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政课
icon
搜索文档
红色旅游 新意迭出(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44
红色旅游市场趋势 - 红色旅游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通过沉浸式演出、特色列车等形式让红色记忆更生动[1] - 游客对红色文化认同感提升,追求更具深度、体验感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3] - 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成为年轻人走近历史的重要方式,需持续创新玩法以保持吸引力[6] 特色产品创新 - "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自2021年6月开行以来,成为"重走一大路"的移动课堂,车厢内设有党史学习角、革命歌曲演唱等活动[2] - 新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将警史馆打造成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吸引游客留言8000多个便签[2] - 山东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等沉浸式演艺节目,重庆1949大剧院通过技术创新演绎《红岩》故事[3] - 特色文创产品如《共产党宣言》手账本、南湖红船船模受到游客欢迎[3] 沉浸式场景应用 - 四川泸定县推出"飞夺泸定桥·渡河纪"全感互动空间,运用VR、数字孪生等技术让游客体验战争场景[4] - 北京李大钊故居上演沉浸式导览剧《守常先生》,通过互动表演串联历史讲解[4][5]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段建设带动飞夺泸定桥核心展示园等点位开发[4] 青少年研学教育 - 宁夏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两期累计服务游客近万人次,丁萱等青少年用童声讲解红色历史[7] - 武汉革命博物馆推出"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学生可穿制服体验1927年课堂,与学校合作拓展第二课堂[8] - 红色旅游与研学融合帮助青少年直观感受历史,需持续开发创意产品促进双向互动[8]
拓岗位强引导 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新华社· 2025-06-18 17:56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措施 - 北京大学实施"红绿蓝"三色就业战略,引导毕业生前往基层、国防军工领域和国际组织,其中红色代表基层服务,绿色代表国防军工,蓝色代表国际组织[3] - 长春师范大学推出"'青马'遇上'红领巾'"思政课项目,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和就业竞争力[4] - 西南石油大学拓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重点用人单位合作实施20余项联合培养项目,2025届联合培养学生近800人[4] 高校就业平台建设 - 清华大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毕业生赴重点单位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80%,2025年春季学期举办招聘会涉及用人单位超过4500家[5] - 燕山大学举办"外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专场招聘会,51家企业提供近1000个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6][8] - 燕山大学已举办9场"一院一场"促就业活动,累计参会用人单位600余家,提供岗位近万个,岗位需求对口率超85%[10] 就业指导与服务创新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建筑消防技术专业56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学生持证率高达90%,包括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和应急救援员证书[12][13] -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提供"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和岗前精准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并进行实操演练[16] - 长沙理工大学启用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引入AI面试模拟和校友资源,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就业指导[19]
我的德育课是体育老师教的!——一所县城小学的思政课改革
新华社· 2025-06-07 09:12
教育创新模式 -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新建路小学将"体育+思政"作为特色课程常态化开展 通过体育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3][4] - 学校将操场打造为思政"第二课堂" 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兼任德育老师角色 [4][6] - 每班每周仅1节道德与法律课 校方认为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无法满足需求 转而开发"小而美、碎而趣"的体育思政小课堂 [6] 课程设计方法论 - 体育课程设计融入长征主题 通过栏架、木哑铃等道具模拟"爬雪山过草地"情境 实现沉浸式教学 [1][9] - 创新教学道具应用 如将接力棒替换为"鸡毛信" 在沙包比赛中设置"支援前线"情境 [9][14] - 足球特色课程覆盖全员 各年级均组建足球队 通过日常训练培养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10][14] 教学成效验证 - 学生通过五年足球训练 从"摔倒就哭"转变为具备坚强品质 印证体育对性格塑造的积极作用 [10] - 足球比赛成为天然德育场景 帮助学生理解团队荣誉、尊重对手等价值观 失败体验转化为教育契机 [14] - "做中学"模式突破传统说教局限 运动情境更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12][16] 教育理念升级 - 提出"运动即教科书"理念 实现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16] - 形成"体教融合"示范案例 探索"以体育人"的新型教育路径 [16]
三兴教育科技 | 第63届长春高等教育博览会圆满落幕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16
高等教育博览会概况 -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于2025年5月23-25日在中铁·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主题为"融合·创新·引领" [1] - 展会汇聚千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 800余家科技企业 聚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 [1] 三兴教育科技参展亮点 - 公司携数字教材 真人数字人数字化课程 数字化思政课程 虚拟教研室 跨区远程实习平台等数字化产品矩阵亮相 [1] - 核心展示"AI+数字人+XR"技术赋能教学实训的创新成果 定位为国内率先将相关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训的标杆企业 [1] - 参展主题为"人工智能+数字人+虚实融生—教学实训场景全新解决方案" 覆盖"课程建设-教研协同-实践实训"全链条 [1] 产品与技术应用 - 产品矩阵包含落地第二期"双高建设"任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支持高校"双高计划"与数字化转型 [1] - 通过真人数字人课程演示 虚实融生实训系统场景化体验吸引院校领导 教师 企业代表驻足交流 [3] - AI驱动智能教学平台与XR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实现技术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 [3] 市场反馈与未来规划 - 展会期间展位咨询洽谈络绎不绝 公司通过实操演示 案例解析 互动体验全方位展示解决方案优势 [3] - 未来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教学应用"融合 研发更多贴合教育发展需求的解决方案 [3]
烟台探索在博物馆里上好“大思政课”
大众日报· 2025-05-22 10:18
博物馆教育融合发展 - 烟台市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活动 打造"博物馆+数字+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1] - 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策划推出近70项特色展览 教育研学 文旅七进等活动 [1] - 成立"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 整合8家博物馆 8所高校 8所中小学校资源 [1][3] 馆校合作具体措施 - 阵地资源共享 联盟博物馆开放馆藏文物 数字资源及特展内容 建立"思政教育资源库" [2] - 设立"校园微型博物馆" 馆校联合策划主题展览 打造校园文化阵地 [2] - 馆校互聘专家 博物馆研究员兼任"校外思政导师" 高校教师参与博物馆研究与策展实践 [2] 课程研发与技术应用 -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 结合海防文化 红色文化 民俗文化等开发思政课程和研学内容 [2] - 探索利用VR AR技术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提供沉浸式研学体验 [2] - 将课堂延伸至博物馆 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打造沉浸式 互动型思政教学新样态 [2] 烟台市博物馆发展现状 - 全市培育各级各类博物馆 纪念馆74家 五批30对中小博物馆结对帮扶 [3] - 是全省唯一拥有国有 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城市 [3] - 制定《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组建博物馆帮扶专家团队 [3]
全国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建设论坛召开
北京晚报· 2025-05-19 18:49
思政课建设推进活动 - 2024年5月15日北京举办全国大中小学思政"金课"建设论坛 教育部专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及31省市高校马院院长等400人参会 [2] - 论坛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 主题为"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2] 思政课数据库与平台建设 - "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数据库"正式启用 包含四大子库:金课课程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资源)、实践案例库(在京实践案例)、教学素材库(整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精华)、教师数据库(全市思政课教师精准画像) [3] - 中国人民大学同步启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网站 设立六大栏目并建立覆盖小学至大学的"思政课教材数据库" [3][4] 北京市思政课发展成果与规划 - 过去一年北京市以首善标准打造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五大体系 将思政课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5] - 教育部要求下一阶段工作需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吸引力 强化同题共答推进内涵式发展 集聚平台优势打造"金课" [5] -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提出2024年将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推动"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 依托"爱北京·爱科创"行动讲好科技创新思政课 [7] 高校代表观点与实践 -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做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双场域 推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 统筹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6] -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为素材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建设"金课" [6]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表示论坛强化了其作为思政后备力量的信念 将提升专业素养服务新时代思政教育 [7]
延安中学:用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陕西日报· 2025-04-30 06:53
教育理念与实践 - 延安中学以"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为核心教育理念,构建"一体四翼"素质教育实践体系(责任教育、创造教育、生活教育、励志教育)[5] - 实施"一核两新"教育理念,以延安精神传承为核心,顺应新课改与新时代需求,推行"三面三环六锚点"改革路径(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课程/教学/管理优化)[9] - 开发"红色浸润课程",形成"学科+红色文化"课程群,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16] 教学设施与投入 - 近年投入超2000万元资金,改造北关、枣园校区教学及生活用房3.2万平方米,新增图书3.8万册[7] - 建成数控教室、远程互动教室10个,配备智慧黑板96套,钱学森科技馆即将完工[6][7] - 餐厅采用智慧食谱系统,设置延时窗口保障学生餐饮需求,严格标准化加工流程[10] 红色基因传承 -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所中学,历经15次易名、14次搬迁,保留"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传统[12] - 成立"延安精神讲习社",超300名学生参与,通过辩论、红色短剧等形式传承精神[12][13] - 编著《延安思政课》校本教材,打造19节思政精品课,与21所学校开展思政一体化建设[14] 跨区域教育合作 - 与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高校、新疆兵团二中等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联学活动[13]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进校开设3D建模创新讲座,结合钱学森事迹激励科技创新[23] 学生培养成果 - 历史上培养我国首批21名留苏学生中的16名,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人才[16] - 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体育固本行动(阳光跑操、越野赛等),强化体魄与意志[17][18] - 学生常瑞雪(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等树立外交官等职业理想,体现家国情怀[22]
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备一堂课,助力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4-28 09:34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全省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参与集体备课会 推动琼崖精神融入教案和课堂 [3] - 备课会采用一体化育人理念 协同化教研模式和多维化教学情境 展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特点 [3][5] - 海南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做法入选教育部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创新案例和2025年工作典型案例 [5] 琼崖精神教学实践 - 万宁市万城小学教师通过海南岛战役群众支前故事 引导学生体悟军民鱼水情 [3]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以雕塑为切入点 带领学生寻访琼崖革命足迹 [4] - 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教师将历史书信改编为剧本 情景再现峥嵘岁月 [4] - 海南大学教师通过地图 理论和场景相结合 呈现琼崖精神融入课程的示范课 [5] 思政课改革创新 - 活动在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举办 对传承琼崖精神和凝聚自贸港建设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6] - 省委教育工委提出要将琼崖革命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密码 把自贸港实践深耕为青少年成长沃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