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搜索文档
推动传统戏曲艺术传承创新(人大代表在基层)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40
行业表现与创新 - 公司去年演出总场次超过250场,创下历年新高 [1] - 公司通过创新重构经典题材如《红楼梦》,推出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在杭州首演引起轰动 [1] - 公司推出沉浸式观剧模式"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有效拉近演员与观众距离 [2] 观众与市场拓展 - 公司去年在国内15个城市开展30余场演出,吸引4万余名观众 [1] - 公司年轻演员在网络平台吸引大量粉丝,其中以过去不了解越剧的年轻观众为主 [1] - 戏曲观众逐渐年轻化,如何留住新观众成为行业新课题 [2] 创作与人才培养 - 公司对现代戏《钱塘里》进行细致加工与提升 [1] - 行业需要拓宽传统戏曲主题版图,坚持"一戏一格",紧跟时代审美 [1] - 行业面临年轻演员缺乏全国性展示平台的挑战,建议出台专门激励措施吸引年轻人才 [2] 国际交流与影响 - 公司去年10月访问法国,为法国观众创排经典折子戏,获得外国观众热烈反响 [1]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一悲一喜一抖袖,一唱一念一声吼——山西老戏唱出“新声”
新华网· 2025-05-02 11:20
山西戏曲行业现状 - 山西拥有38个剧种,数量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晋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1] - 近年来通过"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等惠民工程,地方戏曲得到有序传承,濒危剧种"太原秧歌"每年演出稳定在150场左右[1] - 演出覆盖城乡,上党梆子剧团每年可覆盖观众150万人,乡村演出观众可达成千上万[4] 受众变化与市场表现 - 观众从看"热闹"转向看品质,对表演规范性、细腻性及服道化都有更高要求[4] - 青年观众群体增长,晋东南地区少儿戏曲兴趣班需求旺盛,家长主动求师现象增多[4] - 晋剧在上海等外地市场反响热烈,出现跨省追剧的忠实戏迷群体[4] 创新发展举措 - 成立青年剧团培养新生力量,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青年团以18-19岁演员为主力[6] - 通过老戏新编、戏剧移植、新创现代剧等方式创新内容,建立演员考核体系提升专业水平[6] - 晋剧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进行巡演,计划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6] 传承保护机制 - 濒危剧种传承人可获得每场5000元的演出津贴补助[1] - 在中小学校开展晋剧社团活动,从青少年阶段培养受众[7]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通过展演活动扩大影响力,如武凌云等知名演员的公开表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