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

搜索文档
全省第一!深圳29个项目上榜广东会展百强
深圳商报· 2025-07-31 04:53
深圳会展业发展概况 - 深圳共有29个展会项目入选《2024年广东省会展项目百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涵盖传统行业展会及"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类展会 [1] - 代表性展会包括第32届中国国际礼品展、2024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等,体现品牌化、专业化及国际化水平 [1] - 全市办展规模从2021年106场/512万平方米增长至2024年超400场/1200万平方米,三年间场次增长277%,面积增长134% [1] - 2024年全年吸引参展商超10万家、观众1000万人次,推动产业链资源聚集 [1] 政策支持与行业数据 - 深圳出台《若干措施》及《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六项任务强化展会服务及配套环境建设 [2] - 2024年上半年举办展会218场/755万平方米,面积同比增加17.3%;专业展馆举办128场/514.8万平方米,面积同比增12.9% [2] - 上半年吸引3.8万家参展企业(含境外1100家)、581万人次观众(含境外11万人次) [2] 展会类型与产业特征 - 上榜项目包含礼品家居、新能源汽车、光电技术、工业制造、家居设计等多领域展会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类展会占比显著,与深圳"20+8"产业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1]
米奥会展20250725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公司 米奥会展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与展会情况** - 2025 年上半年举办五场展会,集中在二季度,提供约 4,500 个展位,同比增长 30%;一季度无展会致业绩下滑,二季度收入利润显著增长;若印度展如期在二季度举行,上半年业绩更佳[2] - 2025 年下半年重点在三、四季度,三季度计划在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举办展会,共约 3,000 个展位;四季度在大阪、东京、波兰、印尼、迪拜、沙特和印度等地举办展会,总计超 11,000 个展位[2] - 截至 6 月末,总共售出不到 11,000 个展位,同比增长 20%以上;若印度展顺利举办,2025 年可完成 18,000 个以上展位目标[4][9] 2. **印度市场情况** - 印度市场毛利率高、成本低,参展意愿强烈;签证开放后需求报复性增长,公司计划 2025 年 12 月增加到 2,000 个展位,并提前占好档期[2][3] - 印度市场规模大,截至 6 月末展位销售同比增长 20%以上,若印度展顺利举办,预计 2025 年可完成 18,000 个以上展位目标;下半年参展企业中预计超 50%将购买 AI 产品[4] - 公司举办八九届印度展,熟悉当地情况,有充足买家基础和精准数据库;放开签证当天,空调制冷行业就卖出几十个 2026 年 3 月展位[5] 3. **市场区域转移** - 美国展会取消后,企业转向中东(迪拜、沙特)和东南亚(印尼、越南)地区,中东占比最高,近 40%,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这些区域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2][10] 4. **AI 技术应用** - AI 技术提升买家寻找效率,数据库覆盖率从 20%-30%提升至 50%以上;2023 年重新推出万展猫欧洲产品,加入 AI 功能及 AI 眼镜硬件,过去两年销售额超 4 千万元,2025 年 1 月发布新品“AI 会展”[2][11] - 2025 年五一正式上线 AI 产品,上半年销售未达预期,原计划覆盖泰南企业 50%以上,实际覆盖率仅 30%左右;产品功能基本稳定,整体评分约 80 分[12] - 预计 2025 年三季度参展企业中超过 50%将购买 AI 产品,四季度印度展预计参展企业中约 50%将使用 AI 产品[13] 5. **未来发展规划** - 2026 年国家选择基本不变,包括美国、印度、印尼等;计划拓展工业机械设备领域专业性展示,在沙特、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国家扩大全球布局[14] - 看好中国输出产能趋势,加大工业机械设备领域投入,计划在新兴市场设立办事处;已在印尼设公司,计划在越南开展类似业务,在迪拜和沙特设立金融公司[4][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印度展会成本与毛利率对比**:印度展会成本较低,展馆费用仅为迪拜的一半甚至更低,毛利率比迪拜高出 10%至 20%[3] 2. **应对签证开放挑战措施**:公司提前占好档期,国外落地工作总负责人是印度人,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展会积累大量买家资源并加入 AI 功能,可精准寻找买家,提高招募效率,确保应对签证开放后的各种挑战[6] 3. **2026 年展会部分行业增长情况**:2026 年印尼工业机械参展产品从去年 500 个增加到今年近 1,200 个[14]
数实融合科技赋能 企业首次出海的“米奥杠杆”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2
数实融合与海外会展市场先机 - 公司首创"展览出海孵化平台"模式,与海外顶级展会品牌合作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业务规模化扩张并为中国会展产业国际化提供新样本 [1] - 在全球化趋势下,公司通过境外合作办展模式帮助中国会展品牌从"国内主办方"升级为"全球展览运营商",并与国内头部会展品牌合作实现生态化布局 [1] 模式创新与行业突破 - 公司是国内首家与海外顶级展会品牌实现境外联合办展的企业,2023年与汉诺威米兰合作举办印尼工业展开创行业海外办展先河 [2] - 传统会展面临海外买家组织成本高(占办展总费用35%)、本地化运营经验不足、数字化能力薄弱三大挑战,公司通过"展览走出去孵化平台"打破传统"场地租赁+展位销售"单一模式 [2] - 与汉诺威合作采用"品牌联名+资源置换+收益分成"商业模式,汉诺威提供行业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公司输出运营能力与AI技术支撑的数字化平台 [2] 经济效益与市场目标 - 2025年印尼工业展吸引中国20个省份及印尼、日本等国家1000余家企业参展,预注册专业买家9万余名,现场买家3.5万名,贸易合作金额突破亿元 [3] - 公司目标2025年在全球十大重点市场打造30—50个中国自主品牌会展平台,提升中国会展产业全球市场份额 [3] AI技术赋能与差异化竞争 - 公司积累超1000万条全行业供应商与采购商数据,自主研发"AI慧展"系统成为国内首个以"AI+大数据"赋能海外办展的企业 [4] - "AI慧展1.0"涵盖智能翻译、买家搜索匹配、洽谈记录分析、自动生成外贸开发信等功能,并与AI硬件融合推出智能眼镜设备 [4] - 案例:浙江机械企业通过AI分析调整展品结构后,在印尼工业展签约300万美元订单 [5] AI解决外贸展会痛点 - AI眼镜在2025年越南联展投入使用,兼具翻译功能与洽谈内容记录归拢能力,解决"记忆混乱"和"语言不通"痛点 [5] - 技术升级创造新价值增长点,公司希望数字化和AI成果由行业共享以推动整体发展 [5] 精准服务首次出海企业 - 公司为首次出海企业提供市场调研到后续深耕的全链条支持,2025年印尼工业展累计助力662家中国企业出海(其中445家为首次) [6] - 截至2024年累计服务超1.5万家中国企业首次出海,2022-2024年服务数量分别为3015家、6658家、6112家 [6] - 核心支持包括目标国市场精准匹配建议、AI技术赋能、后续市场深耕支持 [6] 首次出海企业成效与市场布局 - 2025年印尼工业展上首次出海企业平均获客成本较传统展会降低60%,82%企业在展后6个月内实现海外订单"破零",35%企业完成海外办事处设立 [7] - 公司已在RCEP(印尼、越南、日本)、中东(沙特、阿联酋)、拉美(墨西哥、巴西)三大市场布局"中国自主品牌出海首发会展平台" [7] - 公司在越南胡志明市、沙特利雅得、墨西哥、巴西圣保罗、迪拜等市场实现突破,相关展会成为当地中资企业出海核心平台 [7]
新加坡让东南亚旅游市场“卷”起来
第一财经· 2025-07-24 18:16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新加坡接待833万人次国际旅客,人口仅600万[1] - 2024年2月中新互免签证后中国重回新加坡最大外国游客来源地,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客达148万人次[2] - 马来西亚因与中国互免签证,预计2025年中国游客将达500万人次,较2023年150万人次增长233%[1] 会展业(MICE)成为新增长引擎 - MICE旅客平均消费是休闲旅客1.7-2倍[3] - 新加坡政府将MICE定位为"全球最佳会展城市",拥有6座专业会展场馆并计划在市中心新建MICE中心[5][6] - 中国企业出海选择新加坡办展,推动其成为MICE核心市场[5] 会展业竞争优势与挑战 - 新加坡生活成本全球最高,与曼谷等低成本城市形成竞争[6] - 通过安全优势提升竞争力:数字安全、卫生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领先[7] - 樟宜机场第五航站楼2025年动工,2030年代中期投产后年客容量将增加50%至5000万人次[7] 旅游配套设施与特色 - 中国文化中心成为东南亚文化出海重要平台,举办大量中国文化活动[6] - 餐饮方面提供多层次中餐选择,包括娘惹菜和现代新加坡菜系(Mod-Sin)[8] - 城市绿化从"花园城市"升级为"花园里的城市",强调实用性[1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人口密度高(600万人/700平方公里)叠加年1600万游客,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课题[12] - 发展"空中花园"概念,在高楼建筑中融入绿植[12] - 会展场所采用太阳能屋顶、低碳设计,提供全流程碳中和服务满足中国企业需求[13]
上半年广州会展办展规模全国第二 累计参展参观人次752万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1 15:32
会展业规模与表现 - 2023年1—6月广州市举办经贸类展览155场,展览面积达630万平方米,参展参观人次累计752万,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二 [1] - 超5万平方米的展会达26场,合计面积470万平方米,占总展览面积的75% [1] - 形成以广交会、照明展等"单打冠军"及华南口腔展、灯光音响展等专业展会为支撑的标杆会展矩阵 [1] 展会项目与行业影响力 - 行业领先展会包括广交会、广州家博会、广州建博会、照明展、国际台球及配套设施展、化妆品原料展等,持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 [1] - 国际未来包装展推出"拎包入驻"式标准化参展方案,简化布展流程并降低展商及办展成本 [1] 产业融合与政策支持 - 广州市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一产业一展会"品牌体系,上半年举办"21+8"产业展会79场,面积551万平方米,参展参观675万人次 [2] - 广州市商务局将出台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并实施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保障高质量发展 [2]
今年上半年展览面积、参展参观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广州日报· 2025-07-20 09:38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 广州会展办展规模稳居全国第二 今年1~6月举办经贸类展览155场 展览面积达630万平方米 参展参观人次累计752万人次 均创历史新高 [2] - KKWORLD漫展吸引超过30个国漫IP亮相 成为今夏二次元线下最具影响力的现象级事件之一 [2] - 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一票难求 首次售票吸引150万人在线抢购 [3] 行业活力与标杆展会 - 广交会吸引21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 COMICUP广州创作交流展消费热情高涨 [3] - 美博会、华南印包展观众人次同比增长20% 广州建博会吸引20.6万海内外专业观众 [3] - 1~6月超5万平方米展会26场 合计面积470万平方米 占比达75% 形成广交会、照明展等标杆会展矩阵 [3] 创新驱动与品质升级 - 家博会创新展馆布局 采用自然采光和地面灯带指引 实现参展企业100%覆盖 提升观展舒适度 [4] - 照明展打造"光照生活场景实验室" 沉浸式呈现酒店、商业空间等前沿照明技术 [4] - 行业通过场景化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展区设计创新等举措推动展会品质升级 [4][5] 展产融合与生态构建 - 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首设机器人展区 吸引600余家头部企业及20多国机器人协会会长 观众量同比激增142% [6] - 华南印包展构建全流程生态闭环 观众数增幅达20% [6] - 灯光音响展、演艺设备展规模扩张 实现声光视听全产业链覆盖 广州展商占比近五成 [6] - 首届广州国际智能建造博览会实现产业与展会同步破局 [6]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广州将出台品牌展会认定办法 用好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联合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加大展产对接力度 促进展产融合、展城互促 发挥会展经济乘数效应 [7]
创新破局!2025年上半年广州会展提质增效显活力,稳居全国第二
广州日报· 2025-07-19 00:16
会展业规模与表现 - 1~6月广州市举办经贸类展览155场,展览面积达630万平方米,参展参观人次累计752万,均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二 [1] - 超5万平方米的展会有26场,合计面积470万平方米,占比达75% [2] - 华南国际口腔展展会面积同比增长41%,跃居全球同题材展会规模第二;演艺设备展、世界文旅产业博览会分别同比增长47%、39% [4] - 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观众量同比激增142%,华南印包展观众数增幅达20%,陶瓷工业展展览面积增加11%,到场观众增加60% [7] - 世界文旅博览会吸引超20万观众,同比增幅达135%;国际台球展面积扩大6.28% [9] 会展业创新举措 - 广州家博会创新升级展馆布局,采取自然采光,以地面灯带作为参观指引,实现参展企业100%覆盖 [5] - 国际未来包装展推出"拎包入住"式标准化参展方案,简化布展流程,降低展商参展成本和会展企业办展成本 [5] - 照明展打造"光照生活场景实验室",沉浸式呈现前沿照明技术,为行业人士提供高效交流平台 [6] 会展业与产业融合 - 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首设机器人展区并举办全球国际机器人会长论坛,吸引600余家头部企业及20多国机器人协会会长 [7] - 华南印包展构建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终端应用的全流程生态闭环,助力买家高效完成跨领域采购 [7] - 灯光音响展、演艺设备展实现声光视听全产业链覆盖,广州展商占比近五成 [7] - 广州国际旅游展汇聚55个国家和地区千余家机构,国际参展商占比首超65% [9] - 上半年共举办"21+8"产业展会79场,合计面积551万平方米,参展参观675万人次,占比均近九成 [9] 会展业标杆项目 - 广交会、照明展等"单打冠军"以及华南口腔展、灯光音响展等专业展会构成标杆会展矩阵 [2] - 广交会吸引21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美博会、华南印包展观众人次均同比增长20%,广州建博会吸引20.6万海内外专业观众 [4] - 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首次售票吸引150万人在线抢购 [4]
杭州“潮”我看!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10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发展概况 - 公司作为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亮相世界,九年来承办会议活动超9100场、展览437场,展览面积超7587万平方米,G20体验馆接待49个国家和地区宾客 [6][9] - 公司通过五大国际体系标准认证,2021年成为浙江省会展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24年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评审,牵头制定杭州市《大型活动餐饮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9] - 公司提出"第六代会展场馆"理念,定位产业开放与生活开放平台,即将开业的二期项目将使总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展览区15万平方米,会议室79个,成为全国顶级会展综合体 [9][10] 空间改造与运营创新 - 奥体片区实现物理空间贯通,拆除七甲河桥梁障碍物,八米平台连接各场馆形成活力场域,3号桥区域改造为现象级IP,推出桥上市集等活动吸引人流 [4][5] - 公司顶层屋顶花园打造《潮映幻境》项目,融合戛纳获奖XR技术《唐宫夜宴》,结合全息投影与雾森系统创造沉浸式国风体验 [7][11] - 中国数字音乐基地策划"街头旋律"文艺计划覆盖萧山20多个点位,71组艺术家开展全年活动,并主导打造风靡全国的"莱福岛"生活节4.0版本 [7][8] 城市功能升级 - 公司从"国际会客厅"转型为"城市合伙人",驱动钱江世纪城从CBD向CAZ(中央活动区)跃升,成为杭州"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关键载体 [10][12] - 钱江世纪城联动滨江区以奥体为核心打造"24小时不夜城",公司被定位为国际赛会之城核心区的重要引擎 [12] - 公司通过文化科技融合创造B端与C端价值,如《潮映幻境》既提供文化体验,也为高端会议提供"文化+科技+定制"解决方案 [9][11]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 五大重点园区产业落地结硕果
北京商报· 2025-07-11 13:51
创新政策与金融发展 - 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_9%,2024年达2797亿元,占全市34_3% [4] - 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年均增长6%,2024年达156_05万亿元,占全市70_3% [4] - 首创"双管家""四创"服务机制,发布"金开十条""金科十条""金服十条"及"服务北交所十条"政策 [4] - 丽泽金融商务区落地50多个创新案例,包括首笔挂钩"碳减排指数"互换交易和"司库+CIPS"电汇汇款业务 [5] 特色产业与人才引进 - 房山区获批北京市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纳入11个储能电站试点项目 [6] - 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聚集4所高校19个专业及200余名专业人才 [6][7] - 延庆区引进杨凤田院士团队设立北京氢能航空创新研究院,联合北航等共建重点实验室 [8] - 延庆园区与13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聚焦氢能飞机、低空安全等技术研发 [8] 消费场景与产业转型 - 首钢园引进外资企业48家,集聚企业941家,年产值突破730亿元,举办近千场国际活动 [9] - 首钢园打造聚落式会展场所,承接滑雪大跳台世界杯、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 [9] - 丽泽金融商务区推出"丽泽趣野""天空之镜"等消费场景,建成城市运动公园及滨水文化公园 [10] - 丽泽路全线通车,16号线与14号线换乘,形成大交通格局 [10] 园区发展模式 - 丽泽金融商务区建立"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工委管委会、发展理事会、控股集团、论坛年会、数智平台) [5] - 首钢园深化冬奥遗产利用,构建商文旅融合的综合性会展小镇 [9] - 延庆园区设置技术孵化"快行道",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8]
配套五星酒店投运,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综合体开启全面运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0 10:09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大酒店投运 -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大酒店正式投运 标志着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项目综合体进入全面运营阶段 [1] - 酒店为五星级 总建筑面积6 9万平方米 含410间客房和1000平方米宴会厅 投运首日实现100%入住率 [3] - 酒店定位为会展中心配套 主要服务住宿 宴会及会议需求 已承接汽车新品发布会等活动 [3]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运营情况 - 会展中心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 是北京市规模最大 功能最完善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室内展厅面积21万平方米 室外展场5万平方米 [3] - 会议中心可容纳9000人 7月已承办7场中大型活动 包括3场跨行业大型活动及4场超千人规模活动 累计接待1 7万人次 [3] - 场馆包含9栋展馆 3栋登录厅及会议中心 被誉为"紫金丝带" 实现北京展会基础设施升级 [3] 会展行业与公司战略 - 北辰集团作为北京市属国企 以会展业为主业 强调服务保障重大国务政务活动的核心优势 [5] - 公司表示将立足首都战略定位 推动"四个中心"建设 发挥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 [5] - 酒店管理团队通过专项工作组实现高规格活动保障 覆盖设施维护 应急预案及个性化服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