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破解机器人产业瓶颈,北京这个训练中心年产百万数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6 09:20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概况 - 北京首个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位于首钢园,占地3000平方米,每年可产出超百万条高质量多模态数据[1] - 中心划分为"九年一贯制"训练区和"机器人大学"场景区,覆盖家庭康养、特种作业、新零售等十大实景应用场景[1] - 中心部署108台形态多样的机器人,包括具身双臂升降机器人、轮式人形机器人、单臂无人机等,实时采集动作数据[1] 数据对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性 - 高质量、多样化、贴近真实世界的多模态数据是训练机器人AI模型的必备"养料",决定其通用能力[2] - 单个简单动作(如叠毛巾)需成千上万次重复训练才能形成标准化知识储备[2] - 行业核心痛点包括跨场景数据通用性不足、仿真与真实场景差距大、缺乏标准化数据格式与闭环迭代生态[2] 训练中心的战略定位与生态建设 - 中心定位为集研发、测试、培训、合作为一体的前沿基地,构建"数据-训练-验证-落地"全栈式服务能力[2][3] - 汇聚元客视界、艾欧智能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技术,形成覆盖感知、决策、执行的生态矩阵[3] - 联合鹏城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搭建全闭环智能训练场,已服务海内外顶尖大模型及机器人企业[3] 商业化应用前景 - 规模化应用产生的真实数据(非仿真数据)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需先解决操作能力与成本问题[2] - 中心聚焦家庭服务(收纳、清洁)、农业(采摘)、工业(汽车装配)等场景的实操数据采集[1][2]
机器人时代来袭:未来10年,它如何让你我抓住致富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11 22:45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市场价值达165亿美元,较前几年显著增长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到2050年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规模 [4] - 2025-2035年机器人行业整体增长率预计在20%左右 [4] - 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从2025年17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350亿美元 [4] 制造业应用 - 协作机器人(cobots)在工厂和仓库中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3] - Tesla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每小时劳动力成本仅5美元 [5] - 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已采用机器人分拣包裹,效率翻倍 [5] 医疗领域发展 - 医疗机器人市场到2030年预计增长至数百亿美元 [7] - 机器人应用于辅助手术和老人护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7] - 日本和欧洲已部署陪护机器人提供聊天、提醒服药等服务 [7] 农业与零售创新 - 到2035年农业机器人可提升产量20%以上 [8] - 中国Unitree Robotics进行农业机器人实验并举办机器人搏击比赛 [8] - 零售机器人市场到2030年预计翻番,亚马逊仓库机器人提升分拣速度三倍 [8] 企业动态与投资机会 - Tesla的Optimus机器人已具备仓库搬运能力 [5] - Goldman Sachs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可能创造10万亿美元收入 [11] - 2025年全球机器人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 [11] 市场驱动因素 - 劳动力短缺和自动化需求推动机器人市场扩张 [4] - 机器人可替代危险工作如高空作业和矿井挖掘 [4] - 机器人将创造更多编程和设计类就业岗位 [7]
联诚精密与高校合作研发农业采摘机器人
新浪财经· 2025-08-11 12:42
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 - 联诚精密与高校合作研发多款高效农业机器人 [1] - 产品涵盖智能采摘植保等系列 [1] 技术应用 - 采用AI视觉识别与物联网技术 [1]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柔性化生产 [1]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升级 [1] - 为现代智慧农业提供高可靠性解决方案 [1]
平衡好三方面因素 促机器人产业行稳致远
证券日报· 2025-08-09 00:27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已能完成精密零件组装和毫米级果实采摘操作 护理机器人可处理80%老年公寓日常服务流程 显示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向多元应用场景渗透 [1] - 中国机器人产业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当前核心挑战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需通过场景创新激活产业新动能 [1] 场景化发展策略 - 存在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错配问题 例如人形机器人能完成高难度舞蹈但难以胜任基础护理工作 建议组建"需求工程师"队伍深入一线场景转化用户痛点为技术参数 [3] - 上海某企业通过3个月医院蹲点开发的输液机器人已落地全国200家三甲医院 验证场景化研发模式有效性 [3] 成本优化路径 - 工业机器人微米级精度与中小企业承受能力存在断层 需构建商业化闭环 通过零部件国产化降低硬件成本 [4] - 建议开发模块化解决方案降低使用门槛 目前多地已成立机器人创新中心 需加速区域产业优势集聚开展联合攻关 [4] 国际化布局 - 中国机器人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技术应用标准开始出海 需重点推动具身智能、人机协作等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定 [5] - 建议头部企业建设海外"场景实验室" 联合发起专项出海行动建立安全标准互认体系 反哺国内技术升级 [5]
具身智能、大模型、灵巧手……在这场大会看“人工智能+”如何在深圳具象化
搜狐财经· 2025-08-03 04:34
大会概况 - 2025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馆面积达8万平方米,超1000家企业参展 [1] - 大会以"模驱具身・智启未来"为主题,展示AI从软件向硬件渗透的成果,包括机器人、智能终端、工业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2] 参展企业与技术展示 - 腾讯、华为、优必选、云天励飞、商汤等龙头企业将展示前沿成果,比亚迪将携方程豹、腾势品牌旗舰车型亮相 [4] - 深圳机器人领域的"八大金刚"和"十三太保"将集中展示工业协作、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全场景应用,普渡机器人将发布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 [4] - 20余家日本企业参展,包括RobinX株式会社的农业机器人、ROKAE精機的协作机器人等,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将展示AI医疗、智能无人机等技术 [4] 行业场景与主题展馆 - 展会设置安防、金融、制造、医疗等八大行业场景,以及通用AI、智能传感、AI+场景、智能终端四大主题馆,特设"AI未来城"体验区 [5] - 医疗场景区展示智能诊断系统实时影像分析,制造场景区展示工业机械臂与大模型协同作业,智能终端馆展示搭载AI技术的智能手表、工业控制器等新品 [5] - "AI未来城"体验区包括智慧交通场景(车路协同系统优化红绿灯调度)和元宇宙教育区(虚拟教师结合多模态大模型实现个性化教学) [5] 新产品与新技术发布 - 大会期间将全球首秀100项颠覆性AI技术,涵盖AI芯片、生成式AI、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终端、灵巧手、AIPC、AI玩具等领域 [6] - 全球首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和《人工智能发展中国特色(大湾区方案)》,为行业提供权威标准和趋势分析 [6] - 发布"2025深圳人工智能企业TOP50"、2025十大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2025人工智能企业等级评定等十大权威榜单 [6] 国际参与与市场影响 - 大会吸引30余国家的8876名海外采购商登记参观意向,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 [6] - 大会背靠深圳优势产业,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成"技术+市场+资本"三重引力场,吸引全球资源 [6]
大规模设备更新首批1730亿落地,哪些仪器/领域收益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7-25 11:02
政策资金支持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为2000亿元,首批1730亿元已分配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1][2] - 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重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 [5] - 2025年新增贷款贴息1.5%上浮 [7] 政策覆盖范围 - 2025年政策覆盖16大领域,新增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支持领域,形成"16+N"覆盖体系 [5] - 工业与能源领域占比45%,交通与物流领域占比20%,公共服务领域占比25%,新增扩围领域占比10% [6] - 2024年政策覆盖7大重点领域,2025年扩展至16大领域并建立动态扩围机制 [7] 重点支持领域 - 工业重点领域:石化、钢铁、有色等11大行业设备焕新,淘汰落后设备,更新智能生产线 [8] - 能源电力设施:10大升级方向包括特高压电网、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新能源并网性能优化等 [8][9] - 交通运输设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化改造、民航导航设备更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更换 [10] - 物流设施:智能仓储、运输设备升级 [11] - 医疗设备:县级医院影像设备更新、基层诊疗器械 [5][11] 政策实施机制 - 取消"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门槛,降低中小企业申报门槛 [5] - 建立"地方审核+国家复核"双把关机制,简化审批流程 [5] - 从单项目申报改为产业集群整体申报优先 [7] 新增领域支持 - 电子信息领域: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5G基站核心部件、人工智能算力设备 [11][12] - 设施农业: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农业机器人、精准灌溉设备 [11][12] - 安全生产:矿山安全监测系统、危化品智能管控平台 [6][12]
明年底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 智慧农场 科技拓展想象(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1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林村伏羲农场采用农业机器人、各类传感器实现远程操控和实时监测,农场"聪明"化程度高[1] - 伏羲农场作为中国科学院智慧农业试点项目,已在内蒙古、重庆、安徽、湖北等地推广,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持续深化[2] - 我国智慧农业加快迈入新阶段,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感知、决策和控制,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3] - 农业农村部已成立智慧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累计立项行业标准122项、发布实施26项,促进规范发展[3] 政策支持与目标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1]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30%以上,2028年底达32%以上[4] 技术创新与应用案例 - 河南省内乡县智慧牧场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红外热像仪和智能温度计监测牲畜体温变化[3] - 山东省莱州市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应用智能投喂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构建鱼类行为模型[3] - 江苏省南京汤山翠谷产业园采用100%国产化数字大脑控制番茄种植,节水节肥超30%,产量增加1/3[5][6] - 大疆农业新款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和相控阵雷达,空间点云密度达每秒30万个,可识别细小障碍物[6] 技术研发进展 - 我国已建设34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和分中心、35个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覆盖关键技术领域[7] - 在作物表型解析、土壤测量装备、农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7] - 正在研发"机械臂+模组"协同采摘机器人,单次采摘时间有望从10秒提速至4秒[6]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智慧农业面临数据算法模型、作业装备等技术创新难度大的挑战[8]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需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在农业领域更好发挥作用[8] - 智能灌溉闸门等设备造价偏高,智能技术对土壤条件有要求,推广存在成本制约[8] - 建议形成整体解决思路再进行规模化推广,降低落地风险和成本[9] - 开展校企合作开发智慧农业课程,培养交叉型人才队伍[9]
农业农村部:稳步实施农业机器人等农机研发专项
机器人圈· 2025-07-02 18:50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IRCTC) - 大会涵盖专家报告、学术征文、青年交流等板块[1] - 提供高曝光商务合作机会[1] - 9大期刊联合征文并承诺年底正刊发表[1] 农业科技创新进展 - 国家统筹多主体科研资源,建设56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95%[2] - 每年遴选发布100余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2]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 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5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实现产业化[3] - 植保无人机总量超20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4亿亩[3] 机器人行业动态 - 7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报[5]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和价格战现象[6]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6] - 清华大学团队研究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6]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6] 国际前沿进展 - 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新型装置问世[6]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昆虫级变形机器人被研制[6] - 五眼联盟推出AI合作法案[6]
乔司计划 打造国家级农业中心
每日商报· 2025-06-27 07:31
项目概况 - 田立方·数智科创园位于乔司街道,总用地面积约4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8万+地下2万),计划2027年年初建成,目标打造国家级农业示范中心 [1][2] - 园区布局包含智能制造组团、农业创新组团、企业展厅等,配套研发中心、标准化生产厂房及综合办公设施 [2] - 项目毗邻田立方·未来农场,采用数字化管控、物联网监测、无人机作业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智慧农业管理 [1][3] 战略方向 - 聚焦三大方向:智能制造装备、数字技术研发、三产融合示范,联动未来农场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 [2] - 集成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推动农业4.0技术突破 [2] - 计划导入长三角农业头部企业资源,打造"电子装备+生物信息+生物技术"一体化智慧农业新模式 [2][3]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提供数字农业专项扶持政策,包括重点企业3年梯度减免租金、最高免租3个月加装修补贴 [2] - 技术攻关项目可申请最高50万元补贴 [2] - 目标形成"产、研、孵化、加速"一体化产业体系,最终建成全国"农业总部经济园区"示范园区 [3] 技术应用 - 已实现实时大数据监测(土壤、温度、病虫害等)和无人机精准作业等智慧农业场景 [1] - 未来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标杆建设 [2][3]
21家创想者企业正式签约落地杭州
每日商报· 2025-06-09 06:24
赛事概况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型纪实创投节目《赢在AI+》总决赛于6月8日在杭州举行,主题为"智启新程,共鉴未来" [2] - 赛事汇聚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投资代表及AI爱好者,现场揭晓"2025中国AI创业十骏"并促成21家AI创想者企业签约落地杭州 [2] - 从102位参赛主体中筛选出的30位AI创想者展示创新项目,涵盖AI辅学机、视障人士APP、智能汽车充电、智慧农业等垂直领域 [2] 企业动态 - ELU.AI(原力无限)展示FORCE系列智能全自动充电机器人,已与东方富海、普华资本签约,计划将融资用于核心技术研发、战略调整及行业整合 [2] - 酷牛创新技术专注农业机器人研发,运用AI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智能除草,计划在青山湖科技城设立研发中心,看重杭州高校及头部企业的软件算法优势 [3] - 捷佳润科技、星逻智能科技等21家企业分别入驻未来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三大创新平台 [3] 杭州创业环境 - 杭州政府高效务实的服务及领先的创业环境吸引企业落户,高素质人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 - 102家参赛企业中21家落地杭州,17家获得融资,反映出当地优越的营商环境 [4] 项目后续 - 《赢在AI+》总决赛内容将于7月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及央视频新媒体矩阵同步播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