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柜
搜索文档
丰巢还没上市,创始人先离场了
搜狐财经· 2025-10-16 20:23
管理层变动 - 媒体报道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公司对此未予回应 [2][4] - 徐育斌为丰巢灵魂人物,拥有丰富物流行业经验,是将智能快递柜引入中国的关键人物 [4] - 徐育斌持股比例为2.21%,并非公司控股股东,控股股东为顺丰董事长王卫,持股36.54%并拥有48.45%的投票权 [4][6] 高管薪酬 - 2021年徐育斌总薪酬为2.22164亿元,其中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达2.20048亿元 [4][5] - 2022年起徐育斌不再领取股份基础薪酬,年薪降至179.1万元,2023年为208万元 [6]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首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若成功将成“快递柜第一股” [6][7] - 上市申请因超过6个月未完成补充披露,于2025年2月正式失效,但公司表示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中 [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前五个月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7160万元,此前2021年至2023年累计净亏损超过37亿元 [11] - 快递末端配送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约50%,增值服务与其他业务贡献约25%收入 [13] - 亏损主要源于投资建设及运营智能柜网络的巨额成本及开支,单个柜体硬件成本已升至5万至8万元甚至超过10万元 [11][13] 收入构成与争议 - 滞留费(畅存费)业务是重要收入来源,2021年至2024年前五个月共收取约8.08亿元 [10] -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分别对约4.3亿、4.6亿、5.17亿及2.08亿个包裹收取畅存费,占当期投递包裹总数的6.9%至8% [10] - 滞留费收费标准为超18小时后每12小时收取0.5元,上限3元,该政策曾引发广泛争议 [8][10]
上市关键期,丰巢创始人出走
观察者网· 2025-10-16 16:20
管理层变动 - 公司创始人兼CEO徐育斌于近期正式离任,辞职原因为身体原因,公司日常运营保持正常 [1]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3年8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该招股书于2024年2月失效 [2] - 2024年8月公司再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请 [3] - 2024年10月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协议控制架构、业务合规性等问题,尤其关注滞留费和包裹服务费的合法性,因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补充文件,其招股书于2025年2月失效 [4] - 公司公开表示仍在推进香港上市事宜,未来或会重新递交上市申请 [5] 市场地位与规模 - 按2023年收入规模统计,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占有率为6.1% [2] - 以截至2023年末的柜机数量及全年包裹处理量衡量,公司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 [2] - 截至2024年5月31日,公司智能快递柜网络已覆盖中国31个省份及泰国,柜机总数达33.02万组 [2] 财务业绩 - 2021年至2023年三年累计亏损额达37.68亿元 [2] - 2024年前5个月实现净利润7160万元,迎来首次盈利 [2]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达0.7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2.19亿元 [2] 业务模式与收入 - 按照18小时免费期后每12小时0.5元的收费标准,2021年至2024年5月期间,公司累计收取费用合计达8.07亿元,涉及包裹约16.15亿个 [2] 资本背景 - 公司自2015年起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涵盖顺丰、申通、普洛斯等物流巨头,以及红杉中国、鼎晖百孚等知名投资机构 [3] - 离任CEO徐育斌持有公司2.21%的股份 [3] 行业监管与市场环境 - 2024年3月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明确快递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等投递快件的行为属违规,情节严重者将被处1万元至3万元罚款 [7] - 新规实施后出现快递柜撤柜现象,2025年以来国内多地小区及写字楼先后发布快递柜撤场通知,涉及多个品牌 [7] - 2025年9月上海某小区因丰巢后台数据显示其快递柜长期处于近乎无人使用状态,公司拟对其实施撤场 [7]
丰巢创始人徐育斌被曝已辞职,20年物流经验做“最后一公里”业务,赴港招股书超期失效
搜狐财经· 2025-10-15 19:24
核心管理层变动 - 丰巢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育斌因身体原因已正式提出辞职 [2] - 公司未披露首席执行官继任者信息 但表示辞职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2] - 徐育斌在物流行业拥有超20年从业经验 曾任职于顺丰速运 于2015年4月创立丰巢科技 [2] 上市进程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24年8月提交的赴港上市招股书 因超过港交所规定的6个月有效期 已于2025年2月正式失效 [2][4] - 在招股书失效后 公司表态香港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中 [4] - 徐育斌作为公司董事长 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持股2.21%的股份 [3] - 公司获得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顺丰 申通 韵达 中通 普洛斯 红杉中国 钟鼎资本等 [3]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按2023年收入计算 丰巢是中国最大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截至2024年5月31日 公司智能柜数量达33万组 覆盖全国31个省份 [2] - 2021年至2023年 丰巢快递末端配送服务交付包裹量分别为62.04亿件 58.23亿件 64.63亿件 占同期全国快递业务量的5%-6% [2] - 公司服务覆盖物流快递 社区服务 广告媒介等领域 依托智能柜提供末端交付解决方案 [2] 财务表现与盈利模式 - 公司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2024年前5个月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3] - 盈利改善得益于快递末端配送服务盈利能力显著增长 以及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快速发展 [3] - 公司对滞留包裹收取超时保管费 提供18小时免费保管期 超时后按最低0.5元/12小时收费 [3] - 2021年至2024年前5个月 公司累计向约16.15亿个滞留包裹收取费用 总额约8.07亿元 [3][4]
港股上市难产,丰巢科技创始人徐育斌辞任CEO为哪般?
搜狐财经· 2025-10-15 16:4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丰巢科技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提出辞职 [1] - 徐育斌于2015年带领团队创建丰巢科技,曾是顺丰集团核心高管 [1] - 顺丰集团老板王卫持有丰巢科技约36.54%股份,控制48.45%投票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 公司股权结构与融资历程 - 公司2015年启动资金来自顺丰投资,初期获顺丰、申通、韵达、中通、普洛斯共同认购新增4.5亿元注册资本 [1] - 2018年申通、韵达、中通集体退出股东行列 [1] - 2021年公司完成4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90亿元 [1] - 当前股东包括中国邮政、川发龙蟒、挚信资本、亚投资本、红杉中国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1] 业务规模与网络覆盖 - 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在中国网络覆盖31个省份,拥有33万组智能柜,服务范围覆盖约20.9万个小区 [2] - 2022年业务扩展至泰国,开启国际化布局 [2] 财务表现与成本结构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25.2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8.12亿元,2024年前5个月营收为19.03亿元 [3][4] - 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达37.79亿元,平均每年亏损超12亿元 [3] - 2023年首次实现毛利润4.05亿元,2024年前5个月毛利润扩大至4.98亿元 [4] - 2023年在快递柜建设、场租与折旧上花费18.98亿元,占同期总销售成本的55.8% [3] - 主要收入来源快递末端配送服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7.6%下降至2024年前5个月的40.8% [4] 上市进程与经营挑战 - 公司于2024年8月提交港股上市招股书,但该招股书于2025年2月失效 [5] - 官方宣称继续推进上市,但未再更新招股书 [5] - 向消费者收取滞留费曾遭到市场抵制,是盈利面临的挑战之一 [5]
丰巢创始人兼CEO被曝辞职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21:07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丰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育斌因身体原因辞职,辞职后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1] - 徐育斌自2015年4月起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拥有超20年物流行业从业经验 [1] - 徐育斌持股公司2.21%的股份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按2023年收入计,丰巢是中国最大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 [2] - 截至2024年5月31日,33万组丰巢智能柜覆盖中国31个省份 [2] - 公司产品服务覆盖物流快递、社区服务、广告媒介等领域 [1] - 2021至2023年,公司交付的包裹数量分别为62.04亿件、58.23亿件及64.63亿件,约占全国快递业务量的5%至6% [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快递末端配送服务和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 [2] - 2021至2023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逐渐收窄 [2] - 2024年前五个月,公司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因快递末端配送服务盈利能力显著增长及其他服务快速增长 [2] 公司收入模式与争议 - 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到柜寄件)需求增长快于到柜取件需求 [2] - 公司为消费者提供18小时免费畅存期,超时后收取费用 [3] - 2021年至2024年前五个月,公司累计向约16.15亿个滞留包裹收取畅存费约8.07亿元 [3] 公司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4年8月提交港股上市招股书,被视为有望冲击"快递柜第一股" [1][3] - 2024年10月,公司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有关协议控制架构、业务经营合规性等方面的说明 [3] - 截至2025年2月,公司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因超6个月正式失效,但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工作仍在推进中 [3] 公司融资历史 - 公司在2015、2016、2017、2018、2021年先后获得多轮融资 [1] - 投资方包括顺丰、申通、普洛斯、韵达、中通、钟鼎资本、红杉中国等 [1]
A股公司赴港上市 合规成跨市场闯关“硬门槛”
中国经营报· 2025-10-14 18:38
上市进展与行业趋势 - 赛力斯集团已于10月13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有望成为又一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1] - 202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7% 汽车行业资本国际化进程显著加速 [1] - 截至10月13日 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 数量仅次于2015年的15家和1997年的13家 [2] 融资用途与募资计划 - 赛力斯拟将募资净额的70%用于研发投入 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 - 赴港上市是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的核心战略 [2] 市场动态与参与者 - 除赛力斯外 东风集团旗下岚图汽车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介绍上市申请 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以及小马智行也有上市计划 [2] - 香港资本市场凭借国际化融资平台优势 成为汽车、科技等领域A股上市公司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选择 [2] 政策环境与上市规则 - 香港联交所持续优化上市规则 今年8月放宽对"A+H"股公司的公众持股限制 满足"30亿港元预期市值"或"10%公众持股量"其中一项即可 [3] - 监管机构优化审批流程 提升上市透明度与效率 整体资金流动性改善和估值水平回升吸引企业赴港集资 [3] 合规要求与挑战 - 企业需满足多维度合规要求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是上市的"生命线" 需按"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原则细致披露信息 [4] - 主板企业需满足盈利、市值或现金流测试中的一项 其中盈利测试要求近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港元 [4] - 公司治理方面有明确标准 如独董任期不得超过9年 提名委员会需包含不同性别成员 且需强制披露高管性别比例 [4] - 企业需同时满足境内外核心法律法规要求 任何一方规则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上市停滞 [4][5] - 外资准入与数据合规成为"高频关注点" 需确认业务范围是否符合负面清单要求 并评估数据出境的合规性 [5]
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被曝辞职,赴港上市招股书已失效
搜狐财经· 2025-10-14 16:4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已正式提出辞职,辞职后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1] - 徐育斌自2015年4月起担任首席执行官,拥有超20年物流行业相关从业经验,其于2015年创立丰巢科技以解决快递末端配送痛点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丰巢是中国最大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3年收入计 [3] - 公司产品服务覆盖物流快递、社区服务、广告媒介等领域,依托智能柜提供最后一公里交付解决方案 [3] - 截至2024年5月31日,33万组丰巢智能柜覆盖中国31个省份 [3] - 2021年至2023年,丰巢交付的包裹数量分别为62.04亿件、58.23亿件及64.63亿件,约占全国快递业务量的5%至6%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逐渐收窄,2024年前五个月同比扭亏为盈 [4] - 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快递末端配送服务盈利能力显著增长,以及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与增值服务快速增长 [4] - 主要收入来源于快递末端配送服务和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到柜寄件需求增长快于到柜取件需求 [4] 公司收入构成与争议 - 丰巢向滞留未取的包裹收取超时保管费,提供18小时免费畅存期,超时最低收取0.5元服务费(每额外12小时) [4] - 2021年至2024年前五个月,公司累计向约16.15亿个滞留包裹收取畅存费约8.07亿元 [4] 公司上市进程 - 丰巢于2024年8月提交港股上市招股书,被视为有望冲击"快递柜第一股",董事长徐育斌持股2.21% [3] - 2024年10月,公司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有关协议控制架构、业务经营合规性等方面的说明,涉及滞留费用等 [4] - 截至2025年2月,丰巢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因已超6个月正式失效,但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工作仍在推进中 [5]
疯狂押注洗护和家政,连亏8年的丰巢靠副业翻盘?
36氪· 2025-05-08 09:33
核心观点 - 丰巢正通过拓展储物服务、生活服务(洗衣洗鞋)、空调拆机清洗等副业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这些业务被归类为"增值服务及其他",2023年收入达9.6亿元,占总营收25% [1][9] - 公司面临主营业务增长放缓、连续8年亏损后2024年上半年才实现盈利7160万元,累计亏损达40亿元,急需新业务改善财务状况 [8][9][10] - 跨界业务面临品控、售后等挑战,洗护服务频遭"暴力洗涤"投诉,第三方合作模式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 [5][6][7] 业务拓展 储物服务 - 利用闲置快递柜提供储物功能,按格子大小收费1-3元/小时,与商场定价一致,阶梯式长期存放价格可达480元/12个月 [2] - 通常预留20-30个格子用于存储,大促期间减少至10个,主要满足钥匙寄存、出差暂存等应急需求 [2] 洗护业务 - 采取轻资产模式,平台提供流量入口,后端连接第三方洗护工厂,主要分布在河北、江浙等租金便宜区域 [2][3] - 2024年前5个月订单96.2万份,较2022年增长89.3万单,但单个小区使用频次仍较低 [3] - 客诉集中在衣物损坏赔偿问题,典型案例包括5500元名牌鞋洗坏全额赔付、羽绒服洗坏仅获赔洗护费5倍 [5][6] 到家服务 - 涵盖保洁、家电清洗、消毒等,通过外包人员提供服务,仅进行简单岗前培训 [7] - 面临58同城、自如等成熟对手竞争,服务人员存在同时供职多平台现象 [7] 经营状况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累计亏损40亿元,2024年上半年首次盈利7160万元 [9] - 主营业务(末端配送)收入占比从2021年57.6%降至2024年5月40.8% [9][10] - 两大利好:电商运费险政策推动退换货业务收入三年增长10倍,占比达34.8%;增值服务收入快速增长 [9] 运营成本 - 单台快递柜年运营成本约1.7万元(上海),其中近半为场地租金 [9] - 仅靠快递投柜和超时收费年收入约1.13万元,需叠加广告等收入才能实现6%毛利 [9] 行业竞争 - 京东洗衣采用重资产模式,拥有200+自营工厂,丰巢仅135家合作工厂+1家自营厂 [6] - 快递新规(2024年3月)限制未经同意的快递柜投递,冲击主营业务 [10] - 电商平台优化运费险政策降低退货比例,影响退换货业务收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