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搜索文档
脚下沾泥心向农!广东农技人员蹚出不凡路
南方农村报· 2025-05-05 20:36
农业科技工作者贡献 - 四位广东农业科技工作者古幸福、林伟秋、谢文青、仇志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在超级稻高产、茶树病虫害防控、抗病良种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6][7][8][9][10][11] - 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效超亿元,推动"广东粮""岭南茶"品牌价值提升 [11][12] - 通过技术推广、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例如谢文青推广的技术累计应用500万亩,农药用量减少30%,防治效率提升40% [55][56][57] 古幸福个人成就 - 30余年扎根惠阳区基层,年均田间指导超200天,组织技术培训40余场,累计为农户节本增效超3000万元 [17][18][19][20] - 引进超级稻"超优1000"创惠州单产纪录(亩产725.6公斤),合作研发的"冷浸田改良技术"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4][25] - 推动惠阳区成为全省撂荒耕地复耕标杆,完成400多块撂荒地复耕方案 [18][19] 林伟秋个人成就 - 28年专注茶叶技术推广,引进茶园生态建设、农药减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 [36][37][38] - 近5年举办培训班100多场,培训10000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0000多份 [39][40] - 主持参与10多项科技项目,获省农技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5][46][47] 谢文青个人成就 - 培育"金农香占""台农811"等抗病稻种,使台山市白叶枯病发病率下降90%,挽回年损失7200万元 [63][64][65][66][67][68] - 选育"象牙香占""台香812"等优质品种,推动台山大米品牌价值提升30%,农户每亩增收200元 [69][70][71] - 建立6个新品种示范基地,带动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突破80万亩 [59][60] 仇志杰个人成就 - 22年负责高明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累计检测样品超20万份,建立省内首个通过计量认证的县区级检测实验室 [78][79][80] - 推动合水粉葛、三洲黑鹅等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收,助力高明农业强区建设 [81][82][83] - 作为全国唯一县区级农产品检测评审员,完成100多次省级技术评审工作 [85][86][87]
奋斗华章︱创新向未来
新华社· 2025-05-04 11:39
科技创新实践 - 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工陈颢元将钢结构知识应用于铁塔检修,提出"仿生自适应卡具"设计解决绝缘子尺寸匹配问题 [4][8] - 团队研发新型合金材料工具实现"减重不降效",外骨骼机器人提供15kg上肢助力提升高空作业效率 [8][10] - 创新理念强调"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到一线",通过解决实际痛点推动技术迭代 [10] 农业技术全球化 - 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公司创始人王守波将寿光温室大棚技术推广至全球40个国家,累计建设294个种植园 [16][18] - 公司针对土库曼斯坦等地区气候特点定制大棚设计,实现蔬菜产量显著提升 [16] - 业务涵盖温室骨架材料生产、多功能大棚设计及海外市场拓展,形成一站式农业设施服务模式 [14][16] 化工材料研发突破 - 中国石化川维化工研究院研发团队将VAE乳液产品从6个拓展至25个,实现生产技术全面升级 [24] - 刘晶晶团队攻克建筑防水乳液性能与成本平衡难题,完成从实验室样品到商业化产品的转化 [26][28] - 研发方向聚焦多品种、差异化、绿色化,产品应用于胶粘剂、涂料等民生领域 [24][28] 高端制造与智能化 - 海油工程天津基地应用焊接机器人技术提升制造效率 [29] - 广东拓斯达生产基地测试工业机器人产品,推动自动化生产 [30] - 鹤壁天章卫星获批年产100颗卫星资质,建立研发制造一体化卫星产业链 [35]
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金融特派员助力河北农业科技转型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20:25
农业科技转型与金融支持 -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转型的强劲引擎 [1] - 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为根力多生物科技提供3500万元贷款支持 助力春耕期间农业科技转型 [1] 根力多生物科技的创新成果 - 根力多拥有20项国家发明专利 每年为黄淮海平原超200万亩耕地提供"绿色能量" [2] - 公司研发的"有机+无机+微生物"三元复合肥可使小麦田普通化肥农药用量减少近20% [2] - 该肥料能有效提高产量 提升地力 解决作物病害和连作障碍 [2] - 示范田农业大户使用生物肥替代三成化肥后 每亩节约成本并提高小麦蛋白产量 [2] 金融支持的具体实施 - 兴业银行金融特派员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审批 保障企业万吨原料储备 [2] - 贷款资金助力企业微生物实验基地各开发项目高速运转 [2] - 资金支持赶上菌种扩繁期 保障企业产能提升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兴业银行将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3] - 持续深化金融特派员制度 创新金融产品 定制融资方案 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3] - 通过系列举措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助力河北农业科技转型 [3]
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透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新华社· 2025-04-30 16:19
中国经济态势与应对策略 - 中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彰显强大韧性和潜力,但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稳固 [1] - 面对外部冲击,需积极应对挑战,坚定发展信心,稳固经济回升基础 [1] 内外市场协同发展 - 通过接力促销活动搭建外贸优品与国内市场的桥梁,内外兼顾以对冲外部风险 [3] - 电商平台加速行动,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拓销路、完善配套服务 [7]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庞大国内市场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5] 企业应对策略与创新 - 外贸企业以"自变"应对市场"万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9] - 山东淄博医用防护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搭建高端医疗器械平台丰富产品线 [11] - 山东寿光农业科技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弧形钢梁提升温室抗风等级至12级,适应中亚多风地区需求 [13]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持续优化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营商环境,扩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14] - 第十五届中国·东光纸箱包装机械国际博览会吸引50个国家和地区客商,聚焦智能装备创新 [16] - 2024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外资企业视中国市场为重要战略选择 [19] - 施耐德电气集团高管表示中国市场展现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1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合规发展研讨会召开
消费日报网· 2025-04-30 13:29
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融合实体经济的特色电商平台正在催生新兴业态, 并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加速器,汇宜通数商系统就是数实融合的代表案例之一。市场监 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刘敏以汇宜通数商系统为例,从数字化、实体经济、差异 化数字电商、区域经济垂直化及区域经济差异化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 他指出,数字经济是信息革命落地的抓手,企业要用好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从区域经济和差 异化建设上突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的创新与合规发展路径,4月22日至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调研组赴四川省宜 宾市江安县开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合规发展调研工作。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地方在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后续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月23日上午,课题调研 组在江安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举行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合规发展研讨会。会上,专 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如何推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如何保障 ...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助力“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 如何更好地培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强农兴农人才?
央广网· 2025-04-30 01:33
科技小院模式创新 - 全国首个"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揭牌,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 [1][4] - 科技小院通过"政产学研用"融通共建模式,培养既懂科研又懂销售与田间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培养闭环 [4][10] - 全国已有1800余个科技小院,从单纯农研扩展到产业链整合,推动农业全链条变革 [12] 数字化与电商赋能 - 电商平台为科技小院提供销售渠道建设支持,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电商运营意识,解决农产品"种得好但卖不出"问题 [4][6] - 拼多多等平台观察到90后"农二代"与科技小院学生在理念碰撞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品牌化发展 [6][8] - 数字化工具如"洱海流域养分智慧管控平台"被农户广泛应用,提升绿色生产效率 [5][10] 人才培养机制转型 - 农学生通过一线实践发现问题并反馈生产,形成"从生产到生产"的闭环培养体系 [10][12] - 教育方向转向市场需求驱动,鼓励学生在国民经济主战场锻炼,结合消费者需求进行技术创新 [12] - 科技小院作为项目孵化器,为创业学生整合资源,典型案例包括杨静放弃人才引进机会返乡创业 [1][2][5] 产业链整合案例 - 杨静团队开发的油菜苔产品因缺乏产业链支持滞销,后通过科技小院协作网整合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链 [2][4] -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农户画像研究、电商供应链效率等课题,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 [10] - 张福锁团队从盐碱地治理转向市场对接,去年丰收节活动实现单晚高销量,验证产业链整合成效 [6][12]
云南大理有座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讲述拼多多“千亿扶持”新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4-29 23:45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成立 - 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揭牌,由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及大理州政府联合建设 [1] - 该项目是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在支持科技小院领域的首个落地成果 [1] - 构建"党政产学研用"六位一体实践育人平台,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推动7个农业科研课题及20多个科技小院农产品"触网"销售 [3] 拼多多农业战略布局 - 公司依托"千亿扶持"计划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通过数字化手段挖掘乡土产品潜力,强化地域特色属性 [4] - 计划持续支持科技小院建设,重点培育具备科研能力、技术推广及互联网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兴农人才 [5] - 平台将拓展支持范围覆盖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构建多方共赢的农业产业生态 [13] 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 - 科技小院联合多方开发"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全程监管"一体化养分智慧管控体系,试点覆盖100亩农田、40余田块、20余农户 [6] - 系统可实时监测地块作物需求与土壤养分,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超30% [9] - 农户通过数字化平台30分钟内可完成肥料下单及配送,显著提升施肥科学性与便利性 [9] 农产品电商化实践 - 拼多多支持科技小院将工作重心从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帮助优质农产品建立成熟销售渠道 [3] - 通过直播活动销售9个科技小院的22款农产品,其中四川冷笋与广西北海虾干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11] - 创业者杨静在拼多多平台上线超100个SKU,覆盖全国2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 [11] 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 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联合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打造农业复合型人才"黄埔军校" [10] - 典型案例杨静从技术推广者转型为电商创业者,推动20余个科技小院农产品供应链整合 [10][11] - 全国科技小院数量已超1800个,覆盖31个省份,拼多多将其视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助力 [12]
长沙“青春创未来 奋斗书华章”座谈会上,这些青年激荡奋进强音
长沙晚报· 2025-04-29 22:57
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 湖南"七个一"创业政策扶持下,长沙闪灵智合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刘园园在半年内完成从项目路演到入选《夺金2025》,成为生物医药赛道创业"金种子",并获取100万元种子轮融资 [1] - 湖南竹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再阳在政府提供的免费实验室里完成数百次试验,研发出"高效仿生减反射透明竹膜"技术 [2] - 东茅街茶馆初创合伙人张铁瀚在政府首店经济政策支持下,打造全国首个"方志文化"茶馆品牌 [4] 生物医药行业 - 长沙闪灵智合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已在全国40余家养殖场推广应用,并与国际顶尖生猪育种企业达成意向合作 [1] - 公司命名"闪灵智合"中,"闪"代表技术精准高效,"智"代表新技术和新质生产力 [2] 新能源行业 - 湖南竹阳新能源有限公司跨界研发出"高效仿生减反射透明竹膜",为光伏产业开辟新路径 [2] - 该技术获得"挑战杯"金奖,让竹林变身"新能源发电站" [2] 现代农业 - 湖南田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宁乡流转1280亩土地,探索"水稻+水产"共生模式,引入全程机械化使每亩地用工成本降60% [3] - 采用"稻鱼虾"立体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农药化肥使用量降65% [3] - 与刘少军院士团队合作建立"种业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农户"体系,带动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升级 [3] - 打造"宁乡田礼"品牌年销售额超2600万元 [3] 文化创意产业 - 东茅街茶馆日均销售3000杯茶、1000斤粉,社交媒体讨论度持续走高 [4] - "泥人刘"第四代传人刘嘉豪将AI设计、3D打印引入传统陶艺,与湖师大共建"数字陶瓷实验室" [4] - AI算法可生成2000种设计方案,将研发周期从180天压缩至30天 [4] - VR虚拟展厅让用户扫码"穿越"古窑,见证72道工序 [4] - "泥人刘"在古镇开设陶艺工坊,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联合高校建立非遗研学基地,已培养200余名年轻传承人 [5]
秦楚汉:不必追风去,我要等风来丨科创Z世代
第一财经· 2025-04-29 15:47
上海欢迎青年,青年筑梦上海。在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召开之际,《科创Z世代》 推出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专辑",讲述青年双创人才与上海这座青年发展型城市共同成长的 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把传统农业与AI技术结合、一心想要改变种地"看天吃饭"面貌的墨泉生物创 始人秦楚汉,这位"90后"CEO到底是带着怎样的决心回到上海投身农业?他又会迎来自己人生的风口 吗? ...
云南:税惠赋能助力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4-29 15:34
税收营商环境优化 - 云南省税务部门通过智慧税务建设推动税费服务从"便捷办"向"精准助"升级 聚焦数据赋能、服务破题、政策护航三大路径 [1] - 构建"线上+线下+定制"三维宣传体系 创新推出"春风税雨"可视化直播平台 累计服务纳税人超3000人次 涉税咨询响应速度提升60% [2] - 嵌入"开业第一课"税企直连模式 新办企业涉税办理时间从3天压缩至2小时内 近2000户新办企业受益 首次申报准确率达90%以上 [3] 智慧税务服务体系 - 实现98%税费事项"网上办" 160多项业务"掌上办" 33项业务"全省通办" 14项业务"全国通办" [4] - 设立"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中心 针对高频业务设置标准化应答模板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办理77项业务 办结率达100% [4] - 组建征纳互动坐席团队 复杂问题由专业干部实时指导 车船税信息维护实现全国服务半径覆盖 [4] 政策精准落地机制 - 建立"政策雷达+智能匹配+风险防控"三位一体机制 通过大数据扫描企业标签自动匹配适用政策 [5] - 云南宏盛铁塔实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89.82万元 政策推送通过电子税务局、短信等多渠道"点对点"触达 [5] - 云南林森食品作为"专精特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93.8万元 税务部门定制"一企一策税伴成长计划"提供风险监控 [6] 银税互动成效 - 拓宽纳税信用应用场景 A级纳税人可获得办税绿色通道及信贷支持 [6] - 云南林森食品凭借A级信用获得1700万元"竹业贷" 用于设备更新和规模扩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