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

搜索文档
福建安溪:全链创新畅通茶香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04 08:42
"七泡有余香"的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发源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近年来延伸拓 展茶产业链条,朝着打造中国茶叶集散加工中心和中国茶叶大观园的目标稳步迈进。2024年,全县茶园 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43.07亿元,连续 10年稳居全国茶叶类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首,并荣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世遗"称号,成为茶界的璀璨明珠。 安溪铁观音的成功,不仅源于其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更得益于产业创新、科技赋能、品牌 塑造和市场拓展的协同推进。如今的安溪正以"百茶贸易之都"的格局,构建从种植标准到消费场景的全 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传统工艺现代化升级 在安溪县湖上乡的历山茶仙茶庄园,一场农业革命正在上演。这片生态茶园,如今已成为科技赋能 茶产业的代表之一。"过去茶树病虫防治靠打药,现在靠科技,省钱省力又环保。"安溪历山茶仙茶业有 限公司董事长姚加怀指着茶园里星罗棋布的智能设备介绍。 这套"物联网+智能绿色虫害防治系统"堪称现代茶园管理的"智慧大脑":杀虫灯、害虫智能性诱系 统、诱虫黄板和声光电软杀伤装 ...
“茶茅”也推百元新品?普洱或迎从“藏家游戏”到“大众饮品”价值重塑
广州日报· 2025-08-03 06:00
广州不仅是全国普洱茶最大销区,也是连接东南亚市场的门户,其消费趋势直接影响行业走向。在芳村 茶叶市场经营15年的商户李姐感受明显:"前几年藏家捧着现金等'限量款',现在更多人问'哪款适合天 天喝'。"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认为,当前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能再单纯依赖自然禀赋和传统工 艺,必须通过品牌化升级来整合产业链,实施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以保障品质稳定, 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品牌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破局:标准重建与价格下沉 在行业集体迷茫之际,大益的战略升级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作为占据高端普洱市场近80%份额的 龙头企业,其发布的"高端普洱黄金标准"直指行业痛点:依托全球最大标准化陈年茶仓,建立可追溯的 年份认证体系,计划筹备的"普洱茶年份价值研究院",将首次向行业开放部分核心数据模型;联动产区 建立生态监测网络,从源头保障品质稳定性。 走进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这里依旧弥漫着陈茶与新叶交织的香气,但商户们谈论的焦点却悄然转变—— 不再是某款"天价茶"的转手溢价,而是被称为"茶茅"的大益集团近期发布的"高端普洱黄金标准"与定价 百元级的新品。 ...
普洱茶炒家散场,云南茶王走到变革关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5:05
作者:李惠琳 云南头部茶企,寻找破局之路。 "消费趋于谨慎......普洱茶行业,同样身处这场寒流之中。"7月底,大益集团董事长张亚峰,现身广州, 直言行业压力。 她领衔的这家老牌茶企,迄今已有85年历史,在高端普洱茶市场,销量居首。据云南省工商联数据,大 益旗下核心企业"勐海茶厂",2023年营收13.3亿元。 大益的主力客群一度为藏家,现在遭遇变局,开始设法突围。 "困境之中,往往孕育着最大的转机。挑战越大,变革的紧迫性越强。" 张亚峰宣告大益茶的战略转向,将扩客场重心转向普通消费者,并且建立标准,推战略单品,扩展增 量。 执掌大益近4年,张亚峰到了一个新关口。 走出藏客 相比过去动辄数万的茶饼,其价格带明显下移。 在口感上,大益则追求普适性,满足品饮、礼品、商务、收藏的属性。 "喝茶的终局是喝普洱"。 基于其"越陈越香"产品特性,很长一段时间,普洱茶在圈内称作"金融茶",较为依赖收藏投资驱动。 大益主营高端普洱茶,打造的"轩辕号""千羽孔雀"等产品,动辄数万元一饼,核心客户即为藏家和投资 者,而这一部分客群,只占总客群的20%。 如今,收藏市场遇冷,活跃藏客规模收窄,"以藏养销"模式难以为继。大益需要转 ...
转战港股上市又失败?八马茶业:非未通过聆讯,系招股书失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7:30
公司上市进展 - 八马茶业2025年1月17日递交的港股招股书因6个月有效期届满于2025年7月17日自动失效 公司可在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后重新提交申请 [1] - 公司强调招股书失效是资本市场常见现象 近一个月内有近2000则类似新闻 属于上市正常流程 [1] - 证监会7月17日发布备案通知书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913 34万股境外普通股 106名股东拟将4398 6875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5]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 44亿元 18 18亿元 21 2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63亿元 1 66亿元 2 06亿元 [5] - 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同比增长0 98%至16 4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 6%至2 08亿元 [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3498家线下门店 其中直营店274家(2022-2024年累计减少136家) 加盟店3224家(同期累计增加1021家) [5] 商业模式与行业挑战 - 加盟模式发展乏力 门店数量增长和采购额下滑 下沉市场扩张受阻 全品类战略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4] - 家族化治理结构受质疑 王氏家族合计持股45 66% 与安踏 七匹狼等存在复杂关联交易 [3][4] - 行业层面 传统茶企普遍面临资本市场信心不足 澜沧古茶破发且股价持续下跌 中国茶叶曾终止IPO [3] 历史上市历程 - 2013年首次尝试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未果 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于2018年摘牌 [4] - 2021年4月申请创业板上市 2022年5月撤回 同年8月转战深交所主板 2023年9月再次撤回 [4] - 2025年1月转战港股市场 为第四次冲击IPO [5]
助力乡村振兴 深圳龙岗企业携手湘西保靖县共推黄金茶产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4:15
行业动态 - 保靖黄金茶在深圳龙岗企业赋能下叩响全球市场大门 [1] - 保靖黄金茶作为中国绿茶中的珍品,以其"四高四绝"的独特品质闻名,是保靖县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 [5] - 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已达15.8万亩,综合产值26亿元,带动上万茶农增收致富 [9] 企业合作 - 深圳龙岗企业龙和千万俱乐部提供从品牌策划到跨境贸易的全链条支持,每月举办精准对接会促成数十次跨界合作 [5] - 深圳花室茗健康生活馆与保靖县黄金茶产业发展协会签约合作,助力保靖黄金茶深度融入都市生活场景 [5] - 湘西籍企业家袁兰兰作为推荐官现场为家乡乡村振兴助力 [5] 产品创新 - 保靖黄金茶被誉为"四高四绝"(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高叶绿素;香绝、绿绝、鲜绝、醇绝)的茶中珍品 [7] - 花室茗研发的7款保靖黄金茶新品以时尚走秀形式亮相,巧妙融入现代审美与消费需求 [7] 市场拓展 - 保靖黄金茶通过深圳龙岗企业的资源整合与平台构建能力,深化区域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5] - 龙岗龙和千万俱乐部、花室茗、有家好文化共同构建打通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拓宽全球销路的关键力量 [9]
从智能窖藏到东方纳帕,解码传统茶业的破局新生
第一财经· 2025-07-28 14:01
景迈山茶文化核心价值 - 景迈山是全球唯一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拥有2.8万亩连片古茶林,展示茶树驯化文明序列[1][9] - 作为普洱茶核心产区,其"林下茶"种植技术实现茶林与森林共生,形成多民族共生的活态文化传承[9] - 布朗族将茶升华为生命信仰,通过茶祖节、茶魂树等仪式延续千年茶脉,奠定世界遗产的文明底气[9] 中国茶产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中国茶叶内销增速仅0.3%,出口量价连续两年双降,而立顿茶年营收达17.4亿欧元(约137亿元)[10] - 国际话语权失衡:绿茶受制于日欧标准,红茶由英国主导,缺乏国际品牌[10] - 普洱茶因陈化价值稀缺性和标准化潜力,或成中国茶争夺国际话语权突破口[10] 茶马古窖技术创新 - 采用AI茶纹识别+区块链技术构建普洱茶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解决28.6%年份造假问题[14] - 建立科学窖藏转化模型,部署150组机器人实现无人化仓储管理,APP实时监控窖藏环境[15] - 一期5000个智能茶窖将实现万吨级仓储,千万饼茶叶上链,推动价值评估从经验转向数字科学[18] 产业生态构建 - 对标纳帕谷模式,打造"普洱茶+"生态体系,规划"产-文-旅-医-养-康"六维融合[21] - 形成三大增长极:智能窖藏平台(产业层)、双IP文旅体验(安缦酒店等)、梯度康养服务体系[22] - 整合MASASTUO、LPA、KHA等12个国际顶级设计团队,构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24] 全球化文化输出 - 2024年"万国茶会"吸引60余国上千人参会,涵盖产业领袖、艺术家等多元主体[10][27] - 推出数字茶饼Teaken1号,建成1800人户外剧场孵化茶文化剧目,强化国际传播[29][30] - 纽约时代广场普洱茶外交、谭盾音茶共生等事件突破地理边界,塑造"和合"文化符号[30][31]
利川茶产业有了“信用身份证” 53家茶企结盟共筑诚信防线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1:51
中国发展网讯 7月22日,利川市传媒中心会议厅里掌声不断。21家茶企负责人从市领导手中接过"诚信 茶企"牌匾,红底金字的牌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当天,利川市茶产业信用同盟正式成立,53家茶企代 表共同签署信用承诺书,用一场庄重的仪式,为这座"中国名茶之乡"的绿色产业,系上了一道"诚信安 全带"。 一张"茶信码"管到底:从茶园到茶杯的信用闭环 "扫描这个二维码,茶叶的农残检测报告、生产流程、企业信用等级全看得见。"湖北飞强茶业有限公司 负责人指着产品包装上的"茶信码"介绍。作为首批"诚信茶企",他们的信用评级连续三个季度保持A 级,这让其"利川红"茶叶在武汉、重庆等地的订单量增长了20%。 这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利川市首创的茶产业信用合规管理体系。"我们梳理出农药使用、标签标识、 质量检测等36类风险点,就像给茶企列出了'诚信清单'。"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解释道。目前,全市850家 茶企全部纳入"茶信码"数字化评级体系,从茶园管理到终端销售,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实时上传,信用等 级每月更新,动态监管让"问题茶叶"无处遁形。 "以前最怕个别企业以次充好,坏了利川茶叶的名声。"从事茶叶生意15年的老茶人感慨,现在有了同 盟, ...
中国抹茶迎来labubu时刻
36氪· 2025-07-28 08:09
行业趋势 - 抹茶作为"超级食物"在欧美年轻群体中快速走红,社交平台推动其全球热度 [1][12][17] - 中国抹茶年产量已超过日本,2025年预计达5000吨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1][10] - 抹茶有望成为咖啡(2237亿美元)和巧克力(1250亿美元)市场的替代品,1%份额即代表可观规模 [14][15] 市场表现 - 喜茶借Lisa社交效应在美国售罄三倍厚抹茶,全球推买一送一活动强化品牌关联 [1] - 2024年茶饮品牌上新73款抹茶产品,占含茶饮品的6.3% [10] - 日本宇治抹茶因气候炎热供应短缺,京都碾茶价格同比上涨1.7倍至56.8美元/公斤 [1][12] 供应链建设 - 贵州铜仁建成6万亩抹茶基地+41条生产线,浙江余杭建立6000亩有机/欧标茶园 [7][9] - 贵茶实现2000吨年产能并通过欧盟认证,浙茶自主研发生产线效能达日本设备3倍 [7][9] - 抹茶生产需18道工序,从遮阴种植到低温研磨形成完整技术体系 [6] 产品特性 - 国产抹茶被国际爱好者评为"烘焙级",存在颜色不够翠绿、苦味偏重等差距 [9] - 中国消费者偏好浓苦风味,形成"苦抹党"细分市场 [9] - 企业注重海苔香气与回甘口感平衡,开发微苦清甜的低糖产品 [9] 企业策略 - 喜茶/奈雪/库迪等品牌通过国潮标签强调原料国产化 [4][11] - 贵茶采用"欧标抹茶"定位,浙茶通过九宇子公司布局高端市场 [7][9] - 参考泡泡玛特模式:依托中国供应链实现高性价比全球扩张 [15] 发展机遇 - 国产抹茶契合本土口味偏好,形成规模化生产基础 [10] - 可借鉴费列罗发展路径:从替代品升级为高端产品线 [15][16] - 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优势可复制特斯拉降价逻辑 [19]
科技特派员组团下沉,助力涧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8:33
科技特派员组团 下沉,助力涧头 茶产业高质量发 展_南方+_南方 plus 近日,华南农业 大学广东省农村 科技特派员团队 研究员王瑞龙、 园艺学院讲师马 红彦联合驻河源 市东源县涧头镇 帮镇扶村工作队 队长蒋永灵以及 队员刘伦斌、罗 志深入田间地 头,围绕绿色低 碳生态茶园提质 增效集成技术、 茶业加工与品质 控制两大主题, 通过技术培训、 现场示范与产业 问诊,注入科技 新动能,助力涧 头茶产业高质量 发展。 茶园基地如何 从"杂草丛生"转 变为"茶草共 生"?科技特派 员团队在示范基 地积极探索生态 茶园建设新模 式,通过播撒白 三叶、紫云英等 绿肥作物,有效 抑制了茶园杂草 生长,同时配合 施用复合菌肥, 显著提升了土壤 有机质含量。此 外,定期开展的 水肥监测工作, 为茶园的精准管 理提供了科学依 据。一系列技术 措施的综合应用 下,茶园生态系 统得到了极大改 善,茶园生物多 样性显著提高, 为茶树健康生长 营造了理想的生 态环境。 在茶叶加工环 节,科技特派员 团队聚焦绿茶杀 青、红茶发酵等 关键工序,引入 先进加工与品质 控制技术。他们 充分利用机械 化、数字化手段 手段,推广规范 化、精细化加 ...
福建三兄弟卖茶,要IPO了
创业家· 2025-07-25 18:04
公司概况 - 八马茶业起源于清朝百年制茶世家,先祖发现铁观音并创立"信记茶行",品牌名称源自清朝运茶马队编号"八马"[7] - 1997年由福建安溪王文礼三兄弟在深圳创立,首店30平方米,初期月销售额不足万元[7][8] - 通过推出3克独立茶包实现标准化转型,2007年启动"直营+加盟"模式,2012年门店近1000家[9][10] - 2024年9月门店总数达3498家(加盟店占比90%),覆盖乌龙茶等全品类及茶具、茶食产品[16] 财务与运营 - 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18] - 同期归母净利润1.66亿元、2.06亿元、2.08亿元,净利润率从9.1%提升至12.6%[18] - 销售费用占比超30%(2024年前三季度31.55%),广告宣传累计超6亿元,研发投入不足1%[19] - 存货达4.61亿元(占资产26%),平均周转天数167天[19] 资本路径 - 2012年获IDG、天图等机构1.5亿元投资,投后估值7亿元[21] - 2015年新三板挂牌,2025年初获新希望旗下基金6900万元Pre-IPO轮融资[10][21] - 曾三次冲击A股失败(2013年中小板、2021年创业板、2022年主板),2025年转战港股[24][25] 行业背景 - 传统茶企上市艰难,澜沧古茶港股上市后亏损3.08亿元,天福茗茶市值腰斩[26] - 行业痛点:家庭作坊式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溢价不足[27] - 新茶饮IPO热潮:蜜雪冰城港股市值超1900亿港元,古茗/沪上阿姨等相继上市[28] - 当前港股IPO窗口期涌现老乡鸡、伯希和等消费公司排队[28] 品牌战略 - 三大品牌矩阵:主品牌"八马"、"信记号"高端普洱茶、"万山红"年轻化产品[16] - 早期通过沃尔玛店中店模式快速扩张,后被同行效仿[17] - 核心客群定位中小企业主,主打"茶叶奢侈品"和"礼节茶"概念[10] - 家族控股55.9%,通过联姻与安踏、七匹狼等泉州富豪圈形成商业网络[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