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机器人

搜索文档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矿用机器人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政策鼓励矿用机器人进行安全生产
前瞻网· 2025-06-23 14:48
矿用机器人行业政策发展历程 - 2018-2020年为规划与探索阶段,政策聚焦煤矿智能化发展,强调多方协同推动,建立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1] - 2021-2023年为政策鼓励与场景结合阶段,多部门协作明确技术架构,开展典型应用场景征集,推动机器人与能源领域融合[1] - 2024年起政策目标更明确,鼓励大型矿山企业突破机器人技术,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危险岗位作业[1]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2019年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5类38种煤矿机器人研发目录[3] - 2022年《"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3] - 2024年多项政策要求: - 露天矿2025年底前实现40%无人运输设备覆盖率[4] - 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2026年不低于60%[4] - 煤矿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率不低于30%[4] - 2023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开发矿山智能采掘、灾害防治等场景适应性技术[6] 重点任务与技术方向 - 关键环节应用:井工矿推广采掘远程控制、辅助运输智能调度;露天矿推进无人驾驶卡车协同作业[8] - 技术研发:突破高精度传感器、煤岩识别、工作面群控等关键技术[8] - 应急机器人:重点研制透水/火灾救援机器人、露天矿监测预警机器人[5] 省市层面政策特点 - 西部资源大省目标明确: - 新疆2025年生产煤矿达初级智能化以上[13] - 宁夏2026年设定机器人替代率目标[13] - 贵州2025年形成智能化技术体系[11] - 资金支持:黑龙江2023年投入4591万元建设智能监管系统[11] - 标准建设:辽宁推进矿山数据融合互通,制定智能化标准[12] 行业上市公司 涉及企业包括中信重工、铁建重工、科达自控、山河智能等设备制造商[1]
2025年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技术现状 未来将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提升矿山安全水平和功效【组图】
前瞻网· 2025-06-19 17:23
矿用机器人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矿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固定岗位和智能巡检、开采、运输、救援等环节,目标是提高矿山安全水平和工效 [1] - 应用场景不明确是制约矿用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需持续扩展应用场景 [1] - 现有产品无法完全满足智能化需求,人机交互功能、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是主要瓶颈 [1] - 核心算法和专利等基础性知识产权研发投入不足,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 [1] 矿用机器人重点技术方向 - 芯片技术将加强FPGA芯片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神经网络和双目视觉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 [2] - 防爆电控机械臂将提升机动能力和故障检测能力,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5] - 轻量化防爆大容量电池将加强质量控制和可靠性测试,开发多样化产品 [5] - ROS系统将注重分布式设计以支持协同工作,提升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 [5] - 仿真分析软件将结合AR/VR、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真实性 [5] 矿用机器人设计开发流程 - 研发流程分为需求分析、产品定义、控制柜设计等六步,完成后进行样品试产和改进 [6] - 确认样品无误后制作生产工艺和品质要求文件,交由采购和生产部门批量生产 [6] 矿用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 导航技术 - 主要导航方式包括磁导航、惯性导航、GPS导航、环境地图模型匹配导航、路标导航、视觉导航、味道导航、声音导航、神经网络导航等 [7] - 磁导航技术成熟但成本高、可变性差 [9] - 惯性导航无需外部参考但误差累积 [9] - 视觉导航信息完整但实时性差 [9] - 神经网络导航具有自适应能力但训练时间长 [9] 路径规划技术 - 路径规划分为环境信息完全已知的全局路径规划和环境信息不完全的局部路径规划 [10]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完整精确反映环境特征,保证系统快速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11] -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D-S证据理论推理、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等 [11] - 加权平均法简单直观但难获最优权值 [13] - 卡尔曼滤波提供统计最优估计且计算速度快 [13] - 人工神经网络容错性强但适合静态离线融合 [13]
2025年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需求分析 矿用机器人满足矿山生产需求【组图】
前瞻网· 2025-06-09 13:10
中国矿用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 - 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和工信部联合遴选66个矿山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其中煤矿场景55个占比83%,有色金属案例5个,黑色金属案例3个,其他非金属矿案例1个 [1] 中国原煤产量及煤矿机器人需求 - 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 [3] - 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预计47.8亿吨同比增长1.2%,"十四五"期间煤炭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 [3] -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事故死亡率长期居前,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 [10] 煤矿领域机器人企业应用场景 - 掘进场景:三一重装、铁建重工等企业提供煤矿掘进自主作业、大断面智能快速掘进解决方案 [7] - 采煤场景:天地自动化、郑州恒达智控等提供综采工作面智能化作业系统 [7] - 无人驾驶场景:慧拓智能、易控智驾等企业开发井下辅助运输和露天矿无人驾驶系统 [7][9] - 支护与钻孔场景:天安科技、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等提供智能钻探和锚杆作业设备 [7][9] - 选矿与分拣场景: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海王科技等开发智能选矸和皮带异物分拣系统 [9] 中国金属矿资源分布及机器人需求 - 全国103个能源资源基地中含黑色金属矿产15个、有色金属矿产43个 [11] - 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鞍本、四川攀西等10大基地,锰矿集中在黔东-湘西等5大区域 [11] - 铜矿分布在西藏驱龙等7大基地,铝土矿集中在晋中、晋南等6大区域 [11] - 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金属矿钻孔、爆破、运输等环节,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业将推动需求增长 [13] 中国非金属矿资源现状 - 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非金属矿产95种 [14] - 2023年萤石储量增长24.4%,晶质石墨增长23.9%,钾盐增长15.3% [14] - 非金属矿机器人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工信部提出推动采矿、选矿等装备更新改造 [15]
【干货】矿用机器人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03 11:53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 -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零部件、配套零部件及软件系统,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应用涵盖掘进、钻孔、支护、采煤等场景 [1] - 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国际厂商如机器人"四大家族"及英伟达、地平线等AI芯片公司,中游制造商包括中信重工、郑煤机、山河智能等企业 [3] - 产业链区域分布显示广东、江苏凭借上游配套完善吸引中游制造商,陕西、山东、山西因下游需求大形成产业聚集 [4] 行业成本结构 - 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总成本70%,其中减速器占比35%,伺服系统20%,控制器15% [8] - 减速器利润率最高达40%,伺服系统和集成系统利润率35%,控制器25%,本体制造利润率最低仅15% [11] 市场格局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信重工(601608)、铁建重工(688425)、山河智能(002097)、天玛智控(688570)等企业 [1] - 本体供应商成长空间有限,市场推广依赖下游集成商,集成商在下游复苏时更具弹性 [11]
2025年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需求量稳步增长【组图】
前瞻网· 2025-05-29 16:4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信重工(601608)、铁建重工(688425)、科达自控(831832)、山河智能(002097)、天玛智控(688570)、电光科技(002730)、北方股份(600262)、郑煤机(601717)等 [1] 矿用机器人材料选用 - 矿用机器人材料包括防腐涂料、铝合金、特种钢铁、高温合金、特种金属等,根据下游用途不同,材料比重和使用量也不同 [1] - 防腐涂料在金属表面形成防护膜,防止氧、氯离子、硫化物腐蚀,涂层硬度高、阻燃耐高温,使用寿命长,适用于管道、井下装备等 [2] - 铸铁材料(如高铬系白口铸铁、灰铁铸铁)具有优异耐磨性能,适用于承受频繁摩擦和磨损的煤矿机器人部件 [2] - 高温合金因其承温能力、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和高强度,被用于矿用机器人结构材料和传动系统部件,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 [2] 中国防腐涂料产量 - 2023年中国防腐涂料产量达715万吨,占涂料市场比重约20%,2024年预计同比增长5%至752万吨,主要受高危行业机械设备需求增长驱动 [3] - 防腐涂料可减少矿用机器人与腐蚀性物质直接接触,延长使用寿命,国内防腐涂料技术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 [3] 中国铸铁件产量 - 2023年中国铸铁件产量为5195万吨,同比增加25万吨,2016-2023年复合增速13.7%,2024年预计产量5342万吨,同比增长2.8% [4] - 铸铁材料(如耐磨铸铁)适用于矿用机器人结构件和易磨损部件,可显著提高使用寿命 [4] 矿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 矿用机器人零部件分为机械部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控制部分(控制器、芯片)和传感决策部分(传感器、人机交互系统),三者紧密关联 [8] 矿用机器人核心软件 - 机器人运动控制的ROS操作系统依赖进口,高精度视觉图像和自主导航等软件算法仍需攻关,部分应用工艺(如煤仓清理、井下摊铺)尚未形成机器人化 [10] - 喷浆、管道安装、巷道修复等工艺已具备研究基础,但实用化程度仍需提高 [10]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力评价(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5-23 11:54
中国矿用机器人市场竞争梯队 - 第一梯队包括中信重工、中铁重工、郑煤机和中国煤科,这些企业在业务市场、产品生态和智慧矿山方案经验上竞争力强 [1] - 第二梯队有科大自控、山河智能、天玛智控等,研发投入和产品制造优势明显,未来有望在专业化领域突破 [1] - 第三梯队为国兴智能、菲力克科技等,专注产品制造但市场资质和研发投入较弱 [1] 产业链区域分布 - 广东、江苏产业链上游完善,外资企业聚集,吸引中游矿用机器人制造商 [3] - 陕西、山东、山西因下游矿山需求大,聚集较多矿用机器人企业 [3] - 其他较完善区域包括北京、湖南、辽宁等地 [3] 市场集中度 - 行业集中度较低,CR10约20%,大型企业多外采且智能化布局较少 [6] 上市公司战略集群 - 行业暂无营收和毛利率双高的领先者,向导者如郑煤机、铁建重工营收领先但毛利率乏力 [9] - 突出者如天玛智控、科达自控毛利率超30%,利润留存行业领先 [9] - 中信重工等机械设备商正转型智慧化,向导向者方向发展 [9] 市场竞争力评价 - 中信重工、煤炭科工等四家企业在营收、产品布局、研发等六个维度综合领先 [12] - 天玛智控、科达自控等产品竞争力强,部分产品获市场认可 [12] - 多数企业如国兴智能仅专注产品供应,竞争力较弱 [1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现有竞争者激烈程度一般,专业厂商与大型装备商差异化竞争 [14] - 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但高研发和技术壁垒限制中小企业 [14] - 替代品威胁中等,智能化方案可能替代单一机器人产品 [14] - 供应商议价能力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 [14] - 买方议价能力强,大型国有矿企采购规模大 [14]
2025年全球矿用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未来将替代人进行高危复杂工作【组图】
前瞻网· 2025-05-19 15:18
全球矿用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 19世纪70—80年代进入矿业动力化1.0时期,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建立了煤矿无轨辅助运输装备体系,开发了铲运机、支架搬运车、锚杆钻车等移动装备 [1] - 1958年美国Wagner公司开发出第1台地下装载机,标志着矿业机械化2.0时期的到来 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计算机远程遥控加局部自治式控制的采煤机器人 [2] - 21世纪进入矿业自动化3.0时期,自动化装备使工作更快、更安全、更高效 矿用机器人开始学习、适应新的矿井环境和动态决策 [2] - 矿业机器人化4.0将在2025年开启,届时矿用机器人将普及并承担重复、危险、高技术挑战性工作 [2] 全球矿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5] - 2021年全球矿用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3.63亿美元,同比增速超20% 2023年市场规模为12.8亿美元,2024年初步测算为14亿美元 [6] - 2030年全球矿用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或达3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0% [11] 全球矿用机器人企业竞争格局 - 专利申请数量最高的是小松(komatsu),其次是山特维克(sandvik)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 [9] - 销售地区覆盖最广的是波兰法穆尔(FAMUR) 产品多样性表现最好的是山特维克,其次是美国迪尔公司(Deere&Co)和小松 [9] - 中国能源投资集团、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等中国企业处于追赶梯队,在海外市场有较好表现 [9] 全球矿用机器人市场驱动因素 - 对机器人采矿系统投资增加、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对精确高效工作需求增长 [11] - 群体机器人等技术进步有助于开发灵活系统 自主机器人提升生产力和安全性 [11] - 全球能源短缺使传统能源重新受重视 中国、东南亚、印尼等劳动力密集地区将成为矿用机器人替代主要推动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