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快递柜
icon
搜索文档
快递进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撬动乡村大市场
证券日报· 2025-11-03 23:45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一望无际的戈壁与稀疏的村落交织出一幅独特的地理画卷。长久以来,这些地区 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阻隔。近年来,随着物流网络的不 断延伸与完善,在"电商西进"和"快递进村"的共同作用下,一辆辆满载货物的物流车正深入戈壁,将外 部的商品送进来,也把本地的特色产品运出去,让这片沉寂的土地融入广阔的全国大市场。 近日,国家邮政局召开邮政快递业安全治理规范化座谈会暨快递进村工作推进会,聚焦"快递进村"这一 民生工程。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快递进村覆盖率已攀升至95.22%。 在"快递进村"这四个字背后,是哪些创新打通了触达偏远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些偏远乡村中,又 是谁在扮演着那群奔波的"送货郎"?《证券日报》记者深入一线发现,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快递进 村"工程不仅让"取件不跑路、寄件不出村"成为村民日常,更成为推动市场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 要力量。 物流网络点亮偏远村落 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广至乡,当记者走进当地快递服务中转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扫 码枪,"嘀嘀"声作响,一件件包裹被快速录入系统,被传送带送上货架,服装、家电、零食等商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14.0%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新华财经· 2025-10-31 12:34
新华财经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余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31日在新 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物流服务供给、设施设备、业务模式等正在不断向降本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型发 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2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0%,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 百分点,持续保持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 她介绍,我国物流企业广泛应用无人配送车、自动分拣设备和智能快递柜,创新推广"快递+"服务模 式,构建起多元化末端服务体系。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重点地区72小时妥投率超过85%,越来越多边 远地区群众也能够通过快递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我国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持续优化,181个国家物流枢纽、10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互联成 网。"李超说,物流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干散货 码头数量居世界首位,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多式联运提速发展,国铁集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铁 水联运集装箱量同比增长近17%。这些变化,都推动了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
快递数智:重塑时代脉搏的双重引擎
搜狐财经· 2025-10-23 11:56
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堪称现代经济的奇迹。从最初的信件递送,到如今的包裹洪流;从少数城市的点状服 务,到覆盖全国的密集网络,快递业用二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历程。特别是电子商务的 蓬勃发展,为快递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千亿件,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消 费者的信任托付,也是行业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 科技赋能正在深刻改变快递业的运作模式。自动化分拣系统以每小时数万件的效率运转,智能路径规划 系统实时优化配送路线,电子面单取代手写单据,无人机、无人车在特定场景开始应用。在消费者端, 手机扫码即可实时追踪包裹位置,智能快递柜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运营效 率,更重塑了用户体验的标准。快递业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型为科技驱动的现代化产业。 快递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更是催生了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让"买全球、卖全球"成为可能。 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与服务,而商家也能借助互联网平台,精准定位 目标客户,实现个性化定制与高效营销。这种双向的互动与促进,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也提升了消费 体验,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递数智 ...
快递小哥逆袭成富豪,突然辞职了?
搜狐财经· 2025-10-20 08:5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其自2015年4月起担任公司CEO [1] - 今年4月,徐育斌和CFO周湘东已退出董事名单,顺丰控股投资并购部负责人李秋雨成为新进董事 [3] - 创始人辞职被视为为公司整体业绩萎缩承担责任,并为新的灵魂人物执掌丰巢铺平道路 [1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创立 - 徐育斌是顺丰体系培养的物流老兵,从一名普通快递员做起,逐步晋升至大区管理层及多个关键运营岗位 [4][5] - 在顺丰一线工作时,徐育斌发现“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时段错配痛点,受国际经验启发后向顺丰董事长王卫提出智能快递柜想法并获支持 [5][6] - 徐育斌于2015年创立丰巢科技,旨在通过智能快递柜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体验 [7]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现状 - 丰巢由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及普洛斯集团共同成立,完成多轮融资后估值一度高达250亿元人民币 [8] - 截至2024年5月,公司拥有33万组智能快递柜,覆盖超过20.9万个小区 [12] - 公司尝试跨界业务,2023年其增值服务及其他业务(包括衣物洗护、储物和广告)收入为9.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12] 上市进程与失败原因 - 丰巢于2024年8月递交港股招股书,但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招股书已于2025年2月正式失效 [10][11] - 上市失败的核心障碍被认为是底层商业模式问题,智能快递柜在维护成本、使用效率等方面面临压力,未能对劳动密集型的驿站形成竞争优势,反而被其“升维打击” [20][23] - 其故事不具备“增值空间”,导致难以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20] 行业挑战与公司战略展望 - 换帅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快递柜上的成绩被一系列失败所消磨,但也意味着新的战略思路可能即将付诸实施 [15] - 智能快递柜面临行业性难题,整个渠道被菜鸟驿站、妈妈驿站等人工服务所挤占 [15] - 对于顺丰而言,换帅可能代表对丰巢未来的新谋划,公司或有进一步吸纳丰巢资源为己用的计划 [16][17] - 丰巢未来可能被并购成为快递巨头的一部分,其智能快递柜或与驿站形成互补定位,专注于点位补漏而非全覆盖 [23]
丰巢还没上市,创始人先离场了
搜狐财经· 2025-10-16 20:23
管理层变动 - 媒体报道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公司对此未予回应 [2][4] - 徐育斌为丰巢灵魂人物,拥有丰富物流行业经验,是将智能快递柜引入中国的关键人物 [4] - 徐育斌持股比例为2.21%,并非公司控股股东,控股股东为顺丰董事长王卫,持股36.54%并拥有48.45%的投票权 [4][6] 高管薪酬 - 2021年徐育斌总薪酬为2.22164亿元,其中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达2.20048亿元 [4][5] - 2022年起徐育斌不再领取股份基础薪酬,年薪降至179.1万元,2023年为208万元 [6]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首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若成功将成“快递柜第一股” [6][7] - 上市申请因超过6个月未完成补充披露,于2025年2月正式失效,但公司表示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中 [6]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前五个月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7160万元,此前2021年至2023年累计净亏损超过37亿元 [11] - 快递末端配送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约50%,增值服务与其他业务贡献约25%收入 [13] - 亏损主要源于投资建设及运营智能柜网络的巨额成本及开支,单个柜体硬件成本已升至5万至8万元甚至超过10万元 [11][13] 收入构成与争议 - 滞留费(畅存费)业务是重要收入来源,2021年至2024年前五个月共收取约8.08亿元 [10] -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五个月,分别对约4.3亿、4.6亿、5.17亿及2.08亿个包裹收取畅存费,占当期投递包裹总数的6.9%至8% [10] - 滞留费收费标准为超18小时后每12小时收取0.5元,上限3元,该政策曾引发广泛争议 [8][10]
丰巢创始人兼CEO被曝辞职,赴港上市难产
新浪财经· 2025-10-16 16:0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其自2015年4月起担任CEO [1] - 徐育斌是顺丰体系培养的物流老兵,从快递员做起,曾担任分拣中心总经理、全国首席运营官等关键运营岗位 [1] - 徐育斌目前仍是丰巢的法定代表人,但已于2025年4月退出丰巢董事名单 [4]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徐育斌在顺丰一线工作时发现“最后一公里”配送与客户取件时段错配的行业痛点 [1] - 受2009年韩国DHL存储柜模式启发,徐育斌向顺丰董事长王卫提出智能快递柜想法并获得支持 [1] - 公司于2015年创立,通过智能快递柜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体验 [2] - 丰巢由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以及普洛斯集团共同成立 [2]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25.2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8.12亿元 [2] - 公司净亏损从2021年的20.71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5.41亿元,并于2024年1至5月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7160万元 [2] - 截至2024年5月,公司拥有33万组智能快递柜,覆盖超过20.9万个小区 [2] - 公司估值一度高达250亿元人民币 [2] 公司业务多元化 - 除了快递配送服务,公司尝试拓展家政服务、洗护业务等跨界业务 [2] - 衣物洗护、储物业务和广告业务等被并称为“增值服务及其他”业务,2023年该业务收入为9.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3] 公司资本市场进程 - 公司于2024年8月递交港股招股书,徐育斌持股2.21% [2] - 证监会曾就协议控制架构、业务合规性及“滞留费”等收入的合法性提出问询 [2] - 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充披露,且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公司招股书已于2025年2月正式失效 [2] - 公司当时表示赴港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中 [2]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
业绩预告概述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 [1]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正值且属于同向上升情形 [1] - 业绩预告相关财务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预审计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各类物流自动化分拣相关的智能物流装备销售规模继续快速提升 [1] - 智能自助终端产品中的智能快递柜、智能货柜产品销售规模和区域持续突破 [1] - 新零售综合运营业务点位数量的规模增长带动商品售卖和创新增值业务稳步增长 [1] 公司战略与经营 - 公司坚持“做大市场、做强创新、做硬质量、做精管理”的年度经营指导方针 [1] - 公司坚定“一体两翼、八大业务”战略方向不动摇 [1] - 公司持续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三个战略成长曲线”以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1]
科瑞技术:公司非常关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机会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22:13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智能物流终端设备 [1] - 产品线包括物流输送分拣设备、智能快递柜、搬运AGV及自动化立体仓储集成设备 [1] 新兴技术研发与合作 - 自2018年开始与国内头部客户进行无人机配送、存储、自动充放电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 [1] - 部分无人机相关产品已交付使用 [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非常关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机会 [1] - 将在符合公司战略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与把握相关的业务机会 [1]
创始人兼CEO徐育斌被曝因身体原因辞职 丰巢灵魂人物离场:“快递柜第一股”梦想搁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0:03
核心管理层变动 - 丰巢创始人兼CEO徐育斌因身体原因正式辞职 公司对此未予回应 [1] - 徐育斌为丰巢从0到1的灵魂人物 其职业生涯从顺丰快递员起步 轮岗多个关键运营岗位后创立公司 [2] - 徐育斌持有丰巢2.21%股份 2021年至2023年薪酬总计分别为2.22亿元 179.1万元 208万元 其中2021年包含2.2亿元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 [3] 公司上市进程 - 丰巢于2024年8月递交的港股招股书已在2025年2月因超期6个月未通过聆讯而失效 [1][3] - 证监会曾就协议控制架构 业务合规性及“滞留费”等收入的合法性提出问询 但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补充披露 [3] - 招股书失效后公司表态上市工作仍在推进中 专家认为当前核心问题并非“能不能上”而是“还要不要上” [4][5]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5.26亿元 28.91亿元 38.12亿元 呈现增长趋势 [4]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20.71亿元 11.66亿元和5.41亿元 亏损额持续收窄 并于去年1至5月扭亏为盈 实现净利润7160万元 [4] - 公司由顺丰联合多家快递公司及普洛斯集团共同成立 完成多轮融资后估值一度高达250亿元人民币 [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智能快递柜行业面临高昂设备与运营成本及盈利难题 伴随“收费争议”与“投柜合规性”等舆论问题 [4] - 公司招股书中风险因素陈述超30页 提及未能满足客户需求 无法维持客户群及管理智能柜网络等风险 [4] - 徐育斌创立丰巢的灵感源于2009年韩国考察 发现DHL通过快递柜提升收派效率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供需错配问题 [2]
新北洋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45%—65% 智能物流与零售业务双轮驱动
证券日报· 2025-10-15 16:10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61万元至6442万元,同比增长45%至65%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达到5070万元至5868万元,同比增长116%至150%,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 -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2] 业务驱动因素 - 智能物流装备业务销售规模继续快速提升,物流自动化分拣相关装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 - 智能自助终端产品(如智能快递柜、智能货柜)销售规模和区域持续突破 [2] - 新零售综合运营业务通过点位数量规模增长,带动商品售卖和创新增值业务稳步增长 [2] 战略与运营 - 公司坚持“一体两翼、八大业务”战略方向和“做大市场、做强创新、做硬质量、做精管理”的经营方针 [2] - 致力于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三个战略成长曲线”,努力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2] 未来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自动化关键基础零部件业务,计划分三步走:物流分拣自动化、物流自动化、机器人自动化关键基础零部件 [3] - 承接“智能配送机器人”样机生产验证任务,已实现测试样机的少量交付 [3] - 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电滚筒等产品除自研自用外,正积极向其他集成商推广,力争达成批量化合作 [3] 全球化进展 - 公司在巩固欧洲、南美洲市场的同时,成功拓展东南亚和中亚市场,新增合作客户并储备多个意向项目 [3] - 泰国工厂扩产顺利推进,多款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全球化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