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手手机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闪回科技拟港股IPO 中国证监会要求说明历史沿革中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情况
智通财经· 2025-10-24 21:29
公司上市备案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10月24日期间公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要求闪回科技就多项事宜进行说明 [1] - 闪回科技曾于2024年2月26日及2024年9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2025年8月14日再次提交,清科资本为其独家保荐人 [1] 股本与股东结构核查要求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历史沿革中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情况 [1] - 要求对上海绣回上层出资人中的境外企业进行穿透核查 [1] - 要求说明上海骄锃上层出资人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停止穿透的原因 [1] - 要求说明World Circulation Limited及其股东履行外汇登记、境外投资、税收管理等监管程序的办理进展 [1] 主要境内运营实体合规性 - 要求说明深圳天海是否实际从事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基础电信业务 [2] - 要求说明深圳闪新是否实际从事互联网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 [2] - 要求说明深圳闪吉是否实际从事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 [2] - 要求说明深圳星河是否履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义务及外汇登记程序 [2] - 要求就公司及主要境内运营实体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结论性意见 [2] 公司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拥有一种基于用户画像的二手手机销售推荐方法及系统的发明专利,并被问及是否涉及广告业务 [2] - 闪回科技是一家从事提供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的中国公司,专注于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及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均约为1.3% [2]
100天倒计时!雷军投资的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8亿对赌的上市“生死局”
搜狐财经· 2025-09-23 17:14
公司上市背景与紧迫性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此前于2024年2月和9月两次递表均失效[2] - 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成功上市 否则面临近8亿元股份赎回压力[2][13] - D轮融资协议将上市截止期限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13]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按2024年二手手机回收及销售交易总额计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均为1.3%[6] - 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占18.6%市场份额 第一名爱回收占7.9% 第二名转转占7.4%[6] - 公司市场份额仅为头部企业的六分之一 且未与后续追赶者拉开显著差距[6][7] 业务模式与品牌建设 - 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服务 提供以旧换新一体化解决方案[3] - 拥有"闪回收"(回收平台)和"闪回有品"(销售平台)两大核心品牌[4] - 通过自有平台及第三方电商渠道转售二手消费电子产品[4] 财务表现分析 - 收入从2021年7.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约20%[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9]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3.37亿元 各期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2463.3万元[9] - 毛利率从2021年8.2%波动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6.3% 2024年仅4.8%[9][10] 成本结构与运营风险 - 销售成本占比极高 2025年上半年达7.59亿元[11] - 采购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从2021年85.3%升至2025年上半年91.3%[11] - 存在存货周转风险 可能导致营运资金短缺[11] 供应商集中度与股东关系 - 小米集团为第一大供应商 2025年上半年通过以旧换新渠道采购额占比49.3% 占全渠道采购41.3%[11][12] - 小米通过上海骄锃持股6.83% 顺为资本通过上海闻微持股3.9% 合计持股10.73%[12] - 小米2022年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后 公司被迫提高回收价格竞争[13] 融资条款与流动性压力 - 赎回负债从2021年3.07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7.91亿元[13] - 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2亿元[13][14] - 亏损部分归因于优先股赎回义务产生的负债账面值变动[13] 时间节点提示 - 当前距离2025年结束剩余不足100天[16]
闪回科技第三次冲刺港交所 一场关乎命运的生死局
北京商报· 2025-09-16 09:12
iPhone新机发布对二手市场的影响 - iPhone 17系列发布后首日,转转平台二手苹果手机搜索量环比激增150%,回收询价量飙涨210% [1] - 新机迭代催生换机需求,为消费电子领域带来阶段性上行周期,并直接促成二手手机回收行业的活跃态势 [1] 闪回科技的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2024年闪回科技以回收及售出交易额计的市场份额均为1.3%,位居行业第三 [2][5] - 业务高度绑定ToB,不同于同行高强度C端投流的模式 [2] - 2024年全渠道采购中,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57.6%,其中第一大供应商小米集团全渠道采购占比达41.5% [2]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全渠道占比升至60.5%,小米的全渠道采购占比仍维持在41.3%的高位 [2] 闪回科技与小米的深度绑定及风险 - 小米系资本(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合计持有闪回科技超过10%的股权,成为重要股东 [2] - 2022年小米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后,闪回为保货源份额被迫提高回收价格,导致采购成本被动上涨 [3] - 竞争对手转转通过旗下公司持有闪回4.42%的股份,而转转亦为小米系资本投资的企业,形成复杂的同业竞争关系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头部玩家策略 - 2024年爱回收和转转的回收交易额占比分别为7.9%和7.4%,售出交易额占比分别为8.2%和8.1%,与闪回科技差距显著 [5] - 超八成市场份额由其他玩家分散占据,行业门槛低导致中小玩家数量激增 [5] - 转转开设3000平方米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形成“二奢+3C”的复合场景 [5] - 爱回收门店总数达2092家,多品类回收GMV及相关服务收入在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均增长近110% [6] 闪回科技的财务状况与IPO压力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3.37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困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赎回负债高达7.9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3%,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19亿元 [9] - 若2025年底前未完成港交所上市,需偿还近8亿元对赌负债,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8][9]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赎回负债增长157%,上市成功后该负债将自动转换为公司权益 [9][10]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只为“续命”
北京商报· 2025-09-16 00:14
iPhone新机发布对二手市场的影响 - iPhone 17系列发布后首日,二手苹果手机在转转平台的搜索量环比激增150%,回收询价量飙涨210% [1] - 新机迭代催生的换机需求为消费电子领域带来阶段性上行周期,并直接促成二手手机回收行业的活跃态势 [1] 闪回科技的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2024年公司以回收及售出交易额计的市场份额均为1.3%,位居行业第三,与爱回收(7.9%、8.2%)和转转(7.4%、8.1%)差距显著 [2][5] - 业务高度绑定ToB,2024年全渠道采购中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57.6%,其中第一大供应商小米集团占比达41.5% [2]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全渠道占比升至60.5%,小米的全渠道采购占比仍维持在41.3%的高位 [2] 闪回科技对小米体系的深度依赖与风险 - 小米系资本(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合计持有公司超过10%的股权,成为重要股东 [2] - 2022年小米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后,公司为保货源份额被迫提高回收价格,导致采购成本被动上涨 [3] - 竞争对手转转(亦获小米投资)持有公司4.42%股份,形成复杂的股东同业竞争关系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头部玩家战略 - 二手回收行业门槛低导致市场分散,超八成份额由中小玩家占据 [5] - 头部玩家爱回收和转转正向多品类、多场景延伸,例如转转开设3000平方米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 [5] - 爱回收门店总数达2092家,其中987家为一线和二线城市自营门店,2025年第二季度多品类回收GMV及相关服务收入同比均增长近110% [6][7] 闪回科技的财务压力与IPO紧迫性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超3.37亿元,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赎回负债高达7.9亿元,占负债总额的83%,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19亿元 [9] - 若2025年底前未完成港交所上市,需赎回近8亿元对赌负债,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甚至业务停摆 [8][9] - 上市是关键的"拆弹"路径,成功后赎回负债将自动转换为公司权益,实现债务重组 [10]
三顾港交所,闪回科技只为续命
北京商报· 2025-09-15 22:45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iPhone 17系列发布后二手苹果手机搜索量环比激增150% 回收询价量飙涨210% iPhone 15及16系列Pro机型详情页访问量环比近200% [1] - 中国以旧换新回收交易额从2020年61亿元增至2024年19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3.5% 闲置回收交易额从238亿元增至595亿元 2024年消费者销售端市场规模达947亿元 [1] - 头部企业爱回收2024年门店总数达1861家 其中673家开通多品类回收服务 2025年二季度多品类回收GMV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近110% [9] 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 - 闪回科技2024年以回收及售出交易额计市场份额均为1.3% 位列行业第三 远低于爱回收(7.9%/8.2%)和转转(7.4%/8.1%) [8] - 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特征 超八成市场份额由中小玩家分散占据 因行业门槛较低 基础检测能力和线下门店即可切入区域市场 [8] - 头部企业转向多品类拓展:转转2025年6月开设3000平方米二手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 融合奢侈品与3C产品 爱回收覆盖生活电器、奢侈品等领域 [8][9] 闪回科技业务特征与风险 - 业务高度依赖ToB渠道 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7.6% 其中小米集团全渠道采购占比41.5% 2025年上半年小米占比仍达41.3% [6] - 小米2022年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后 闪回科技为保份额被迫提高回收价格 导致采购成本被动上涨 [7] - 股东结构存在同业竞争:转转持有闪回科技4.42%股份 而小米系资本同时投资闪回和转转两家竞争对手 [7] 财务表现与上市压力 - 闪回科技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超3.3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2460万元但盈利能力未实质性改善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赎回负债达7.905亿元 现金及等价物仅1.198亿元 若2025年底前未完成IPO需偿还近8亿元对赌负债 [11][12] - 2021-2025年上半年赎回负债增长157% 上市后负债将自动转换为权益 否则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及业务停摆 [12] 战略局限性 - 品类拓展保守 仍聚焦手机回收 而头部竞争对手已实现多品类延伸 [9] - 深度绑定小米体系导致业务独立性与抗风险能力受限 合作方政策调整可能直接冲击货源稳定性与客流获取 [7][10]
54 岁“通信老兵”卖旧手机年入 13 亿,被雷军投资,即将 IPO
搜狐财经· 2025-09-12 22:2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二手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闪回科技,近期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3] - 2024年公司在中国二手手机回收市场的份额约为1.3%,为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供应商,排名前两位的爱回收和转转市场份额分别为8.2%和8.1% [18][21][22] - 公司核心业务模式为ToB,通过与手机品牌方和运营商的超7.5万家线下零售店合作,作为后台服务商完成旧手机的检测、定价和回收 [8]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7.5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97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09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3][4] - 公司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4年亏损额分别为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为2463.3万元 [3][4]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的8.2%下滑至2024年的4.8%,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回升至6.3%,远低于竞争对手万物新生同期的19.9% [5][4] 业务模式与运营效率 - 公司采用轻资产、高周转的B2B模式,上游对接手机品牌和运营商门店,下游通过自营平台“闪回有品”以实时竞价拍卖方式批量销售给中小商家 [8][9] - 公司库存周转效率出色,2025年上半年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仅为6.5天,远低于10-15天的行业平均水平 [9] - 公司销售成本高昂且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6.88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12.35亿元,其中采购二手产品的支出占比超过85% [4][14] 竞争格局与行业前景 - 中国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增长显著,2020年至2024年总交易额复合增长率达28.2%,2024年市场规模达7020亿元 [16] - 中国手机回收率从2020年的10%增长至2024年的17.1%,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55%至75%的回收率相比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16] - 行业头部公司如爱回收和转转均在加码C端市场和品类扩张,爱回收计划将门店从1000多家增至5000家,转转则开设大型线下空间覆盖多品类 [23] 战略挑战与发展方向 - 公司面临上游品牌方议价权缺失的挑战,2024年前五大上游合作伙伴贡献了67.6%的采购额,其中小米一家占比高达41.5% [10][12] - 公司计划通过出海进入东南亚等增量市场,并利用AI技术提升质检、定价等环节的效率,以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和利润空间 [22] - 公司试图向C端品牌零售商转变,计划加大对自有线上平台的推广,开设品牌店铺以获取零售环节的更高溢价,但将直面巨头竞争 [23]
54岁“通信老兵”卖旧手机年入13亿,被雷军投资,即将IPO
36氪· 2025-09-12 07:5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业务 通过"以旧换新"模式作为手机品牌方和运营商的第三方服务商[1][7] - 采用ToB轻资产模式 上游对接小米 vivo 荣耀等品牌方及三大运营商超7.5万家线下零售店 下游通过自营平台"闪回有品"以竞价拍卖方式批量销售给中小商家[6][7][8] - 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仅6.5天 远低于行业10-15天平均水平 实现高效流转[9]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9亿元 同比增长超40%[2] - 持续亏损 2021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 9908.4万元 9826.8万元和6644.3万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463.3万元[2][3] - 毛利率从2021年8.2%下滑至2024年4.8% 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6.3% 远低于竞争对手万物新生同期19.9%-26.3%的毛利率水平[4] - 销售成本占比超85% 2024年12.35亿元销售成本占当年13亿元营收的95%[15] 市场竞争地位 - 按交易额计 公司2024年市场份额为1.3% 位列行业第三 远低于爱回收8.2%和转转8.1%的市场份额[21][23] - 中国二手手机交易市场2024年规模达7020亿元 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28.2% 手机回收率从2020年10%提升至2024年17.1% 仍低于发达国家55%-75%水平[19] 运营挑战 - 上游集中度高 2024年前五大采购伙伴贡献67.6%采购额 其中小米单独占比41.5%[11] - 缺乏议价能力 为维持货源需提高回收价格并支付高额佣金 2022年因小米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导致同业竞争 被迫提价压缩利润[13][16] - 现金及等价物仅1.19亿元 面临2025年底前需完成IPO的赎回协议 否则需偿付近8亿元[5] 战略发展方向 - 跟随国产手机品牌出海 进入东南亚等增量市场寻求新增长点[24] - 加大AI技术在质检定价环节应用 提升运营效率[24] - 拓展ToC业务 计划通过直播电商和入驻主流平台开设品牌店铺 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25]
二手手机回收巨头闪回科技,三战港交所冲刺IPO
搜狐财经· 2025-08-22 02:3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与整配销售业务 年收入规模近12亿元[1] - 业务模式连接品牌、平台、渠道与消费者 提供以旧换新服务 回收手机经检测、分级、定价后通过自营或第三方渠道销售[1] - 按2023年自消费者端回收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线下以旧换新手机回收服务商[3] - 与小米、华为、OPPO、vivo、京东等巨头合作 在其线下门店和电商平台提供回收服务[1] 财务表现与运营状况 - 营收从2021年7.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7亿元[3] - 累计亏损超过3亿元 2024年毛利率低至4.8% 远低于同行水平[3] - 面临库存周转压力、检测分级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本、渠道对接费用及线上推广支出等利润侵蚀因素[3] 资本运作与融资历史 - 2016年成立半年后获得400万元种子轮融资 2018年获得小米和顺为资本投资[1] - 从A轮到D轮融资均包含与时间表相关的特殊条款 将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节奏深度绑定[3] - 账上现金及等价物对近8亿元赎回负债覆盖不足[3] IPO进程与战略意义 - 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前两次递表均已失效[1] - 若上市失败将自动恢复投资者赎回权 公司面临巨大资金偿付压力[3][4] - 成功上市可缓解债务压力并寻求业务转型 失败则可能导致资金链难以承受[4]
IPO雷达|回收了寂寞?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数十亿过手利润却“倒贴”
搜狐财经· 2025-08-17 16:27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闪回科技于港交所第三次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此前两次申请分别于2024年2月26日和2024年9月17日递交且均失败 [1]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按2024年回收和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 市场份额均为1.3% [4] - 公司获得小米、顺为资本、同创伟业、深智城集团、转转等机构投资 [4]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收入从2021年9.19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20% 2025年上半年收入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 [5] - 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3.37亿元 各期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和2463.3万元 [6]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增幅接近100% 2024年收入12.97亿元几乎全部被销售成本覆盖 [7] - 综合毛利率从2021年8.2%下滑至2024年4.8% 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6.3%但仍低于2021年水平 [7] 业务模式与运营数据 - 公司通过以旧换新方式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 报告期内采购数量分别为103.3万台、117.3万台、150.5万台、128.6万台和74.1万台 [10] - 采购总值从2021年5.38亿元增至2024年10.36亿元 2025上半年达5.85亿元 [10] - 高度依赖上游采购合作伙伴获得二手电子产品稳定供应 议价能力较低 [10] 成本结构与竞争压力 -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二手产品采购成本、推广服务及佣金费用、物流成本 [7] - 毛利率下降主因需要提高回收价格与消费电子品牌自有回收平台竞争 包括品牌B、C、D及Vivo [9] - 透过消费电子品牌B渠道采购的二手手机销售毛利率持续减少 因品牌B于2022年6月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导致同业竞争 [8] 财务状况与风险 - 报告期各期末流动负债净额呈上升趋势 分别为2.37亿元、3.36亿元、6.31亿元、7亿元和7.22亿元 [10] - 流动负债净额状况使公司面临流动资金风险 可能限制资本开支和业务开发能力 [11]
闪回科技递表港交所 为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8:5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二手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之一 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1] - 公司通过"闪回收"平台与线下零售店和在线商城合作 从个人消费者处以旧换新获取二手手机 [1] - 采购的二手手机经过检测、分级和定价技术处理后 通过"闪回有品"在线平台及第三方电商平台转售 [1] - 公司从事企业回收和线下批量销售 并为价值链参与者提供增值和售后服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09亿元人民币 [1] - 2025年上半年亏损2463.3万元人民币 [1] 行业发展潜力 - 中国手机回收率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