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航空
icon
搜索文档
航空ETF:筑基低空经济,布局战略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概述 -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有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主要产品包括无人机、eVTOL、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等 [1][3] - 行业概念源自美国,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4年亿航智能成立为首家中国企业,2023-2024年多家企业完成融资及获得国际认证 [3]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预计2030年达2万亿元,七年复合增长率22% [1][5]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近30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 [1][5] - 产业链以飞行器为核心,上游涵盖研发设计/原材料/零部件,中游为总装集成/基础设施,下游应用包括交通/农业/物流/救援等六大领域 [6] - eVTOL成为核心增量,具备垂直起降优势,覆盖1000米以下空域多场景,相比传统固定翼飞机更适合城市应用 [8] 国证通用航空产业指数 - 指数选取50只通用航空产业相关股票,覆盖航材/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国防军工权重占比近60% [9][14] - 成分股市值以中小盘为主,400亿以上权重仅4%,200-400亿占48%;板块分布主板占55%,科创板21%,创业板24% [18][22] - 自2012年基日以来累计涨幅213.03%,跑赢创业板指17.79个百分点,2024年反弹期弹性显著优于军工指数 [26][28] 富国航空ETF产品 - 航空ETF(159392)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国证通用航空产业指数,管理费0.5%,托管费0.1% [33][34] - 富国基金已布局宽基/行业/跨境等多元ETF产品线,包括中证A500ETF、创业板ETF等旗舰产品 [34][35]
【电新】亿航OC取证落地,低空运营商业化开启——低空经济行业系列报告九(殷中枢/陈无忌)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31 16:36
低空商业化进程开启 - 广东亿航通用航空和合肥合翼航空于3月28日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2] - 亿航EH216-S是全球首个且中国唯一"三证齐全"的载人eVTOL航空器(含TC、AC、PC),累计完成超6万架次安全飞行[3] - OC取证标志着低空商业化正式启动,政策窗口期内先发企业将形成优势[3] 旅游观光场景商业化模型 - 合翼航空在合肥骆岗公园推出"空中的士"观光服务,单次票价预计300-500元(补贴后或降至百元级)[4] - 按EH216-S售价200万元、单座票价400元、日飞行20次、上座率80%、年飞行250天测算,单机年收入达320万元,回收期2.7年[4] - 设备成本占比23%,轻资产运营模式降低初始投入压力[4] 地方国资合作与产业链布局 - 合翼航空由合肥国资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政企合作在低空基建招标、航线审批中更具优势[5] - 骆岗空中交通枢纽港采用"政府出地+企业运营+收益分成"模式,解决基建高投入难题[5] - 地方政府将低空经济视为"新基建",企业通过绑定政府快速卡位产业链关键环节[5] 技术升级与产能规划 - 亿航智能计划扩建云浮二期产线2.4万平方米,2025年底实现年产1,000架EH216-S[7] - 与英搏尔合资升级产线,与欣界能源合作固态电池技术使EH216-S续航提升90%至超48分钟[7][8] - 与江淮汽车、国先控股合资建eVTOL生产基地,与长安汽车合作开发飞行汽车产品[8] 行业后续发展重点 - 需关注亿航在其他地区的OC取证进展,以及峰飞、沃飞长空等企业的TC适航取证进度[6] - 当前应用聚焦景区观光,城市/城际通勤场景需等待中长距离机型适航突破[6] - 2025年载人观光和载货级eVTOL适航进展可能加速[6]
低空经济点评:亿航智能运营合格证落地,低空经济从试点迈向商业化运营阶段【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31 16:17
低空经济商业化进展 - 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OL完整商业运营资质的公司,旗下子公司亿航通航和合翼航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低空经济从试点迈向商业化运营阶段[2][3][25] - eVTOL商业化运营需完成TC、AC、PC、OC四个取证环节,亿航智能的EH216-S已全部取得,成为全球首款且唯一具备完整资质的载人eVTOL机型[3][17] - EH216-S最大起飞重量620公斤,最高时速130公里/小时,续航25分钟,航程30公里,采用全备份设计确保安全冗余[17] 亿航智能取证历程 - 2020年12月提交EH216-S型号合格证(TC)申请,2023年10月获得TC,12月获得标准适航证(AC),2024年4月获得生产许可证(PC),2025年3月获得运营合格证(OC)[8][9][10][25] - 2017年启动适航审定筹备,2019年成为中国首家无人机适航审定试点单位,2022年完成全部审定计划[16] - 取证过程中民航局采用"一事一议"方式,为EH216-S制定专用条件[3][9] 商业化运营布局 - 合肥骆岗运营中心可运营10台eVTOL,存储50台,提供维修和航材保障服务;广州穗港码头总部将开通观光及交通航线[10][11][12] - 运营范围限定在120米以下空域,采用留空飞行模式(起降同位置),目前仅允许昼间单乘客、单机运行[15] - 合肥计划三年建设超30个垂直起降点,广州规划30公里城市空中交通生活圈[22] 区域市场拓展 - 合肥:已交付5架EH216-S,建成2个运营中心,规划载人运输网络[22] - 广州:完成跨江航线首飞,南沙区计划打造海陆空无人体系[22] - 深圳:建成自动化立体升降式起降点,交付5架EH216-S[22] - 太原:交付50架EH216-S用于低空观光[22] - 珠海:建立陆岛低空运营中心,开通37公里海岛物流航线[22] - 上海:完成市中心首飞,计划开展空中出租车商业化运营[22] 产品与技术特点 - EH216-S采用多旋翼分布式电推进构型,16个螺旋桨由8个臂架独立驱动,折叠后仅需5平米存放空间[17] - 应用场景包括文旅观光、空中物流、医疗转运、城市应急响应等[17] - 合肥运营中心提供空中婚礼、商业接驳等定制化服务[10]
低空经济专题策略报告:改革推进,上下游迈向高质量发展-2025-03-11
华西证券· 2025-03-11 19:42
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到2035年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 [4][19] - 空域改革推进,为低空发展提供保障,央地政策部署加快,试点城市有望扩大 [5][6] - 低空应用场景丰富,商业化进程加快,预计今年基建先行,投资额年均千亿以上 [7][8] - 推荐受益标的,涵盖硬基建、通用飞机等多个领域 [10] 01低空市场前景广阔,央地加快部署落地 - 低空经济是以航空器为载体、低空活动为牵引的多产业融合新经济形态,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强 [16] - 低空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政策全方位推进支持,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万亿元 [18][19] - 国家空域管理试点有序推进,首批试点城市优势明显,预计第二批试点城市将公布,提升低空空域利用率 [23] -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包括消费、作业、运输、应急安全类,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4][26] - 各省市积极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蓝图,围绕基建规划、运营和生产奖补等方面 [27] 02 EVTOL和无人机未来或是低空经济的“主角” - 无人机和eVTOL成本低、灵活性高,未来或成低空经济主要载体,现阶段以无人机为主,未来以eVTOL为主 [29][30] - 低空飞行器应用于公共服务、旅游和物流领域,“十五五”企业将建立适配商业模式 [33] - 直升机可垂直起降、军民两用,但噪音大、成本高,国产直升机有发展空间 [34][36] - 固定翼飞机用于客货运输,速度快、机动性高,但起降场地要求高、价格昂贵 [37][39] - 无人机灵活性高、成本低,民用无人机成主力机型,大疆占全球消费级市场7 - 8成 [40][42] - eVTOL噪声小、出行高效,成本优势将显现,与直升机和无人机相比有独特优势 [43][44] 03 产业链企业争先布局,各显身手 - eVTOL单机价值链条长,推进系统价值量占比最高,单机价值量为250万美元 [47] - eVTOL整机公司中,中国与欧美积极布局,亿航智能率先取得三证,多数企业处于适航取证阶段 [50] - eVTOL推进系统及能源系统制造企业不断迭代升级产品 [51] - eVTOL电池多采用锂电,成本低,多家企业参与制造 [53][54] - eVTOL机身结构与内饰多使用复合材料,众多企业提供相关产品 [55][56] - eVTOL航电与飞控系统是核心部件,多家企业参与研发制造 [57][58] - 2024年至今多家eVTOL企业获得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美元不等 [59][60] 04“低空+”场景应用广,物流配送有望率先商业化 - 低空+物流配送短期内商业落地性强,2025年市场规模超12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4500亿元 [62][66] - 低空+旅游娱乐中期市场潜力大,2030年低空文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eVTOL成破局关键 [67][70] - 低空+载人交通长期空间大,2035年载人eVTOL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飞行汽车进入商业落地倒计时 [71][73] 05低空硬基建投资规模近千亿元/年,软基建220亿元/年 - 我国通航能力尚处早期,通用机场数量稳步增长,但与美国相比成长空间巨大 [75][76] - 低空飞行硬基建每年投资额近1000亿元,2024 - 2027年起降场硬基建年均投资910 - 1020亿元 [80] - 通用机场投资测算,到2030年累计投资约5613亿元,年均规设费用约42亿元 [81][82] - 起降点/场投资测算,每年投资额110 - 220亿元,各省市已规划大量起降点 [85] - 梳理基建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华设集团、深城交等,各公司积极开展低空业务 [89] - 低空空管系统每年产值最高超220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约6.9亿元,2027年增长至228亿元 [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