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魔咒

搜索文档
猎头真心话:「降薪时代」的择业指南|职升机Open Talk
36氪· 2025-05-28 10:04
求职市场现状 - 当前求职市场最可怕的不是降薪,而是接受降薪也未必能匹配到合适的工作 [2] - 2022年是求职市场高峰期,当时"岗位少人多",现在反转为"人多岗少",薪资水平回调 [4] - 整个薪酬市场在下滑,不少公司通过取消年终奖、变相打折或延期发放等方式变相降薪 [4] - 离职率下降,更多人处于"被动困住"状态而非主动离职 [4] 35岁职场瓶颈 - 头部新能源公司工作十年的员工面临年龄歧视,投递简历时遭遇年龄、地点不合适或岗位取消等问题 [3] - 猎头指出只要性价比足够高年龄不是问题,但企业会衡量成本产出,可能优先考虑能完成七八成工作的年轻人 [3] - 芯片设计公司曾录用68岁退休教授,因其能力和经验最契合需求,开出百万年薪 [3] - 女性求职者面临"适龄未婚"或"刚生完孩子"的隐性歧视,企业用人更看重"能不能解决问题" [4] 职业转型建议 - 大公司中层管理者可考虑将经验带到二三线公司帮助其模仿超越,或转向乙方做BD、售前或解决方案负责人 [6] - 需要主动通过行业展会、老同事、供应商、客户等渠道获取线索,找到真正需要自身能力的"买单方" [6] - 职业转型需明确市场需要什么和个人有什么牌,早期创业公司需要低成本六边形战士,是多面手的机会 [14] - 自由职业者重返职场需将积累的信用值兑换为企业端信任资产,通过优质项目合作转化为跳板 [16] 财务职业选择 - 财务BP在财务体系内属于优势方向,优秀财务BP能快速进入决策层信任圈 [10] - 农业/制造业人才流动性低职业发展更依赖人情维系,电商属人才高频流动领域 [10] - 建议用评分法量化决策,给薪酬、老板、行业、公司、工作内容五个维度1-10分后加权计算 [8] - 五年工作经验正值关键定型期,需明确职能优先级并选定行业深耕,频繁跨行业面临市场价值折损 [9] 大厂外包岗选择 - 大厂外包岗稳定性反而比内部岗位高 [17] - 当前市场环境下从小公司或外包跳槽到大厂相当困难,可能需要五到十年规划 [17] - 建议比较当前薪资和小公司薪资,若提升50%-70%可考虑跳槽积累经验等待经济回暖 [18] - 若留在大厂外包岗,需积累1-2年工作经验并做出亮眼数据和背书项目以增强未来竞争力 [18]
中年转行卖保险:人脉榨干,收入腰斩
虎嗅APP· 2025-04-30 20:21
保险行业现状与中年从业者现象 - 保险营销员年龄集中在35~45岁,成为行业中坚力量,与日本44岁的平均年龄相比整体较年轻 [5][7] - 2024年近六成从业者月收入不足万元,新手底薪仅4000元,收入与业绩强绑定导致两极分化 [3][15][18] - 原互联网/通信行业销售人员转型保险代理的潜力最高,占比达52.5%,因其客户需求理解与复杂销售经验匹配 [7][9] 行业准入门槛与职业吸引力 - 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后门槛降低,81.06%的企业新发职位要求3年以下工龄,32.82%不限工作年限 [11] - 时间自由、人脉变现、收入想象空间(如佣金达保额20%-50%)吸引中年大厂人转型 [13][18] - 北京某岗位业绩超30万时底薪从4000元跃升至18000元,但平均单笔成交难度高(3万-5万/单) [18][20] 行业收缩与竞争升级 - 人身险营销员数量从2019年912万锐减至2023年281.34万,缩减约631万岗位 [24] - 2020-2023年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累计退出8194家,2024年前8月再超千家 [26] - 64.63%新发职位要求本科学历,从业者本科及以上占比近30%,竞争转向精细化 [20][22] AI技术冲击与职业前景 - AI可替代50%初级代理人工作,66%从业者认为冲击较大,较2023年上升2个百分点 [28][31] - 金融/保险服务受AI影响程度位列各行业第四,自动化处理投保理赔等流程优势显著 [28][30] - 行业从人海战术转向专业深耕,误导客户、高脱落率等粗放模式弊端被淘汰 [24][33]
中年转行卖保险:人脉榨干,收入腰斩
虎嗅· 2025-04-29 18:1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保险营销员年龄集中在35~45岁,成为行业中坚力量[2][7] - 2024年近六成从业者月入不过万元,新手底薪仅4000元,收入与业绩强绑定[3][20][22] - 行业岗位数量收缩,较2019年高峰减少约631万人至281.34万人[35] - 保险分支机构加速精简,2020-2023年累计退出超8000家,2024年前8月再减超千家[37][38] 从业者结构与收入 - 收入两极分化显著:月入3001~6000元占比24%,月入5万元以上仅占5.4%[20] - 薪资构成包括浮动底薪(4000-18000元)、佣金(保额20%-50%)、奖金及商业保险[22][23][24] - 金牌销售月薪可达3万元,但新手维持生计困难,尤其在北京等一线城市[26][27] - 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者占比近30%,行业学历门槛提升[32] 转型群体与职业适配性 - 互联网/通信行业销售人员转行保险的成功率较高,高潜力人员占比达52.5%[10][12] - 大厂人转行主因包括:低准入门槛(2015年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时间自由、人脉变现空间[14][16][17] - 职业能力匹配:顶尖销售需具备自我成长、人际交往、决策执行能力,与大厂从业者素养重合[10] 行业挑战与技术冲击 - AI可替代50%初级代理人工作,66%从业者认为冲击较大[40][43] - 金融/保险服务受AI影响程度位列各行业第四,评分0.77(满分1)[41][42] - 行业从人海战术转向精细化运营,传统人情营销模式失效[29][34][45] 市场认知与职业形象 - 保险销售被包装为"造富神话",但实际多数从业者收入低于预期[19][20] - 职业吸引力下降:外部仍存"时间自由/高收入"幻想,内部存在高脱落率与竞争压力[4][6] - 互联网裁员潮推动保险成为35+人群转行首选,但需警惕收入骤降风险[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