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景区
icon
搜索文档
峨眉山A: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20:10
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5元(含税),不转增资本公积金,不送红股 [1] - 若总股本在方案实施前发生变化,公司将按照分配总额固定不变的原则进行调整 [1] - 通过深股通持有股份的香港市场投资者、境外机构(含QFII、RQFII)以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10股派2.25元 [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个人股息红利税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公司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 [1] - 持有首发后限售股、股权激励限售股及无限售流通股的证券投资基金所涉红利税,对香港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按10%征收,对内地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部分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 [1] 股权登记与除权除息 - 本次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5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7月16日 [2] - 分派对象为截至2025年7月15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公司全体股东 [2] 红利发放方式 - 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7月16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直接划入其资金账户 [2] - 在权益分派业务申请期间(2025年7月4日至7月15日),如因自派股东证券账户内股份减少导致代派现金红利不足,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2] 税务处理 - 根据先进先出原则计算持股期限,持股1个月以内每10股补缴税款0.5元,持股1个月至1年每10股补缴税款0.25元,持股超过1年不需补缴税款 [2]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从“围起来”到“火出圈”!滕王阁“三还于民”,南昌算对这笔账
新华社· 2025-07-08 21:55
滕王阁景区改造与城市更新 - 滕王阁景区实施"三还于民"政策 拆除围墙后约90%区域免费开放 推动老城区与风景区深度融合 [1] - 北扩工程重现"豫章十景" 通过八一大桥 滨江步道和商业街区串联形成城市漫游路线 [1] - 改造打破物理边界 实现景区与城市生活无缝衔接 让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民 [3] 游客数据与经济效益 - 2024年一季度免费区域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 核心景区游客达109 78万人次 同比增长21 84% [2] - 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 18% 显示"二次消费"模式比传统"门票经济"更具活力 [2] - 五一期间汉服体验馆单日接单量达40-50单 显示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消费增长点 [2] 周边商业生态变化 - 景区周边形成"汉服一条街" 聚集超过50家汉服体验馆 多数为近两年新开 [2] - 大士院街区改造后商户数量达200余家 其中40%为去年新开或重装店铺 [3] - 典型案例显示餐馆面积从60平方米扩至1000平方米 单日营业额可达3万多元 [3]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滕王阁古建群成为天然摄影棚 带动汉服旅拍新业态持续火爆 [2] - 老街区改造保留传统元素同时优化布局 成功转型为网红打卡地 [3] - 景区"出圈"带动文创店 国潮馆等新兴业态集中入驻 [3]
2025年中国A级旅游景区及夜间旅游运营现状分析 运营状态向上发展【组图】
前瞻网· 2025-07-08 13:13
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逐年递增 2024年年末共有16541个 较2023年增加820个 [1] - 2021-2024年直接从业人员数量波动递增 2024年年末达165.3万人 较2023年增加4.6万人 [2] - 2021-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波动递增 2024年全年达67.6亿人次 较2023年增加10.1亿人次 [4]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递增 2024年全年达4814.2亿元 较2023年增加745.5亿元 [5] 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分布 - 2021-2024年文旅部公布三批次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总计345家 [8] - 上海、江苏、山东、四川并列榜首 各入选16家 [8][10] -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重庆位列第二 各入选15家 [8][10] - 北京、江西、湖南、云南处于第三 各入选14家 [8][10] - 安徽、河南各有12家 河北、湖北、贵州、陕西各有11家 [8][10] - 山西、辽宁、吉林、甘肃各有8家 天津、内蒙古、宁夏、新疆各有7家 [8][10] - 海南有6家 黑龙江、西藏各有5家 青海、新疆兵团各有3家 [8][10]
(活力中国调研行)拆除600米实体围墙 滕王阁“北扩”激活老城烟火气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1:08
滕王阁景区改造与文旅升级 - 滕王阁北扩工程拆除600米实体围墙,景区总面积拓展至约700亩,90%以上区域免费开放[3] - 北园免费开放后与周边大士院街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串联成线,打破景区与城市物理隔阂[3] - 景区收费区域虽缩小,但"五一"假期收费区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同比+8.73%),门票收入448.59万元(同比+10.65%)[3] - 免费开放区域"五一"人流量达56.83万人次(同比+99.82%),元旦以来日均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3] 老城区商业激活效应 - 北园免费开放带动周边商圈客流量同比飙升210%[4] - 春节期间106万游客中80%聚集在免费区域[4] - 景区周边老街区演变成具有历史味道和烟火气的民俗一条街[4] - 改造后实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一江两岸景观及滨江景区全线贯通[3] 城市文化地标重塑 - 滕王阁通过北扩工程与南昌城市景观深度嵌入,成为城市文化地标[4] - 景区改造形成包含八一广场升旗、登阁远眺、北园赏景、街区美食的完整Citywalk路线[1] - 同济大学设计团队指出改造前区域封闭碎片化,改造后实现景观系统化整合[3]
海南为游客提供热带雨林游玩多元化体验
海南日报· 2025-07-08 09:31
海南热带雨林旅游发展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及周边景区成为游客避暑度假的热门选择,游客体验包括"推窗见绿、枕溪而眠"的清凉惬意 [2][3] - 七仙岭温泉度假区提供温泉和自然风光结合的休闲体验,游客反馈积极 [2] - 学而山房民宿推出暑期研学团,结合自然教育和森林住宿体验,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 [3] - 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通过文化宣传吸引游客,游客反馈夜间观星体验独特 [3] - 方诺寨热带雨林景区以黎族文化为特色,提供依山傍水的住宿和丰富文旅服务 [5] - 白沙黎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正在开发新的雨林旅游项目,包括共享农庄和赛车风民宿 [5]
“沙戈荒”里的经济学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03
沙漠旅游产业发展 - 西部地区将"沙戈荒"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旅游、养殖、光伏等新兴业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2] - 宁夏沙湖景区投资1亿多元建设沙湖不夜城、水世界餐吧等新业态,最高单日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4] - 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完善沙漠旅游配套设施,哈密大海道景区、响沙湾旅游景区等成为热门目的地 [5] 戈壁资源开发利用 - 宁夏晓鸣股份在戈壁滩投资近15亿元建设养殖基地,利用地理隔离优势发展蛋鸡产业,2021年创业板上市 [6] - 贺兰山东麓戈壁滩开发酿酒葡萄超60万亩,占全国40%,年产葡萄酒1.4亿瓶,占国产酒庄酒产量50% [7] - 内蒙古圣牧高科在沙漠建设34万亩牧草基地和10万头奶牛牧场,甘肃戈壁蔬菜热销东南地区 [7] 荒滩新能源与农业结合 - 宁夏宝丰集团"农光一体化"项目年发电17亿度,减少CO₂排放170万吨,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8][9] - 新疆天山北麓戈壁基地新能源装机占比70%,年外送电量360亿千瓦时,首批1420万千瓦机组投产 [9] - 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总投资800亿元,装机1924万千瓦,新能源占比85%,年送广西365亿千瓦时绿电 [10] 跨区域能源输送工程 - 陇东-山东特高压工程年送电360亿千瓦时,绿电占比超50%,2024年5月投产 [10] - 西部地区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模式,将新能源与荒沙治理结合,形成规模化外送基地 [9][10]
祖国各地盛夏景色壮美如画 “美丽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7-05 13:53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 -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中部南麓腹地,平均海拔2500米,是我国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草原 [3] - 开都河蜿蜒流淌,草原一望无垠,羊群悠然穿行,大天鹅在草场漫步 [1] - 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3] 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 - 占地面积8102公顷,由"七湾、一瀑、两山"十大景区组成 [4] - 夏季平均气温22℃,吸引避暑游客乘船游览或漫步林间 [6] - 当地打造立体巡护监测体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6] 浙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60余亩荷花竞相绽放,游客可乘荷花摇橹船或观光热气球观赏 [7] - 截至2024年底,记录植物971种、昆虫918种、鸟类224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9] - 以"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为原则改善生态环境 [9] 广东广州莲花山 - 1200余种莲花绽放,游客漫步栈道欣赏并观看实景演出 [10] - 莲叶簇拥莲花,为景区增添夏日韵味 [10] 江西泰和县荷塘 - 荷花连片开放,游客赏花拍照并品尝清甜莲子 [11] - 引进广昌太空莲,预计8月初进入大面积采摘期 [13]
「窝囊旅游三件套」,杀疯了?
36氪· 2025-07-05 11:45
旅游行业趋势 - 旅游旺季期间地铁人流激增,家庭出游需求显著提升[1] - "窝囊式旅游"成为新兴消费趋势,主打低体力消耗与高舒适度体验[4][7] - 景区设施升级,如牛首山配备电梯实现20分钟登顶,满足家庭游客需求[1][3] 产品创新与市场反馈 - "窝囊旅游三件套"形成市场格局:自动挡爬山、人体漂流、降速版蹦极[12][17][23] - 自动挡爬山迭代至3.0版本,部分景区增设降温喷雾及干湿双路径下山设施[12] - 人体漂流水深不超过1米,河南重渡沟、山东利山涧等景区推出"早教班"级安全产品[31][42] - 降速版蹦极高度控制在20-30米,提供拍照指导及"勇敢者"证书等情绪价值服务[47][55][58] 消费者行为变化 - 从2023年特种兵旅游转向2024年躺平式旅游,2025年窝囊式旅游成为主流[64][66] - 中年群体偏好风险可控的体验,如李哥从极限漂流转向窝囊漂流[39][40] - 消费者追求"微刺激"平衡,门票价格亲民(部分项目单人票价低于百元)[43][60] 景区运营策略 - 神仙居等景区保留传统步道同时增设缆车+电梯组合选项,提升服务多样性[4] - 长沙石燕湖等景区优化蹦极流程,通过慢速下降(1米/秒)延长拍照时间[53][55] - 配套服务升级,如提供姜茶饮、冲洗间及安全员全程保障[42][43] 行业数据与案例 - 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用户内容推动"窝囊游"传播,相关话题互动量达64-38次回复[4][6] - 黄石天空之城景区通过减速蹦极设备降低游客恐惧感,实现安全与体验平衡[21][49] - 常州茅山森林等景区开发林间滑道与卡丁车项目,覆盖不同客群需求[15][31]
碧湖深处有“新”意
人民网· 2025-07-03 17:15
智慧旅游升级 - 青海湖景区推出"梦幻西海行"小程序实现吃住行游购一键搞定 并整合青甘大环线其他景点玩法形成完整旅游方案 [2] - 智慧管控中心实时监测游客分布 车辆通行等数据 高峰期动态增加疏导人员提升入园效率 [4] - 停车场完成智能化改造 新增200个车位并配备充电桩 无障碍车位等设施 智能停车系统实时监控车辆数据 [4] 生态保护措施 - 新建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景区污水100%达标处理 推广使用生态厕所减少环境污染 [4] - 游船污水全部打包上岸处理 配备专业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志愿者定期清理周边环境 [5] - 热气球项目限定飞行高度避免惊扰候鸟 文创IP形象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7] 旅游体验优化 - 72小时不限次门票+游玩项目打包模式提升游客体验 [2] - 人车分流设计改善带老人儿童游客的游览体验 [4] - 新增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纪念馆和野生动植物标本馆作为教育场所 [7] 行业发展数据 - 青海省2025年4月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 同比增长22 7% [7] - 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案例入选全国文旅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7]
保亭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
海南日报· 2025-07-03 09:42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体系 - 保亭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以槟榔谷为实践平台,通过立法支撑、建立规范、创建载体,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 - 该创新举措入选第20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2] 立法保障与版权保护 - 保亭出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八大类需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 [3] - 2024年保亭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设立版权保护服务站,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已有上百件民间文艺作品获得版权登记 [3][4] 行业规范与标准化建设 - 保亭制定《关于建设黎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体验区的行动方案》,明确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并制定《保亭黎族赛方言服饰制作工艺规程》等标准 [7] - 全国首创《景区非遗文物管理规范》等12项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标准,推动现代标准融入文化传承,让民族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有据可查 [7] 示范载体与文旅融合 - 槟榔谷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示范载体,构建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深度应用的标准化合作模式,打造涵盖"衣食住行"的黎族苗族生活生产场景 [8] - 槟榔谷每天开展44个演艺节目、200余场大小型演出,确保游客随时都能体验民族文化,未来还将民族文化融入每一处细节和活动 [8] 民族文化创新与市场应用 - 槟榔谷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换装选择,包括传统黎族苗族服饰和改良版民族服饰,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5] - 标准化推动非遗技艺的留存与传播,同时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民族文化,获得更加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