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

搜索文档
合肥出台支持国先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
新浪财经· 2025-07-09 18:53
国先中心(合肥)建设定位 - 打造城市创新战略格局的引领极 [2] - 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2] - 打造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的主平台 [2] - 打造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试验田 [2] - 打造引育创新单元和人才的主阵地 [2] 国先中心(合肥)发展目标 - 到2025年底运转机制不断完善 专业化人才团队初具规模 央军地协同机制基本建立 [3] - 到2025年底建成一批技术先进 功能完备 服务高效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3] - 到2025年底探索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新模式 推动低空经济 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到2027年底打造成贯通央军地资源 覆盖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 [3] - 到2027年底形成原创性科技成果 支撑性产业成果 引领性平台成果和示范性制度成果 [3] 国先中心(合肥)建设举措 - 创新组织管理机制 探索企业化 市场化运行模式 成立工作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 [4] - 完善"部门+研究院+公司"组织架构 设立共性技术研究院 组建国先控股平台公司 [4] - 建立高端资源汇聚链接机制 推动领军企业 科研院所等与其他国先中心协同 [4] -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和标准制定 加快重点领域创新成果应用 [4] - 依托理事会搭建与国家部委 央国企 民企及高校院所的联动机制 [4] - 创新市场化运营机制 统筹建设共性基础平台 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打造城市"超级场景" [5] - 与相关市直部门双向赋能 支持各县区开发区共同推进建设 [5] - 加强与其他国先中心的工作协同 共同推进国家战略部署 [6]
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国科大杭高院合作升维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战略合作与资金支持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与国科大杭高院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专项支持方案,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廊校合作示范样板 [1] - 5年内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国科大杭高院实现"高起点、小而精"办学目标,覆盖基础研究、概念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环节 [2] - 专项方案设定10余项具体绩效指标,涵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落地、公共服务等维度 [2] 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 城西科创大走廊国科大杭高院成果转化基地规划面积2.13万平方米,聚焦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智能物联、半导体材料四大领域 [2] - 基地计划2023年第三季度揭牌启用,首批10余个硬核科创项目已确定入驻,包括砺进生物科技等顶尖团队领衔项目 [3] - 基地提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一站式全链条辅导,联合政府基金和投资机构提供运营场地、设备及投融资对接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 -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群包括实验动物平台、合成生物中试平台、真空互联材料平台、生命健康仪器平台,预计2023年底建成 [3] - 平台建成后将开放共享价值超2亿元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3] 创新生态链与未来规划 - 支持建设引力波超高精密测量物理实验装置及试验平台,一期工程2028年投入使用,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验证平台 [4] - 共建合成生物学、光电智能感知两个概念验证中心,形成"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链 [4] - 双方将以实体化平台为基础,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范式 [4]
洛阳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逾159亿元 提前超额完成半年目标
搜狐财经· 2025-06-19 18:14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服务专班,下沉开展'业务 赋能培训',及时解决问题;开展精准辅导,针对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等重点企业组织专家团队上 门服务,'手把手'指导其梳理技术交易项目,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科技创新红利。"洛阳市科技局有关 负责人说。 此外,洛阳市科技局还密集开展技术合同培训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方式,广泛宣传技术合 同登记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惠企政策,让政策红利如同春风化雨般,迅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能。今 年以来,该市已累计举办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宣讲会4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在全市范围内 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热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紧扣企业实际需求精准施策,全力 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技术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洛阳市科技局有关 负责人表示。 6月19日,记者从洛阳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9.62亿元,同比增长 241.48%,提前超额完成上半年150亿元目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亮眼成绩,为洛阳科技创新 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 ...
首期1亿元!湖北科创供应链在岸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基金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18 23:31
基金发布与投资大会 - 湖北科创供应链在岸创新中心概念验证基金正式发布 首期规模1亿元 单笔投资200万至500万元 [3] - 产业投资资金首期5亿元 单笔投资500万至5000万元 投向光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等东湖高新优势产业及人工智能 脑科学 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3] - 光谷创新创业投资联合体成立 长江力合 聚华传新 普朗克 东科创星等11家企业签约 [3] - 首批投资项目签约 武汉模态跃迁 武汉六芯光电与概念验证基金签约 武汉天石科丰新能源与概念验证子基金签约 [3] 科技成果转化布局 -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联合东湖高新区 省联投集团成立湖北科技创新投资公司 参与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 [6] - 与深圳力合科创合作打造在岸创新中心 构建"技术研发-概念验证-产业落地"转化链条 [6] - 概念验证基金将专注"从0到1" 投资原创性 颠覆性早期技术项目 协助跨越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7] - 力合科创表示将以概念验证基金为抓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覆盖完整创新链条 [7] 科创供应链平台进展 - 东湖高新区科创供应链平台访问量突破1776万次 入驻用户10.5万家 [8] - 平台采集企业创新需求5.4万项 成功对接1.6万项 促成合作金额145亿元 [8] - 搭建"创新创业服务专区" 通过AI数字赋能重构双创服务链条 [8] - 谋划关山大道区域城市更新 建设"一园两街" 打造中试验证 低成本创业空间及研发型企业集聚区 [8] 双创项目展示 - 大学生双创项目路演展示多个领域高科技含量项目 获得投资机构高度关注 [7]
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国内首个绿建三星级标准地区
新京报· 2025-06-03 19:52
绿色经济发展目标 - 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绿色企业数量超过300家 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4] - 展望2035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5%左右 形成3个以上绿色产业集聚区 绿色经济增加值稳步增长 [1][4] 绿色产业现状 -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实现100%绿电供应 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揭牌成立 前疃村建设成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 [2] - 城市副中心现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北京绿色交易所入驻运河商务区并启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 [3] - 百亿规模的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实现落地 城市副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 [3] 绿色产业规划 - 推动"6+4"绿色产业规模化 特色化发展 培育6个特色绿色产业包括碳专业服务业 ESG专业服务业 绿色金融业 绿色投资 未来能源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制造业 [4] - 巩固提升4个既有绿色产业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 新能源产业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绿色建造业 [4] - 支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 打造分布式先进能源 智慧能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拓展氢能储 运 加产业链 [5] 绿色技术创新 - 加快建设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依托1962年建立的北京光学仪器厂旧址 该园区已于2024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6][7] - 推动成立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支持开展绿色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服务科研成果二次开发 工艺验证和试生产 [7] - 利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吸引碳资产开发咨询 第三方审定核证 碳资产管理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7] 绿色金融支持 - 强化区级产业基金对绿色经济的支撑作用 与市级绿色低碳领域基金形成互补 [8] - 将绿色金融发展与"两区"建设结合 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逐步建成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8]
上线四川省科创通、加大补贴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科创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升级了
四川日报· 2025-05-16 08:21
四川省科创通平台升级 - 汇集政策申报、融资对接、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实现"一网通办" [1][3] - 打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数据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1][3] - 简化用户注册、认证和申报流程,提升平台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1][3] - 按照"1+X+N"模式升级,其中"1"为四川省科创通服务平台,"X"为中试平台等技术服务机构,"N"为21个市(州)精细化服务专版 [3] - 目标到2027年年均服务创新主体达到2万家次,形成覆盖全域、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生态 [3][4] 科技创新券政策 - 对使用科技创新券购买科技服务的企业,每年提供最高20万元的补贴 [1][5] - 科技创新券可全省通用通兑,建立省、市兑付联动机制 [1][5] - 支持范围扩大至高性能算力服务、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服务等 [1][5] - 建立服务订单抽查机制和使用效果评估机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1][5] - 政策自2023年5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5] 天府科创贷升级 - 支持范围扩大至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和创新积分评价企业 [1][6] - 最高贷款金额从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1][6] - 采用"低利率+贴息+禁收其他费用"组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1][6] - 政策旨在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6] 平台发展历程 - 2014年成都市启动科创通平台建设,通过"科创贷""科创投""科创贴"等服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3] - 平台已发展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打通科创链条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3] - 此次升级旨在更好服务全省、辐射西部 [3]
四川推出升级版“科创政策包”
搜狐财经· 2025-05-15 09:14
四川省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科技创新券政策 - 科技创新券直接面向企业和服务机构发放 取消以往省级财政下达专项经费的模式 建立省市联动兑付机制 [2] - 支持范围扩大至高性能算力服务 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服务 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 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等创新主体 [2] 天府科创贷政策 - 最高贷款金额从10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 支持范围新增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和创新积分评价企业 [3] - 建立五方分险模式(省风险补偿资金池+银行+担保+再担保+国担基金) 将科技企业贷款纳入国担基金支持范围 [3] - 设定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上限 通过低利率+贴息+禁收其他费用组合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 [3] 四川省科创通平台 - 集成政策申报 融资对接 技术交易 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 实现一网通办和AI精准匹配需求 [4] - 打通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 科研院所等数据壁垒 建立动态更新的科创企业数据库和科技成果项目库 [4] - 计划到2027年上线2万台(套)大型仪器设备 200多家中试服务平台 300余家技术交易机构 500家以上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年服务创新主体2万次 孵化科技型企业1000家 [5] - 科技创新券全流程服务(申领 发放 使用 兑付)均通过该平台开展 [5]
科创通、科创贷、科创券上线 四川“政策工具箱”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3:07
四川省科创通平台发布 - 四川省科创通平台力争2027年实现大型仪器设备2万台套、中试服务平台200多家、技术交易机构300余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超500家、年服务创新主体2万家(次)、孵化科技型企业1000家的目标 [1] - 平台采用"1+X+N"模式设计:"1"指四川省科创通服务平台,"X"指专业化服务板块,"N"指21个市州精细化服务专版 [1] - 平台是在成都科创通平台基础上升级打造,旨在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 [1] 平台功能与服务 - 线上"科创通"平台将与线下"科创岛"实体空间协同,形成全域科技创新服务生态 [2] - 平台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资源散、对接慢"问题,帮助"找政策、找资金、找技术、找市场" [2] - 平台目标是打造全国标杆性科创服务平台,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2] 配套政策解读 -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是支持创新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的普惠性政策工具,具有全省通用通兑、扩大兑付支持范围、加强资金管理监督三大特点 [2] - 创新券对使用科技服务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补贴 [2] - "天府科创贷"操作细则同步发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
“首都科技会客厅”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北京晚报· 2025-05-08 14:06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运营成果 -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自2024年4月底启用以来已成功举办国际会议、科创论坛及潮流活动,强化"首都科技会客厅"定位 [1] -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提供23000人次会务服务、13000人次驻场办公服务及7500人次餐饮服务,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1] 重大活动举办地标 - 国创中心承接2024两岸青年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等国家级会议,确立重大活动枢纽地位 [2] - 2025年部市共建会议宣布计划新增10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推动区域科创资源整合 [2] 全球科创枢纽功能 - 过去一年举办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微软未来创想峰会等20+场重磅活动,成为头部企业发布创新成果的核心平台 [2] - 定位为全球创新思想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及科技人文对话三大平台,持续吸引国际创新资源集聚 [2] 历史与科技融合定位 - 国创中心选址清代畅春园旧址,形成"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融合历史底蕴与科创元素 [1]
全球创新力量正在此汇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8 05:45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运营成果 - 国创中心自2024年4月底启用以来已成功举办国际会议、科创论坛及潮流活动,成为"首都科技会客厅"的核心载体 [1] -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完成23000人次会务服务、13000人次驻场办公服务及7500人次多形式用餐,服务能力获验证 [1] - 5天内高效切换64场平行论坛,翻台流程压缩至30分钟/场,议程误差控制在1分钟内,展现极限运营能力 [2] 重大活动举办地标 - 除中关村论坛外,2024两岸青年峰会、"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会议等20余场高规格活动相继落地 [2] - 2025年部市共建会议提出打造10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承接600项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核心产值突破5000亿元等目标 [2] 全球科创枢纽功能 - 过去一年举办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微软创想峰会等30+场重磅活动,成为创新成果首发平台 [3] - 定位全球创新思想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及科技人文对话三大平台,持续吸引新技术发布与合作 [3] 区位与文化价值 - 选址清代畅春园旧址,融合三山五园历史与科创元素,"畅春新园"科技文化集聚区已形成规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