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

搜索文档
机械设备深度报告:国产替代专题-分析仪器进口数据梳理
中邮证券· 2025-04-27 1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实验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物质特性,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是重要分支,联用技术是未来趋势 [16][18][19] - 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670亿美元,中国约385亿元,与美、德差距大,2024年中国行业整体增长率约4.2%,学会预计2025年增速6 - 10% [5][21][33] - 实验分析仪器属“卡脖子”行业,国产化率低但持续上升,政策支持力度大,国产替代有望加快 [7][30] - 9027税号商品进口额呈下降趋势,美国是最大进口国,细分品类进口集中在少数国家 [8][34]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钢研纳克等相关上市公司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1分析仪器主要用途为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特性 - 实验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物质组成、结构等特性,使样品处理等更精确简便,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可分为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仪器,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是重要分支 [16] - 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各有优劣,联用技术能克服单独使用的缺陷,是未来趋势 [18][19] - 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仪器制造商和下游应用领域 [20] 1.2分析仪器国产化率依旧较低,政策鼓励行业发展 - 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670亿美元,2015 - 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5% [21] - 2020年中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385亿元,与美国、德国相比差距大,质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为前三大品类 [5][24][26] - 实验分析仪器属“卡脖子”行业,国产化率低但持续上升,质谱仪等高端品类国产化率仍低 [7][30] - 国产分析仪器市场份额增长得益于政策引导、新市场需求推动和自主创新 [31] - 中央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产科学仪器发展 [30][32]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分析仪器行业整体增长率约4.2%,学会预计2025年增速6 - 10% [33] 1.3美国仍为分析仪器重要进口地区,受关税影响较大 - 2020 - 2024年9027税号商品整体进口金额分别为696、662、707、690、570亿元,2024年降幅明显,美国是最大进口国,占比除2024年有波动外整体呈上升趋势 [8][34] - 2024年质谱仪进口金额99亿元,新加坡、德国等为前六大进口国,CR6为93.2% [9][37] - 2024年色谱仪及电泳仪进口金额53亿元,德国、日本等为前六大进口国,CR6为84.6% [9][39] - 2024年使用光学射线的分光仪等进口金额51亿元,德国、美国等为前六大进口国,CR6为78.8% [9][41] 1.4相关上市公司 - 聚光科技是高端分析仪器行业领军企业,业务涵盖多领域,提供多种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 [44] - 钢研纳克检测分析仪器产品类型丰富,应用领域广泛 [44] - 莱伯泰科提供自动化、系统化的实验分析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44] - 皖仪科技以光谱等技术为基础,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44] - 海能技术形成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 [44] - 必创科技子公司在光电分析仪器领域有竞争优势 [44] - 泰坦科技拥有自主品牌和外购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形成较完善产品线 [44]
国产替代专题:分析仪器进口数据梳理-20250427
中邮证券· 2025-04-27 16:5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实验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物质特性,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是重要分支,联用技术是未来趋势 [16][18][19] - 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670亿美元,中国约385亿元,中国与美、德差距大,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增长率约4.2%,学会预计2025年增速6 - 10% [5][21][33] - 实验分析仪器国产化率低但持续上升,政策支持力度大,国产替代有望加快,增长因素包括政策引导、新需求推动和自主创新 [30][31] - 9027税号商品进口额下降,美国是最大进口国,细分品类进口集中,新加坡、德国等是主要进口来源国 [8][9]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钢研纳克等相关上市公司 [10] 各部分总结 分析仪器主要用途为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特性 - 实验分析仪器用于物质特性分析,使样品处理等更精确简便,在多领域广泛应用,可分为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仪器,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等是重要分支 [16] - 光谱仪、质谱仪、色谱仪各有优劣,联用技术可发挥优势,是未来趋势 [18][19] - 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仪器制造商和下游多领域应用 [20] 分析仪器国产化率依旧较低,政策鼓励行业发展 - 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670亿美元,2015 - 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5%,中国市场约385亿元,与美、德差距大 [5][21][24] - 2020年质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前三大品类,市场规模分别为120、55、45亿元 [5][26] - 实验分析仪器是“卡脖子”行业,国产化率低但持续上升,质谱仪等高端品类国产化率仍低 [30] - 国产分析仪器市场份额增长因素包括政策引导、新需求推动和自主创新 [31] - 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国产科学仪器发展 [32] - 2024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增长率约4.2%,学会预计2025年增速6 - 10% [33] 美国仍为分析仪器重要进口地区,受关税影响较大 - 2020 - 2024年9027税号商品进口金额分别为696、662、707、690、570亿元,2024年降幅明显,美国是最大进口国,占比除2024年有波动外整体上升 [8] - 2024年质谱仪进口金额99亿元,新加坡、德国等是前六大进口国,CR6为93.2% [9] - 2024年色谱仪及电泳仪进口金额53亿元,德国、日本等是前六大进口国,CR6为84.6% [9] - 2024年使用光学射线的分光仪等进口金额51亿元,德国、美国等是前六大进口国,CR6为78.8% [9] 相关上市公司 - 聚光科技是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业务涵盖多领域,提供多种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 [44] - 钢研纳克检测分析仪器产品类型丰富,应用于多领域 [44] - 莱伯泰科提供自动化、系统化实验分析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44] - 皖仪科技是研发驱动型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44] - 海能技术形成四大系列百余款产品 [44] - 必创科技子公司在光电分析仪器领域有竞争优势 [44] - 泰坦科技科研仪器及耗材产品线较完善 [44]
中国液相色谱仪出口国排名:印度勇夺亚军
仪器信息网· 2025-04-23 15:40
导读: 液相色谱仪市场正经历进口收缩与出口扩张的双重变局,国产替代加速,贸易摩擦倒逼产业升级,为中国液相色谱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分析化学领域的"分离利器",色谱仪在制药、环保、食品检测等关键行业中占据核心地位。长期以来,中国高端色谱仪市场被进口品牌垄 断,特别是液相色谱仪的进口依存度超过8 5%。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爆发,叠加全球供应链波动、国产替 代政策加码等多重因素,中国色谱仪进出口市场经历剧烈震荡。 仪器信息网基于海关总署数据(液相色谱仪HS 9 0 2 7 2 0 1 2),对2 0 1 7 - 2 0 2 4年色谱仪进出口趋势展开分析,揭示市场结构性变化与国产化突围 路径。 进口市场:冲高回落 主要进口国结构性调整 从总体看,从2 0 1 7年以来,液相色谱进口市场整体呈现一个冲高回落的趋势。2 0 1 7 - 2 0 2 0年整体相对稳定,年进口台数再1 6 0 0 0台套在左右; 2 0 2 1 - 2 0 2 2,进口量快速增长,到2 0 2 2年的最高2 2 4 6 3台,进口额超过9 . 6亿美元,反映出市场对液相色谱仪的需求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受下游 ...
进口暴跌5.04亿美元!贸易战下中国质谱仪市场变革
仪器信息网· 2025-04-18 13:52
导读: 2018-2024年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不断变化。仪器信息网基于海关总署数据,深入剖析七年间质谱仪进口趋 势、国别进口数量及金额变化,揭示市场格局演变与未来机遇。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机制调整,请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七年间,进口质谱仪数量在2 0 1 9年降到最低,为11 6 9 3台,而进口质谱仪金额在2 0 2 3年达到峰值,为1 8 . 9 8亿美元。根 据数据显示,2 0 1 8年进口质谱仪总量为1 2 , 4 2 4台,进口总额达1 4 . 4 3亿美元。随后市场走势可分为三个典型阶段: 第一阶段(2 0 1 8 - 2 0 2 0年):量价波动,贸易战阴霾初现。 从图中明显得出, 2 0 1 9年进口数量及金额双双跌至七年间 最低点 ,随后在2 0 2 0年开始回升,并较2 0 1 8年有小幅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正V型"走势。尽管我们无法定论质谱仪进 口量及金额的下降是否只是由中美贸易战引起的,但贸易战无疑对质谱仪等高 ...
越来越苛刻的半导体检测,如何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0 09:17
半导体检测技术发展背景 - 芯片制程已从14nm演进至1nm节点,对制造工艺和品质控制要求达到原子级精度[1] - 传统检测方法(XRF/TXRF)在ppt/ppq级杂质检测中面临瓶颈[1] - EUV光刻和先进封装工艺使非金属杂质(硅/磷/硫)和有机污染物(AMC)成为影响良率的新挑战[1] 珀金埃尔默公司概况 - 拥有80年分析仪器研发历史,1937年成立至今持续推动技术革新[2][3] - 里程碑产品包括:1944年首台商用红外光谱仪、1955年首台气相色谱仪、1983年全球首台商用ICP-MS[3][4] - 在中国市场深耕40余年,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本地化[8] 核心技术突破 ICP-MS技术演进 - 1983年推出Elan 250开启痕量元素检测新时代,1999年首创动态反应池(DRC)技术[4][11] - 2020年发布NexION 5000:业界首款化学高分辨多重四极杆ICP-MS,四组四极杆设计使检出限达10 ng/L级[11][16] 半导体检测应用 晶圆分析 - 支持全自动晶圆表面气相分解技术(VPD),检测能力超越传统X射线荧光法[15] - 通过氨气DRC模式消除40Ar+对40Ca+等干扰,实现ppq级金属杂质检测[16] 化学品分析 - 超纯水检测满足SEMI F63标准(26种金属杂质<1ppt),浓硫酸中钛/锌检测限达1ppt以下[17][18] - 氢氟酸原液直接分析技术(MRS模块)避免稀释污染,攻克高腐蚀性样品难题[19] 电子特气分析 - 开发气体直接进样技术(GDI-ICP-MS),消除传统滤膜/吸收法的污染风险,提升分析效率10倍以上[20][23] 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案 - GCMS 2400平台整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专攻洁净室AMC监测[25][26] - 分体式触摸屏支持远程操控,SimplicityChrom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27] - 压力平衡进样设计使重现性达±0.5%,氢传感器提升操作安全性[28] 行业影响与定位 - 产品线覆盖ICP-MS/GC/FT-IR等全品类,服务全球高端半导体制造环节[6][8] - 技术迭代始终围绕半导体行业对"极致纯净"的需求,近五年推出7款革新性仪器[4][11][27] - 在中国市场通过Semicon展会等渠道强化本地化服务,明星产品市占率超60%[8][24]