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
搜索文档
基于 AI找矿平台优选勘查区块 四川冕宁棉沙镇金矿探矿权成功出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6 18:03
近期,四川5宗省级矿业权成功出让。其中,通过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AI找矿平台提出区块建议的四 川省冕宁县棉沙镇金矿勘查探矿权,成为本次成交中首宗出让的"快速选区"项目成果,出让起始价180 万元,成交价3010万元,溢价率1572.22%。 目前,平台已从技术论证进入实战应用阶段,成功支撑《四川省成矿区划报告(2025年度)》编制,在 四川境内初步划定161个成矿远景区、圈定36处找矿预测区,优选44个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勘查区块, 并提供高质量区块建议17个。 近年来,四川省地调院创新采用"知识+数据+模型"三重驱动模式构建起地质大数据资源库找矿大模型 和 AI找矿平台。平台以全省海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涵盖基础地质、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遥感、自然重砂等多源异构数据,具备秒级成图、靶区智能预测、三维地质建模等核心功能,可实现海 量地质信息的智能融合与专业处理,以及"矿床基因图谱"智能构建、多专家模型融合(MoE)等前沿功 能。该平台可将找矿预测迭代周期由传统人工模式的3个月缩短至分钟级,并显著提升准确性和可解释 性,被多位行业权威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 此次探矿权成功出让标志着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AI ...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领导赴新疆叶城项目调研
中国发展网· 2025-10-14 14:54
项目进展与实地调研 - 公司高层对新疆叶城县麻扎—黑恰一带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查看项目进度、安全生产及成果质量 [1] - 项目负责人汇报了工作进展、找矿线索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并实地察看了矿化信息 [1] - 公司与项目组共同分析研究成矿特征及成矿理论,并提出后续工作要求 [1] 公司战略与管理导向 - 公司强调以国家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弘扬优良传统,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1] - 公司大力倡树“向野外一线倾斜”的鲜明导向,贯彻落实全局找矿突破推进会精神及上级调研指示要求 [2] - 公司高度赞扬项目组在高海拔艰苦环境下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对辛勤工作成果表示肯定 [1] 安全生产与后勤保障 - 公司强调高海拔野外地质作业安全风险高,需时刻紧绷安全弦,关注天气变化,将安全生产置于首位以防范事故 [2] - 公司要求切实做好高海拔地区职工的防寒保暖工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项目生产有序和职工生活安心 [2] - 公司通过调研慰问解决一线队员实际困难,旨在保障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2] 团队士气与项目展望 - 野外地质队员因公司调研慰问而深受鼓舞、士气高涨,表示将把关心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动力 [2] - 团队决心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以高质量地质成果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2]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承担的省级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获评优秀
中国发展网· 2025-10-14 13:34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10日至11日,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2024年部省协议地质勘查项目——"山东 省兰陵县龙宝山地区稀土矿普查(续作)"项目,顺利通过山东省地矿局专家组野外验收,并获评"优 秀"级。 本次野外验收采用"室内资料审查+野外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其间,专家组严格依据项目设计 与规范,通过实地查验、原始资料抽查、技术质询等方式,对项目组完成的各项野外工作量、工作方 法、质量管控体系及取得的初步地质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检验。经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组织管理科学 高效,野外工作扎实,野外资料齐全、准确、可靠,全面完成了设计批复的野外工作任务,对重要地质 体和找矿标志的控制到位,取得了预期地质找矿信息,一致同意验收通过。 下一步,鲁南院将根据专家组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资料,持续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和项目实施质 量,全力提交高质量成果报告,为服务全省能源资源保障和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图 文: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 ...
“泉城”济南用科技破解地铁和泉水共生难题
新华社· 2025-10-13 08:10
这是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平台界面截屏。新华社发 新华社济南10月12日电(记者邵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济南地铁7号线、9号线的建设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贯穿济南东西的济南地铁4 号线仍在紧张试运行,为年底开通做准备。 济南有1000多处泉水,地下泉脉密布,被称为"泉城"。让地铁与泉水共生,成为济南地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牵头开展了地铁建设的前期调查论证,以及线网布局优化工作,承担了济南地铁全部线路的泉水环境影响评价,回答 了"济南哪些区域可以建地铁""地铁建设到底会对泉水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攻克了地铁建设决策阶段的难题。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党委书记、队长张云峰介绍,多年来,团队一直致力于保泉护泉工作,提出了"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的保泉模 式,构建了国内首个泉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助力趵突泉实现22年持续喷涌。 据悉,八〇一队自主研发的"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平台",整合了213处地下水监测点,构建起北方岩溶地下水智能监测体系,可提前15 天发布泉水水位厘米级波动预警,并实现岩溶水运移可视化、可量化。 "这相当于为泉水装上超强'CT',让地下水流向、流速、水质 ...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承担的山东省峄城区冠世榴园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样品分析测试顺利通过验收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4:36
中国发展网讯 9月26日,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实验测试中心承担的"山东省峄城区冠世榴园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样品分析测试"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验收。 验收会上,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审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深入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 完成了分析测试工作量,分析测试质量监控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各项分析指标均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土 壤地球化学图所反映的异常情况与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基本吻合,各项元素分析结果 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承揽的实验室间以及各分析批次之间的数据对比,均未出 现明显的台阶现象,实现了项目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下一步,鲁南院将持续总结经验与做法,着力聚焦检测能力的提升,深化检测质量管控,进一步优化报 告编制和成果综合研究工作,为后续土地质量调查相关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
古城河道有了三维模型
苏州日报· 2025-10-11 06:36
在苏州古城区,纵横交错的河网,既是生活的印记,更是流动的文脉。如今,苏州古城区的河道借 力数字化技术有了新的呈现形式——日前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正式完成苏州古城区以及石湖地表 水资源三维模型构建,为苏州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自2024年承接地表水调查任务以来,江苏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项目组走遍苏州古城区的主要河道 以及石湖区域,使用无人机、手持RTK测量仪和无人船等调查设备,对河湖、坑塘等水下地形开展精细 化数据资料采集,做到应调尽调、全面覆盖。 该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掌握水资源数量家底,确保调查质量,大队精心编制了工作计划并 配置好作业进度,进一步强化外业预处理、内业细分析等工作流程,成功完成了水陆一体三维模型构 建。在此基础上,大队项目组还将建立地表水储存量计算模型,以实现精准计算水资源量和年度变化数 据,更全面精确地反映苏州地表水资源地理信息。 ...
山东地矿八〇一队:科技护泉 地质解民生水忧显硬核
齐鲁晚报· 2025-10-09 16:30
近日,"践行嘱托开新局"山东地矿工作高质量发展媒体采风活动媒体记者一行走进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近距离探访这支队伍如何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 境难题,在保障能源安全与守护生态底线中展现"走在前、挑大梁"的地质担当。 科技护泉:定制化方案破解"地铁与泉水共生"难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图为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平台项目负责人马河宽给媒体团作分享 长期以来,临淄区面临着引黄水源趋于饱和、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随着城乡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原有水源地供水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区域甚 至出现供水紧张局面,居民饮水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现实考验。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主动担当,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勘查技术优势, 全力投入新一轮水源地勘探工作。 济南以泉水之美闻名,地下泉脉密布,长久以来,关于能否建设轨道交通一直存有争议。作为全国水工环地质领域的"王牌军",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直 面"济南能否修地铁、济南在哪修地铁"这一重大历史难题,通过高精度地质勘查与智慧泉水监测系统,给出了科学答案。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党委书记、队长张云峰介绍,多年来,团队一直致力于保泉护泉工作,创新提出了"调蓄补源、采外补内 ...
山东地矿远征深蓝,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注入新动能
大众日报· 2025-10-02 09:32
核心观点 -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省地矿六队)在渤海湾三山岛海域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发现中国首个海上超大型金矿床,并持续通过理论创新、技术革新和绿色勘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2][3][15] 勘探成果与资源增量 - 三年来实施勘查项目900余项,提交矿产地97处,新增资源量包括金96.9吨、铁矿石1.5亿吨、晶质石墨234.4万吨、钾盐7.5亿吨、岩盐8.8亿吨 [2] - 在三山岛北部海域发现中国首个海上超大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3] -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心落在渤海湾三山岛海域 [3] 理论与技术创新 - 开创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打破传统“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观念,该理论仍是解锁胶东深部金矿的核心指南 [3][4] - 首次将二维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应用于我国海上找金领域,通过制造并观察地震波判断矿脉位置 [7] - 筹建山东地矿AI创新中心,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探索AI找矿等新模式,标志传统地质工作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5] - 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斩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孵化多个省部级科创平台与院士工作站 [5] 勘探挑战与技术应用 - 海上钻探相比陆地难度与成本大幅增加,海流冲击易使钻孔偏离轨迹,需克服晕船等困难 [12] - 为保护高价值水产养殖区,放弃炸药震源改用影响较小的震源车、船作业,避免可能高达百万元的损失 [7] - 针对发电厂机械轰鸣等不可消除的噪声干扰,在后期数据处理中增加噪声抑制与信号分离步骤,从噪声中剥离有用震波 [9][10] 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 -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三年来实施综合地质服务项目近4000项,累计实现地热供暖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生态修复治理3500余公顷 [7] - 在荣成东部海域开展基于海草床的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与适应性评价项目,通过多技术手段勘查掌握浅海区环境状况 [14]
大地作证,金石为开:走进山东地矿一线的“答卷”与担当
齐鲁晚报· 2025-09-30 15:50
核心观点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作为地质找矿主力军,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包括金矿、铁矿及稀土矿的勘探突破 [1][7] - 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和地热能开发利用,推动生态价值变现并为城市转型注入绿色动能 [2][7][9] 矿产勘查成果 - 在平邑县归来庄金矿历经多年勘探,探获金金属量超50吨,成为鲁西地区唯一的特大型金矿,其发现填补了该地区无大型金矿的空白 [3][5][7] - 自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公司在归来庄金矿及苍峄铁矿带新增金矿资源10.672吨,新增铁矿资源4551万吨 [7] - 公司发现并评价了山东省第二个中型规模稀土矿—龙宝山稀土矿,探求稀土氧化物23.86万吨 [7] 环境修复与生态治理 - 在曲阜市大烟山实施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按照安全、生态、景观功能的次序进行边坡排险、坡面喷播挂网及林草种植 [2] - 通过生态环境提升推动生态价值变现,旨在重现荒山复绿的景象,保护绿水青山 [2] 地热能开发与应用 - 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加快地热能开发示范,完成了微山县韩庄地热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钻探施工 [7][9] - 在曲阜市成功完成该地区第一眼地热井施工,出水温度达32.5℃,填补了当地找热空白,为评价资源开发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7][9]
山东地质“铁”军:山东地矿第一地质大队的攻坚密码与时代答卷
齐鲁晚报· 2025-09-30 15:45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地质勘查领域的核心力量,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服务民生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使命担当 [1][13]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跨界应用,在富铁矿勘查、索道智能监测、机场净空管理及水资源勘探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4][6][8][12] 富铁矿勘查成就 - 公司发现铁矿矿产地40余处,探获资源量占山东省已探明铁矿资源量的90%以上 [2] - 公司精准圈定富铁矿最小预测区23处,预测全省潜在富铁矿资源量达11.58亿吨 [4] - 在齐河—禹城地区探获新增富铁矿资源量5500余万吨,助力该地区成为我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 [5] 索道智能监测技术 - 公司研发索道智能变形监测系统,具备24小时实时预警功能,深耕该领域超过40年 [6] - 业务范围覆盖全国95%以上山岳型客运索道的勘测与检测,包括亚洲最长、世界海拔最高等标志性项目 [6] - 技术已走向全球,并作为冬奥会索道服务战略联盟单位,为北京冬奥会相关赛区提供技术支持 [6] 技术跨界与低空经济 - 公司将实景三维测量技术成功迁移至机场净空管理领域,自主研发三维可视化平台 [8] - 该技术解决了传统二维图纸管理数据滞后、空间感知不足的痛点,实现从被动排查到主动防控的转型 [8] - 成果已应用于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等多个重要枢纽 [9] 水资源勘探突破 -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成功破解复杂地质难题,精准锁定“黄金水源带” [12] - 圈定了裂隙岩溶优质地下水资源区,并发现2处锶型和1处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