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350年老字号青睐“买买买”
IPO日报· 2025-07-24 19:32
公司概况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 有望成为同仁堂集团名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是同仁堂旗下一家中医医疗集团 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及治疗方案 [3] - 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 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 一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5]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 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 市场份额为1.7% [5]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 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为0.2% [5] 业务表现 - 公司主要有三项业务 包括医疗服务 管理服务 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6] - 医疗服务营收占总营收的80%以上 销售健康产品占比14% 利润增长明显 主要源于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热销 [6]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收入分别约为9.11亿元 11.53亿元 11.75亿元 [6]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 4263.4万元 4619.7万元 [6] - 2025年前4个月的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 [8] 收购与扩张 - 公司近年扭亏为盈得益于大举收购 2022年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各65%股权 [8] - 2022年至2024年 三溪堂两家公司总计收入分别约为1.99亿元 3.60亿元 3.74亿元 占公司总收入21.9% 31.2% 31.8% [8] - 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 分别持有70% 60%股权 [8] - 公司计划将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偿还银行贷款及营运资金 [9] 财务与负债 - 公司通过质押股权获取银行信用融资 截至2025年4月30日 相关银行借款未偿还余额合计达1.42亿元 [9] - 报告期内负债率分别为39.7% 35.1% 45.2% 较报告期前一年不足10%显著增长 [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41.8万元 8849.4万元 8778.7万元 [9]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2616.3万元 29303.4万元 29673.2万元 [9] 商誉风险 - 2021年公司商誉账面值为0.26亿元 2022年收购后攀升至1.87亿元 [11] - 2023年商誉减少13.9%至1.61亿元 2024年收购后增至2.63亿元 同比增加63.4% [11] - 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达37% 若未来业绩不达标将直接冲击利润 [11]
350年老字号青睐“买买买”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17:42
公司概况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同仁堂集团旗下中医医疗集团,成立于2015年,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和健康产品 [3] - 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 [4]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 [4]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公司在非公立中医院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0.2%,该市场规模占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总规模的46.5% [4] 业务结构 - 公司三大业务:医疗服务(营收占比80%以上)、管理服务、健康产品销售(占比14%) [4] - 健康产品利润增长显著,主要得益于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热销 [4]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年内利润从-923.3万元增至4619.7万元 [4] 资本运作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机构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前三家为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 [1][3] - 计划将募资用于扩充医疗服务网络(2024-2028年)、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及营运资金 [8] 收购扩张 - 2022年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各65%股权,2022-2024年二者贡献收入占比从21.9%升至31.8% [6] - 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70%股权)和上海中和堂(60%股权),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 [6] - 收购导致商誉从2021年0.26亿元增至2024年2.63亿元(+63.4%),占净资产37% [9] 财务表现 - 负债率从报告期前一年不足10%升至2024年45.2% [8] - 银行借款未偿还余额达1.42亿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 [7]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441.8万元、8849.4万元、8778.7万元 [8] - 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保持在2.93-3.26亿元区间 [8]
新股前瞻|从亏损到盈利:拆解同仁堂医养的并购增长逻辑与财务隐忧
智通财经网· 2025-07-20 21:33
公司上市进展 - 同仁堂医养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由中金公司独家保荐,此前两次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递表但未成功[1] - 若上市成功将成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形成"医药工业+零售+医养"的港股三角架构[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提供中医医疗与养老结合服务,拥有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2] - 2024年以1.7%市场份额成为非公立中医院门诊量最大集团,医疗服务收入市场份额0.2%[2] - 医疗服务收入占总营收80%以上,安宫牛黄丸系列产品推动健康产品销售占比达14%[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同期净利润从-923万元扭亏为4263万元、4619万元[2][3] - 毛利率从2022年15.7%提升至2024年18.9%,经营现金流净额三年累计达2.01亿元[3][8] 扩张战略 - 通过收购实现增长:2022年收购三溪堂两家机构贡献收入占比从21.9%升至31.8%,2024年新增上海两家机构[5][6] - 计划2029年前再收购5家医疗机构,重点布局北京、长三角、华中及大湾区[6] 财务风险 - 商誉从2021年2600万元激增至2024年2.63亿元,占净资产37%远超30%安全线[8][9]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2年3.26亿元降至2024年2.97亿元,负债率从10%以下升至45.2%[7][8] - 质押三溪堂和上海承志堂股权获得融资,未偿还银行借款1.42亿元[9] 行业前景 - 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6599亿元增至2023年8976亿元,预计2028年达14780亿元,CAGR10.2%[10] - 行业高度分散,2024年公司市场份额仅0.2%,需与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竞争[11] 发展挑战 - 快速扩张依赖并购导致商誉高企,现金储备不足制约持续收购能力[12] - 行业依赖名医资源难以标准化复制,需平衡资本扩张与运营效率[12]
摩根士丹利降固生堂目标价至48港元 维持增持评级
快讯· 2025-07-14 14:58
摩根士丹利对固生堂的评级调整 - 摩根士丹利维持固生堂增持评级 目标价从55港元下调13%至48港元 [1] - 预计2025年每股盈测上调4% 经调整净利润达4.8亿元人民币 [1] - 2026及2027年每股盈测分别下调9%和11% [1] 固生堂财务表现预测 - 预计中期收入增长约17% 经调整净利润升逾20% [1] - 线下增长较快但被线上扩张放缓部分抵销 [1] - 预计未来收入与利润增长率分别为高双位数百分比和约20% [1] 影响业绩的因素 - 人工智能收入贡献预计将抵销相关投资影响 [1] - 宏观经济不景气和部分地区报销压力对业绩产生影响 [1]
同仁堂又一IPO!
梧桐树下V· 2025-07-14 13:47
上市申请与背景 - 同仁堂医养于6月3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若成功将成为同仁堂集团第四家上市公司[1] - 公司H股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元,最高发行价未披露但包含1%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2]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非公立中医院集团,2024年市场份额1.7%,按收入计排名第二(0.2%市场份额)[3][4] - 业务分三大板块:中医医疗服务(2024年占比84%)、医疗机构管理服务(1.3%)、健康产品销售(14.2%)[3][4] - 截至2025年6月拥有12家自有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及10家管理医疗机构[3] 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1亿、11.53亿、11.75亿元,净利润从-923万扭亏至4619万[5][6] - 业绩增长主要依赖收购:2022年收购三溪堂两家机构贡献收入占比从21.9%升至31.8%(2024年达3.74亿元)[8][9] - 2024年新收购上海承志堂和中和堂推动2025年前4个月医疗服务收入增长超3%[9]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商誉从2021年0.26亿飙升至2024年2.63亿,占净资产37%(超30%安全线)[9][11][12] - 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10%升至2024年45.2%,流动比率维持在1.1-1.3倍[18][19] - 2024年末现金2.97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780万元,但计划2029年前再收购5家机构[20][21] 关联交易与品牌风险 -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贡献收入占比持续超30%(2024年3.96亿元)[13][14] - "同仁堂"商标许可2026年到期,若母公司持股低于33.34%可能终止使用权[16] - 2024年通过股东增资获3.66亿元,其中6750万为现金[15]
固生堂20250702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固生堂 - 行业:中医连锁医疗服务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优势和发展前景 - 优势:国内中医连锁服务龙头,经营稳健,深度绑定名中医,形成业务闭环,财务表现良好,2024 年经调整净利润 4 亿元,同比增长 31.4%,线下机构营收占比 91%,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占比 99%,通过绑定名医、提升供应链管理、异地扩张和品牌建设构筑竞争壁垒,拥有 8 名国医大师等资源,95%新客户来自自有平台,积极推进 AI 技术应用并探索院内制剂转化 [2][3][11] - 发展前景:国内中医市场规模预计到 2031 年达 1.84 万亿元,复合增速 18.2%,民营中医服务市场高度分散,固生堂市占率仅 0.2%,行业整合机会大,政策推动连锁化、高质量中医服务发展 [2][7] AI 名中医分身意义 - 解决名中医生供给问题,固化资源,使运营资产从重转轻,提升运营质量和利润率,推动业务模式和估值空间转变,从赚取供应链收入到赚取技术收入 [5] 市场预期差 - 中药饮片集采政策:市场认为集采使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可通过业务结构转变消化短期影响,优质优价政策利于发挥供应链优势,高质量连锁医疗服务是趋势,公司作为龙头具备优势 [6] - AI 名中医生落地:市场不明朗,AI 将在中医领域率先落地,基于安全性可控、疗效起点低、商业模式转变,相关收入上升将提升估值空间 [6] 国内中医市场现状和驱动因素 - 现状:2019 年市场规模 2920 亿元,预计 2031 年达 1.84 万亿元,复合增速 18.2%,是增速最快的大健康市场之一,民营中医服务市场规模 2023 年达 3787 亿元,同比增长 15.5%,预计 2023 - 2028 年复合增长率 13%,行业前五大服务商市占率 1.5%,固生堂市占率 0.2% [7] - 驱动因素:需求端有人口老龄化、亚健康人群增加、传统文化认同度提高、低成本高安全性利于基层普及;政策面支持社会办高质量连锁医疗服务,疫情后基层类门诊部增长提速 [7] 政策对中医服务市场影响 - 推动向连锁、高质量连锁中医服务转变,关键政策是中药集采,集采压价趋势明显,传统中医馆经营承压,连锁机构具备资本优势,将成中医馆发展主旋律 [8][9] 连锁中医机构发展壁垒 - 名中医生带客户流量是核心资源,供应链管理能力尤其是优质地道药材,异地扩张能力需熟悉不同地区政策规定,长期耕耘形成的品牌优势 [10] 公司各方面成就和进展 - 名中医生资源:通过多方式绑定,有 8 名国医大师等资源,副高级及以上资深医生占比 47%,引流效应显著 [11] - 门店扩张:截止 2024 年底扩张 60 家线下医疗机构,以并购为主,并购后老店内生增长稳定,成立 5.3 亿元并购基金 [12] - 业务覆盖:门店主要覆盖发达地区,24 年进军新加坡,病种以常见病等为主,用户以中青年为主,医保收入占比不到 30% [13] - 会员体系:建立会员体系提高客户粘性,24 年会员收入 12.7 亿元,同比增长 32%,会员年均就诊次数 4.6 次高于全体客户 [14] - AI 技术应用:从名老医生经验汲取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应用包括专病 AI 分身、中药临床评价一体化大模型、智能四诊仪、运营数据分析等,推进院内制剂转化,已完成 13 个院内制剂备案 [16][17] - 院内制剂:拥有超 500 个名医协定方,完成 13 个备案,打通全链条,2024 年广州区域销售额达数百万元,预计 2025 年增长 [18][19] 海外市场情况和公司策略 - 海外市场:发展迅速且高度分散,北美和欧洲监管严格,东南亚市场潜力大 [20] - 公司策略:“先医后药”,通过 AI 辅助诊疗系统输出服务打开市场,互联网医院远程看诊解决疑难杂症,布局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创新中成药出海 [20] 公司盈利预测 - 收入增长来自线下门店,预计 2025 - 2027 年毛利率分别为 28%、28.2%和 28.3%,费用率逐渐下降,选取可比公司给予 2025 年对应 PE 估值 26 倍,对应目标价 43.37 港元 [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风险提示:中药集采与供应链风险、合规经营风险、优质中医师资源不足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23]
新股消息 | 同仁堂医养三度递表港交所 “医”与“养”结合提供中医医疗服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21:52
上市申请 - 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曾于2024年6月28日及12月31日递表港交所 [1]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中医医疗集团 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 为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管理服务 并提供各种医药产品及其他产品 [4] - 公司将"医"与"养"相结合 提供现代化 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 并结合中医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 [4] - 截至2025年6月24日 公司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 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 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4] - 公司依托知名品牌"同仁堂"及优质的药品 已积累及整合大量线上线下医疗资源 [4]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 公司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 市场份额为1.7% [4] - 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 公司以0.2%的市场份额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 [4] - 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6.5% [4] 收入结构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 管理服务 及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 [4] - 截至2023年度 公司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约9.95亿元 管理服务产生的收入约960万元 销售健康产品及其他产品产生的收入约1.38亿元 [4] 发展策略 - 公司通过建立 划转及收购以发展医疗服务网络 [5] - 于往绩记录期间已并入集团财务报表的医疗机构中 有两家自建医疗机构 即同仁堂互联网医院及齐齐哈尔同仁堂中医医院 [5]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 2023年度 2024年度 公司实现收入分别约为9.11亿元 11.53亿元 11.75亿元人民币 [6] - 同期 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 4263.4万元 4619.7万元人民币 [6]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910,975千元 1,153,126千元 1,175,118千元 [7]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142,768千元 217,481千元 222,497千元 [7] - 2022-2024年税前利润分别为6,213千元 65,481千元 61,375千元 [7]
固生堂(02273):首次覆盖报告:国内中医连锁服务龙头,AI推动创新出海
东方证券· 2025-06-09 10: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固生堂“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固生堂是国内领先中医连锁服务龙头,营收高速增长,2018 - 2024 年间 CAGR 高达 26.8%,2022 年利润转正,经调整净利率稳中有升 [9] - 受益需求驱动和政策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服务快速发展,公司通过多种方式绑定名中医资源,成立并购基金用于门店扩张,长期发展潜力充足 [9] - 公司 2019 年布局 AI,聚焦研发 AI 名中医分身,还与多方合作开展项目,未来有望实现 AI 辅助中医诊疗和创新中成药出海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领先的中医连锁医疗健康服务机构 - 公司 2010 年成立,2021 年上市,早期扩张线下机构,后布局线上平台等,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 [14] - 形成业务闭环,建立 OMO 模式,结合传统中医与西医,线下机构承载多项业务,线上平台侧重咨询问诊和引流等 [17] - 创始人涂志亮持股 34.27%,睿远基金持股 8.02%,核心高管团队行业经验丰富 [20][23] - 2021 年以来营收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受多种因素扰动,剔除激励影响经调整净利润稳中有进 [27] - 以中医线下门诊为主,线上平台及贵细药材为辅,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和线下医疗机构营收占比稳步提升 [31] - 费用控制出色,22 年毛利率下降,23 - 24 年保持稳定,24 年净利率略下滑,剔除汇兑损失经调整净利率上升 [36] 打造名中医护城河,成长稳空间大 - 国内中医诊疗服务市场大、景气度高,2019 - 2030E 中医大健康、诊疗和中药 CAGR 分别为 11.3%、18.2%和 2.5% [38] - 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端有四大驱动因素,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推动社会连锁办医发展,新冠影响消退后基层民营机构增长提速 [42][46][48] - 公立中医医院是主要提供者,民营机构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行业格局高度分散,公司市占率低,成长空间充足 [53][56] - 中药饮片集采使传统中医馆经营承压,连锁化将成发展主旋律 [58] - 行业门槛低壁垒高,需兼具中医师资源、供应链管理和地区运营能力,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深度绑定名中医 [61][65] - 名中医引流效应明显,新客户数量增加,第三方引流花费少,老店内生稳定,外延并购提速,成立并购基金,完善线下网络 [67][70][72] - 公司看诊病种消费属性明显,客户黏性强,客户数量和认可度提升,客单价增加,线上覆盖全面,发力年轻养生经济 [75][78][82] - 推出会员制度,会员收入和数量快速扩大,自有医生体系完善,业绩增长 [84][88] 以 AI 为引擎,推动中医药创新与出海 - AI 赋能的中医医疗服务带来新机遇,受技术、政策、资本驱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应用仍处早期,格局高度分散 [91][93] - 公司 2019 年布局 AI,完善中医 AI 服务平台架构,有 AI 名中医分身等四大应用,还能提升运营效率 [98][99] - 公司紧跟政策探索“临床经验方 - 院内制剂 - 创新中成药”转化,院内制剂全链条打通,25 年销售有望放量 [102] - 海外中医发展迅速但分散,东南亚市场潜力大,公司提出“先医后药”出海策略,创新中成药有望出海 [104][10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假设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长来自线下门店,25 - 27 年毛利率分别为 28.08%,28.16%和 28.26%,25 年集采致毛利率下滑,后续逐渐消化影响 [107]
固生堂(02273):25Q1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2.7%,并购+AI+院内制剂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19 19: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67.35/股,对应2025/2026年30x/25xPE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5Q1就诊人次约121.0万,同比增长12.7%,增速相对放缓,主要因24Q1外延节奏快基数较高,且25Q1线下增速快于线上逐季度加快 [3] - 并购、AI、院内制剂有望在2025年贡献显著业绩增量 [4] - 预计公司2025/2026年收入为37.9亿元/46.3亿元,同比增长25.3%/22.2%;经调整净利润为4.8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20.6%/21.0% [5] 各部分总结 就诊人次情况 - 25Q1就诊人次约121.0万,同比增长12.7%,增速放缓 [3] - 24Q1就诊人次约107.4万,同比增长42.1%,外延贡献就诊人次约7.4万,带来9.8%的增长 [3] - 25Q1线下门诊量增速达16.0%,3月整体就诊量同比增长近20%,4月线下门诊量同比增长近25% [3] 业绩增量因素 - 国内外收购稳步推进,25Q1已与4家国内标的签署股权转让协议,2025年签约标的平均估值降至0.8 - 1xPS,计划海外实现1.5 - 2亿元收入体量收购,部分海外标的尽调完成 [4] - 7月将推出名医AI分身,预计全年贡献3000万元业绩,计划推出10个中医领域头部专家的AI分身,目前处于数据采集和内测阶段 [4] - 2025年计划新增10个院内制剂,预计院内制剂收入超过5000万元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2025/2026年收入为37.9亿元/46.3亿元,同比增长25.3%/22.2%,经调整净利润为4.8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20.6%/21.0% [5] 可比公司估值 - 展示了海早亚、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可比公司的市值、净利润、PE、PEG等估值数据 [8]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涵盖了公司2023A - 2026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数据及关键比率 [9]
固生堂(02273):2025一季度点评:诊疗量增长稳健,门店持续扩张
华福证券· 2025-05-06 11: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客户就诊人次121万,同比增长12.7%,业务量增长符合预期 [3] - 门店持续扩张,业务版图持续拓展 [4] - 持续加码中医AI,优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客户精细化服务 [6] - 中医医疗服务行业需求旺盛,政策支持下将高速发展,公司作为龙头企业,长期增长潜力足,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动态跟踪 - 2025年4月19日,公司西南区域首家分院成都大源分院开业,当天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合作协议,签约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技术协作单位,并成立“固生堂成都区域专家委员会” [5] - 成都分院开业后,公司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及新加坡开设超80家分院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新门店爬坡、AI研发对利润端影响,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为38.1/48.4/60.9亿元,归母净利为4.28/5.69/7.4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7]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2,323|3,022|3,812|4,838|6,087| |增长率|43%|30%|26%|27%|26%| |净利润(百万元)|252|307|428|569|742| |增长率|38%|22%|39%|33%|30%| |EPS(元/股)|1.03|1.25|1.75|2.32|3.03| |市盈率(P/E)|30.0|24.6|17.7|13.3|10.2| |市净率(P/B)|3.3|3.2|2.9|2.4|2.0|[10] 财务预测摘要 |报表类型|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百万人民币)|1,116|1,188|1,634|2,303| | |应收款项合计(百万人民币)|465|572|708|868| | |存货(百万人民币)|179|217|268|327| |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人民币)|1,813|2,013|2,652|3,549| | |固定资产净额(百万人民币)|142|171|195|216| |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人民币)|1,843|2,018|2,138|2,219| | |资产总计(百万人民币)|3,656|4,031|4,790|5,768| | |负债总计(百万人民币)|1,280|1,418|1,640|1,908|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百万人民币)|2,376|2,612|3,150|3,860| |利润表|营业总收入(百万人民币)|3,022|3,812|4,838|6,087| | |营业总支出(百万人民币)|2,685|3,295|4,144|5,173| | |营业利润(百万人民币)|337|517|694|913| | |除税前利润(百万人民币)|363|513|692|913| | |所得税(百万人民币)|56|86|123|171| |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百万人民币)|307|428|569|742| | |EPS(最新股本摊薄)(元/股)|1.25|1.75|2.32|3.03|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人民币)|452|595|792|985| |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人民币)|-267|-298|-282|-253| | |融资活动现金流(百万人民币)|-375|-225|-64|-63|[12]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29.9%|26.1%|26.9%|25.8%| | |归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21.6%|39.4%|33.1%|30.3%| |获利能力|毛利率|30.1%|31.3%|31.6%|32.0%| | |净利率|10.2%|11.2%|11.8%|12.2%| | |ROE|13.1%|17.1%|19.8%|21.2%| | |ROA|8.7%|11.1%|12.9%|14.1%| |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35.0%|35.2%|34.2%|33.1%| | |流动比率|2.4|2.2|2.2|2.4| | |速动比率|2.1|1.9|2.0|2.2| |每股指标(元)|每股收益|1.3|1.7|2.3|3.0| | |每股经营现金流|1.8|2.4|3.2|4.0| | |每股净资产|9.7|10.7|12.9|15.8| |估值比率|P/E|25|18|13|10| | |P/B|3|3|2|2| | |EV/EBITDA|38|31|24|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