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

搜索文档
人气地标与好去处揭晓,夜间消费“燃”起来
国际金融报· 2025-07-27 15:01
夜间经济政策升级 - 上海优化提升6项夜间经济支持举措并新增4项举措 包括丰富夜间街区演艺活动 优化夜间活动报批报备 推动体育观赛"第二现场"建设 支持夜间定制旅游巴士线路 [1][3] - 前期6项举措包括释放外摆经济活力 优化市集食品安全监管 支持主题特色市集 提升夜间景观照明 优化夜间停车保障 营造安心消费环境 [3] 夜间消费市场表现 - 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达880 09亿元 同比增长3 3% [6] - 上海在2024年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中继续位列全国第一 [6] 夜间经济地标分布 - 首批5个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包括新天地-太平湖区域 吴江路-丰盛里区域 西岸梦中心区域 陆家嘴富都滨江—正大区域 豫园区域 [6] - 首批5个夜生活好去处包括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 普陀"环球不夜港" 杨浦"活力大学路" 闵行"首尔夜市" 长宁"上生·夜未央" [7] 区域特色活动安排 - 浦东富都滨江休闲街10余家餐饮酒吧延长营业至24时 豫园商城"校场集市"营业至24时 豫园花园8月8日起开放夜游至22时 [7] - 徐汇西岸梦中心30余家商户周五至周日延时营业至24时 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提供21时至凌晨3时免费停车 [8] - 普陀"环球不夜港"20余家餐饮营业至凌晨2时并提供22时至凌晨2时免费停车 杨浦大学路商户经营至凌晨2时并赠送停车券 闵行首尔夜市营业至凌晨2时 [8]
夜经济有“首席执行官”了,上海推荐夜晚好去处并发十项支持举措
新浪财经· 2025-07-26 22:52
夜间经济数据表现 - 2024年上海夜间活跃出行人次达403万次,夜间灯光覆盖全市75%面积[5] - 夜场电影上映26.49万场,夜间公交活跃范围1975平方公里[5] - 2024年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880.09亿元,同比增长3.3%[5] - 夜间经济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5] 首批夜间经济地标发布 - 发布5个"夜间经济人气地标":新天地-太平湖区域(石库门+漫步式夜生活)、吴江路-丰盛里区域(露台经济)、西岸梦中心区域(水岸多元业态)、陆家嘴富都滨江-正大区域(浦江夜景)、豫园区域(东方美学)[6] - 发布5个"夜生活好去处":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普陀"环球不夜港"、杨浦"活力大学路"、闵行"首尔夜市"、长宁"上生·夜未央"[6] 支持夜间经济10项举措 - 释放"外摆经济"活力:优化"外摆位"开放区域,建立动态评估机制[7] - 优化市集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食品展销会备案便利化通道[7] - 支持举办主题特色市集:引进非遗匠人及本土品牌商户[8] - 丰富夜间街区演艺活动:提供"演员库""剧本库"资源支持[8] - 优化夜间活动报批报备:实施线上办理及审批便利化[9] - 打造夜间观赛"第二现场":推动商场街区构建沉浸式观赛场景[9] - 提升夜间景观照明品质:打造"一区域一主题一特色"[9] - 优化夜间停车保障:增加临时停车位及分时免费停车区域[9] - 支持推出夜间定制旅游巴士线路:串联地标建筑及人气区域[10]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设立首席执行官及建立商户自治机制[10]
创新供给激活夏日经济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8
暑期消费市场趋势 - 2025年暑期消费市场在文旅、夜间经济、影视、体育等领域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反映国内消费市场活力[1] - 消费需求从传统观光转向个性化、品质化、沉浸式体验,如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浙江横店影视城、青岛啤酒博物馆等案例[1] - 消费升级驱动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观念迭代以及供给端创新[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科技赋能与文化IP深度融合成为撬动夏日经济的关键杠杆,如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夜间灯光秀、沉浸式剧场等新业态[1] - "科技+文化"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并延长产业链,创造二次传播和衍生消费机会[1] - 消费市场竞争重点转向文化内涵与科技应用能力[1] 下沉市场潜力 - 暑期消费热潮向县域旅游和中小城市延伸,如江西萍乡安源区夜市、宁夏银川体育赛事带动周边消费[2] - 县域经济成为扩内需新战场,需政策支持中小城市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2] 挑战与思考 - 部分消费场景依赖短期促销或季节性流量,需将"暑期热度"转化为"全年常态"[2] - 户外运动、文旅体验的爆发式增长对公共服务和环保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提前规划资源调配与生态保护[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2] - 加强政策引导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使"热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2]
央媒看萍乡 | 多彩“夜市”映射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23 20:17
7月23日 人民日报刊发报道 《这个暑期,新玩法带动新消费》 其中聚焦了萍乡市安源区 打造夜食、夜游、夜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让"夏日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人民日报 全文如下: 夜间消费—— 多彩"夜市"映射消费活力 宋佳茵 华灯初上,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烟火气渐浓,非遗糖画摊前,孩子们举着晶莹剔透的"凤凰"笑逐颜开……盛夏时节,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夜间经济推陈 出新,形成了夜食、夜游、夜演等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夜间消费映射城市活力。安源区以"夏日经济"提升为突破口,依托区域内商业街区、特色商圈及夜市等线下实体商业资源,打造一体化"夜生活"经济圈, 让"夏日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夜市人气旺,"舌尖经济"活力足。"没有位置没关系,我们可以等。"晚上10点,无辣不欢餐饮店门口仍排着长队。凭借美味的菜肴和热情的服务,这家店 铺成为游客打卡挑战的热门地。 为进一步拉动夜间消费,安源区持续发放"辣红安源"消费券,联合美团等平台推出"夜购满减"等活动,同时整合文旅惠民卡资源推出"乐游安源"消费指 南。据统计,通过"政府补贴+商家让利"模式,上半年已惠及超5万人次,带动消费金额超1500万元。 夜秀精彩 ...
【地评线】金羊网评:打造消费新“夜”态,“粤夜粤美”热起来
搜狐财经· 2025-07-14 13:05
夜间经济发展概况 - 夜间经济正成为消费领域的新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3] - 广东启动"粤夜粤美"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围绕暑期出游、玩乐、焕新三大板块,开展六大夜间主题消费活动超200场,从7月延续至9月[3] - 广东具备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势,包括雄厚经济基础、浓厚商业氛围、繁华商圈和丰富文旅资源[3] 六大夜间主题消费活动 精彩夜市 - 广州田美新里夜市以岭南风情为主题,投资过亿,对500多米街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统一布局入口大门、古榕剧场、食堂、前广场等区域[4] - 夜市提供几百个摊位装修协助,实行时间、道路规划、卫生统一管理,成为成功运营典范[4] 风味夜食 - 广东夜间餐饮展现美食文化魅力,包括早茶、烧腊、海鲜等特色美食[4] - 佛山岭南天地老字号餐厅和特色小吃店夜间人气爆棚,推出双皮奶、鱼皮等美食体验[4] 品质夜购 - 商场延长营业时间,推出夜间专属优惠和特色服务,引入智能零售体验店、文创产品集合店等新业态[5] - 深圳万象城夜间提供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品和时尚互动活动[5] 活力夜娱 - 剧院、电影院、Livehouse等推出夜间演出,如广州星海音乐厅暑期夜间音乐会[5] - 夜间体育活动受欢迎,健身房、游泳馆、篮球馆等延长开放时间[5] 魅力夜游 - 清远构建"1+6+N"全域夜经济版图,以北江夜间经济集聚带为轴线串联六大特色区[6] - 广州珠江夜游展示广州塔、海心沙等标志性建筑夜景,韶关丹霞山推出"乐游丹霞奇幻夜"活动[6] 时尚夜秀 - 时尚品牌夜间举办新品发布会、时装秀,创意园区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沙龙[6] -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夜间艺术展览和时尚活动吸引文艺青年参与[6] 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 - 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线路,延长地铁、公交运营时间[7] - 加强警力部署保障夜间治安,加大清扫保洁力度保持环境整洁[7] 活动影响 - 激发消费活力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文化魅力与生活品质[7] - 推动夜间经济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7]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四川出台方案深挖就业岗位资源
四川日报· 2025-06-16 14:17
就业促进政策 - 四川省印发方案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1] - 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把促进就业作为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 [1] - 突出抓好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医药健康、现代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15+N"重点产业链 [1] 重点产业链发展 - 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稳定重点优势产业岗位供给规模 [1] - 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 -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就业新空间,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1] 消费热点与就业渠道 - 加快文旅与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冰雪经济、演艺赛事等业态,扩大文旅就业机会 [2] -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平台经济 [2] - 布局培育便民生活圈、商品集散中心、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大相应领域就业 [2] 就业支持措施 - 放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就业增量,围绕保障重点民生服务促进就业 [2] - 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吸引力 [2] - 加大减负稳岗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强化自主创业政策支持 [2] - 推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2]
夜间经济释放消费市场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9
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 夜间经济正改写我国消费图景 成为驱动内需增长和焕发城市生机的重要引擎 [1] - 市场规模从2018年22.54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50.25万亿元 2024年夜间旅游总花费达1.91万亿元 同比增长21.7% [2] - 内涵超越传统餐饮购物 向文化、旅游、娱乐等多领域拓展 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融合共生的消费生态链 [1] 发展挑战 - 存在优质供给结构性短缺、城市配套与治理能力滞后、特色化与差异化不足等问题 [2] - 当前供给与需求间存在显著落差 需破解同质化问题 [3] 政策引导方向 - 政府需科学绘制"夜间消费热力图" 基于大数据精准布局业态 优化公共交通服务 [3] - 完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噪音控制、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领域的行业标准与监管体系 [3] - 探索出台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 为新业态留足发展空间 [3] 业态创新路径 - 深耕文化底蕴 将历史文脉、非遗资源、艺术特质融入夜间消费场景设计 [3] - 运用AR/VR打造沉浸式夜游 通过智慧平台实现"一键畅游"和精准导流 [3] - 瞄准分层需求 为不同群体定制差异化、高品质的夜间生活方案 推动消费向"情绪满足"和"价值认同"深化 [3] 城市治理升级 - 构建跨部门高效协同机制 利用物联网监测噪音、优化垃圾清运流程、智能调度夜间安保力量 [4] - 在空间规划与政策制定中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4] - 保障消费者安全便捷舒适体验 同时维护周边居民合法权益 [4]
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点燃夜经济!解码广州“夜”动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23:29
广州夜间经济发展概况 - 广州提出打造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目标培育成为夜间经济特色高地,涵盖城市级商圈、邻里社区及特色项目 [1] - 15个先行区夜间消费总额占全市63%,天河路商圈以968万夜间客流领跑全国 [2] - 广州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超60%,抖音夜间打卡量连续三年领跑全国 [2] 政策支持与审批改革 - 首创"活动审批一次性许可"机制,千人大型活动审批时限压缩80%,1000人以下活动实行季度备案制 [1] - 简化外摆审核,允许商家按年度固定区域外摆,试点取消凌晨2点后酒吧、餐厅营业限制 [1] - 推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免罚清单》,优化审批管理和外摆流程 [5] 消费场景与品牌建设 - 新增S/A级次品牌125家,形成重点商圈与次级商圈协同发展体系 [2] - 重点打造岭南特色夜间文化活动,珠江沿岸演艺场所开展演出千余次,观众超65万人次 [3] - 珠江游接待旅客创历史新高,保持全国第一 [3] 基础设施与交通优化 - 天河路商圈夜间消费占比达52%,北京路商圈夜间客流量超200万人次 [1] - 30%夜间经济集聚区周边缺乏公交接驳,中心六区设置夜间准停泊位约2700个 [4][5] - 优化调整夜间公交线路,推进珠江碧道建设,已建成99.62公里 [5] 活动与市场活力 - 2024年举办夜间大型活动46宗196场,参与群众727.9万人次 [2] - 推动商户开通外卡受理,改善支付环境,转化入境及参展人流为消费流 [2] - 整合十五运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世界级"滨水中央公园" [5] 存在问题与优化建议 - 地铁收班时间较早,重点区域夜间停车资源紧张,部分街区缺乏休憩设施 [4] - 商圈间协同性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协调机制,宣传资源分散 [4] - 技术改造补贴申报需12项材料,部分审批跨5个部门,平均耗时20天 [4]
史诗级变革!医疗、养老、教育迎利好
Wind万得· 2025-06-10 06:24
民生保障体系升级 - 政策推动中国民生保障体系从"兜底型"向"发展型"跃迁,释放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产业万亿级增长空间 [1] - 全面取消就业地社保户籍限制,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推动劳动力自由流动 [1] - 支持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预计每年释放2000亿元潜在消费力 [2][3] 社会保障公平性增强 - 政策将提升农民工参保率,预计每年新增参保人数超2000万,为保险、养老产业带来万亿级增量市场 [9] - 通过"降成本、增收入"双轮驱动,居民消费率有望提升2-3个百分点 [9] 公共服务均衡化推进 - 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医疗、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及县域倾斜 [4]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4] - 县域教育基建投资规模或达5000亿元,相关上市公司订单增速有望突破25% [9] 基础民生服务扩容 -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5] - 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带动创新药研发企业估值提升 [5] - 普惠托育政策将释放母婴消费市场超5000亿元潜力 [5] 社会服务可及性提升 - 以社区为主场景整合便民服务资源,激活社区商业、夜间经济等细分赛道 [6][7] - 预计带动相关服务业就业岗位增加15%-20% [7] 长期经济动能 - 民生保障升级通过"收入提升-消费扩容-产业升级"传导链,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10] - 劳动密集型企业短期或面临社保成本压力,但政策通过"补贴+减税"组合拳对冲冲击 [9]
上海连续5年夜间经济综合指数全国第一,2025年夜生活节启幕
第一财经· 2025-06-06 19:55
上海夜间经济活力 - 2024年上海在夜间出行活跃度(403万人次)、夜间灯光强度(覆盖75%面积)、夜场电影活跃度(26.49万场)、城市公共交通夜间活跃度(1975平方公里)四大维度均居全国首位 [1][5] - 上海连续5年蝉联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榜首 广州 成都 深圳 北京 重庆 杭州 武汉 苏州 佛山位列前十 [1] - 核心夜间消费目的地包括南京东路人民广场 五角场 静安寺 徐家汇 中山公园等9大商圈 [5] 2025上海夜生活节活动 - 活动周期为6月至9月 主题为"夜来上海 共赴热爱" 包含潮流运动之夜 电竞生活月 申夜现场音乐季等130个特色活动 [5] - 推出首条夜上海定制公交专线 百联之夜 上海精酿啤酒节 FEAST美食嘉年华等创新场景 [1][5] - 配套"公交+消费""游船+消费"等跨界消费模式 [5] 夜经济市场发展 - 中国夜经济市场规模从2018年22.54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50.25万亿元 [5] - 行业通过时空场景创新突破时间与空间约束 构建分层内容体系覆盖后Z世代 千禧一代 新银发族等多元群体 [6] - 夜经济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深耕 成为城市盘活存量资产 释放内需的新型增长引擎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