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搜索文档
优质本科持续扩招,多所双一流高校建设新校区
第一财经· 2025-10-30 15:19
高等教育政策导向 - 国家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1][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国家发改委计划在去年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2] - 政策目标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设置 [3] 高校招生规模变化 - 双一流大学密集宣布本科扩招,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2025年均宣布本科扩招150人 [3] - 优质本科扩招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3]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但优质本科比例较小,扩优提质是解决上好大学难的关键 [3] 学科与专业设置调整 - 教育部要求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优化本科专业设置 [5] - 加快布局急需紧缺专业,支持高校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塑 [5] 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 - 新型研究型大学如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发展进入快车道,具有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等特点 [4]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建大学首年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比肩甚至超过部分985高校 [4] - 传统名校加快院系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新兴前沿学科的投入 [4] 高校基础设施扩建 - 为配合扩招及学科调整,多所双一流大学建设启用新校区,并于2025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 [6] - 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6] - 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办学规模约10000人,将建设5个二级学院并设置11个本科专业 [6] 人才培养方向创新 - 天津大学计划在2年内重点建设11个培养方向,包括量子科技、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 [4] - 多所双一流高校密集成立新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空天技术、量子科技等领域 [4] - 高校强化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的协同,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3]
1.05亿元!重庆工商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
仪器信息网· 2025-10-30 11:57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近日, 重庆工商大学发布 1 8 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 1 . 0 5 亿 元 , 涉 及 全 功 能 稳 定性分析仪 、 TGA-DSC同步热分析仪 、 X射线衍射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高 分 辨 气 质 联 用 仪 (GC-MS) 、 液 相 色 谱 -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体 质 谱 联 用 仪 等 , 预 计 采 购 时 间 为 2 0 2 5 年 6~1 0 月。 部分采购仪器简介: TGA-DSC同步热分析仪 摘要 : 近日,重庆工商大学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 计出18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05亿元。 TGA-DSC(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仪)是同步测量样品质量变化与热流变化的尖端热分析设 备,通过激光扫描与高精度传感器,实现热解、氧化、相变等过程的实时动态追踪,被誉为材 料 研 发 的 " 温 度 钥 匙 " 。 其 核 心 优 势 在 于 消 除 单 次 实 验 误 差 —— 质 量 损 失 ( ...
1.11亿元!重庆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国家级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10-30 11:57
摘要 : 近日,重庆大学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计出 25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11亿元。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 们的推送。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 n f o c a l La s e r Sc a n n i n g Mi c r o s c o p y,CLSM)是一种高分辨率三 维光学成像技术,通过激光扫描与共聚焦原理,实现对样品微观结构的精确观察。由马文·明斯 基于1 9 5 7年提出专利构想,1 9 8 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黄金标准"。 近日, 重庆大学发布 2 5 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 1 . 11亿 元,涉及矿山动力灾害多 参量光纤监测系统 、复杂条件钻测模拟实验系统、深地储层多相态二氧化碳致裂-驱替-封存一 体化模拟试验系统 、低浓度瓦斯资源化利用实验系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SPR分子相互作 用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 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 0 2 5 年 9 ...
校馆弦歌丨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追寻地质报国足迹
新华网· 2025-10-30 10:46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中南矿冶学院地质陈列馆。在"矿石矿床厅"展区,一系列典型矿床的展品,还原了我国地质工作者在 艰苦条件下找寻矿产资源的历程。 记者:戴斌 馆藏荟萃,弦歌回响。岳麓山下,湘水之滨,躬身报国的精神代代传承。 踏入中南大学地质博物馆的展厅,仿佛置身我国地质矿产事业发展的"时光隧道",这里铭刻着中南大学"知行合一"的地质报国密码。 ...
江苏—非洲高校合作联盟成立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54
据新华社南京10月27日电(记者陈圣炜)27日,在苏州大学举行的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 周开幕式上,江苏—非洲高校合作联盟成立,标志着江苏与非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步入体系化、规 模化发展新阶段。 开幕式上,"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十大合作成果"同步发布。其中,由苏州大学牵头建设的中国—葡萄 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引人关注。据悉,该实验室于2020年依托苏州大学、澳门城 市大学与葡萄牙埃武拉大学三方共建,是全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联合实验室。成立以 来,实验室在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新材料研发及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实施16项世界遗 产和重点建筑改造项目,在遗产保护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方面形成26项专利。 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在对非合作上取得多项务实进展,以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为桥梁,建设了中国 —南非化工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南非高科技联合孵化器等多个平台。"联盟将共享优质教育资 源,强化联合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人类共同课题,深化文化交流与文 明互鉴,筑牢中非友好的社会根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说。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介 ...
博通股份(600455)2025年三季报点评:二期项目进展顺利 业绩释放明显提速
新浪财经· 2025-10-29 20:23
事件:2025 年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 亿元,同比增长6.01%;归母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增长 25.63%;EPS 为0.46 元/股,同比增长25.64%。 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13 亿元、3.38 亿元和3.61亿元,EPS 分别为0.54 元、 0.63 元和0.69 元,动态PE 分别为52 倍、45 倍和40 倍。公司依托西安交大,战略布局高等教育,华丽 蜕变成为"高教第一股",高教业务成为公司稳定现金流和利润来源。同时,公司业绩释放呈现提速状 态,城市学院二期项目进展较快,助力公司成长。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高教第一股"增长稳健,业绩释放明显提速。公司是A 股市场"高教第一股",高教业务是公司核心业 务。随着在校生的增长,公司收入增长稳健。2023-2025 年1-9 月公司营业收入分部为2.63 亿元、2.87 亿元和2.2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71%、9.15%和6.01%。同时,公司业绩释放明显提速。2023-2025年 1-9 月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1 亿元、0.46 亿元和0.29 亿元,分别同比 ...
博通股份(600455):二期项目进展顺利,业绩释放明显提速
民生证券· 2025-10-29 16:24
投资评级 - 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4][7]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高教第一股”,高教业务是核心业务,依托西安交大,战略布局高等教育,提供稳定现金流和利润 [1][4] - 公司业绩释放明显提速,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63% [1] - 城市学院二期项目进展较快,助力公司未来成长 [3][4] - 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高,2025年1-9月毛利率为53.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公司现金流整体良好,预收费制度带来较好现金流,2025年1-9月收现比为113.61%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6.01% [1]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25.63% [1] - 2025年1-9月公司每股收益为0.46元/股,同比增长25.64% [1] - 2023-202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3亿元、2.87亿元和2.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71%、9.15%和6.01% [1] - 2023-2025年1-9月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46亿元和0.2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69%、15.68%和25.63% [1]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2025年1-9月公司毛利率为53.1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环比提高1.27个百分点 [2] - 2025年1-9月公司净利率为12.85%,同比提高2.01个百分点,环比提高1.41个百分点 [2] - 2025年1-9月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5.26%,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71个百分点 [2] - 2025年1-9月公司管理费用率为33.16%,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2] - 2025年1-9月公司财务费用率为2.09%,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8个百分点 [2] 项目进展与资本结构 - 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4.61亿元,同比增长61.78% [3] - 公司长期借款为1.41亿元,同比增长225.66%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7.42%,同比提高3.36个百分点,环比提高3.48个百分点 [3] - 公司剔除预收款资产负债率为52.09%,同比提高5.02个百分点,环比提高4.04个百分点 [3] 现金流与合同负债 - 2025年1-9月公司收现比为113.61%,同比下降5.15个百分点,环比提高10.68个百分点 [4] - 2025年1-9月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0.92亿元,同比下降7.02%,环比下降5.86% [4] - 公司合同负债为2.23亿元,同比增长0.45%,环比增长16.75% [4]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元、3.38亿元和3.61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54元、0.63元和0.69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2倍、45倍和40倍 [4]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0%、8.0%和7.0% [6]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4%、15.0%和10.8% [6]
奋进的女同学们:985硕士女生多了
36氪· 2025-10-29 08:08
梳理2019年至今的985高校新生数据可见,绝大多数985高校研究生("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已超本 科;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中,两者差距甚至在一倍以上。同时,985高校研究生扩招增速 也明显快于本科,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1万人。 在985高校的本、硕、博阶段,男女比例(男性新生/女性新生)呈现"V"形波动:本科新生中,绝大多 数985高校稳定为"男多女少",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理工类985高校的男生占比多在2/3以 上;硕士新生中,女性占比相比本科显著提升,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出现"硕士新生男少女多"现象; 博士新生中,男女比例再次扩大,男生新生数量再次大幅反超女性。 01 部分高校研究生新生数量过万 最近十年,"扩招"成为高校招生的主基调。 从8月中旬至今,多所985高校陆续公布2025年新生大数据。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一批高校,它们的招生数 据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高精尖教育的趋势。 20世纪末,教育部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并将其命名为"985工程",相关高校现俗 称"985高校"。截至目前,985高校共39所。2019年11月,教育部官网 ...
招生难,韩国多所地方大学陷经营危机
环球时报· 2025-10-29 06:51
行业经营危机现状 - 韩国全国208所四年制大学中有27所大学在校生人数未达到计划招生人数的八成,11所大学在校生人数甚至不到计划的一半,呈现地方大学空壳化现象 [1] - 济州国际大学在校生仅103人,占计划招生人数1480人的7%,今年仅招到10名新生,面临严重财政危机并出售土地资产偿还债务 [1] - 大邱艺术大学在校生仅153人,比2020年减少近800人,金刚大学虽提供全额奖学金但在校生仍仅62人 [1] - 过去5年间在校生减少超过千人的高校多达25所 [1] 行业危机成因 - 学龄人口锐减是大学招生危机主因,韩国高考应试人数从2015学年的59万人降至2025学年的46万人,10年间减少约22% [1] - 2000年以来仅有22所大学关闭,许多私立大学以最低运营标准维持招生,通过收取学费勉强支撑办学 [1] - 私立大学若选择停办需将全部校产上缴国家,因此多数选择维持最低限度运营 [1] 政府应对措施 - 韩国国会通过《私立大学结构优化法》,预计2026年8月正式施行,允许学校法人在停办后处置资产、支付师生补偿金,并可保留剩余资产的15% [2] - 专家指出多数濒危大学地处偏远,校产变卖困难,地方政府因特惠争议而不易批准用途变更 [2] - 需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确保问题大学能够有序退出 [2]
“十四五”首都高校答卷| 清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栋梁之才
新京报· 2025-10-28 23:28
深秋的暖阳洒在清华学堂,课堂间穿梭的背包少年,踏过青砖上厚重的百年足印。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每年一批最优秀的学子汇聚清华,如何把他们真正培养成可堪当大任的栋梁 之才,是学校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 2023年7月,清华大学申报的《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获评 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奖项和育人成果背后,是清华大学在推动教育教学深层次 改革方面持续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培养"……学 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综合改革,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攻坚任务,创新性地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 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这一模式被正式确立为教育理念,并持续以改革引领拔尖 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再探新路。 "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发表468篇论文,155人次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7位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得主……截至2024年6 月,在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道路上,清华"姚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言 犹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