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cale Up
icon
搜索文档
More and more of our innovations are being adopted, at higher and higher value, says Corning CEO
Youtube· 2025-09-13 07:41
公司股价表现 - 过去12个月股价上涨84% [2] 数据中心业务增长 - 数据中心业务是当前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4] - 业务增长主要基于网络横向扩展(scale out)需求 [4] - AI集群互联推动光纤需求增长 [5] - 长距离传输时光纤比铜缆更具技术经济性 [6] - Meta路易斯安那数据中心园区需要800万英里光纤 [7] - 该光纤长度可绕地球赤道320圈或连接纽约州所有独栋住宅 [8] 技术发展机遇 - 服务器背板采用玻璃可提升能效和晶圆利用效率 [10] - 纵向扩展(scale up)市场规模是横向扩展的2-3倍 [11] - 公司正全力投入相关技术创新 [10] - 数据中心互联推动长途网络重建需求 [12] 消费电子业务 - 移动消费电子产品采用更多康宁创新技术且价值量提升 [13] - 获得苹果2.5亿美元投资专门用于移动消费电子研发设施 [17]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在密歇根州建设美国最大原生多晶硅晶圆工厂 [14] - 太阳能业务季度运行率约2亿美元 [14] - 预计到明年末运行率将提升至三倍 [14]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市场90%收入来自本土生产产品 [16] - 仅1%在美销售产品在中国制造 [16] - 关税政策对公司影响极小 [15] 资本配置策略 - 苹果投资释放股东资本可用于其他创新领域投资 [18] - 释放资金将重点投入网络纵向扩展等创新项目 [18]
让64张卡像一张卡!浪潮信息发布新一代AI超节点,支持四大国产开源模型同时运行
量子位· 2025-08-11 15:48
国产开源模型发展 - 国产开源模型如DeepSeek R1、Kimi K2等在Hugging Face热度榜及关键指标(推理能力、长文本处理、多模态理解)上表现突出 [1] - 主流开源模型参数量突破万亿级别,显存需求达数TB量级 [1] - Agentic AI范式推动多模型协同与复杂推理链,计算与通信需求爆炸式增长 [2] 元脑SD200技术突破 - 浪潮信息发布超节点AI服务器元脑SD200,支持单机运行四大国产开源模型及超万亿参数推理 [3][5] - 64卡整机实现超线性扩展(DeepSeek R1推理性能提升3.7倍,Kimi K2提升1.7倍) [6][11] - 采用3D Mesh开放架构,通过Open Fabric Switch实现64卡统一编址,显存达4TB,内存64TB [7][8] - 百纳秒级低延迟通信,支持原生内存语义对齐,优于业界主流方案 [8] - 内置Smart Fabric Manager优化全局路由,PD分离框架提升推理效率 [9] Agentic AI对基础设施的挑战 - 智能体AI需多模型协同(如代码生成、逻辑推理、知识检索模型),交互频次与计算量激增 [14][15] - 万亿参数模型跨机通信延迟问题突出,传统InfiniBand网络难以应对高频小数据包场景 [15][16] - 元脑SD200通过统一计算域与8倍地址空间扩增,解决显存容量与延迟问题 [19] 超节点设计理念 - Scale Up路径选择:硅基芯片性能提升受限,Scale Out架构高延迟问题显著 [20][21] - 元脑SD200在有限物理空间内聚合64路GPU,平衡物理定律与工程实践 [22][24] - 系统化设计整合现有技术,最大化用户价值 [22] 开放生态战略 - 基于OCM(开放算力模组)与OAM(开放加速模块)架构,支持Intel、AMD、ARM等多平台及异构加速器协同 [25][27][29] - 兼容PyTorch、vllm等主流框架,降低用户迁移成本 [11][32] - 推动"智能平权",通过开放架构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共享AI技术红利 [33][34][35]
超节点,凭何成为AI算力“新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8:38
超节点技术兴起背景 - AI大模型发展推动算力需求进入万卡协同时代 万亿参数模型和多模态训练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1] - 传统算力架构难以满足高效低耗大规模协同的AI训练需求 行业亟需技术革新[1] - 超节点作为Scale Up纵向扩展解决方案 由英伟达率先提出 具有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优势[1] 超节点技术优势 - 通过内部高速总线互连支撑并行计算任务 加速GPU间参数交换和数据同步 缩短大模型训练周期[1] - 深度整合GPU资源构建低延迟高带宽的统一算力实体[2] - 采用液冷等先进散热技术将数十甚至上百计算单元高度集成 极大提升算力密度和能源效率 PUE值优化[2] - 相较于Scale Out横向扩展方案 在性能成本组网运维等方面存在优势[2] 连接方案发展 - 铜连接成为超节点主要承载载体 具有高成本效益和运营可靠性[2] - 铜缆已实现224G以太网SerDes高速通信技术升级 短距离传输性价比突出[3] - 英伟达GB200 NVL72服务器采用大量铜连接 机柜内部使用电缆长度累计接近2英里(约3.2公里) 包含5000多条独立电缆[3] 技术方案分类 - 业界主流超节点方案分为私有协议和开放组织方案[3] - 私有协议包括英伟达Trainium方案和华为方案等[3] - 开放标准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 ODCC主导的ETH-X项目分为Scale Up和Scale Out两个组网部分[4] 中国企业布局 - 华为发布昇腾384超节点 实现业界最大规模384卡高速总线互联 具备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强性能优势[5] - 曦智科技联合壁仞科技中兴通讯推出全球首个分布式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解决方案光跃LightSphereX[5] - 燧原科技云燧ESL超节点系统单节点最高64卡全带宽互联 采用液冷方案[5] - 沐曦发布旗舰GPU曦云C600 支持MetaXLink超节点扩展技术[5] - 摩尔线程建立全栈AI智算产品线 包含AI超节点服务器及夸娥智算集群[6] - 字节阿里腾讯新一代服务器均采用超节点设计[4] 市场前景 - 超节点被国内外众多服务器选为下一代方案[2] - 中国科技企业在超节点领域全面开花 标志算力集群正式迈入万卡协同时代[1] - 超节点技术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铺设兼具性能与包容性的新赛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