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装备

搜索文档
航天装备板块9月12日跌0.31%,航天环宇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452.6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2 16:38
板块整体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当日下跌0.31%,跑输上证指数(涨0.22%)和深证成指(涨0.13%)[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8只成分股中4只上涨、4只下跌,领跌股为航天环宇(跌1.49%)[1] 个股涨跌情况 - 中国卫星涨幅最大达2.76%,收盘价38.66元,成交额24.04亿元,成交量62.86万手[1] - 中天火箭涨1.87%至49.53元,新余国科涨1.53%至33.08元[1] - 航天电子微跌0.10%至10.45元,但成交额达3.82亿元,成交量36.54万手居前列[1] - 中国卫通跌0.18%至22.34元,成交额9.94亿元为板块最高[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452.65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2205.71万元[1] - 散户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净流入金额达5658.36万元[1] - 资金流向显示机构资金与散户资金出现分歧[1]
航天电器(002025):防务订单显著回暖,价格成本挤压盈利
长江证券· 2025-09-12 16: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防务订单显著回暖但收入确认延后 产能扩张延缓及金价上涨导致业绩短期承压 [2][4] - 公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应对挑战 但成本上涨与价格下降双重挤压毛利率 [2][10] - 连接器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民品业务受竞争加剧影响出现下滑 [4][10] - 实施"2+N"产业战略推动全链条协同 战新产业订货同比增长超30% [10]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9.35亿元(+0.47%) 归母净利润0.87亿元(-77.49%) [4] - 2025Q2单季营收14.69亿元(+12.33%) 归母净利润0.4亿元(-74.86%) [4] - 整体毛利率31.94%(同比下降15.58个百分点) Q2毛利率32.45%(环比提升1.02个百分点) [10] - 连接器业务收入20.65亿元(+9.96%) 毛利率28.41%(同比下降19.32个百分点) [10] - 电机与控制组件收入6.60亿元(-12.47%) 毛利率37.49%(同比下降5.33个百分点) [10] 业务分析 - 连接器及互联一体化产品同比增长9.96%至20.65亿元 为主要收入增长驱动 [10] - 电机与控制组件收入同比下滑12.47%至6.60亿元 [10] - 继电器收入0.99亿元(-27.68%) 光通信器件收入0.58亿元(-26.50%) [10] - 防务领域订货同比增长明显 但客户验收周期延长影响收入确认 [10] - 战新产业订货同比增长超30% 成为业务拓展重要驱动力 [10] 战略与运营 - 实施"2+N"产业战略(大互连+大电机+专精特新) [10] - 推进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推动连接器-电机-光模块全链条协同 [10] - 制定《2025年重点任务交付保障实施方案》 提升产能和客户保障能力 [10] - 开展低毛利率产品治理 优化营销考核管理 强化货款回笼指标 [1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96/9.88/12.76亿元 同比增长72%/66%/29% [10] - 对应PE分别为38/23/18倍 [10] - 预计2025年营收60.03亿元 2027年达98.03亿元 [14] - 预计2025年毛利率38% 2027年提升至40% [14]
中天火箭:公司制导火箭产品属于军贸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9-11 20:13
公司产品定位 - 制导火箭产品属于军贸产品 [2] 产品发展战略 - 无人机载制导火箭围绕系列化、多平台化发展思路 [2] - 产品向制导方式多模式、作战功能多种类、装载平台多机型方向发展 [2] 产品销售情况 - 无人机载制导火箭已实现批量化销售 [2]
航天装备板块9月11日涨1.31%,航天环宇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1 16:50
板块整体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当日上涨1.31%,领涨个股为航天环宇(代码688523)涨幅3.34%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548.0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76亿元 [1] - 上证指数上涨1.65%至3875.31点,深证成指上涨3.36%至12979.89点 [1] 个股价格表现 - 航天环宇收盘价24.15元,成交量5.83万手,成交额1.39亿元 [1] - 理工导航收盘价45.25元涨幅3.26%,航天电子收盘价10.46元涨幅1.75% [1] - 中国卫星成交额最高达30.66亿元,收盘价37.62元涨幅0.56% [1] 资金流向分布 - 航天电子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930.16万元(占比3.03%),但游资净流出1872.02万元 [2] - 理工导航主力净流入356.47万元(占比15.48%),为板块内主力净占比最高个股 [2] - 中国卫通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5468.91万元,但获游资净流入3208.42万元 [2] - 中国卫星主力资金净流出1.12亿元(占比3.64%),散户资金净流入1.23亿元 [2]
中天火箭:无人机载制导火箭已实现批量化销售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1:4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制导火箭产品属于军贸产品 [1] - 无人机载制导火箭围绕系列化、多平台化发展思路 [1] - 产品向制导方式多模式、作战功能多种类、装载平台多机型方向发展 [1] - 已实现批量化销售 [1]
航天电器:目前公司持续开展低空经济市场调研和市场布局拓展 积极布局目标客户
证券日报· 2025-09-10 21:1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持续开展低空经济市场调研和市场布局拓展 [2] - 公司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的目标客户 [2]
航天电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计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20:48
财务信息披露 - 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 - 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 [1] - 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1]
航天装备板块9月10日涨0.92%,中国卫星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7927.8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0 16:37
航天装备板块市场表现 - 航天装备板块整体上涨0.92%,领涨股为中国卫星(涨幅3.23%)[1] - 上证指数上涨0.13%至3812.22点,深证成指上涨0.38%至12557.68点[1] - 板块成交量最活跃个股为中国卫星(96.53万手)和中国卫通(62.63万手)[1] 个股价格及成交情况 - 中国卫星收盘价37.41元,成交额35.87亿元,为板块最高[1] - 航天电子成交43.18万手,成交额4.43亿元,涨幅0.78%[1] - 理工导航跌幅0.32%,成交2835.6手,成交额1246.48万元[1] 资金流向分布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7927.86万元,游资净流出3492.13万元,散户净流出4435.74万元[1] - 中国卫星主力净流入1.68亿元(占比4.69%),但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5555.27万元和1.13亿元[2] - 中国卫通主力资金净流出6415.99万元(占比-4.61%),为板块最高净流出[2] 资金流动特征 - 新余国科主力净流入108.63万元(占比1.11%),游资净流出123.95万元[2] - 中天火箭主力净流出1119.36万元(占比-9.1%),但游资净流入466.63万元[2] - 航天环宇游资净流入395.65万元(占比3.85%),主力净流出277.08万元[2]
A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创业板指涨0.21%
凤凰网财经· 2025-09-08 09:32
市场开盘表现 - 沪指开盘跌0.02% 深成指涨0.33% 创业板指涨0.21% [1] - 电池和航天装备板块涨幅居前 免税和CPO板块跌幅居前 [1] 行业周期与配置 - A股中报业绩延续磨底特征 全局性补库力度回升但板块分化明显 [2] - 先进制造和TMT行业有望延续供需双向改善 基建链收入拐点渐近 [2] - 关注电网设备 工程机械 基础化工 钢铁等新增供需双向改善型行业 [2] - 锂电池 通信设备 小金属 包装印刷因高频景气数据韧性仍存可持续关注 [2] 锂电与储能行业 - 锂电行业旺季来临叠加储能超预期 电芯涨价在即且需求能见度高 [3] - 板块供需关系彻底扭转 业绩确定性强且估值处于低位 [3] - 储能行业受政策推动 国内招标数据高增 海外欧洲澳洲亚洲市场需求旺盛 [3] 端侧AI投资机遇 - 政策加持 巨头引领和发布会催化临近 全面看好端侧AI [4] - 苹果端侧AI产品创新决心强 可能超预期拉动使用体验和销量 [4] - 建议关注苹果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 [4]
从“3年15次”到“4年20次” “飞天战袍”护航深空探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6 09:38
舱外航天服技术突破 - 舱外航天服B已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 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 成为中国空间站首套达成此指标的舱外服 [1] - 第二代"飞天"舱外服原设计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 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 通过动态精准评估实现延寿使用 [2] - 新款舱外服D和E已将设计寿命提升至"4年20次"舱外活动 目前已完成解包检测且状态良好 [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突破长寿命 高安全可靠性 高效作业支持等关键技术 采用头盔躯干一体化设计 四肢可调节 关节使用气密轴承提升灵活性 [4][6] - 采用多层防护设计:包括衬里 液冷通风层 加压气密层 限制层 隔热层和保护层 应对真空 辐射及高低温极端环境 [6] - 实行"一对多"适体性原则 上躯干为硬结构固定设计 下躯干与上肢采用主动适体性调节 手套分型可调以提升操作性 [6] 产品应用与成效 - 舱外服B已被11名航天员在8次载人飞行任务中接力使用 支撑空间站常态化出舱任务 [2] - 中国空间站共配备5套舱外服(A B C D E) 其中新款D E将逐步投入未来任务 [3] 登月服研发进展 - 登月服自2020年启动研制 以轻量化 小型化 高安全可靠为目标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确立总体方案 [7] - 针对月面真空 极端温差 月尘和辐射环境设计 需支持行走 攀爬 驾车 科考等多任务 对工效和集成化要求更高 [7] - 采用模块化 轻量化 多用途一体化设计思路 强调环境防护 功能模块互换性和接口兼容性 以适应不同探测任务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