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ata Center Cooling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液冷市场需求有望迎来爆发
证券时报网· 2025-11-07 09:15
行业趋势与市场预测 - 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数据中心计算密度呈指数级提升,传统风冷技术难以满足散热需求,液冷从备选方案变为必需品[1] - 2024年中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184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1300亿元,市场需求有望爆发[1] - 液冷技术具备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和低总拥有成本的优势,同时能降低数据中心PUE值,是解决数据中心散热压力的必由之路[2] 技术方案与市场结构 - 冷板式液冷是应用最广的液冷方式,成熟度最高,通过装有液体的铜/铝导热金属封闭腔体间接导热,服务器芯片不直接接触液体,系统不需对整套机房设备重新改造,可操作性更强[1] - 冷板式液冷系统由室内及室外侧组成,其中CDU和分集液管成本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5%和20%[2] - 在主要液冷方案中,冷板式占据主流地位,浸没式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2] 细分市场规模预测 - 国际投行预测英伟达下一代AI服务器液冷组件总价值近40万元[1] - 根据测算,2026年预计ASIC用液冷系统规模达125亿元,英伟达用液冷系统规模达268亿元[2]
曙光数创(920808):Q3营收同比+84.04%,坚持领先技术创新
国海证券· 2025-11-05 20:44
投资评级 - 对曙光数创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曙光数创是数据中心液冷技术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将受益于算力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及数据中心大功率机柜占比提升 [9]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达1.39亿元,同比增长84.04%,环比增长8.17%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61.01%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29亿元,同比减少0.30亿元,环比减少0.20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为-0.70亿元,同比减少0.65亿元 [1][2] - 公司收入确认方式为项目完工验收后一次性确认,导致营收存在波动 [2] 业务结构与市场分析 - 从在手订单看,浸没液冷收入占比约40%,冷板液冷收入占比约50%,其余为风冷模块化产品及其他 [2] - 浸没液冷客户主要为政府及国有企业 [2] - 冷板液冷收入主要来自互联网、金融、运营商及IDC厂商,其中互联网行业贡献了冷板液冷收入的约50% [2] - 公司是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企业 [3] - 随着服务器机柜功耗持续上升,浸没液冷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公司液冷散热业务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3] 财务状况与运营指标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35%,同比下降11.8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47个百分点,主要因高毛利率的浸没液冷收入占比下降及市场竞争加剧 [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达4.44亿元,较年初增长268.60%,主要因项目未验收及订单备货增加 [3]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合同负债为1.61亿元,较年初增长208.97%,较上季度末增长33.76%,反映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3] - 项目交付周期存在差异,小项目可在三个月内完成部署,大项目尤其是浸没液冷项目周期可达一年或更长 [3]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公司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以东南亚为起点,已在马来西亚、日本、欧美等多地取得进展,截至2025年10月已在东南亚成功落地3个液冷项目 [6] - 公司发布针对东南亚需求定制的海外液冷CDU新品CDU-22400W,采用双泵设计,可降低综合运行功耗20%以上,单个CDU具备2400kW散热能力,可支持16个120kW高密度AI机柜 [6] - 2025年6月,公司发布C7000-F相变冷板液冷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冷板强化沸腾技术、微纳米多孔流道设计等多项技术创新 [7] - 公司研发新一代AI高效供电系统,支持市电、柴发、电池直接接入,相比传统HVDC供电系统额定功率提升26%,最大尺寸降低56%,占地面积降低22.80%,功率密度提升49.50%,预计2025年完成首个合同额超亿元的项目部署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1亿元、12.87亿元、19.23亿元 [8][9] - 预测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亿元、1.43亿元、2.74亿元 [8][9] - 预测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45元、0.72元、1.37元 [8][9] - 对应2025年、2026年、2027年预测市盈率(P/E)分别为189.74倍、119.82倍、62.61倍 [8] - 对应2025年、2026年、2027年预测市销率(P/S)分别为21.42倍、13.33倍、8.92倍 [8]
AI Data Center Play Roars 19% Higher As Earnings Double
Investors· 2025-10-24 21:55
市场整体表现 - 道琼斯指数因意外向好的CPI通胀数据而大幅上涨 [1][2] - 整体股市在CPI数据公布后创下历史新高 [1] Comfort Systems (FIX) 公司业绩 - 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增长102%至8.25美元 [1] - 第三季度营收增长35.4%至24.5亿美元 [1] - 公司业绩远超预期 分析师此前预期每股收益为6.29美元 营收为21.6亿美元 [1] - 公司作为AI数据中心冷却解决方案提供商 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大幅飙升 [1] 其他个股动态 - Deckers公司因财报表现不佳股价暴跌 [1] - 英特尔和部分AI概念股在特斯拉的看涨行动后出现上涨 [4] - 尽管市场因对华关税威胁出现抛售 三只AI股票展现出韧性 [4] - 甲骨文的动向为英伟达和GE Vernova提供了买入信号 [4] - 除AI板块外 其他板块表现并不强劲 [4]
英维克 - 进入 10 倍总可寻址市场(TAM)的黄金窗口
2025-10-20 09:19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数据中心散热,特别是机柜级液冷行业[2] * 公司:深圳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液冷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 全球机柜级液冷总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0-3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1%,是中国市场的10倍[2][3] * 增长驱动力源于AI机柜功率密度的提升,例如英伟达GB200 NVL72机柜功率达120kW,使得液冷从可选的效率升级变为强制性的设计要求[13] * 预计到2028年,AI加速器(包括商用GPU和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AI ASIC)的液冷渗透率将达到100%[15] * 液冷采用的拐点出现在机柜功率密度达到40-50kW时[18][24] 公司海外扩张机遇与竞争优势 * 2026年被视作新进入者的黄金窗口期,因AI ASIC在全球AI加速器市场中的份额预计将显著提升,这意味着更开放的供应生态系统[2][26][28] * 公司的产品已获得或兼容领先科技公司和协会的标准,如英特尔、AMD(冷板)、英伟达、OCP(快速接头)和谷歌(CDU)[30] * 公司通过基于平台的研发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展示了其竞争优势,其数据中心冷却业务在2013-2023年间实现了34%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10][45] * 预计公司在全球液冷市场的份额将从2024年的1.7%提升至2028年的8.2%,其中海外市场份额预计达到5%[3][39]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与公司地位 * 尽管中国AI芯片的单位功率密度较低,但华为和阿里巴巴等领先科技公司推出的超节点产品意味着液冷的必要性[4][14] * 公司在中国液冷市场的份额超过30%,高于其在风冷市场20%以上的份额,预计到2028年其整体市场份额将从20%+提升至30%+[4][42] * 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达到3.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7.6%,高于全球同行的平均水平,支持其进一步获得市场份额[46] 财务预测与估值提升 * 由于中国项目延迟,将2025年净利润预测下调4%,但由于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将2026-2028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0-81%[5][55] * 预计公司2025-2028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65%,2028-2031年正常化复合年增长率为40%+[5] * 数据中心冷却业务毛利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7%提升至2028年的34%,得益于海外收入占比提高(国际业务毛利率预计为50%,是中国业务的2倍)[3][10] * 基于40倍2028年预期市盈率(考虑到更高的盈利增长,高于历史平均的30倍),并将估值折现至2026年,得出12个月目标价100元人民币,较此前目标价30.15元大幅提升[2][5][53]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因素 * 上行风险:AI驱动液冷部署快于预期、政府降低PUE的政策利好、超大规模云服务商数据中心需求复苏强于预期[61] * 下行风险:客户向液冷迁移速度放缓、竞争加剧、中国数据中心需求复苏疲软[61] 公司特定下行风险包括因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流失、产品可靠性问题影响声誉[62] 市场预期与估值差异 * 公司目前交易于80倍市场共识远期市盈率,而历史平均为30倍,表明市场已计入了更大的总市场规模,但对公司持续获得份额的能力仍存疑[2][10][53] * 报告认为,其预测的65%的2025-2028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以及之后40%的正常化盈利增长尚未完全体现在股价中[10] 关键假设与数据 * 估值基于全球液冷总市场规模在2028年达到130亿美元,中国总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39] * 预计公司液冷收入从2024年的0.04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0.7亿美元[39] * 关键催化剂包括更多客户验证和订单获取、与ODM厂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
SMCI vs. VRT: Which Liquid Cooling Provider is a Better Pick Now?
ZACKS· 2025-10-14 23:06
行业前景 - 数据中心液冷市场主要由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冷却架构需求驱动 [1] - 根据MarketsAndMarkets报告 数据中心冷却市场预计在2025年至2032年间实现11.8%的复合年增长率 [2] 超微电脑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下一代气冷和液冷GPU及AI平台需求强劲 在2025财年第四季度对营收贡献超过70% [3] - 用于数据中心的直接液冷产品月产量已超过2000个机架 [3] - 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 高批量出货了液冷4U NVIDIA B200 HGX系统和GB200 NVL72机架 [4] - 于2025年5月推出DLC-2技术 具有节水省空间 降噪和降低功耗等特点 最高可降低40%的电力成本 [4] - 面临客户因评估下一代AI平台而延迟采购决策的短期阻力 [5] - 在服务器领域面临来自HPE和戴尔科技等老牌竞争对手日益激烈的价格竞争 导致利润率收缩 [5] - 市场对2026财年第一和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共识预期分别为0.47美元和0.58美元 同比分别下降37%和5% [5][6] Vertiv控股公司基本面 - 公司拥有强大的热管理产品组合 包括冷却液分配单元 冷却器 后门热交换器和浸没式冷却系统 [7] - 2023年收购CoolTera以深化其在先进冷却技术 控制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7] - 持续投资研发和产能扩张以支持AI基础设施部署需求 [9] - 为NVIDIA的GB300 NVL72平台开发了高密度参考设计 通过液冷和空冷结合 每个机架支持高达142kW的功率 适用于AI工厂 [9] - 与NVIDIA合作开发了iGenius Colosseum主权AI工厂 [9] - 市场对2025财年营收的共识预期为99.8亿美元 同比增长24.6% [10] - 市场对2025财年每股收益的共识预期为3.84美元 同比增长34.74% [10][11] 股价表现与估值 - 超微电脑和Vertiv的股价在年内分别上涨了79.7%和57.6% [12] - 超微电脑的远期12个月市销率为1.00倍 高于其中位数0.82倍 [13] - Vertiv的远期市销率为6.09倍 高于其中位数4.68倍 [13] 公司比较结论 - 两家公司均受益于AI工作负载和高性能计算带来的冷却技术发展势头 [16] - Vertiv目前的财务表现使其成为两者中更强的选择 [16]
Omida:2024年液体冷却市场达到19亿美元 增长率达96%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11:19
市场增长与规模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增长率达到96% [1] - 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超过19亿美元 [1] 增长驱动因素 - 2023年市场主要由少量600W及以上TDP芯片的出货量驱动 [1] - 液冷技术成为Nvidia Blackwell、AMD MI355和Google TPU v6p等芯片的标配,预计2025年市场将迎来真正增长 [1] 技术趋势 - 单相冷板式液冷预计将成为市场主流解决方案 [1] - 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快速增长仍需时日 [1]
The AI Infrastructure Web: Who Does What and Why It Matters
Medium· 2025-10-09 07:24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人工智能革命催生了一个由NVIDIA、OpenAI、AMD和Oracle等公司构成的紧密交织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战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需求锚定相互强化 [1] -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真实的硬件和资产,但市场估值已反映出对完美执行和无限增长的预期,存在预期超越现实的反射性繁荣特征 [7][9][10] - 随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扩张,数据中心高效冷却解决方案成为关键投资趋势,多家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该领域 [11] 主要参与者及其角色 - OpenAI作为核心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商和“需求锚点”,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数据中心、电力和扩展规模 [3] - NVIDIA向OpenAI供应GPU/加速器,对OpenAI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并从有保障的需求中受益 [3] - AMD同样供应GPU,并获得了大规模部署承诺 [7] - Oracle提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托管、“Stargate”设施、电力合同以及OpenAI计算的操作后端 [7] 生态系统运作模式 - 各公司紧密交织:OpenAI承诺订单,Oracle建设设施,NVIDIA和AMD供应硬件 [4] - 资金流动具有战略性:NVIDIA对OpenAI的潜在1000亿美元投资远超其季度硬件销售收入,表明该循环更多是战略/财务性质,而非短期收入驱动 [7] - 基础设施循环延伸至GPU之外:Oracle的30000亿美元承诺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电力合同和人工智能托管,表明循环扩展到全规模基础设施 [7] 数据中心冷却解决方案公司 - Vertiv Holdings Co提供数据中心热管理和电源解决方案,包括液冷系统,并宣布以2亿美元收购Great Lakes Data Racks & Cabinets以增强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能力 [12][14] - Schneider Electric S.E.提供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通过收购Motivair获得的数据中心冷却技术,并于2024年以8.5亿美元收购美国Motivair Corp 75%的股份以加强其产品组合 [17] - Cool Technologies, Inc.开发先进的热管理解决方案,包括热交换器和冷却系统,并持续扩大制造能力以满足需求 [17] - Giga-Byte Technology Co., Ltd.制造计算机硬件,包括专注于高性能计算的主板和显卡 [15] 市场动态与敏感性 - 即使OpenAI取消50%的订单,对NVIDIA的短期盈利影响可能仅为4-5%,对AMD约为2-3%,前提是OpenAI约占其数据中心收入的10% [13] - 市场估值极度敏感:几个百分点的盈利未达预期可能引发两位数股价修正,如果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增长放缓进行定价 [13] - 主要风险并非收入损失本身,而是如果人工智能繁荣叙事减弱,可能引发的信心冲击和估值倍数压缩 [13]
XYRA Corp. Positioned to Capitalize on Explosive Growth in Data Center Immersion Cooling Market
Globenewswire· 2025-10-01 18:00
市场机遇与趋势 - 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市场价值在2025年为48.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1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91% [1] - 行业分析师预测,到2027年,超过50%的新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将依赖液体冷却 [3] - 人工智能和高密度计算的需求正使得向液体冷却的转型不可避免,甚至最大的云运营商也在设计自己的系统 [3] 行业动态与信号 - 亚马逊云服务确认其下一代英伟达GPU基础设施将大规模采用液冷,表明超大规模运营商将先进冷却视为满足AI需求的关键 [4] - 壳牌公司携英特尔认证的浸没式冷却液进入市场,面向第四代和第五代至强处理器,标志着企业级液冷准备就绪 [4] 公司技术与定位 - XYRA公司是Cavitation Technologies, Inc.的子公司,拥有Cavitation Non-Thermal Plasma™技术的独家许可,旨在解决超大规模数据中心AI驱动热负荷的关键痛点 [2][5] - 该技术最初为加密货币挖矿应用开发,现已定位服务于数据中心浸没式冷却市场 [2][8] - 与标准冷却液相比,该技术可增强热传递、延长液体寿命并减少昂贵的维护周期 [5] 技术优势与价值主张 - Cavitation Non-Thermal Plasma™技术旨在保持最佳介电属性以实现最高效率,减少液体污染以保护敏感硬件,通过卓越的液体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并通过延长更换周期来降低成本 [7] - 公司高管强调,该专利解决方案可改善浸没式冷却的经济性,为运营商在成本节约、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带来显著优势 [5] 公司背景与产品 - Cavitation Technologies, Inc.成立于2007年,设计并制造用于全球流体处理应用的创新型流通纳米技术系统 [9] - 核心技术产品包括Nano Reactor®系统和Cavitation Non-Thermal Plasma™技术,后者目前运行流量为20加仑/分钟并可扩展至更大流量 [10] - 公司在国内外拥有超过40项专利 [10]
Schneider Electric Unveils Liquid Cooling Portfolio with Motivair Featuring Dedicated Solutions and Services for HPC and AI Workloads
Globenewswire· 2025-09-29 22:13
文章核心观点 - 施耐德电气发布业界领先的端到端液冷解决方案组合 旨在满足AI和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的高密度散热需求 [1][5] - 该产品组合是公司自2025年2月收购Motivair控股权后 首次全面展示其完整的液冷能力 [2][10] - 解决方案通过与英伟达等领先GPU制造商合作开发 在芯片级别具备验证过的专业知识 [6] 产品组合与技术规格 - 产品组合包括冷却液分配单元、后门热交换器、动态冷板、冷却机等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 以及软件和服务 [2][7][10] - 冷却液分配单元功率范围从105千瓦扩展到2.5兆瓦 为全球十大超级计算机中的六台提供散热性能 [11] - 后门热交换器可冷却高达75千瓦的机架密度 液态空气散热单元在600毫米宽的空间内提供100千瓦的散热能力 [11] - 闭路空气冷却机每兆瓦冷却需求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加仑用水 同时比市场其他解决方案性能高出20% [11] 市场背景与行业需求 - 行业正推动超过每机架140千瓦的密度 并为未来1兆瓦及以上的功率密度做准备 [3] - 散热可消耗数据中心高达40%的电力预算 直接液冷散热效果比空气高3000倍 [4] - 液冷已从性能增强器转变为现代高密度计算环境的基本要素 [12] 制造与供应链能力 - 公司在纽约布法罗开设了第四家生产工厂 并正在意大利和印度扩展生产能力 使制造产出增加两倍 [7] - 全球供应链能力得到加强 缩短了各地客户的交货时间 [7] - 公司正在全球培训超过600名冷却现场服务技术人员和EcoXpert冷却合作伙伴 [11] 测试与验证 - 所有液冷模型均经过性能测试以模拟真实热负载 在产品发货前验证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12] - 产品开发期间在内部验证产品性能 每个单元在部署前都经过冲洗以确保清洁度 [12] - 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软件基于50多年的多领域专业知识 为关键任务环境提供优化的热管理 [11]
国信证券:液冷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重点推荐英维克
智通财经· 2025-09-29 16:05
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AI时代算力芯片功率持续提升,设备功率密度触及传统风冷降温方式极限,液冷技术相比风冷具有温度传递快、带走热量多、噪音低和节能、节省空间的优势[2] - 全球各地区PUE考核均有趋严趋势,液冷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 - 液冷正在成为智算中心主流散热技术,例如英伟达最新商用B系列GPU采用100%全液冷架构,覆盖CPU、GPU、内存等核心部件[2] 市场规模预测 - 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投入建设液冷的市场规模(二次侧)有望达100亿美元[3] - 北美市场冷板式液冷单位价值量约1040美元/kW,2026年CSP云厂自研ASIC芯片带动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30亿美元,英伟达GPU需求旺盛,乐观预测2026年其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超70亿美元[3] - 国内市场冷板式液冷单位价值量约5000元/kW,预测2026/2027年我国液冷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113亿元/238亿元,国内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有望于2025年进入加速期[3] 技术路径与产业链 - 液冷通用架构可分为机房侧(包括一次侧和二次侧设备)以及ICT设备侧(如冷板模组等)[2] - 当前阶段液冷应用主要采用冷板式技术,浸没式方案是长期发展方向[2] - 产业链上游包括液冷零部件,中游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集成商,下游客户为AIDC服务商、运营商、互联网等[3] 竞争格局与厂商机遇 - 系统集成商以综合能力为关键,系统集成复杂、设计能力要求高,老牌传统头部温控厂商有优势,如海外的Vertiv、国内的英维克等[3] - 传统海外散热企业有早期先发优势,但国产厂商凭借高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定制化服务、产业化能力等优势,有望受益AI发展并突破海外市场[1][3] - 零部件制造环节有一定技术和客户壁垒,台资热管理厂商拥有先发优势,但随着CSP云厂追求更高性价比的解耦方案,国产供应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液冷全产业链的投资机遇,重点推荐英维克(002837.SZ)[1] - 具备系统级理解能力的专业温控厂商有望更受益行业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