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茶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11月14日开启湾区之旅!万绿河源山茶油品牌宣传推介会将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11-13 11:33
活动概况 - 万绿河源山茶油品牌宣传推介会将于11月14日在深圳市领展中心城举行 [4][5] - 该活动是河源山茶油产业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重要一步 [5] - 活动旨在全面展示河源山茶油的独特魅力和产业实力 [6] 产业基础与规模 - 河源油茶种植历史超过1500年 [2][10] - 全市油茶林面积达108万亩,占广东省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位居全省第一 [8] - 截至2024年,河源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已突破35亿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9] 品牌与产品多元化 - 产业已从单一食用油生产拓展至化妆品、保健品、洗护用品等多元化产品体系 [11][12] - 全市已培育“云度”、“绿油”、“上山打油”、“霍山”等33个知名品牌 [12] - “龙川山茶油”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 [13] 活动核心亮点 - 现场将举行产销对接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推动企业与大湾区经销商、电商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14][15][16][17] - 将正式揭幕龙川县山茶油·特产直营中心,并颁发品牌推广指定合作单位和品牌推荐官牌匾 [19] - 活动包含展示展销环节,让深圳市民近距离了解和体验产品品质 [20][21] 市场拓展战略 - 深圳被视作大湾区核心引擎,其成熟的消费市场和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是理想目标市场 [24][25] - 此前已在2024年元宵节于广州地铁和2024年5月在深圳举办过推介活动,为本次“入湾”奠定基础 [26][27][28] - 本次推介会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创新形式,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和接受度 [31][32][33] 产业融合与发展 - 龙川县积极推动油茶产业与文旅融合,打造了“绿油花果树小镇”、五色茶岭景区等8个“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34] - 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河源山茶油在大湾区的品牌知名度,开启进入大湾区千家万户的新旅程 [35][37]
河源108万亩山茶林丰收!全产业链开发书写“绿富双赢”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11-11 19:01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河源市油茶种植面积达108万亩,位居广东省第一,占全省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 [5][6] - 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6][7] - 全市从事油茶产业茶农达16.33万户,规模化加工企业16家,茶油产量约2万吨 [5][52] 种植与生产升级 - 通过品种改良实现亩产油量提升近3倍,如"美林1号"等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30][31][32] - 2023年至今完成新造油茶林约30万亩,管护抚育约11万亩,低产林改造约9万亩 [76][77] - 企业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老茶林,并建立年产1000吨的现代化压榨茶油生产线 [23][40] 产品多元化与品牌建设 - 产业从单一食用油拓展至化妆品、保健品、洗护用品等多元化产品体系 [51][53][54] - 成功创建"云度""绿油"等33个知名品牌,"龙川山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 [57][58][59] - "上山打油"有机茶油获得香港有机认证,产品通过直播电商等新渠道销售 [47][48][58] 政策与金融支持 - 政府累计投入产业园建设资金7.3亿元,并推出专属"油茶贷"授信2.2亿元 [29][83][84] - 落实保费财政补贴超400万元,为4.58万亩油茶提供风险保障 [84][85] - 发布《河源山茶油团体标准》引导标准化生产,对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补贴 [81][62][63] 市场拓展与三产融合 - 举办万绿河源山茶油进大湾区(深圳)品牌推介会,推动融入大湾区市场 [8][9][91] - 打造8个"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其中2个为国家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71][72] - 通过"12221"市场营销体系在多个平台销售,并组织企业参展省内外展销会拓展市场 [87][88][89]
“十四五”期间茶油产量大幅提高
经济日报· 2025-11-11 08:1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十四五”期间油茶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3年新增种植面积1180余万亩 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70余万亩 [1] -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多万亩 茶油产量110万吨 较2020年增长53% [1] - “十五五”时期规划将围绕“提质、扩面、增效”三个关键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国家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实施中央财政奖补政策 累计投入超120亿元 [2] - 政策优先支持高标准油茶林建设 强化油茶良种应用推广 [2] 技术与创新 - 建成油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9处 种植和改造良种使用率达100% [2] - 科技化机械化赋能产业发展 “适地适机、机艺融合、多机联动”采收模式应用于湖南、江西、广西等省份 [2] - 油茶遗传改良、生态化高效栽培、“油茶+N”复合套种等先进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2] - 未来将依靠良种、良法、良机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支撑提高单产 [3] 产业链与市场主体 - 全国油茶经营主体达247万个 茶油加工企业2200多家 [2] - 产业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和园区 打通规模种植、集约经营、加工生产、联农带农全链条 [2] - 加强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提升附加值 形成企业知名品牌和区域特色品牌 [2] - “十五五”时期将优化产业布局 强链补链 培育加工龙头企业 扩大高品质产品供给 [3] 未来发展重点 - 深入挖掘油茶生产用地空间 稳步推动种植提质扩面 [3] - 探索“油茶+旅游”、“油茶+药材”等新模式 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 [3]
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 “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
央视网· 2025-11-11 07:49
行业增长与政策支持 - 行业茶油产量达到110万吨,较2020年增长53% [1] - 行业近三年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180多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970多万亩 [1] - 行业实施中央财政奖补政策,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 [1] 产业规模与基础 - 行业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多万亩 [1] - 行业经营主体数量达247万个,茶油加工企业2200多家 [2] - 行业油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达19处,良种使用率达100% [2] 未来发展规划 - 行业未来五年将加快高标准油茶林建设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3] - 行业计划培育一批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扩大高品质茶油产品供给 [3] - 行业目标为提高油茶种植的综合效益 [3]
“十四五”时期我国茶油产量增长53%
人民日报· 2025-11-07 06:03
行业整体发展成效 - "十四五"时期油茶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聚焦高标准油茶林建设和全产业链协调发展[1] - 近3年实现油茶新增种植面积1180余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70余万亩[1] -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多万亩,茶油产量达到110万吨,比2020年增长53%[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动油茶"扩面"和"提产"[1] - 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1] 产业主体规模 - 油茶产业经营主体数量达247万个,茶油加工企业数量达2200多家[1]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5年油茶产业将以提质、扩面、增效为重点[1] - 未来将通过创新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动力活力来实现高质量发展[1]
“十四五”时期中国茶油产量增长53%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6 11:22
产业发展成效 - 近三年实现油茶新增种植面积1180余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70余万亩 [1] -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多万亩,茶油产量达110万吨,较2020年增长53% [1] - 油茶产业经营主体已达247万个,茶油加工企业2200多家 [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时期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累计投入120多亿元 [1] - 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推进产业建设 [1] 产业特点与战略方向 - 油茶为中国特色优质木本油料树种,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栽培历史超2000年 [1] - 行业聚焦油茶果综合开发利用,旨在拓宽产品线、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1] - “十五五”时期将围绕“提质、扩面、增效”三个关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7500多万亩
新华社· 2025-11-05 22:39
行业现状 -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7500多万亩 [1] - 茶油年产量达到110万吨 [1] - 油茶产业经营主体数量为247万个 [1] - 茶油加工企业数量超过2200家 [1] 政策支持与发展重点 - “十四五”期间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1] - 发展重点包括高标准油茶林建设、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及产能提升 [1] - 具体措施涵盖支持高标准油茶林建设、强化良种推广、打造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 [1] 未来规划 - 未来五年油茶产业发展将以提质、扩面、增效为重点 [1] - 将通过创新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动力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产品特性 - 油茶为中国特色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超过2000年 [1] - 油茶果榨取的茶油营养成分丰富且保健价值高 [1] - 油茶种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十四五”茶油产量增长53%,未来重在提质、扩面、增效
第一财经· 2025-11-05 18:48
行业规模与近期增长 - 全国油茶产业经营主体已达247万个,茶油加工企业2200多家 [1][3] - 全国油茶种植面积7500多万亩,茶油产量达110万吨,较2020年增长53% [1] - “十四五”期间近三年油茶新增种植面积1180余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70余万亩 [1]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 国家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 [1] - 国家将油茶林营造作为重点,优先支持高标准建设油茶林,油茶种植和低产林改造良种使用率达100% [1] - 未来五年产业发展将以提质、扩面、增效为重点,创新政策供给,强化要素保障 [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化、机械化赋能产业发展,“适地适机、机艺融合、多机联动”采收模式已应用于主产区 [2] - 油茶遗传改良、生态化高效栽培、“油茶+N”复合套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应用推广 [2] - 未来将推进科技创新,依靠良种、良法、良机和水肥等技术,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单产 [5] 产业链发展与综合效益 - 产业聚焦油茶果综合开发利用,对油茶壳、饼粕“吃干榨尽”,提升附加值,形成区域特色品牌和企业知名品牌 [3] - 打造油茶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打通规模种植、集约经营、加工生产、联农带农全链条 [2] - 探索“油茶+旅游”、“油茶+药材”等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油茶种植综合效益 [5] 区域发展案例:湖南省 - 作为油茶第一大省,2024年全省油茶林面积2300余万亩,茶油产量突破44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934亿元 [5] - 截至2025年,湖南全省油茶新增种植180余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10余万亩 [5] - 新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创建以油茶为主题的4A级景区2个 [5]
聚力山茶油高质量发展! 龙川推出“媒体+”12项举措
南方农村报· 2025-10-25 15:35
文章核心观点 - 龙川县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聚力“龙川山茶油”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12项具体举措,系统化发挥媒体力量,推动山茶油产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4][5][6][7][9][10][11][12] 产业基础与品牌现状 - 龙川县是全国油茶示范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49.5万亩,年产油茶籽鲜果约17万吨,油茶籽产量超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9亿元 [13][15][16] - “龙川山茶油”是国家级区域公共品牌,旗下“绿优原生”、“上山打油”和“湾叶”被评为省“粤字号”品牌,“绿油”获评“广东十大茶油品牌” [16][17][18][19] “媒体+品牌”举措 - 通过制作品牌宣传片、短视频、纪录片等数字化媒体产品,统筹全媒体平台,实现统一主题、多线并进的传播效果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 策划优质内容选送主流媒体刊播,提升品牌公信力与认知度,推动产品向品牌升级 [32][33][34] “媒体+渠道”拓展 - 线上推动山茶油入驻抖音、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构建“县级中心直播间+镇级/企业直播点”体系,策划“县长代言”、“产地溯源直播”等活动 [46][47][48] - 线下在大湾区建设特产直营店,在龙川农商行设置展销区,举办品鉴会、产业招商对接会及主题快闪活动 [49][50] “媒体+文化”赋能 - 系统梳理油茶历史文化,拍摄《龙川山茶油古法榨油技艺》微纪录片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1][52] - 打造“油茶文化体验之旅”,建设古油坊体验基地、产业文化博览馆,开发研学路线,举办采摘及文旅活动 [53][54] “媒体+资源”整合 - 媒体开设政策专栏,以短视频和直播解读贷款贴息、用地保障等政策;建立“赋码溯源”机制,实现全链条信息可追溯 [55][56] - 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平台,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孵化乡村创客,为产业注入人才动力 [57][58] 保障体系 - 组织层面成立由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的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与协调流程 [66][68][69][70] - 资金与政策层面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品牌宣传、渠道建设与文化IP打造,对油茶林营造、加工企业等给予贷款贴息、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倾斜 [71][72][73] - 宣传与督促层面每年制定系统化品牌营销方案,组织企业参加展销活动,在多渠道宣传,并以目标为导向落实专岗专责 [74][75][76]
浙江衢州常山县:油茶科技助丰收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11:31
产业规模与效益 - 2024年常山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9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7亿元,规模与效益均居浙江省第一 [4] - 通过技术指导,油茶林亩产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4] - 油茶低产林改造后,油茶籽产量能增加1倍以上 [10] 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 - 依托中国林科院构建涵盖种苗智能化培育、高效轻简机械化管理、绿色加工等全链条的油茶科研服务体系 [1][4] - “油博士”工作站拥有7名博士,着力解决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精深加工等产业问题 [6] - 亚林所木本油料团队通过“良种+优技”双轮驱动,集成示范五大核心技术,于2019年建成300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10] - 构建“良种选育-种苗快繁-政策研究”三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 [10] 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创新研发适应复杂地形的机械化装备群,实现采收效率跃升5倍、采净率达95%、作业成本直降70% [12] - 推出针对不同地形的采收设备9款,加上育苗、修剪设备共20余种 [12] - 水肥一体化轻简管护实现每亩节省用工成本200元以上 [10] - 通过数字化平台使用无人机施肥打药,作业时间从十几天缩短至半天,比人工缩短15天 [14] 产业链延伸与增值 - 首创“种质研发—生态种植—加工锁鲜—品牌营销”五位一体全链模式,通过立体套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40% [17] - “香椿+茶/油茶”套种模式使鲜芽产量增长3倍,明星良种“红富椿”亩产鲜芽1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60% [17] - 突破湿法鲜籽制油技术,实现茶油多酚含量提升20%,同步降低能耗与溶剂消耗 [17] - 梯度降温锁鲜技术将香椿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并成功出口日本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