,并潜意识认为餐厅专门设计应更科学健康 [2] - 家长期望儿童餐能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特点设计,注重食材多样性,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减少高油高盐高糖菜品 [5] - 信息透明是家长一大关切点,目前仅有少数企业标注营养成分,家长希望增加配料表,写明食材来源、营养成分等信息 [5][6] - 市场中已有积极探索案例,如某川菜馆推出4款儿童餐,避开重油重辣,并提供详细的“营养分析”标注能量、蛋白质等含量,菜单定期更换 [6] 行业发展趋势与专家观点 - 行业专家指出,我国儿童餐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商家多迎合儿童口味偏好,尚未依据儿童膳食结构进行科学营养搭配 [7] - 由于缺乏专业标准或指引,儿童餐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8] - 专家建议加快推动相关企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与落地,以保障儿童餐健康,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8]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清空多个社交账号,预制菜风波后悄然“退网”
齐鲁晚报· 2025-09-28 15:39
创始人社交媒体动态 -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清空了其抖音、小红书及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平台账号的公开内容,目前抖音仅保留一条发布于2024年9月30日的视频作品 [1] - 该视频内容涉及西贝餐饮成长史,并提及公司是西北菜领域佼佼者,年营收达62亿元 [1][5] - 贾国龙的抖音账号信息显示其拥有59.7万获赞、4个关注以及12.0万粉丝 [3] 预制菜争议事件始末 - 争议由罗永浩于9月10日发布的微博引发,其称在西贝用餐“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7]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随后回应,坚称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强调“生意可以不做,但官司一定要打” [7] - 罗永浩后续发文对西贝的道歉信提出多项质疑,包括“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的虚假承诺”以及关于税率差异、剩菜处理等问题 [14] - 9月27日,西贝官方客服表示,部分视频或文章被删除是因为顾客和员工遭受网暴 [17] - 至15日傍晚,罗永浩微博表示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 [18] 公司官方回应与整改措施 - 9月15日,西贝发布官方致歉信,承诺为提升顾客体验,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7][10][12] - 公司设定整改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日,届时全国门店将陆续完成九项具体调整,包括但不限于: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多项儿童餐品及热门菜品(如烤羊肉串、酥皮肉夹馍等)调整为门店现场制作 [7][8][10][12] - 关于保质期问题,公司表示正与上游供应商积极沟通,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保质期 [10][12] - 致歉信在发布后经历删除及修改后重新发布,主要修改是为“顾客虐我千百遍”中的“虐”字加上了引号 [11] - 公司表态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 [10] 相关市场反应与内容下架 - 西贝官方号“西贝品味早读”发布的一则关于宝妈分享孩子在西贝学会吃饭故事的视频,已不可见 [17] - 该官方号此前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及《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视频曾引发网友吐槽 [17] - 目前,“西贝品味早读”视频号已设置为私密账号,需经对方同意关注后方可看到内容 [17]
“预制菜”风波后,西贝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54
核心事件概述 - 公司因被公开吐槽菜品多为预制菜且价格昂贵而陷入舆论风波 [1] - 舆论风波导致公司客流量和营业额出现显著下滑 9月10日和11日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分别下降100万元 12日估计下降200万元至300万元 [1] - 公司于9月15日就此事件致歉 承认其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 [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推出一系列整改措施 核心是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尽可能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2] - 具体整改包括: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儿童餐的牛肉酱、牛肉饼、鳕鱼条改为门店现制 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 猪排烩酸菜中的猪排改为生排骨现炒 肉夹馍的卤肉和椒麻鸡改为现卤现煮 小米粥的金瓜泥改为门店现制 [2][3] - 上述整改措施计划在10月1日前于全国门店陆续完成 [3] - 为配合新操作流程 公司对厨师进行重新培训 [3] 市场营销活动 - 公司于9月24日至10月8日在线下门店发起“西贝请您吃饭”活动 向在店消费顾客免费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 [1] - 该代金券全国门店通用 仅限堂食 无使用门槛和节假日限制 每位注册会员限领一张 有效期至2025年10月31日 [1] - 该活动目的是感谢顾客到店支持 [1]
我可能是全网最晚写这波品牌翻车的,就言简意赅地说说
虎嗅· 2025-09-24 20:52
品牌破圈失衡问题分析 - 品牌在市场份额及用户快速增长过程中 内在结构性冲突遭遇外部黑天鹅事件引发危机[2][3] - 本质问题是破圈中的失衡 表现为原生用户与支柱用户冲突 向下兼容与向上期待错配 对立阵营态度选择失当[2][4][14][29] 原生用户与支柱用户冲突 - 原生用户是从0到1的基石和陪伴者 支柱用户是占据收入和份额的大头[4] - 始祖鸟原生用户为户外爱好者 支柱用户为中年成功男士 巴塔哥尼亚原生用户为户外运动环保主义者 支柱用户为硅谷精英 B站原生用户为二次元 支柱用户为学生和35岁以下白领 网易云音乐原生用户为小众音乐人和爱好者 支柱用户为音乐app泛用户[5] - 始祖鸟翻车底层原因在于将支柱用户征服叙事作为品牌价值核心 抛弃原生用户价值观[6] 破圈平衡策略 - 品牌价值应始终和原生用户站在一起 使用产品矩阵承载支柱用户多元需求[8] - 大众用户被吸引的微妙心理在于被原生用户立场主张理念触动 形成隐秘向往或心理投射[9] - 产品矩阵应通过不同功能属性 人群细分和价格区间适配需求 保持品牌统一承诺如品质健康天然[11] - 破圈三定律包括品牌价值主张坚定站原生用户 产品矩阵拓展适配不同人群 品牌功能性承诺保持一致[12][13] 向下兼容与向上期待问题 - 品牌不应为破圈主动牵手低阶品牌[14] - Fendi与喜茶联名导致业绩下滑 2024年营收仅24亿欧元 落后于Saint Laurent 29亿欧元 Celine 26亿欧元 Balenciaga 25亿欧元[15] - 瑞幸与茅台联名在茅台集团内部被视为"事故"[16] - 山姆与好丽友 卫龙等平价品牌联名定制产品 虽销量口碑不错但被舆论认定为品牌堕落[18][19][20][21] 用户期待值管理 - 西贝家庭消费占比78% 2024年销售儿童餐超4000万份 服务家庭顾客超2亿人次 用户期待郑重对待却被预制菜打发导致翻车[24] - 用户购买力与期待值不完全对等 可能在不同场景有不同需求[25] - 品牌需准确识别用户期待值 主动适配或下调过高期待值 避免不对等局面[26][28] 对立阵营态度风险 - 珀莱雅38节讲述男性故事引发女性用户抗议[29] - 京东杨笠代言导致男性用户要求清退会员和退单退款[30] - 品牌在性别立场翻车 表达与核心用户阵营对立态度[31] - 李佳琦眉笔事件站到猪猪女孩对立面 钉钉工位巡逻站到打工人对立面[32] - 小米汽车展示女性友好功能但未轻易定义性别为正面案例[34] - 品牌进入对面阵营应低调 避免在态度表达上背刺原阵营[35] 传播沟通建议 - 应尽快与负面概念脱钩 避免陷入概念自证 西贝案例中预制菜成为负面联想[37] - 不应放弃与原生用户深度沟通 他们是品牌核心簇拥者 能耐心听取解释[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