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双重上市

搜索文档
“中国版Adobe”拟赴港IPO,毛利率堪比茅台
搜狐财经· 2025-08-17 09:31
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A股企业赴港IPO,已经成为一股潮流。 又一家A股企业,计划赴港上市。 这意味着这家靠"视频剪辑软件"起家的湖南公司,正式启动"A+H"双重上市进程。 消息落地后,万兴科技A股三日累涨近7%,市值一度突破155亿元。 据了解,在万兴科技的H股上市计划中,其最多增发15%新股(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授予承销商15%绿鞋,募资投向"研发+并购"等主线业务。 参照港股通行惯例,以8月8日前30个交易日A股均价为基准,叠加流动性折价。按当日收盘价77.12元计,对应市值149亿元,若按上限增发,融资额约 22~25亿港元(折合20-23亿元人民币)。 公开资料显示,万兴科技成立于2003年,由吴太兵创立。2018年1月18日,万兴科技在深交所举行上市仪式,正式登陆A股,成为消费类软件第一股。 万兴科技聚焦数字创意软件,推出面向C端的视频创意、绘图创意、文档创意、实用工具类产品,同时促进产品向SaaS化、在线化、内容服务、云服务等 方面发展。有媒体报道将其称为"中国版Adobe"。 目前,万兴科技已在北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主要销售区域设立分公司及子公司,销售客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 ...
一天16家,港股IPO爆了
投中网· 2025-07-01 14:2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迎来43只新股IPO上市,较2024年同期的30家增长43.3% [6] - 首发募资总额达1067.1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876.5亿港元 [6] - 5月为募资高峰(572.9亿港元),6月为上市数量高峰(15家) [7] 头部IPO项目表现 - 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募资额成为全球最大IPO,恒瑞医药(113.7亿港元)和海天味业(101.3亿港元)分列二三位 [10] - 前三大IPO合计募资625.1亿港元,占上半年总额的58.6% [10] - 工业行业以525.4亿港元募资额居首,主要受宁德时代拉动 [14] 行业分布特征 - 医疗保健(10家)和可选消费(8家)为上市数量最多的行业 [14] - 医疗保健行业募资174.9亿港元,日常消费行业募资135.4亿港元 [14] - 信息技术行业5家公司募资36.3亿港元 [14] 新股市场表现 - 43只新股首日破发率30.2%,较2021年45.7%的高峰有所改善 [15] - 映恩生物-B(116.7%)和药捷安康-B(78.7%)为首日涨幅冠亚军,均为生物科技公司 [16] - 消费赛道表现突出,蜜雪集团(43.2%)、沪上阿姨(40%)等进入涨幅前十 [16] 认购与中签情况 - 布鲁可以6000倍认购成为"超购王",中签率10% [18] - 药捷安康-B认购倍数达3419.9倍,中签率仅0.8% [19] - 14家公司中签率超50%,其中5家达100% [19] A+H双重上市趋势 - 年内已有8家A股公司完成港股二次上市,60余家处于不同准备阶段 [21][22] - 吉宏股份(39.1%)、恒瑞医药等首日涨幅超15%,三花智控等出现破发 [21] - 港交所受理新申请企业约180家,远超2024年同期的73家 [23] 政策环境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获准回归深交所上市,形成与境外IPO的互补 [25] - 港交所排队企业超160家,5月单月递表40余家 [25] - 中国证监会已批准134家企业境外首发备案 [24]
一天16家,港股IPO爆了!
格隆汇· 2025-06-30 18:16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共有43只新股IPO上市,较2024年同期的30家增长43.3% [2] - 新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1067.1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876.5亿港元 [2] - 5月为募资金额最高月份(572.9亿港元),6月为上市数量最多月份(15家) [4] 募资规模与行业分布 - 募资TOP3公司:宁德时代(410.1亿港元)、恒瑞医药(113.7亿港元)、海天味业(101.3亿港元),合计占比58.6% [7] - 工业行业募资额最高(525.4亿港元),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10家) [8][9] - 9家公司募资额≤2亿港元,包括药捷安康-B、新琪安等 [7] 上市表现与破发率 - 43只新股中27家首日收涨,破发率30.2%,较2021年峰值45.7%下降 [9] - 首日涨幅TOP2:映恩生物-B(116.7%)、药捷安康-B(78.7%) [10][12] - 消费赛道表现突出,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4家公司进入涨幅前十 [10] 认购热度与中签率 - 布鲁可以6000倍认购倍数成为"超购王",中签率10% [12] - 药捷安康-B认购倍数3419.9倍但中签率仅0.8% [13] - 14家公司中签率超50%,其中5家达100% [13] A+H双重上市动态 - 2025年上半年5家A+H双重上市,年内共8家成功上市 [16] - 60余家A股公司处于赴港上市不同阶段,2103家企业已获港交所受理 [17] - 政策允许粤港澳大湾区港股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 [18]
给两位创始人各发999万年薪后,这家公司要去港股再圈10亿美元?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25 18:59
公司动态与IPO计划 - 澜起科技正筹划赴港上市,计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规模或达10亿美元 [3][4][6] - 公司已聘请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负责筹备香港IPO [7][1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H"双重上市案例 [8]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70.36亿元 [12] - 2024年实现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14.12亿元,暴涨213.1%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2亿元,同比增长65.78%;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135.14% [17] - 互连类芯片产品线销售收入33.49亿元,同比增长53.31%,创历史新高 [14] 业务与市场 - 境外市场贡献25.77亿元营收,占总营收逾70% [16]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4.65%,人均年薪近百万元,2024年合计发放薪酬约5.33亿元 [40] 公司历史与治理 - 创始人杨崇和现年67岁,被誉为"IC设计业海归第一人",1994年回国创业 [22][25] - 公司2019年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截至当前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超200% [28][33] - 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两位创始人各持股218万股 [34][35] - 2024年两位创始人均领取999万元税前报酬,高管薪酬显著高于其他管理层 [37][38] 战略分析 - 赴港募资被视为战略性行为,旨在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度和增强海外客户信任度 [21] - 募资将用于高端研发投入和海外布局,补充10亿美元"弹药" [21] - 公司选择在A股上市公司纷纷赴港上市的背景下冲刺香港市场 [42][44]
“打新吃肉” 港股新股盛宴正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21:24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以40只新股集资1021亿港元,位列全球证券交易所IPO融资额第一名,新股数量同比增加33%,集资总额同比猛增673% [1] - 接近四分之三的集资额来自4只超大型A+H新股及1只H股上市,包括宁德时代(410亿港元)、恒瑞医药(99亿港元)、海天味业(94亿港元)、三花智控(79亿港元)、蜜雪冰城(40亿港元) [2] - 2025年全年预计80只新股集资2000亿港元,主要来自科技、传媒和电讯以及消费业 [2] A+H上市趋势 - 2025年有望出现25只A+H新股,2024年至今已有近70家A股上市公司拟A+H上市 [2] - 行业龙头如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三一重工、牧原股份、宁德时代纷纷递表港交所 [2] - 新三板企业积极利用香港国际融资平台拓展全球资本,实现"出海"战略 [2] 打新市场表现 - 截至5月底已上市的27只新股破发率仅26%,较去年同期32%明显改善 [3] - 超30%新股首日涨幅大于20%,其中映恩生物首日暴涨116.7%,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消费股涨幅超40% [3] - 97%的IPO获得超额认购,76%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 [3] - 前三大超额认购IPO为布鲁可6000倍、蜜雪冰城5258倍、沪上阿姨3617倍 [3]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中国证监会支持A+H上市,港股上市标准放宽 [6] - 资金回流: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国际资本从美股转向港股 [6] - 情绪修复:AI技术突破提振科技股信心,消费股呈倍数级增长 [6] 高收益个股特征 - 行业龙头:宁德时代首日涨超16%、恒瑞医药首日涨超32%、蜜雪冰城首日涨超43% [8] - 稀缺标的:布鲁可首日涨38%,中签收益达2.5万港元/手 [8] - 获基石加持:映恩生物获15家基石投资者,首日涨幅116% [8] - A+H双重上市企业:2025年目前6家A股赴港上市无一破发 [8] - 公众认购热情高:认购倍数超100倍的标的首日上涨概率大 [8] 市场分化与风险 -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两极分化明显 [7] - 传统行业认购率低的个股存在资金流动不足风险,生物医药及科技板块受美联储政策和国际局势影响 [9] - 海天味业在上市首日盘中出现破发情况 [10]
券商IPO业务回暖:23家券商合赚22亿元,中信建投领跑、年内募资近8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13
券商投行IPO业务回暖 - 2025年A股IPO市场显著回暖,截至6月10日共保荐46家IPO,同比增长15%,募集资金333.71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港股IPO市场表现更为强劲,主板IPO募资776.67亿港元,同比增幅高达709% [1] - A+H双重上市预计将持续为券商带来投行业务增量 [1][8] A股IPO市场表现 - 23家券商承销A股IPO项目,合计募集资金333.71亿元,6家券商募资金额超过20亿元 [2] - 头部券商优势明显,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并列承销数量第一,均承销6家IPO项目 [2] - 中信建投证券以79.34亿元募集金额和2.72亿元承销保荐费用位居首位,保荐了募资规模最大的两单IPO(中策橡胶40.66亿元、天有为37.40亿元) [4] 券商承销及保荐费用 - 23家券商合计收取承销及保荐费用22.4亿元,平均每家收入0.97亿元 [5] - 4家券商IPO承销收入超过2亿元:中信建投证券(2.72亿元)、华泰证券(2.20亿元)、中信证券(2.07亿元)、国泰海通证券(2.03亿元) [5] - 中金公司平均每家承销保荐费用最高(0.73亿元),中信证券平均每家仅0.345亿元 [5]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股IPO募资额同比增加709%,5月首发募资额达558.0亿港元,宁德时代创下近四年港股最大IPO [6] - 23家券商作为保荐人参与31家公司的新股发行,中资机构IPO保荐数名列前茅 [6] - 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分别位列中资保荐人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6.67%、10.42%、8.33%、8.33% [7] 港股IPO热潮原因 - 港股涨幅位居全球前列,制度性开放(如"科企专线")吸引大批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8] - 中国企业出海需求旺盛,国际资本多元化配置资产需求增长,两者"双向奔赴"催生港股IPO热情 [8] - A+H双重上市预计将持续为券商带来投行业务增量,2025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有望显著改善 [8]
证监会备案 | 2025年5月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46
境外上市备案总体情况 - 2025年5月共有38家企业提交境外上市备案,其中37家选择香港联交所,1家选择台湾证券交易所,无企业申请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3] - 备案企业中26家状态为"已接收",12家需补充材料 [3] - 11家企业成功获得备案通知书,全部选择香港上市,平均备案耗时约9个月 [5][6] 行业分布特点 - 备案通过企业行业集中度高:制造业占比28%,生物医药27%,消费服务与新能源科技合计18% [7] - 行业分布反映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资本市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7][9] 企业案例与备案进度 - 典型备案企业包括南华期货(直接上市/香港/已接收)、活力集团(间接上市/香港/已接收)、安诺优达基因(直接上市/香港/补充材料) [4] - 成功备案案例中,乐普生物科技备案时长最长(1305天),周六福珠宝(300天)、四川德康农牧(478天)显示不同行业审核周期差异 [6] 政策驱动因素 - 港股改革措施包括为"A+H"企业设快速通道,2025年备案审核时长从超100日缩短至60日内 [10] - "科企专线"新政吸引科技企业:2024年科技类企业贡献港股80%新股融资额,提供保密申请机制降低技术泄露风险 [11] - 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协同推出5项合作措施,优化审批流程加速企业赴港上市 [9][10] 市场趋势影响 - 双重政策叠加(港交所制度改革+内地放宽境外上市通道)显著提升港股IPO吸引力 [2] - 当前赴港上市主力包括筹划"A+H"的A股公司及消费、医疗、科技行业新兴企业 [9] - 政策加速科技企业从"走出去"到"扎下根"转变,强化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地位 [11]
大变化!A+H料成港股IPO主角!
券商中国· 2025-05-30 12:29
A+H双重上市趋势 - 中国优质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推动AH股从折价转向溢价,国际长线资金超额认购现象显著[2] - 宁德时代以263港元/股发行价(较A股溢价2.8%)获428名国际投资者认购,超额认购达15.17倍;恒瑞医药国际发售超额认购17.09倍[3] - 中金公司透露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订单超500亿美元,覆盖倍数超30倍,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高度认可[3]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 - 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从2018年的2.8%提升至2024年4月的28%,数量占比从1.3%增至14%[10] - 港股投资者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给予更高估值溢价,国际化投资者结构助力评估海外业务潜力(如比亚迪、宁德时代港股估值已高于A股)[4] - A+H上市热潮推动港股流动性改善,新股纳入港股通后进一步吸引增量资金,估值中枢上移[10] 行业与公司动态 -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共有156家港股IPO交表企业,其中24家为A股递表公司(如海天味业、三一重工、晶澳科技),20家已公告筹划H股上市[5][7] - 行业分布多元:新能源(宁德时代)、医药(恒瑞医药)、消费(东鹏饮料)、半导体(韦尔股份)等龙头企业主导本轮上市潮[8] - 瑞银指出A to H项目体量庞大,分拆子公司(如腾讯、京东系)及简化再融资流程将延续IPO储备资源[9] 市场影响与定价逻辑 - AH溢价指数创阶段新低,药明康德、招商银行等出现股价倒挂,外资定价权强化或重塑A股核心资产估值体系[11] - 中信证券研究发现A股公司披露赴港计划后股价调整,但港股上市后普遍上涨,外资定价或成A股新锚[11] - 招商证券认为弱美元与人民币走强背景下,中国核心资产重估趋势将持续,港股流动性改善支撑估值修复[11]
两地上市催生新机遇 A股H股“双赢”渐入佳境
证券时报· 2025-05-30 02:25
A+H双重上市趋势 - 中国资产重估、港股流动性改善、企业出海等多重动力推动A股优质公司赴港上市 [1] - 国际长线资金热捧导致AH股折价变溢价 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提升 估值中枢上移 [1] - 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分别以263港元/股顶格定价 国际认购倍数达15.17倍和17.09倍 [2] 港股市场变化 - 宁德时代国际配售吸引428名投资者 订单金额超500亿美元 覆盖倍数超30倍 [2] - 港股投资者对核心竞争力公司给予更高估值溢价 AH股价差缩小 外资定价权增强 [3] - 国际化投资者结构更准确评估海外业务潜力 比亚迪等企业H股估值已高于A股 [3] IPO项目储备与行业分布 - 截至5月29日156家交表企业 医疗/消费/TMT为主 23家A股公司已递表 20家筹划H股上市 [4] - 海天味业、三一重工、晶澳科技等行业龙头加入 宁德时代示范效应带动国际化企业跟进 [4] - 瑞银观察到各板块龙头企业集中赴港 行业覆盖新能源/医疗/消费/半导体等 [5][6] 港股生态与资金影响 - 新经济公司数量占比从2018年1.3%升至2024年14% 市值占比从2.8%升至28% [7] - 新股提升市场活跃度 港股通纳入后带来增量资金 国际资金偏好科技/消费/新能源/医药 [7] - 恒生AH溢价指数创阶段新低 药明康德等出现AH股价倒挂 外资回流推动核心资产重估 [8] 估值修复与定价体系 - 赴港上市后A股公司股价普遍先调整后上涨 外资或通过港股定价重塑A股估值锚 [8] - 公募新规、保险增配与外资回流可能共同推动A股风格转向核心资产估值修复 [8]
150家公司扎堆排队 赴港上市“燃”起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8:26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5月14日,港交所拟上市公司中"聆讯通过"2家,"处理中"150家 [1] - 2025年初至5月14日,21家企业登陆港股,同比增加6家,合计募资23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2% [2] - 2025年港股IPO公司主要来自消费者服务、有色金属、医药生物、耐用消费品、银行、高科技等行业 [11] 政策支持与制度改革 - 港交所5月6日推出"科企专线"新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2] - "科企专线"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提供预审、豁免条款争取及投资者对接支持 [5] - 2018年以来港交所通过"18A"和"18C"章节为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已有70多家企业借此上市 [7] 企业上市案例与趋势 - 2025年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巨头启动H股全球发售,宁德时代预计募资40-50亿美元 [2][11] - 沪上阿姨、蜜雪集团、布鲁可等新股获千倍超额认购,首日涨幅超40% [12] - 46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2025年下半年或现"A+H"发行潮 [13]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行为 - 2025年新股首日破发率28%,显著低于2024年同期的50% [12] - 投资者对港股打新热情高涨,关注开户、券商优惠及中签率提升技巧 [12] - 中介机构反馈"科企专线"催生科创企业上市热情,保密提交形式受关注 [3][5] 行业专家观点 - 港交所上市主管表示"科企专线"将提升监管透明度,强化香港市场竞争力 [3] - 中金公司认为新政提升港股对全球科创企业的吸引力 [9] - 平安证券指出港股新经济上市制度改革助力科技企业估值重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