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
搜索文档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四川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33
从西岭雪山到蜀南竹海,从剑门蜀道到现代绿道,四川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让"诗和远方"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日常。今年以来,四川加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力争把 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让"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路径。如今,一幅流动的"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画卷正在巴蜀大地上徐徐铺展。 以文化为基:文脉流长,焕新而生 巴蜀文化好似四川火锅,海纳百川,又如地道盖碗茶,包罗万象,更像精彩川剧,"五腔共和"。如今的 四川,古老与现代形成对话,传统与创新持续交融。 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巴蜀文化"两创"年度行动,系统推进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巴文化保护传承,加快 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完成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遗产管理体制改革,让文化遗产 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焕新。 近年来,四川持续擦亮"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山水更有灵性、 城市更有温度、乡村更有诗意。 宝墩古城遗址、濛溪河遗址等一批考古新发现让世界屡屡将目光投向四川——古蜀的神秘、巴人的浪 漫、川蜀的智慧,成为全球共赏的文化符号。 而在当代生活中,四川 ...
8090.06亿元,花在了哪儿?
金融时报· 2025-10-09 18:37
出行总量与旅游消费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增长6.3%,创历史新高 [1] - 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增加1081.89亿元 [1] - 假期出行客单价同比提升14.6% [2] 旅游目的地趋势 - 游客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大幅增长,旅行兴趣呈现从经典目的地向小众目的地加速分散的趋势 [1] - 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订单增长强劲,东亚、东南亚以及澳新、欧洲的中小城市订单翻倍增长 [1] - 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成都、深圳、重庆、南京、武汉、西安是国内游热门城市,日本、中国香港、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越南、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尼西亚是出境游热门选项 [2] - 景德镇因“鸡排哥”爆火订单量同比增长60%,泸州音乐节订单量同比大增45% [2] 消费行为与体验偏好 - 多目的地“串游”趋势突出,机票、用车等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5%,酒店、线路游、门票等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4.6% [2] - 在同一城市停留7-8天进行“深度体验”的游客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50%以上 [3] - 体验式消费渐成主流,古镇古城抖音团购订单环比增长高达299%,动物园和水上乐园团购订单分别环比增长196%和152% [4] 特色与非遗体验消费 - 探访本地特色美食成为深度旅游重要组成部分,有餐厅因登上“必吃榜”国庆期间客流量比去年增加近四成 [3] - 富有城市特色的体验如沈阳洗浴(“沈阳洗浴带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19%)、扬州三把刀、成都茶馆非遗演出、大理扎染等成为旅游必打卡项目 [3] - 非遗相关体验消费火热,琉璃烧制和手工陶艺抖音团购订单环比增长分别高达270%和206%,打铁花表演订单量环比增长114%,评弹、灯会、川剧订单量增幅分别为150%、88%、63% [4] - 古风妆造成为年轻游客新宠,抖音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11%,博物馆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达68% [4]
非遗游、味蕾游延续火热 体验式消费渐成假期新热点
证券时报· 2025-10-09 06:06
文旅市场总体趋势 - 双节假期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十足,远途旅行与深度体验成为主要趋势,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相比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1] - 假期期间平台出行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30%,远途旅行热度攀升带动目的地交通、住宿、小团游等订单量显著增长 [2] - 游客玩得更深入,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游客增长尤为强劲,东亚、东南亚以及澳新、欧洲的中小城市游客量翻倍增长 [2] 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 游客呈现出“串游”新特征,多目的地趋势明显,机票、用车等交通工具类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5%,酒店、线路游、门票等商品人均预订量同比增长4.6% [2] - 超长假期下更多用户选择5至6天出游行程,国内长线游用户中选择此行程的占比为46%,出境长线游用户更倾向于10至13天行程,占比达65% [2] - 旅游消费选择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的价值认同,从观光转向沉浸,从规划路线转向表达情绪 [4] 体验式消费新热点 - 非遗游、味蕾游等体验式消费成为新热点,美食之城“以食引客”,假期首日“必吃榜”榜单流量环比增幅近两倍,上榜小店订单量涨超178%,上榜老店订单量涨超190% [3] - “味蕾游”推动地方特色菜增长,徽菜、云贵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122%和121%,江浙菜、西北菜分别增长102%、101% [3] - 体验式消费渐成主流,古风妆抖音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11%,琉璃烧制、手工陶艺订单环比增长分别高达270%和206%,评弹订单量环比增长150% [3] 出境游市场表现 - 出境长线游受到热捧,多个欧洲目的地订单翻倍,出境包车游呈现深度化趋势,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 [1] - 游客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较去年大幅增长 [2]
国庆中秋长假,成都消费力全国前十!川剧订单激增63%“火出圈”
搜狐财经· 2025-10-09 03:41
总体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消费火爆,餐饮、住宿、美妆个护、服饰鞋帽等多个类目增长显著 [1] - 体验式消费渐成主流,带动地方文旅消费再创新高 [1][6] - 大众假日休闲消费选择趋于多样,休闲活动团购销售额增长强劲 [3] 城市消费力与旅游热点 - 根据平台团购销售额,全国最具消费力十大城市为上海、北京、杭州、郑州、深圳、成都、广州、重庆、无锡、南京 [3] - 成都排入全国最具消费力十大城市,假期川剧相关订单量增幅达63% [1][3] - 周边近郊度假受欢迎,钓鱼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142%,露营和农家乐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69%和63% [3] 文旅与体验式消费 - 古镇古城成为文旅游玩热门选择,抖音团购订单环比增长高达299% [6] - 动物园和水上乐园团购订单分别环比增长196%和152% [6] - 非遗相关体验消费火热,评弹订单量环比增长150%,灯会和川剧订单量增幅分别为88%和63% [6] - 古风妆造受年轻游客青睐,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11%,博物馆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68% [6] 餐饮消费 - 家庭旅行亲朋团聚需求叠加,餐饮堂食消费激增,"味蕾游"推动地方特色菜消费 [9] - 地方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6%,秋季饮品增长57% [7] - 亲子餐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99%,多人餐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51% [9] - 地方菜系增长显著,徽菜和云贵菜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122%和121%,江浙菜和西北菜分别增长102%和101%,豫菜、鲁菜、鄂菜、粤菜增幅超80% [9][10] 商品零售与生活服务 - 中秋送礼应季焕新需求爆发,美妆个护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213%,服饰鞋帽增长204% [7] - 家居家具和珠宝首饰团购销售额分别增长70%和52% [7] - 住宿团购销售额增长50% [7] - 宠物洗护团购额增长152%,洗车和加油站相关销售额分别增长110%和43% [7] 休闲娱乐消费 - 休闲娱乐消费多元化,音乐节、洗浴按摩、演唱会、KTV团购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达72%、58%、38%和33% [3]
川渝两地携手共话巴渠河川剧艺术新发展 推动川剧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
四川日报· 2025-09-11 08:26
9月9日,川渝两地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一周年工作座谈会在达州举行。来自川渝两地相关单位的 负责人齐聚一堂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共商川渝两地川剧协同发展对策、凝聚发展共识。 2024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施行。条例实施一 年来,川渝两地川剧协同保护传承取得一定成效。座谈会上,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以及四川省广安 市、巴中市的代表分享了协同传承的经验做法,达州市级相关部门、四川文理学院结合实际谈了实践探 索。 会上,川渝两地与会各单位达成了《川渝两地振兴巴渠河川剧艺术共同愿景》,提出每年联合策划 1至2部反映巴渠历史文化、时代精神与群众生活的精品剧目;研究开设巴渠河川剧定向培养班,并定期 举办专业培训及技艺切磋活动,提升人才专业素养;合力打造"巴渠河川剧"文化品牌,制定统一的品牌 推广计划;常态化举办巴渠河川剧艺术交流演出,定期召开川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推动川剧"进校 园、进社区、进景区",将川剧从"舞台艺术"转变为"大众文化"。(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城霖 达州观 察 刘晓慧) ...
漫评:共襄盛举,感受世运气象万千新篇章
环球网· 2025-08-08 21:19
赛事经济影响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办,主题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预计吸引1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参赛 [2] - 赛事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包括场馆建设、服务配套、文化推广和商业联动,形成"全城悦客"热潮 [2] - 酒店业客流高峰,餐饮业推出特色主题套餐,交通网络优化升级,文创产品涌现,创造就业岗位并拉动消费 [2] - 世运会提升成都国际形象,传统文化和现代风貌通过媒体传播,增强城市软实力,助力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 [2] 民生工程改善 - 世运会筹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基础设施升级兼顾赛事需求和市民长期生活改善 [3] - 新建体育公园、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市容环境,直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3] - 城市治理细节完善,包括志愿者培训、无障碍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策划和环保理念推广 [3] 对外开放与文旅融合 - 成都通过世运会扩大国际"朋友圈",上半年已举办38项国际及全国性赛事,体育消费总规模预计达410亿元 [3] - 创新"赛事+"生态,打造100个暑期精品消费新场景,融合蜀绣、川剧等传统元素展示城市文化 [3] - 赛事促进文旅产业联动,提升城市品牌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国西部发展活力 [3] 城市发展战略 - 成都以世运会为支点,推动经济动能激活、民生福祉提升和对外开放深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4]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情况 出人出戏出圈 可听可游可耍
四川日报· 2025-08-06 08:33
行业活动概览 - 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于2024年8月启动并持续至2026年春节前 旨在通过系列活动推动川剧艺术传承与创新 [1] 人才培养计划 - 首次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 由5位梅花奖获得者及非遗传承人与5位省级奖项获得者青年演员组成师徒对子 [2] - 计划包含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及展演评比 并拟于2026年开展擂台赛机制以激发传承活力 [2] 剧目建设进展 - 省内院团剧目质量显著提升 《梦回东坡》《丁宝桢》完成全国巡演 《大千世界》《欧阳修》等新剧完成创排 [3] - 本届汇演指导创排三国题材、革命题材及传统文化题材精品剧目 包括15部大幕戏和13部折子戏 [4] - 28部入选剧目将通过打磨提升、巡展评选等环节打造川剧名作 其中4部大幕戏与4部折子戏将赴北京展演周 [4] 文旅融合推广 - 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 将文化场景与景点、博物馆及城市地标串联 形成观剧与文旅结合的体验链条 [5] - 持汇演门票票根可享受指定点位门票折扣及文创产品优惠 例如《丁宝桢》剧目观众可优惠游览都江堰 [5] 年轻化传播策略 - 邀请国际友人及网络达人担任"川剧体验官" 通过沉浸式妆造及唱腔学习视频制造跨圈层传播话题 [5] - 青年演员参与微短剧及短视频制作 并走进景区与校园推动川剧与旅游教育领域深度融合 [5]
免签红利持续凸显!脸谱、戏服、变脸……中国研学“吸引力”上升
央视网· 2025-06-13 16:16
出入境客流增长 - 重庆江北机场口岸2025年出入境客流量截至6月10日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 [1] - 外国人占比超过三成,创历史新高 [1] 免签政策影响 - 中国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包括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放宽,推动外籍人员入境便利化 [5] - 免签政策提升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度,重庆因其独特城市魅力和文化成为热门目的地 [5] 入境游客来源分布 - 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是重庆入境游主要来源地 [10] - 欧洲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旅客数量较往年呈上升趋势 [10] - 暑期临近,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研学,进一步带动客流 [10] 游客体验与文化活动 - 外国游客对免签政策表示满意,认为其增加了行程灵活性 [7] - 美国研学学生在重庆体验火锅、解放纪念碑和十八梯等景点,对当地文化和人民友善度给予高度评价 [12] - 北仓文创园提供川剧脸谱绘画、戏服穿戴和专业表演体验,吸引外国游客参与 [15] - 美国学生对川剧“变脸”表现出浓厚兴趣,期待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8]
重新认识地方戏的灵魂(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新规要求大型舞台剧创作项目每外请1类主创人员降低1个排序档次 旨在鼓励培养本土主创力量并保持剧种特色 [2] - 行业需重新认识方言和声腔音乐作为地方戏灵魂的重要性 避免因过度创新导致剧种特色丧失 [2][6] 方言与剧种特色 - 福州话的"八音"调值塑造了闽剧念白韵律 广东话"九声六调"增强粤剧旋律性 莆仙方言15个声母和40多个韵母体现古老剧种厚重感 [2] - 方言词汇体系如福州话"平八"、巴蜀方言"巴适"、吴语"芥杀格"等能精准塑造角色语言形象 增强行当特色 [3] - 方言"文白异读"现象可差异化塑造丑角白话连珠、官生文读铿锵、花旦文白混读等人物形象 [3] - 外请主创难以短期掌握复杂方言体系 青年编剧方言驾驭能力下降 导致台词生硬并削弱剧种韵味 [4] 声腔音乐与艺术风格 - 闽剧声腔融合"逗腔""江湖""洋歌"三大体系 结合福州方言及逗管等特色乐器形成独特音乐风格 [5] - 湘剧通过长沙方言规范将高腔、昆腔等声腔与湖南地方音乐深度结合 形成"湘化"特色 [5] - 梨园戏"压脚鼓"、赣剧赣胡、晋剧"呼胡"等特色乐器及曲牌构成剧种高辨识度艺术风格 [5] - 当前存在外请作曲配器与剧种声腔"两张皮"现象 大建制乐队湮没特色乐器 削弱剧种辨识度 [5] 创新与传承平衡 - 行业需适应时代变化 在题材和表演程式(如闽剧"脱壳"程式、妆造改良)方面鼓励创新 [6] - 300多个剧种各美其美 革新传统需先深入理解方言和声腔音乐的核心价值 [6]
这个老街区如何激发消费活力(发展一线看信心)
人民日报· 2025-05-11 05:30
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 - 望平坊旅游休闲街区位于成都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全长2 5公里,总面积1 68平方公里,在"五一"假期吸引约20万名游客[1] - 2018年成华区推进猛追湾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通过肌理调整和场景再造,将老旧街坊蜕变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 - 街区改造引入专业企业进行设计、改造和运营一体化,有效解决居民生活困扰并激发消费潜能[1] 业态创新与特色经济 - 望平坊举办"面包节"活动,聚集30多家特色烘焙店,推出结合四川特色的米面包等新产品[2] - 街区引入几何书店成都首店、复古服饰首饰店、香料咖啡融合店等时尚特色店铺[2] - 街区形成以小店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为特色的活力街区,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2] 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 - 街区融合川剧、美食、文创等元素,保留老成都韵味的同时加入新潮体验如民谣驻唱[1] - 通过主题消费活动和特色店铺招引,升级消费体验并沉淀老成都记忆[2] - 街区日间有潮味十足的新活动,夜间有滨水休闲生活,形成全天候消费活力场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