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

搜索文档
江门出台措施激活“应急第一响应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2 15:58
近日,江门市减灾办公室会同江门市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制定出台《支持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管理若 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20条具体举措,推动将社会应急力量纳入"应急第一响应人"体系,进 一步激活社会应急力量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 《措施》规定,事故灾害发生后,经研判确需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的,应由应急处置指挥部或其他牵头单 位向其发出书面调令。指挥部或其他牵头处置单位须对参与救援的社会力量人员人身安全负责,所下达 救援任务不得超过其自身能力承受范围。 "应急第一响应人"是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之前先到达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现场疏 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上报等初期就近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员。《措施》提出,鼓励各支队伍重点发展 1至2项专项应急救援技能,同时明确业务主管单位需协调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 业救援队伍共享共用应急救援训练资源,并建立常态化培训演练和共训共练机制。 ...
张玉卓调研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强调:持续优化央企应急救援体系 更好服务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大局
快讯· 2025-07-23 14:27
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调研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调研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运行情况 强调持续优化央企应急救援体系以更好服务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大局 [1] - 调研重点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 总结平台建设成效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特别是汛期抢险救灾工作 [1] 平台运行与建设成效 - 平台初步实现建筑央企应急力量的有效联动 创新中央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路径 为资源调配和高效救援创造条件 [2] - 建筑 通信 电力 物流等领域中央企业积极服务应急工作大局 为社会应急救援提供支撑 [2] - 中国安能汇报近期抢险救灾任务执行情况 南方电网 中国电信 中国中铁 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参与应急救援队伍备勤演练 [2] 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 高标准推进综合平台建设 优先接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资源 确保快速响应能力 [3] - 深化平台功能 挖掘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 提供科学全面的应急救援辅助支撑 [3] - 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 构建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力量协调的央企应急救援长效机制 [3] 汛期应急准备工作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督促央企发挥装备 技术 人才优势 提升抢险救援专业化水平 [3] - 保持应急备勤状态 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应急管理的“空中奇兵”,低空救援可解锁哪些新可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7-13 17:26
低空救援设备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 无人机在极端强降雨场景中可搭载全网通基站为灾区提供临时通讯覆盖并在通信盲点区域部署通信基站以信号补盲 [1] - 运载无人机改装吊载系统后可载重50公斤飞行12公里将扑火队员补给物品投送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十几分钟 [2] - 大型载重无人机最大有效载荷280公斤续航超3小时可向受灾群众投送急需生活物资 [2] - 无人机搭载破玻弹可击碎高层建筑玻璃帮助排烟最大作业高度达165米以泡沫、水灭火 [2] - 无人机可在原始森林火灾中架设水线悬停射水灭火并吊装水泵、管带帮助搭建蓄水池 [3] 低空救援设备的技术创新 - 弹射式中型通信侦察无人机填补了中雨和8级以上强风等恶劣天气下实战救援空白 [4] - AI大模型无人应急指挥系统可通过无人机侦察灾情并通过AI分析数据为物资调配提供决策建议 [5] - 无人机设备需满足续航、极限载重、抗风等性能门槛以及夜间照明、红外成像等基础功能 [5] 低空救援设备的商业化应用 - 某市投入千万级资金搭建近40套无人机巢用于多领域监测预警并每年投入百万级资金购买企业服务 [5] - 商业化模式面临高额费用难以推广复制以及企业服务难以适配24小时待命工作节奏的问题 [6] - 部分无人机系统实际运行效果未达预期存在设备损坏和预警能力不足的情况 [6]
锦州打造“2小时应急保障圈”
辽宁日报· 2025-07-06 09:15
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创新 - 锦州市推行"市级统筹+基层前置"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将响应时间从传统的3-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灾后24小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1] - 该市依托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高发区域精准布局,截至6月已建成50个市级救灾物资前置储备点,覆盖90%中高风险区域 [1] - 储备点选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等交通便捷、辐射能力强的场所 [1] 全链条管理制度建设 - 结合暴雨、暴雪等常见灾害类型精准配置生活类救灾物资,并综合人口规模、风险等级核定储备量 [2] - 建立"双调整"模式,根据季节变换及灾害预警灵活调整物资品类与数量 [2] - 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县级监督管理、基层具体执行"三级联动体系 [2] 应急响应能力提升 - 构建"监测—指挥—救援"一体化平台,整合气象、水利等部门数据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3] - 搭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灾害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实时调度 [3] - 基层配备专职/兼职应急管理员,组建民兵预备役、志愿者救援队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3]
【汉中】持续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同题共答 同频共振
陕西日报· 2025-07-04 06:40
党建引领新兴领域发展 - 汉中市通过"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配置微波炉、冰箱、沙发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场所,并吸纳外卖骑手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1] - 社区与新就业群体形成"双向奔赴"模式,成为党建引领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1] - 汉中市聚焦"两个覆盖",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释放红色发展动能[1] 企业党建与经营融合案例 - 陕西瑞通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不足10年即获"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员工50余名中党员占比超50%[2][3] - 公司推行"一融三领三争当"党建工作法,通过支部联建、志愿服务引导党员在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中发挥技术优势[3] - 企业开展青春学堂、红色联建活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经营同频共振[3] 社会组织党建实践 - 汉中市曙光应急救援协会由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累计出勤超1万人次,在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5] - 协会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头机制,完成桥墩排险、公益宣讲等任务,受益群众达18万余人次[5] - 汉中市成立7个市级行业党委和30个县级行业党组织,覆盖快递、交通运输等领域[5] 产业链党建与服务平台 - 汉中市组建177个镇街"小个专"党建工作站,围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链党建[5] - 搭建"商会联盟"招商平台和"创业有范"企业孵化平台,带动孵化40个初创企业并招引23个项目[5] - 评选党员示范户、诚信经营户121户,形成示范效应[5] 新就业群体服务创新 - 宁强县大安镇红色驿站惠民食堂为外卖骑手提供9元营养餐,并聘请快递员担任社区治理观察员[6] - 全市建成399个"红色驿站"和"司机之家",16个社区食堂推出"骑手优惠套餐"[7] - 开展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专项行动,组织招聘培训41场次,化解劳动纠纷5件,办结咨询建议670余条[7]
硬核科技助力极端灾害事故应急救援
科技日报· 2025-06-25 17:35
演习概况 - 演习名称为"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 [1] - 演习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 [1] - 演习围绕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四个专题展开 [1] 装备与技术应用 - 演习中使用了高低空无人机集群、耐高温机器人、机器狗等先进装备 [2] - 投入大流量远程供水供液系统、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大流量拖车炮等5大类80余台(套)装备 [2] - 运用应急指挥"一张图"和"久安"大模型激活大数据分析系统监测灾害 [3] - 采用卫星电话、北斗终端报送灾情,无人机集群侦察,外骨骼深入灾区 [3] - 使用无人艇、水下机器人测绘河道数据,自扶正舟艇转移群众,浮箱式动力舟桥开辟水上通道 [4] 战术与能力提升 - 重点演练智能化态势侦检和决策指挥、快速远程供水供液、全方位冷却防护等7个科目 [2] - 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解决了火场态势获取难、信息集成难、指挥协调难等问题 [2]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指挥网络,无人化装备架设通信节点,遥控履带式侦察机器人和信号中继基站保障指挥 [3] - 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 [4] - 演习检验了一批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战法,初步形成应对"三断"极端灾害新质救援能力 [4]
“黑科技”上新!第四届长三角应急博览会有看头
国际金融报· 2025-05-13 20:20
展会概况 -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展区面积达6万平方米,吸引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参展,展示了3000余件前沿装备与技术,其中120件创新产品为全球或亚洲首秀[1] - 展会首次推出需求(采购)信息发布平台,采用"展前精准匹配—展中合作对接—展后项目落地"模式,预计吸引超10万人次专业观众[21] 科技与创新成果 - 超过90%的参展企业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展示了AI预警系统、智能消防无人机、模块化水域救援机器人等黑科技,这些技术将在城市安全治理、极端天气应对、跨境协同救援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4][9] - 川润液压展示了全球首款集合应急能源、通信及低空经济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综合防灾应急仓",该产品采用风光储一体化技术、空天地通信系统、AI智能预警等技术,能实现8小时超前预测,模块化设计可降低40%建设成本[12] - 上海柏科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信息化软件研发、数智化平台建设、宣教机器人等创新成果,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整合解决和提升环境健康安全(EHS)[13][15][17] 低空经济应用 -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展出了直升机应急救援模拟训练器,可为消防、应急队伍及医护人员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沉浸式专业训练,同时服务于社会科普领域[18] - 川润液压的综合防灾应急仓支持无人机日均50架次作业,与中国电信共建的"5G+云网+AI"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能覆盖15个行业、上百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12] 专题活动与路演 - "救援与装备共助韧性城市"专题路演聚焦高精尖救援技术与装备,展示了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水域救援及潜水救援装备、多相类锂电池专用灭火产品等前沿技术[19] - 上海柏科董事长曹鹏提出了一套完备的基层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建设解决方案,以上海市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享[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