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
搜索文档
国家矿山安监局答21: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为矿山找“病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5:22
安全生产总体成效 - "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标志性变化 [1] - 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 [1] - 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至个位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 [1] - 2024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1] 自然灾害防治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比"十三五"时期下降31.3% [1]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比"十三五"时期下降23% [1]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十三五"时期下降34.3% [1] 矿山安全治理举措与成效 - 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重大提升 [1] - 2021—2024年平均每年矿山事故起数比"十三五"下降29.7% [1] - 2021—2024年平均每年矿山事故遇难人数比"十三五"下降29.1% [1] - 强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全面动态普查,推动各地普查矿山7081矿次 [2] - 22个省份134处连片矿区启动区域性普查,初步实现"一张图"信息化管理 [2] - 建立技术支撑工作机制,分灾种公开发布防控重点,开展煤炭深部安全开采工程试验 [2] - 着力狠抓瓦斯超前治理,340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施保护层开采 [2] - 95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现地面井瓦斯抽采 [2] - 建成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接入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和所有在用尾矿库感知数据 [2] - 修订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一库四机制" [3] - 构建轻微违法免罚、自查上报不罚、重大恶意违法必罚、举报核实和重复违法重罚的工作机制 [3] - 深入开展自救器"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自救器实操培训和灾害实操应急演练 [3] - 出台矿山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制度、遇事故征兆及时撤人制度,完善极端天气"叫应回应响应"机制 [3]
2021-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较“十三五”下降近三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4:30
矿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 - 坚持矿山安全生产全链条管理,推进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1] - 2021-2024年平均每年矿山事故起数和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29.7%和29.1% [1] 地质先行与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强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作为事前预防的基础保障 [1] - 出台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推动普查矿山7081矿次 [1] - 22个省份134处连片矿区启动区域性普查,初步实现"一张图"信息化管理 [1] 重大灾害超前治理 - 推进重大灾害治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建立技术支撑工作机制 [2] - 分灾种公开发布防控重点,开展煤炭深部安全开采工程试验 [2] - 着力狠抓瓦斯超前治理,340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施保护层开采,95处实现地面井瓦斯抽采 [2] 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管控 - 推进重大安全风险超前研判、监测预警和闭环管理 [2] - 建成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接入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所有在用尾矿库及绝大多数高陡边坡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感知数据 [2] - 实行24小时看网盯网和研判管控,有效化解风险隐患 [2] 事故隐患动态排查整治 - 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排查、闭环整改和动态清零 [3] - 修订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和自查自改、跟踪督办、责任倒查、举报奖励机制 [3] - 构建从轻微违法免罚到重大恶意违法必罚的检查执法工作体系,倒逼企业提升自查自改自律内生动力 [3]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 推进应急处置由事后救援向全程管控转变 [3] - 开展自救器"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自救器实操培训和灾害应急演练 [3] - 出台矿山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制度、遇事故征兆及时撤人制度,完善极端天气"叫应回应响应"机制 [3]
62亿美元投资脱碳,全球第四大矿山巨头拟扩大在华采购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45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全球矿山巨头福德士河制定激进的脱碳目标 计划到2030年实现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陆地运营零排放 到2040年实现范围3净零排放 目标领先同行至少10年 [1] - 福德士河宣布在脱碳领域总投资62亿美元 目前已花费8亿美元 建成460公里绿色输电网和100兆瓦发电设施 另有190兆瓦发电设施完成30%施工量 [2] - 福德士河2026财年计划再投入9到12亿美元脱碳资本支出 资金将用于成熟技术投资 发电设施 储能设施及绿色车队 [2] 中国市场角色转变 - 中国不仅是福德士河矿石销售的单一最大市场 未来20年仍将保持这一地位 同时也将成为公司重要的采购来源地 [1] - 中国在新能源及新技术发展方面速度快且规模大 将在采矿脱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福德士河将加大在华采购 方向侧重绿色采矿设备和绿色电力设备 因中国设备具有价格 交货时间及技术创新优势 [3] 具体合作与采购项目 - 福德士河与徐工集团签署零排放采矿设备供应合同 潜在价值超4亿美元 是徐工集团与中国境外企业签订的最大矿山设备订单 [2] - 徐工集团将为福德士河供应100多台零排放重型移动设备 包括充电式电动轮式装载机等 首批设备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2][3] - 合作不仅限于采购 还包括技术研发 这些设备将在其生命周期内为福德士河减少数百万升化石燃料消耗 [3] - 力拓与徐工集团在几内亚西芒杜矿山项目合作 合同涉及数十台230吨矿用卡车等 总金额近8亿元 [3] - 力拓还将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蒙古国铜矿开展纯电换电矿卡技术应用试点项目 [3] - 必和必拓近年来加大在华采购 并在中国成立采购中心 采购内容涵盖基建设施设备及关键消耗品 [3] 行业趋势与低碳技术合作 - 钢铁矿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领域之一 迫切需要实现低碳发展 [1] - 实现采矿设备脱碳是重工业重要领域 [2] - 福德士河与中国宝武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探索利用福德斯河铁矿石和绿氢资源的低碳炼铁技术 并在铁矿石选矿研发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合作 [4]
雪域高原,车轮滚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5 09:30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9万公里 其中农村公路9.48万公里 较70年前现代公路里程从0实现跨越式增长 [3] - 川藏与青藏公路于1954年通车 结束西藏无现代公路历史 当前形成"五城三小时"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3][6] - 318国道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布局 规划建设充电桩117个与充电车位226个 实现蔚来G318换电路线及华为超充绿廊全线贯通 [11][12] 新能源汽车普及 - 机动车保有量达106.7万余辆 驾驶人超100.8万人 新能源汽车占比持续提升 [4] - 政府推出"幸福西藏·惠享生活"消费补贴政策 结合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4] - 城市公交与出租领域全面新能源化 林芝投入换电出租车 阿里投放4000米高海拔纯电公交 拉萨新增397辆换电出租车及77辆新能源公交 [6] 锂资源开发与产业链 - 西藏盐湖锂资源保有储量2000余万吨 占全国50%以上 扎布耶盐湖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投运 产能达9600吨电池级与2400吨工业级碳酸锂 [16] - 预计2030年西藏碳酸锂产能达27万吨 副产氯化钾15.6万吨及铷铯混盐200吨 助力锂资源自主可控 [16] - 程力汽车产业园开工 成为西藏首家专用汽车制造基地 东风汽车商城落地山南市 推动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 [17] 商用车与物流体系 - 公路运输占西藏货运量90%以上 北汽福田1-7月在藏销量1822辆 同比增长11.9% 轻卡与工程车为核心产品 [18] -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投资1.2万亿元 建设周期10年 预计刺激重卡需求并推动高海拔环境车辆技术创新 [19] - 经西藏口岸出口新能源汽车7429辆 同比增长25.6% "新三样"产品出口额9.1亿元 增长12.2% [18] 智能化技术应用 - 华泰龙矿业与玉龙铜矿部署无人驾驶矿车 年降人工成本300万元 实现运输零事故 华为参与全球首个5000米高原露天矿无人驾驶项目 [21] - 中通快递在日喀则运营无人快递车 克服4000米海拔配送难题 提升高原地区物流效率与时效性 [21] - 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矿山与快递配送 适应高海拔缺氧环境 最小通行宽度20米与最大坡度8%的复杂工况 [21] 区域经济发展 - 西藏GDP从2015年破千亿元 2021年超2000亿元 至2024年上半年八项经济指标增速全国第一 全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 [22] - 60年间从百废待兴至产业兴旺 汽车产业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形成从锂资源开发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 [2][16][17]
“防”字当先织密矿山“安全网”
辽宁日报· 2025-08-25 09:27
矿山安全监管机制 - 极端天气预警联络机制通过移动MAS短信平台点对点通知矿山安全监管部门及企业负责人 入汛以来发布预警信息28次 预警140127人次 [1] - 汛前对全省64座尾矿库"头顶库"逐矿检查 隐患全部整改完毕 推动偏远山区尾矿库企业建立卫星电话值班制度 [2] - 利用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全省联网煤矿水害监测系统开展全覆盖检查 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2] 应急响应执行情况 - 接到暴雨橙色预警后立即实施停产撤人指令 组织对主副井、主扇、压风机房等防汛要害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1] - 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持续跟踪调度雨情汛情 利用现场核查和监控系统督促停产响应1103矿次 [2] - 安全撤离20499人 责令降低尾矿库水位2座次 [2] 气象信息应用 - 提前掌握天气信息 将安全防范工作从"等雨来"转变为"知雨至" [2] - 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机制 针对暴雨橙色预警开展实时调度督导 [1][2]
广东宏大:8月2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23:57
公司董事会会议 - 公司第六届2025年第七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1日召开 采用现场和视频出席相结合方式 [2] - 会议地点位于公司天盈广场东塔56层会议室 [2] - 会议审议《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文件 [2]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 - 矿山开采业务占比70.36% 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 [2] - 民爆及其他收入占比15.11% 位列第二大业务板块 [2] - 能化业务占比12.85% 构成第三大收入来源 [2] - 防务装备占比0.88% 其他行业占比0.8% 两者合计不足2% [2]
广东宏大:8月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9:05
公司动态 - 广东宏大召开第六届2025年第六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收购大连长之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议案》等文件 [2] - 会议以现场和视频出席相结合的方式在公司天盈广场东塔56层会议室召开 [2] 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公司营业收入构成:矿山开采占比79.19% 民爆及其他收入占比16.91% 防务装备占比2.57% 其他行业占比1.33% [2] 市场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SZ 002683 收盘价37.75元 [2]
矿区历史遗留固废污染问题突出,环境部酝酿新规强化整治
第一财经· 2025-08-07 10:47
矿山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 我国共有各类废弃矿山约9.9万座,其中非金属矿、金属矿山与能源矿山分别约为7.5万座、1.17万座和1.23万座,大中型和小型废弃矿山分别有0.62万座和9.28万座 [1] - 尚需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面积约42万公顷 [1][5] - 矿山开采产生大量采矿废石、选矿尾矿、冶炼渣等固体废物,露天采场产生大量剥离物和废石堆积,侵占土地并导致重金属环境污染 [1] 政策与法规框架 - 新修订《矿产资源法》设置矿区生态修复专章,明确历史遗留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责任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承担 [2] -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强调强化受污染耕地溯源整治,要求对耕地周边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山协同开展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 [1] -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2025—2030年)》要求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 [1] 技术挑战与调查难点 - 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因年代久远、早期开采粗放、缺乏监管,具有隐蔽性强、分布零散、范围广等特点,导致识别和排查难度大 [2] - 历史遗留固废堆存量的精准估算面临技术挑战,包括堆场分布于交通不便山区、进场道路损毁、大型测量设备运输受阻 [3] - 固体废物野外堆存形态多样,部分被直接倾倒于山谷形成埋藏深、形态不规则的堆填体,常规地形测绘方法难以准确获取地下部分数据 [3] 调查技术规范与标准缺失 - 现有政策文件对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调查、检测指标、评价标准等尚无明确要求,给相关工作带来不便 [2] - 目前尚无针对矿山历史遗留固废和周边环境介质的专项调查技术规范,实践中需参考建设用地土壤、农用地土壤、地表水等环境质量调查规范,但这些标准用于矿山调查存在过严或不适用情况 [3] 污染判定与采样调查标准 - 对于同时满足堆场防渗系统和截排水正常运行、无淋溶水产生、周边环境介质无超标、堆场底部岩溶不发育条件的固体废物,可不开展采样调查 [4] - 不能排除环境污染情况的固体废物需列为采样调查对象,采集分析固体废物及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底泥和农用地土壤样品 [4] - 结合堆存形态和地形条件,优先采用地形测绘(非接触测量、人工测量、遥感或无人机航测),复杂地形可辅以钻探或地球物理勘探 [4] 污染物迁移分析与整治原则 - 结合防渗系统和截排水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流经状况,分析污染物随降雨或地表径流的迁移途径 [4] - 固体废物堆场整治以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环境改善为原则,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强化协同治理与源头防控 [6] - 差异化选择原位、异位或回填利用等整治技术,系统开展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 [6]
广东宏大:8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2:51
公司治理动态 - 公司于2025年8月1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修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的议案》等文件 [1] 业务收入结构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矿山开采占比79.19%,民爆及其他收入占比16.91%,防务装备占比2.57%,其他行业占比1.33% [1]
泸州建立“一泸检查”工作平台为企业减负 涉企行政检查缩减率超30%
四川日报· 2025-07-21 16:02
"多部门联合一次检查,既节约陪同时间又避免了分头对接。"川铁新材料(古蔺)有限公司安全总 监覃嘉表示,作为一家矿山开采、销售运输企业,联合检查让"企业负担减了不少"。 "再增加一些设备,提高喷淋频次,及时覆盖裸土。"7月16日上午,在泸州老窖科创培训中心项目 施工现场,泸州市龙马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李智磊、黄光斌就"防尘降尘措施落实"提出整改建 议。这次检查,在7月初便列入工作计划并经申报批准。 一旁的项目执行经理易秉林明显感到此次检查"针对性更强,整改建议也更明确"。检查前,易秉林 扫了李智磊手机上的"天府入企码·一泸检查"二维码,知晓执法人员姓名、检查内容。 "扫码入企"成为泸州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有效举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 以来,泸州聚焦加快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整治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问 题,不断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切实减少对企业的打扰,让企业更加专注于安全生产和正常经营。针对企 业反映强烈的随意、重复、多头检查等突出问题,今年1月,泸州上线试运行"一泸检查"工作平台,压 减涉企行政检查频次,截至目前已压减涉企行政检查1852次、缩减率达30.5%。 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