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干货】矿用机器人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03 11:53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 -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零部件、配套零部件及软件系统,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应用涵盖掘进、钻孔、支护、采煤等场景 [1] - 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国际厂商如机器人"四大家族"及英伟达、地平线等AI芯片公司,中游制造商包括中信重工、郑煤机、山河智能等企业 [3] - 产业链区域分布显示广东、江苏凭借上游配套完善吸引中游制造商,陕西、山东、山西因下游需求大形成产业聚集 [4] 行业成本结构 - 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总成本70%,其中减速器占比35%,伺服系统20%,控制器15% [8] - 减速器利润率最高达40%,伺服系统和集成系统利润率35%,控制器25%,本体制造利润率最低仅15% [11] 市场格局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信重工(601608)、铁建重工(688425)、山河智能(002097)、天玛智控(688570)等企业 [1] - 本体供应商成长空间有限,市场推广依赖下游集成商,集成商在下游复苏时更具弹性 [11]
东吴证券:触觉提升机器人现实感知能力 指尖触觉传感器将成技术突破重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6-03 10:48
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64亿美元 [1][2] - 制造业应用占比最高达42% 航天航空&国防占比27% 汽车行业占比17% [2] 人形机器人对触觉传感器的需求 - 触觉传感器分布于机器人躯干&灵巧手 指尖传感器是核心部位 [1] - 灵巧手指尖需具备三维力感知能力 实现感控一体及分布式协同工作 [1] - 灵巧手手掌需电子皮肤 侧重接触位置控制及材质感知 [1] 技术路线分析 - 视触觉传感器:通过软胶材料形变反推力大小 可感知多维信息 [2] - 压阻传感器:利用导电材料电阻变化反映压力/接触状态 [2] - 电容传感器:通过电容变化测量三维力 具备接近觉功能 [2] - 压电式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产生电荷响应外力 [2] - 磁电式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分霍尔干扰/霍尔器件两类 [2] 行业主要参与者 - 他山科技:电容技术路线 提供芯片+传感器+算法全方案 [3] - 帕西尼感知科技:磁电技术路线 集成传感器/相机/灵巧手硬件 [3] - 墨现科技:电阻技术路线 主打低成本高兼容性方案 [3] - GelSight:视触觉技术路线 分辨率达微米级 [3]
汽车供应商与人工智能机器人-重大机遇还是新兴风险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汽车、共享出行、机器人、电子、材料等行业 - **公司**:美国汽车供应商(如APTV、MGA、BWA、MBLY等)、中国汽车供应商(如Sanhua、Tuopo、Xusheng等)、特斯拉、丰田、大陆集团等全球众多汽车及相关行业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趋势 - **美国汽车供应商机遇**: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长期威胁,美国汽车供应商有机会填补美国关键技术供需缺口,向非汽车实体AI市场多元化发展,有望成为更广泛“机器人”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 [1][3][16] - **技术供需缺口**:代理AI向物理世界发展,美国在电动马达部件、齿轮系统、印刷电路板等关键组件上供需存在巨大差距,本地供应链常缺失 [2] - **技术重叠**: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核心技术架构在原材料、制造和设计上有重大重叠,美国汽车供应商在工程、材料科学、采购和制造方面经验丰富 [3] 公司分析 - **美国公司潜力**:APTV、MGA、BWA、MBLY等公司长期最有能力向机器人和其他实体AI形式转型,因其供应链、制造、潜在客户群和底层技术有重叠,且规模、产品组合和资产负债表使其有更大灵活性 [17][19][44] - **中国公司案例**:中国一些传统汽车供应商已为类人机器人供应产品,如Sanhua和Tuopu投资新产能供应类人机器人,Xusheng为类人机器人供应部件,美国公司可借鉴 [22] - **交易趋势**:投资者可准备迎接新一轮交易,包括分拆和进一步整合,如Aptiv分离业务,更多多元化公司可能效仿 [21] 战略框架 - **评估因素**:评估公司“实体AI”选择权取决于可转移性和灵活性两个因素,据此公司可分为4类 [34][37] - **分类策略**: - **Enable**:高可转移性和高灵活性,如APTV、BWA、MGA、MBLY,可利用内部专业知识和资源转型 [37][39] - **Acquire**:低可转移性和高灵活性,可通过并购或内部扩张获取机会,如AXL、LEA、VC [39][42] - **Sell**:高可转移性和低灵活性,可出售或与收购方合作 [40] - **Stay Put**:低可转移性和低灵活性,应专注核心业务,如ADNT、PHIN [41][49] 关键矿产 - **需求增长**:类人机器人将显著增加关键矿产需求,到2050年累计将增加8000亿美元的增量需求,尤其是稀土 [28] - **供应风险**:中国企业控制着大部分稀土开采和精炼供应,西方生产商需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究报告相关**: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的信息和意见由多家公司准备,研究受多种政策和规定约束,分析师认证、利益冲突、评级定义等重要信息需关注 [54][57][69] - **投资建议**:报告提醒投资者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仅为投资决策的一个因素,投资应考虑自身情况,且研究报告不构成个性化投资建议 [5][89] - **市场数据**:提供了全球不同地区众多汽车供应商的财务数据和评级,包括价格、目标价、市盈率、市净率等 [32]
花旗:优必选科技- 人形机器人部署的第一年
花旗· 2025-06-02 2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高风险,目标价为108.00港元,预期股价回报率为28.0%,预期股息收益率为0.0%,预期总回报率为28.0%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优必选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陈先生在花旗2025宏观与泛亚投资者会议上分享关键信息,公司有信心在2025年交付300 - 500台工业级人形机器人,比亚迪订单预计6月下达;人形机器人BOM成本到2027年有望从40万元降至20万元;公司在工业应用方面领先同行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与比亚迪合作 - 优必选五台人形机器人在比亚迪长沙工厂训练超500小时,比亚迪20 - 30台人形机器人具体订单6月下达,公司还将部署300台用于技能训练和数据收集 [2] Walker S2 - 新版本工业级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6月推出,相比S1,用行星减速器替代谐波驱动器,6轴扭矩传感器从4个减至2个,成本预计降低30%,采用可更换电池增加工作时长 [3] 人形机器人总出货量 - 除300 - 500台人形机器人出货外,还计划出货500台类人机器人Una、200台Walker C和200台天宫Walker [4] 计算能力 - 优必选Walker S1目前使用英伟达Jetson AGX Orin,因算力不足,公司可能采用更先进GPU或加强云计算能力 [5] 投资回收期和生命周期 - 一台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两名人力,投资回收期预计2.0 - 2.5年,生命周期为5年,假设机器人在工厂工作12 - 16小时 [8] 估值 - 对亏损的优必选采用市销率估值,目标价108.0港元基于2025年约22倍市销率,与同行平均市销率相近 [12]
专家电话会议: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崛起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行业 - **公司**:AgiBot、UBTECH、Dataa Robotics、特斯拉、Harmonic Drive Systems、HIWIN、Leader Harmonious Drive Systems、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huanghuan Driveline、Hengli Hydraulic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AgiBot**:2023年成立,2025年1月已制造1000台人形机器人,提供元征、灵犀和精灵三个机器人系列,创始人彭志辉2020 - 2022年在华为工作,参与AI芯片和算法研究[4] - **UBTECH**:2012年成立,专注制造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2014年制造出第一台小型人形机器人,2023年12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9880.HK),其人形机器人已在比亚迪、吉利和蔚来等汽车制造商工厂工作,并与富士康进行测试[7] - **Dataa Robotics**:2015年成立,提供基于云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电话会议信息**:6月10日举办“人形机器人崛起(II):中国”专家电话会议,时间为香港时间晚上9点/欧洲中部时间下午3点/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点,专家就职于中国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有丰富技术开发和商业部署经验,会议形式为小组会议和问答环节,语言为英语,可提前提问[2][3][4] - **历史报告链接**:提供了DB人形机器人崛起系列的历史报告链接,包括多个日期的网络研讨会、专家电话会议、时事通讯等内容[13] - **评级说明**:介绍了股票评级“买入”“卖出”“持有”的定义,以及总股东回报(TSR)的计算方式,新的研究建议和目标价格将取代之前的研究[22] - **风险提示**:提及宏观经济波动、衍生品交易、外汇交易等方面的风险,以及固定收益工具对宏观经济冲击的敏感性及缓解方法[28][29][30] - **地区合规信息**:说明了报告在不同地区的批准、分发情况,以及相关的合规要求和风险提示,如美国、欧洲经济区、英国、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卡塔尔、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35][36][37][38][40][41][42][43][44][45][46][47][48][49] - **其他规定**:分析师与研究对象接触的规定,报告的版权、复制和分发要求,回测模拟业绩结果的局限性,ESG评分的特点等[50][51][52][53]
如何解锁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市梦率到α的战略转折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2 20:52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经历了从普遍不被看好到一二级市场狂热的过程,目前进入关键阶段[1] - 特斯拉等公司的视频打开了行业想象空间,但商业化订单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4] - 2025年某家人形本体公司前4个月出货量已达去年全年4倍,预计全年出货1000台[7] - 一级市场估值逻辑从市梦率转向市销率,2024年关节创业公司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11] 商业化路径与挑战 - 新兴行业需经历至少2次销量拐点才能商业化成功,参考新能源汽车2013-2015年首次爆发与2021年渗透率突破10%的案例[14] - 当前三大发展卡点:软件数据积累不足/VLA模型迭代中、硬件未定型(如散热问题)、应用场景尚未明确[16] - 与新能源汽车不同,人形机器人缺乏成熟工业品基础,仍在讨论是否应该替代人类[17] 行业特性与战略机遇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数量/研发费用/固投比新能源汽车低1-2个数量级,进入门槛更低但增速更陡峭[19] - 潜在市场规模远超汽车行业,在国产工业体系支持下可能快速达到年销量数亿台[19] - 已成为国家间科技战略争夺焦点,如沙特积极布局以改变全球地位[19] - 二级市场案例显示:IPO前年收入1.9-3亿元的企业通过卡位新兴机会实现市值跃升(如绿的谐波382亿元、汇川技术2356亿元)[21] 资本战略与实施路径 - 建议采用"资本+业务"双轮驱动模型,通过3条业务线+3条资本线围绕链主高效卡位[25] - 成功案例包括博众精工通过投资上游成为链主核心供应商[28],江苏雷利布局两家人形机器人企业[30] - 上市公司需具备四大能力:多维度专业研究、快速决策、精准识别关键环节、资源高效配置[30] - 产业资本需把握三大阶段窗口:早期试错优势期、发展期波动机会期、整合期并购期[35][36] 企业名单 - 主要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星动纪元等37家[37]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涵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3家[39]
谷歌发布可在本地下载运行AI模型的应用;智元机器人:远征A2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中、美、欧三个区域认证的人形机器人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6-02 08:48
银河通用发布TrackVLA大模型 - 银河通用发布全球首个产品级端到端具身FSD大模型"TrackVLA",具备纯视觉环境感知、语言指令驱动、自主推理和零样本泛化能力[1] - 该模型已搭载宇树机器狗实现儿童看护功能,并在未训练过的真实场景中完成严格长程验证[1] 谷歌推出本地AI模型应用 - 谷歌推出"谷歌AI边缘应用库",允许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并运行Hugging Face提供的开源AI模型[2] - 应用支持Android平台,iOS版本即将推出,可实现图像生成、问题解答、代码编写与编辑等功能[2] - 模型支持离线运行,无需互联网连接,直接调用手机处理器[2] Meta计划自动化产品风险评估 - Meta计划使用AI系统评估Instagram和WhatsApp等应用中高达90%更新的潜在危害和隐私风险[3] - 新系统要求产品团队填写问卷,AI将提供即时风险评估决定和发布前要求[3] 智元机器人获得全球认证 - 智元机器人远征A2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中国CR、欧盟CE-MD、CE-RED和美国FCC认证的人形机器人[4] - 该机器人也是国内首个获得CR和CE-MD认证的人形机器人,于2024年8月发布[4]
不再担心手抖!澳门大学新型超声机器人突破震动干扰,实现精准恒定接触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1 19:49
超声扫描机器人系统创新 - 核心观点:澳门大学团队开发混合主动-被动力控制超声扫描机器人系统,解决传统手持超声因接触力不稳定导致的成像质量问题[1] - 技术突破:系统结合主动力控制(长程低频稳定)与被动力控制(短程高频响应),实现动态范围内的稳健力控制[2] - 结构设计:被动恒力机构通过正负刚度并联实现零刚度恒力区域,主动系统通过倾角传感器和应变片调节力补偿重力[3] 性能参数与实验数据 - 恒力范围:被动机构调节范围12.33N-21.29N,覆盖超声成像常用力范围1.2N-20N需6种厚度变体[5] - 抗干扰能力:在0.5Hz(呼吸频率)下稳定应对12.8mm振幅震动,远超正常呼吸2-5mm幅度[6] - 图像稳定性:复合振动(0.3Hz+15Hz噪声)下特征点平均速度仅0.53-0.56mm/s,显著优于手动操作[6][8] 操作优势与应用前景 - 易用性:集成协作机器人臂与触觉界面,无经验操作者图像稳定性仍优于手动扫描[9] - 重复性:三次扫描PSNR值31-33dB,显示可接受的图像失真水平[10] - 扩展潜力:技术可应用于零件抛光、物理康复等领域,未来计划开发多力范围版本并整合半自动规划功能[12] 医疗机器人行业生态 - 产业链覆盖: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精锋医疗等,涵盖手术、康复、影像多场景[16] - 技术协同:与工业机器人(埃斯顿)、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企业形成技术互补生态[15][18]
银河通用发布产品级端到端导航大模型TrackVLA
快讯· 2025-06-01 13:45
公司动态 - 银河通用推出自主研发的产品级端到端导航大模型TrackVLA [1] - TrackVLA具备纯视觉环境感知能力 [1] - TrackVLA支持自然语言指令驱动 [1] - TrackVLA能够端到端输出语言和机器人动作 [1] - TrackVLA是基于仿真合成动作数据训练的"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 [1] 技术突破 - TrackVLA属于VLA(Vision-Language-Action)大模型类别 [1] - 该模型实现了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和动作执行的端到端整合 [1] - 模型训练采用了仿真合成动作数据 [1]
传小米汽车挖一汽南京CTO做智驾;国内手机份额跌出前五,荣耀官宣进军机器人业务;宇树回应更名,王兴兴曾称有可能赴港上市丨AI周报
创业邦· 2025-06-01 11:00
国内AI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造,创始人王兴兴表示可能赴港上市[3] - 影石创新员工年龄结构显示90后占比达55.44%[3] - 小米汽车引入前一汽南京CTO陈光担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3] - DeepSeek开源R1新版模型,性能媲美OpenAI o3模型[3] - 快手可灵AI上线2.1系列模型,生成5秒视频仅需20灵感值[4] - 零次方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Zerith-H1,搭载垂直场景操作基础模型[4] - 傲意科技推出第二代灵巧手ROH-AP001,重量仅640克[6] - 北京市支持制造业企业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最高补贴3000万元[8] - 字节跳动将禁用Cursor等第三方AI开发软件,推自研Trae替代[8] - 大疆进入扫地机器人市场,首款产品预计6月发布[9] - 荣耀确认进军机器人业务,展示跑步速度达4m/s的机器人[9] - 腾讯开源混元语音数字人模型HunyuanVideo-Avatar[13]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发布,建立L1-L5分级体系[14] - 小米否认玄戒O1采用Arm定制,强调自主研发设计[15] - 雷鸟发布X3 Pro AR眼镜,搭载豪威定制空间摄像头[19] - 菜鸟计划6月推出多款无人车型,升级AI自动驾驶功能[31] - 网易数智发布Core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及多款行业智能体[31] 海外AI行业动态 - 特斯拉Model Y自动驾驶车型将于6月交付[33] - xAI与Telegram达成3亿美元合作协议部署Grok聊天机器人[35]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计划出售至多600万股股票,价值约8.09亿美元[38] - 英伟达Q1净利润1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6%[38] - OpenAI表示将加大对亚洲投资,开发开源模型[38] - Meta计划增设实体零售店销售智能眼镜等硬件产品[39] - 沙特AI公司Humain寻求美国科技公司投资,初始资金100亿美元[40] - Netflix联合创始人哈斯廷斯加入Anthropic董事会[40] - OpenAI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AI硬件产品[41] - OpenAI模型o3被发现拒绝执行关闭指令[42] - 特斯拉展示Optimus机器人完成家务和烹饪任务[43] - 前特斯拉高管质疑Optimus适合工厂工作的说法[43] - 马斯克称AI将取代搜索引擎[43] - 软银孙正义密访鸿海洽谈AI服务器采购[44] - Figure机器人F.03正式开始行走[44] - 微软开源浏览器Agent Magentic-UI,任务完成率提升至51.9%[47] - 英伟达将为中国推出低价Blackwell架构AI芯片,售价6500-8000美元[47] - 谷歌发布Veo 3 AI视频生成模型,获马斯克称赞[48] - OpenAI与io合作AI硬件预计2027年量产[50] AI投融资概况 - 本周全球AI融资事件12起,总融资规模19.2亿元人民币[51] - 早期融资9起,成长期3起[53] - 国内融资集中在上海(5起)、江苏(2起)、广东(2起)、四川(2起)[55] - 国内融资总额12.03亿元,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58] - 海外融资总额7.17亿元,LMArena完成1亿美元种子轮融资[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