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政课
icon
搜索文档
“非遗”为教育添“幸福” 暖城以传承筑同心
央视网· 2025-10-13 15:06
教育战略定位 - 鄂尔多斯市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高质量教育[1] - 当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学校多元配置体系,推进特色课程发展,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重视教育创新[12] 非遗课程实践 - 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自2019年引入毡绣特色课程,延请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及对本地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4][6] - 达拉特旗第十一小学构建"普及+提升"双轨参与体系,已开展37项特色课程,将掐丝珐琅、钩织等非遗纳入"绿色成长树"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与美学教育融合[8][11][12] - 非遗技艺被视为一种文化浸润,其影响显而易见又润物无声,是实现"幸福教育"的途径之一[8] 体育教育创新 - 伊金霍洛旗实验学校拥有智能化网球气膜训练馆,占地4000多平,内设8块职业标准赛场,构建"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网球基地[14] - 该校设有四个整班建制课,每天安排一个半小时的网球时间,体育运动改善了学生精神状态并促进了学习成绩提升,实现以体促智[16] 博物馆研学与思政教育 - 鄂尔多斯博物馆(市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最高水平,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见证[16][18] -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每周安排两个班学生到博物馆研学,将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结合,让学生寻找民族交流交融的文化印记[18][20] - 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印记为学生开设生动的思政分享课,触动学生内心世界,贯穿教育主线[18][20][21]
助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北京教育系统 “五老”将走进中小学校
新京报· 2025-09-26 14:30
北京市教育系统思政课督导机制创新 - 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在高校建立老同志为主体的思政课督导员基础上 创新在中小学校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有情怀的"五老"思政课督导员队伍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建设 [1] "五老"督导员职责与工作方法 - 思政课督导员需严把政治关 看清教师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亮点特色及短板缺陷 对教师教学有基本了解 [2] - 对课堂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对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典型向学校推荐 [2] - 督导员要像中小学教师关爱学生一样关爱教师 同时牢记政治职责 [2] "五老"资源整合与教学创新 - 搭建"五老"授课平台 邀请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 用亲身经历讲授党史国史和革命传统 用鲜活故事替代生硬理论灌输 [2] - 创新"五老"教学形式 开展"五老领学"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走访红色基地和参与社区服务 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实践感悟 [2] - 建立"五老"人才库根据教学需求匹配资源 设立"五老"思政工作室支持与专职教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3] 督导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 构建"五老"助力思政课建设的六大机制:支持保障机制 跨学段听课和集体备课机制 服务青年思政课教师传帮带成长机制 与青少年学生结对子帮扶机制 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机制 社会实践大课堂协同育人机制 [4] - 强化协同创新扎实推动"五老"思政课督导员队伍建设 [4] - 充分发挥"五老"理论威望和实践阅历优势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破题 [4] 督导工作实施进展 - 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原校长刘素梅已成为朝阳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思政课督导员 该督导员自2012年退休后已担任三届9年督学 [5] - 督导员已与对接学校书记校长进行前期沟通 计划做好思政课督导工作 把德育工作实效性通过思政课落实 [5]
传承伟大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辽宁日报· 2025-09-18 09:16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 - 辽宁省教育系统深入挖掘“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打造特色思政课品牌 [2] - 通过将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旨在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2] 思政课程创新与实践 - 思政课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创新,包括在红色场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师生共创将历史事件搬上舞台的文艺会演、以及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会 [2] - 召开“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验总结会,成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组建红色抗联党员科研先锋团队 [3] - 连续多年以“牢记殷殷嘱托 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组织全省大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现已形成品牌,例如本溪市实验小学演出爱国情景剧,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原创德育短剧 [3]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 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教师团队是关键环节,通过定期举办教学研讨、开展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访学、连续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来提升教学能力 [4] - 评选精品教案、精品课件,形成一批“大思政课”品牌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馆校合作 - 全省遴选第一批16个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6] - 深入推进馆校共建,例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专题展览和课堂,培育了一支数百人的青少年志愿讲解与服务队伍 [5] - 各高校通过建设校史馆、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创作校园红色思政剧、录制微课程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教育 [6] - 假期组织学生开展“重走抗联路·传承红色记忆”等主题研学活动,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6]
做好学生“筑梦人”——写在第4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
河南日报· 2025-09-07 07:31
教育政策与理念 - 第41个教师节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2] - 教师需践行"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2]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 [6] - 河南启动师范教育质量提升五年行动计划 [9]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学科发展需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 否则将衰退 [3] - 推动化学 药学 生物学 医学等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3] - 实验室引进计算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等前沿领域人才 [3] - 考古学需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3] 教学创新与实践 - 地理教学需融入真实地理实践 每堂课引入真实问题情境 [8] - 数学教学将符号转化为生活故事 在熟悉情境中激发兴趣 [8] - 思政课采用"以思考碰撞驭动思考 以行走方法带动行走"模式 [4] - 郑州中学构建"五育融合"大思政课体系 通过"思政+"课程群实现全方位育人 [4]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 学校借助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推出"个性化星空图" [8] - 星空图由德智体美劳五维度小星和综合素质主星构成 [8] - 融合课堂评价与课外激励 使成长可视可感 [8] - 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联动 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5] 教师队伍建设 - 河南涌现张玉滚 王爱红 刘华东等优秀教师代表 [9] - 教师需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应对科技革命和知识更新 [9] - 深化教育改革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环境 [9] - 教师应成为"德艺双馨 具有大担当大人格大情怀"的大先生 [9]
全省思政课教师共备一堂课,助力海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4-28 09:34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全省万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参与集体备课会 推动琼崖精神融入教案和课堂 [3] - 备课会采用一体化育人理念 协同化教研模式和多维化教学情境 展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特点 [3][5] - 海南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做法入选教育部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创新案例和2025年工作典型案例 [5] 琼崖精神教学实践 - 万宁市万城小学教师通过海南岛战役群众支前故事 引导学生体悟军民鱼水情 [3] -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教师以雕塑为切入点 带领学生寻访琼崖革命足迹 [4] - 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教师将历史书信改编为剧本 情景再现峥嵘岁月 [4] - 海南大学教师通过地图 理论和场景相结合 呈现琼崖精神融入课程的示范课 [5] 思政课改革创新 - 活动在海南解放75周年之际举办 对传承琼崖精神和凝聚自贸港建设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6] - 省委教育工委提出要将琼崖革命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密码 把自贸港实践深耕为青少年成长沃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